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书》中的有趣对话5

冯紞

(张华在西晋初期,相当有名。灭吴统一之战中起到重要作用,在历史长河中也占有一席之地)

张华曾向晋武帝说过冯恢的坏话,后冯紞(冯恢弟)被晋武帝宠爱。冯紞(被后世认为奸臣)曾经在侍奉晋武帝时,说起魏晋之事,并提到:“臣有时觉得钟会之衅(钟会据蜀地),多因太祖(司马昭)。”

晋武帝变色说:“卿说什么那!”

冯紞免冠谢曰:“臣愚昧失言,罪应万死。然臣微意,犹有可以说明的地方。”

晋武帝说:“何以言之。”

冯紞说:“臣以为善于驾车的人,必识拴马绳的收缩规律,善于从政的人,必定清楚官方控带之宜,所以仲由因为胜过他人被压抑,冉求因为自己退弱反得进升,汉高祖封的八个王因宠恩过甚被消灭,光武帝诸将由于自我抑损而得善终。这并非是因为天子有仁暴之别,臣子有愚智之异,而是由于褒奖贬损赏赐夺取造成的。钟会才识有限,但太祖对其夸奖太过,嘉其谋略,盛其名器,居以重势,委以大兵,有意让钟会自觉得算无遗策,最终让钟会觉得自己功高的无法再赏,于是嚣张跋扈,导致其谋逆叛乱罢了。如果太祖录用其小能,以大礼节制他,以权势压抑他,以相应的规则接纳他,那么他的乱心便不会滋生,乱事就不会出现。”

晋武帝说:“是这个样子。”

于是冯紞叩首说:“陛下既然已经认可微臣之言,应想到坚冰是慢慢冻成的,不要让如钟会之徒重蹈覆辙。”

晋武帝说:“当今岂有如同钟会那样的人吗?”

冯紞说:“东方朔有言‘谈何容易’,《易》曰:‘臣不密则失身’。”

于是晋武帝退去左右说:“卿可以说明了。”

冯紞说:“陛下谋划之臣,有大功于天下,海内莫不闻知,据方镇总领兵马之任者,皆在陛下圣虑矣。”晋武帝听后默然。

朝廷众人本要举荐张华进京受任宰相,但后来张华在晋武帝一朝都没被重用。

张华

晋惠帝时,张华为太子太傅。后来贾后(晋惠帝皇后)重用张华,倚以朝纲,访以政事。再后来贾后打算杀了太子(不是自己的儿子)

刘卞很被太子任用,刘卞就把贾后的谋划说给张华听,张华说:“没听说。”

刘卞说:“卞以微寒之身,从须昌小吏受公提拔,以至今日。壮士感知己,所以才知无不言,而公是怀疑我刘卞吗!”

张华说:“假如有此,君欲如何?”

刘卞说:“东宫俊乂如林,四率精兵万人。公又居处重任,若得公命,皇太子因朝入录尚书事,废贾后于金墉城,只需两个黄门小吏的力量就够了。”

张华说:“如今天子当政,而太子,为人子也,我又没接到重大命令,忽然为此事,是无其君父,以不孝示天下也。即便有成,依旧不可免罪,况且权戚满朝,威柄不一,事后又如何能安定那!”

后来晋惠帝在式乾殿大会群臣,出太子手书(太子谋反证据),群臣看后没人敢出声。惟有张华进谏说:“此国之大祸。自汉武帝以来,每此废黜正嫡太子,都会导致丧乱。况且国家刚刚得有天下,愿陛下详细的思考一下。”

后来群臣、惠帝、贾后又商议许久,贾后知道张华等人意坚,最终贬太子为庶人。

再后来贾后还是杀了太子,于是晋皇室开始动荡,张华在乱中被夷三族。

司马孚

魏武帝曹操去世,太子曹丕号哭过甚,司马孚(司马懿的一个弟弟,此时为太子中庶子)劝谏说:“先主去世,天下都要凭殿下主张大命。当下应该上为宗庙,下为万国,奈何效匹夫之孝乎!”

曹丕良久乃止,说:“卿言是也。”

时群臣初闻帝崩,相聚号哭,无复行列。司马孚厉声于朝说:“如今先主去世,天下震动,我等应当早拜嗣君,以镇海内,如何只为哭邪!”于是司马孚与相关人准备禁卫,办理丧事,然后奉曹丕即位,是为文帝。

曹丕即位后,当时需要选侍中、常侍等官职,此时原来跟着太子曹丕的一些人,就去暗示选官的人,太子旧人就足够用了,不用再从其它地方调了。

司马孚说:“虽然有了尧、舜圣明之君,必须要有稷、契贤能之臣。如今嗣君新立,当进用海内英贤,还担心得不到这样的人,如何能趁着这时候自相荐举那!官失其任,得者也不会因官位而显贵。”于是就选用其他人。

吴将诸葛恪围新城(此时曹魏政权已归到司马家了),司马孚受命领诸军二十万防御之。司马孚到寿春后,派遣毌丘俭、文钦等人进讨。诸将都想迅速出击。

此时司马孚说:“夫攻者,借人之力以为功,且当诈巧,不可力争也。”

于是就停留月余才进军,吴师望风而退。

司马攸

晋武帝到了晚年,武帝诸子并弱,而太子也不聪明(晋武帝太子是弱智,智力不全),朝臣内外,都属意于司马攸(晋武帝同母帝)。

不过朝中荀勖、冯紞二人平日里是谄谀之徒,司马攸向来疾恨。荀勖等人发现朝廷的意望多在司马攸,害怕将来司马攸即帝位后,自己必有大祸,于是对晋武帝说:“陛下万岁之后,太子不得立也。”

晋武帝说:“何故?”

荀勖说:“百官内外皆归心于齐王司马攸,太子焉得立乎!陛下可以试着下诏让齐王归国离京,必举朝以为不可,那么臣言就可以得到证明了。”

冯紞又说到:“陛下遣送诸侯归国,可完成五等爵位的制度,最应该从最亲的开始。最亲的莫若齐王。”

于是晋武帝下诏,司马攸虽然不高兴,但也没什么办法。第二年晋武帝又下诏催促。

司马攸知道荀勖、冯紞二人构馅自己,后来司马攸在长时间的愤怨之中得了病,乞求守护先后陵墓,但不被允许。

晋武帝又派御医去看病,诸医都奉承着晋武帝的意思,都说司马攸没有病。后来司马攸病情加重,依旧催促其上道归国。

于是司马攸强打精神入朝拜辞,由于司马攸一向看重自己容仪,虽然病重,依旧打理的很好,举止也如寻常,晋武帝看到司马攸这个样子更觉得他没有病。

但此后不久,司马攸便吐血而薨,时年三十六。晋武帝哭的也十分痛苦,此时在旁边的冯紞说:“齐王名过其实,而天下归之。今天他自己薨陨,是社稷之福也,陛下何哀之过!”于是晋武帝收泪而止。

王浚

八王之乱、五胡乱华初期,王浚在幽州很强大,后来王浚还想着称王称帝。

王浚掌控大权时,其往日的幕僚都升在京城内为官,唯有司马游统被安排到京外。于是司马游统生怨,与石勒(羯族)通谋。后来石勒向王浚诈降,并奉王浚为主。此时王浚百姓内叛,段疾陆眷(段氏鲜卑人)等人又接连攻打他,所以王浚对石勒的归附很是高兴。石勒又卑辞微语的侍奉并进献珍宝,不断的派使者联系。最后王浚信以为真,不复设备。后来石勒又派人向王浚上尊号,王浚许之。

石勒屯兵易水,督护孙纬怀疑他有诈,就连忙去劝谏王浚领兵对抗石勒。王浚不听,让石勒继续向前。众人议论后都说:“胡人贪而无信,必有诈,请拒之。”

王浚怒,欲斩谏者,众人便不敢再谏。于是就安排事宜迎接石勒。石勒入城后,纵兵大掠。王浚旁人又请求去征讨,依旧不许。后来石勒的手下直接把王浚抓了并带到石勒面前。石勒与王浚妻子并坐,立于王浚前。

王浚骂道:“你这胡奴竟敢欺骗你爹我,为何如此凶逆!”

此时石勒就数落王浚诸多罪行,最后王浚死。

荀勖

晋武帝心里知道太子司马衷暗弱(司马衷智力不全),怕其即位后乱国,于是派遣荀勖及和峤去观察一下。

荀勖回来时称赞太子有大德,和峤表示太子和之前一样。于是天下贵和峤而贬荀勖。晋武帝打算废掉贾妃(太子的老婆),荀勖与冯紞等人谏请,于是没有废掉。当时都说荀勖是危国害时。

荀勖性格慎密,每有诏令大事,虽然已经宣布出去,但荀勖始终不向他人谈论,不愿让他人知道自己早就知道诏令内容了。于是族弟荀良曾经劝荀勖说:“公如此做太失人情道理了,那些对他人有益处的消息可以给人家说说,这会让他人感恩于你的。”

荀勖的女婿武统也劝说荀勖:“应该活动活动,让一些人对您有所归戴依附”。

荀勖默然不应,后来对诸子说:“人臣不密则失身,树私则背公,是大戒也。你们将来也是要进官场的,需要清楚我的这个意思。”

贾充

司马昭新执朝廷大权,怕四方镇边之人有异议,于是派贾充到诸葛诞那里,说是计划如何伐吴,但实际是暗中了解其有何变。

贾充论说时事,于是对诸葛诞说:“天下皆愿禅代,君以为如何?”

诸葛诞严厉的说:“你难道不是贾豫州的儿子吗?你家世受魏恩,岂可将社稷转给他人那!如若京城洛阳有变,吾当以死报魏。”贾充默然。

贾充回来对司马昭说:“诸葛诞在扬州,威名显著,能得他人死力。观其规略,为必反之态。如今将他召回来,越快而麻烦事越小;不召他回来,事迟而祸大。”

于是司马昭征召诸葛诞回来为司空,不久诸葛诞领军反叛不从。然后司马昭领兵对抗,贾充进计说:“楚兵轻而锐,若深沟高垒以逼贼城,可不战而克也。”

司马昭从之。城陷,后来贾充受大封。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31

标签:晋书   司马   劝谏   群臣   海内   太祖   陛下   朝廷   诸葛   太子   有趣   天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