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对女儿晒出人生账本、安排身后事:中国式父亲令人感怀

社会、文化意义上的父亲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一名传统的中国式父亲,一辈子要对家庭、对子女承担多大的责任、作出多大的牺牲?我们可以从一位父亲对女儿的讲述里看出端倪:微博上拥有300多万粉丝的博主“猫星乾坤”,最近讲述了她和父亲之间一场触及灵魂的深谈。

退休前,父亲正式向她摊牌说,他和母亲已经把她养大成人,供她念完大学,毕业四年来,给她买了车,还出了部分首付给她买了房,该做的都已经做到位,以后,他们老两口就要为自己而活了。

他们积蓄已经被她花光了,目前没有存款。退休以后,两个人的公积金总共能取出35万。老家县城还有一套房,奶奶去世以后,房子一直空置着,大概能卖40万左右。这样,他和母亲手上就有75万现金,退休金合计也有七八千元,这些钱足够他们用来养老了。父亲明确表示,这笔钱打算和母亲一起来支配,以后不会再资助她了。退休以后,父亲会趁身体还硬朗,和母亲一起出游,到处看看。他和母亲对于她的责任已经结束了。

为子女忙,是中国式为人父母的常态。但可贵的是,这个父亲,对生死,对两代人之间的关系看得很直观、了然。父亲重点说了两件事。一是与女儿的家庭保持距离。父亲说,以后她结婚了,有了孩子,他们不会介入她的生活,三代人就不应该掺和在一起。那时,大家就是相互独立的两个家庭了。而且,他们不会给她带孩子,但可以考虑每个月资助她三千元。她的生活得靠自己去安排,不管好或坏,都是自己选择的结果。二是,看淡生老病死。父亲对她说,他和母亲会去立个遗嘱,百年以后,他们的房产及其他财产,都由她独自继承,身后事也不用她费心去安排。他们都不需要墓地,不必跟风花这个钱。到时候,需要她跑回老家一趟,把骨灰盒埋在老宅院子里面的树根底下。

父亲说,人生没有了来处,也不要纠结归途,老宅有他少年时代和他父母最珍贵的回忆,他就选择和母亲在那里长眠,人死如灯灭,不必伤心,默默在心里想念就好。他们活着的时候,好好地过了日子,百年以后,也希望女儿没有负担,也能好好地过日子。

父亲说,万一遇到大病,救治希望渺茫,甚至要花大钱入住ICU病房,那就没必要了,要求她千万别签字。为此,父亲举了个例子,老友在ICU住了大半个月,人尚有一点意识,每天花万把块钱,最后白白遭罪,人还是没留住。为了治病,他儿子把房子卖了,还欠一屁股债,下半辈子要慢慢还。

我非常赞同这样的态度,也打算将来这样和孩子交代。然而,正是这段话,让这位微博主忍不住嚎啕大哭。“自己是独生女,如果到了那天,真的失去了父母,那我将成为世界上的又一名孤儿,还能下手拔管吗?”

我也听有些老人说过,死了成灰后,就手扬了吧。我看他们认真的表情,一点也没有开玩笑的意思。怎奈人一死,身后事也就无法做主了。最终,他们在人世间最后一点存在的证据,还是会出现在公墓里。说到底,这种一了百了、不折腾的观念,非常考验儿女们的心理承受能力。

很多老人对待死亡的坦荡态度惊人地一致,说明他们拥有着朴素的生死观之外,更指向这一点:他们并不是畏惧死亡,而是畏惧自己的死,给儿女带来灭顶之灾。而不拖累儿女,正是他们为儿女所付出的最后一份力量。这是一个父亲从生到死,都在做的事。

这位微博主向网友发问,她父亲的想法是否离谱,但诸多网友都跟帖说,父亲的想法其实非常通透:“非常理性又有感情,所作的每一个决定都是对你无与伦比的爱”。

在上述这个样本里,父亲是当之无愧的家庭顶梁柱与核心。当然,母亲也很辛苦,“这辈子都没出过远门”代表了多少不为人知的苦难。但父亲吃过的苦更为立体,这一辈子,他为家人活着、为女儿活着,但似乎并没有为自己活过。

可以看出这个父亲,就是芸芸众生里的一位极为普通的人,曾经是“荒村少年”“小镇青年”,成家立业后,重心就放在了为女儿操持学业、买车买房。想来,那时向一个父亲亮出的是让他头晕目眩的生活账本,但为了女儿在这个异乡立足,他拼尽了所有,以至于分文不剩。暮年之际,及时立下遗嘱,切割财产,不仅为了避免风险,也是让女儿吃下定心丸。

可见,“成为两个家庭”之后的打算,看似自私,实则还是一个父亲所能为女儿想到的最好的不添麻烦的方式。老两口可以以最经济的方式养老、旅行,继而进入人生最艰难的时光,时时处处都有着不用女儿操心的安排。“独立”并不是撒手不管,而是在眼看就要无能为力的时候也尽我所能,在人生最后时刻也要为女儿打扫尘埃、抚平忧难,尽到最后一份关切。一语“拔管”,道尽多少爱与责任。嘴上说着再也不管你了,实际上还是帮女儿帮到极致。

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父母的幸福可以只是一块“压缩饼干”,但子女的幸福那得是一片海。多少父母,前半辈子为了养育儿女,几乎牺牲了所有,以至于连夫妻的二人世界都不能保证,到了该颐养天年的时候,他们又把子女“推”向远方,让子女展翅高飞、享受繁华,自己则在默默远离。之所以能如此,关键在于这些了不起的父母,往往有一种超然的生死观、财富观。他们在为儿为女打拼的过程中,看透了死亡与陪伴的本质,并依照这种本质,和儿女达成保持独立性、务实性的约定。

仍有许许多多做父母的,都可以如此通透和豁达,将缠绕在人事之上的诸般浮云和枝蔓移除,直奔主题,返璞归真。但将来,这样的父母会越来越少。

做儿女的与其为父母将来的身后事悲戚不已,不如现在就对白发上头的父母学会“放手”,给他们一段自由处置的时光,也不枉父母们为儿女无私奉献到迹近可怜。而当真到了最终分别的那一天,不妨看透生死、顺应规律,大胆地做该做的事,尽该尽的责,以此完成子女和父母的全部缘分。

• (本文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报立场)

伍里川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2

标签:生死观   父亲   女儿   人生   账本   老两口   遗嘱   通透   畏惧   儿女   子女   将来   母亲   父母   家庭   责任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