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古运河之旅(四)

3月19日第四天。高邮秦邮亭,立于盂城驿旁的运河大堤上。公元前223年秦王嬴政在古邗沟边“筑高台、置邮亭”,故名高邮。

盂城驿,始建于明洪武八年(1375年),明清时期成为大运河沿线规模最大的古代驿站,也是全国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古代驿站,被称为中国邮驿的“活化石”。

在中国唯一的一家邮驿博物馆里,邮驿之路3000余年的发展历程,让我们似乎看到了邮政员工的前世今生。如今的邮政业务只是隋唐邮驿十大任务之一,蒲松龄也曾管理过盂城驿驿务,是不是可以称呼他老人家为“同事”!

高邮湖边的“运河佛城”镇国寺,是京杭大运河的重要组成部分。始建于公元874年,唐懿宗之弟出家为僧,遍访名山古刹,在运河边见流水汩汩,珠湖雪浪滔滔,俗念尘思顿然消失,遂在此结茅禅修。僖宗拨款修建寺院,并赐寺名“镇国褝院”。之后诸朝对寺院皆有修葺,使其规模甚伟,气势恢宏,香火鼎盛。如今的那座方型七层干年唐塔,仍显古刹风韵。

高邮湖,现为江苏第三大淡水湖,其航道上的珠湖曾是古邗沟的一部分,在古代就是一个通行湖,也是古代大运河的一部分。从湖边众多的闸口,可见,历史上的珠湖曾是一个十分繁忙的水道。珠湖灯塔屹立于此,一直在为航行的人们带来温暖和希望。


在高邮中餐后,下午一点多,我们开始向扬州进发。晚餐在扬州“狮子楼(何园店)”,老字号餐饮店好像人气不太旺,但不管怎样应该尝一尝正宗的清炖狮子头、淮扬炒软兜、文思豆腐羹和扬州炒饭。扬州炒饭米好,确实好吃,多干了三碗。狮子头比在淮安吃的小一些,份量正好,汤鲜肉嫩,味道不错!






晚上在仁丰里历史文化街区溜达。东至小秦淮河,西至迎春巷、史巷,占地12多公倾的街区里,历史上多为文人士大夫府邸所在,众多文化名人曾在此居住和生活,至今仍保留着扬州明清时期传统居住街坊的空间格局和建筑艺术。

3月20日第五天。美食之旅最精致的早茶,在冶春茶社(御马头店)陆续上桌,由于我们来得比较早,有了依河而坐的最佳位置。

对面亭榭里不时传来婉转悠扬的扬州清曲。

精致的点心、优雅的环境、温婉的曲调,难怪乾隆帝也会舍舟登陆来此品尝美食呢!










去瘦西湖之前,我们先去了周边的几个寺院,始建于南宋大明年间的大明寺和建于隋炀帝迷楼故址上的观音山禅寺。


唐朝鉴真法师曾任大明寺住持,使其成为中日佛教文物关系史上的重要古刹。大明寺最有特色的建筑是鉴真纪念堂,是为纪念鉴真法师圆寂1200周年奠基并建成。

瘦西湖有“园林之盛,甲于天下”之誉,是由隋开始不同时代的城濠连缀而成的带状景观,并始终与大运河保持着水源相通的互动关系。

清乾隆年间,扬州的盐业兴盛,瘦西湖由于年长日久,湖心淤塞,盐商便出资疏浚,并在东西岸兴建起许多亭台楼阁。2014年,作为“中国大运河”遗产点之一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相传当年隋炀帝杨广到扬州,下令开挖南北大运河,河道挖好后,翰林学士虞世基建议在河两岸种植柳树,既可以遮荫,也可以保护堤坝。隋炀帝当年亲手栽了一株柳树,并赐姓为“杨”,后来人们便称柳树为“杨柳”。三月的长堤春柳,婀娜多姿,飞扬如烟!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30

标签:高邮   大明   邮亭   扬州   大运河   古刹   柳树   寺院   运河   古代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