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孩子越大,越不喜欢和奶奶亲近?心理学家这样解释,很有道理

大家好呀,我是单眼皮妈妈~

昨天,同事小郭跟我聊起她的家事。

从小郭结婚以来,就一直和婆婆住在一起。孩子出生后,因为小郭夫妻俩要上班,所以,大部分时间都是奶奶带着孩子,可是最近,小郭却发现,2岁半的女儿越来越不喜欢和奶奶待在一起了。

她宁愿一个人在旁边玩耍,也不去找奶奶。如果小郭在家,就更是如此。

因为身体的原因,小郭去年年中刚刚做了一个手术,为了身体更好的恢复,2岁半的女儿晚上就只能跟着奶奶睡,可是,即便是适应了大半年的时间,每天晚上睡觉前,孩子还是表现得闷闷不乐,有时还要故意熬到十点多,总要奶奶都要左哄右哄才肯离开。而且,白天只要是小郭在家,孩子就绝对不会去找奶奶。

起初,就连小郭自己也很纳闷:“为啥孩子就是跟整天陪着她的奶奶亲不起来呢?

后来,经过一段时间有意的观察,小郭发现,虽然大部分的时间,奶奶都会陪着孩子,但是,基本上也是各干各的,奶奶以干家务为主,孩子就是自己在一旁玩耍。

其实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这样的事情是很普遍的。

心理学上,有一个词叫“依恋”。根据心理学家鲍尔拜的观点:

依恋是婴儿与特定对象(通常是母亲)之间的感情联结。它发生在婴儿和经常与他接触、关系最密切的成人之间,通常发生在母婴之间。

所以,孩子跟谁亲,取决于“孩子对谁的依恋程度”更深!

01、依恋程度的提升,有什么好的方法吗?

我们常说,当妈太难,难在育儿。这是因为,“育儿”绝不是单纯的喂养,一日三餐,穿衣保暖的问题。

更重要的是在喂养过程中,如何与孩子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使孩子保持愉快的心情,养成良好的性格,使孩子的身体和心理都得到健康的发展。

而孩子良好的成长,离不开安全稳定的母婴依恋。

★ 那么,身为人母,我们该如何做,才能与孩子之间形成这样的安全依恋呢?

(1)妈妈要及时捕捉小宝宝发出各种的信号

宝宝在还不能使用语言的阶段,常常是通过各种情绪反应、身体动作来表达自己的需求。比如:当孩子饿的时候,他会嗷嗷大哭;他想让妈妈抱的时候,会扑腾这两只胳膊,等等。

我们要在第一时间明白宝宝想要什么,当然,话说回来,要做到这一点,宝妈是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和总结的。

(2)及时回应宝宝的需求

当妈妈知道宝宝想要干什么之后,就要立刻给予回应,这就意味着婴儿发出的信号产生了效果,从而提升宝宝对妈妈的信赖感。

02、母婴依恋的4个发展阶段

根据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孩子依恋的发展分为4个阶段,也就是说,在不同发展阶段,孩子对妈妈的依恋程度是有所区别的。

第一,无差别的社会反应阶段(出生~3月龄)

在这一阶段,小宝宝对人的反应没有没有什么差别,没有妈妈和陌生人之间的区分。他会对所有人微笑、喜欢让所有人抱。

第二,有差别的社会反应阶段(3~6月龄)

从这一时期开始,宝宝开始对人的反应有了差别,他们更喜欢对妈妈微笑、接近,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认生”开始了。

第三,特殊的情感联结阶段(6月龄~2岁)

当孩子进入这一阶段,就会特别喜欢黏着妈妈,哪怕是妈妈去趟卫生间,都会哭闹,生怕妈妈离开。

第四,目标调整的伙伴关系阶段(2岁以后)

从宝宝2岁以后,孩子与妈妈空间上的邻近开始变得没有不那么重要了。比如,当妈妈离开的时候,他不会像以前那样大声哭闹,会安心的在一旁玩耍。因为此时的宝宝,内心已经能够明白,及时妈妈离开,也会回来。

所以,当孩子进入到第四个发展阶段,只要我们在日常陪伴的过程中做到高质量的陪伴,其实,晚上跟不跟孩子睡,都不会影响到母婴依恋的程度的,就像我在开篇时提到的我那位同事。

写在最后

其实,直接的讲,孩子跟谁亲,并不完全取决于跟谁睡。关键要看在日常陪伴孩子的过程中谁陪伴孩子的质量更高,《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中作者就直截了当地指出:

陪伴孩子的时间,“质”比“量”更重要,质达到了,其次才是时间的长短。

所以,想要孩子跟自己更亲近,认认真真陪伴孩子才是关键!

我是 @单眼皮妈妈,十余年一线教师,家有俩娃,酷爱写作!立志做一个更懂孩子的妈!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4

标签:奶奶   月龄   孩子   心理学家   母婴   亲近   小郭   道理   程度   阶段   妈妈   宝宝   时间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