20世纪,汉字在中国险些消亡,我们差点改用拉丁文

19世纪初,中国有一批人在反思我国贫穷落后的原因时,得出这么一种结论:中国之所以贫穷落后,是因为旧的文化作祟,而旧文化载体是汉字。因此,要想救中国,就必须消除旧文化之毒;如要消除旧文化,则汉字必须废除。

好在先贤们没有成功,要不我们今天也在使用拉丁化的字母文字了。

一、赞成者的观点

在这场废除汉字运动中,支持废除汉字的人有:鲁迅、刘半农、陈独秀、钱玄同……一个个都是民国初年响当当的大文豪,大学问家。

尤以鲁迅、钱玄同等最为激进。

鲁迅言:“汉字不灭,中国必亡!”

钱玄同说:“欲使中国不亡,欲使中国民族为二十世纪文明之民族,必须废孔学……”

为什么这么多有识之士都要废除汉字呢?

那是因为民国时期文化普及程度太低。全国80%多都是文盲。

文盲,就是俗称的“斗大的字,不认识一个。”

在不是文盲的20%人中又有15%左右的人认识的字在一百个汉字之内。

真正能写会算,称得上有文化的,也就不到5%。

1949年一份统计数据表明,当时全国总人口5.4亿,大学学历人数18.5万,中学学历人数400万,小学水平的人7000万。

可见当时社会识字率之低!

在支持废除汉字的人看来,要让更多的人能学习到知识,才能富国强民,但是汉字识别书写困难,不如拉丁字母容易。

所以,他们想到了彻底更改我国文字形体,让汉字拉丁化,使人们更容易学习,这样才有利于全民教育,全民素质提高。

二、反对的力量

而反对废除汉字的以著名语言学家赵元任最为有名。

他们认为,字母化的拉丁文,无法表达出汉语复杂的意境。

比如“攻击”,之于“公鸡”之类。

为此,赵元任写了一篇千古奇文,全文就一个音。

“《施氏食狮史》

石室诗士施氏,嗜狮,誓食十狮。施氏时时适市视狮。十时,适十狮适市。是时,适施氏适市。施氏视是十狮,恃矢势,使是十狮逝世。氏拾是十狮尸,适石室。石室湿,氏使侍拭石室。石室拭,氏始试食是十狮尸。食时,始识是十狮尸,实十石狮尸。试释是事。”

释义:在一座石头屋子里有一位诗人姓施,喜欢狮子,发誓要吃掉十只狮子,为了完成这一愿望,施先生经常去市场找狮子。

在一天十点钟的时候,他又一次到了市场,市场中恰巧有十头大狮子,施先生看到这狮子后,决定用自己十把石头弓箭将之射杀。射杀后施先生便将狮子的尸体带走了。到了自己的住所后,因为石屋很潮湿,他特意让侍者来擦拭干净。等到擦干净后施先生才决定吃这些狮子,可是这时他才发现,这十头狮子尸体竟然是用石头做的。请解释这件事情。


废除汉字运动,有赞同者,有反对者。赞成的力量,远远大于反对的力量。

废除汉字,有势在必行的架势。

三、运动结束

到1931年,在海参崴举办了新文化大会,制定了拉丁化的新文字。

1935年,蔡元培、鲁迅、郭沫若、茅盾等688人提出《我们对推行新文字的意见》,表达了对拉丁化新文字的支持。

但是,随着抗日战争的全面爆发,民族处于危急存亡关头,是否废除汉字的争论,只能先放到一边。无论是政府还是民间,都把力量集中到抗日救亡运动中,这场轰轰烈烈的废除汉字的运动就陷于停滞了。

四、后记

新中国成立后,经过综合考量,并没有采用这种“新文字”,而是采取了汉字简化和拼音注音的形式。

现在看来,通过废除汉字来救国存亡,拯救中华民族,是一个错误的选择。

是历史的局限性,造成了这场“废除汉字运动”。

中国几千年历史留下了许多绚丽的文化瑰宝,正是汉字这种古老而有富有活力的文字,才是中华文化最好的载体。汉字的美妙也在21世纪散发着它独特的魅力。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9

标签:汉字   海参崴   拉丁文   中国   鲁迅   石室   文盲   狮子   力量   文字   世纪   文化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