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魏晋南北朝士族门阀的发展,看部曲制度的兴衰

引言

部曲诞生之初是一种国家军事制度,最初指军队的一种组织形式。“部曲”一词最早出现于西汉司马迁《史记》中。

《史记·李将军列传》云:“孝景崩,武帝立,左右以广为名将也,于是广以上郡太守为未央卫尉,而程不识亦为长乐卫尉。程不识故与李广俱以边太守将军屯。及出击胡,而广行无部曲行陈。”

《后汉书》解释“部曲”云:“其领军皆有部曲。大将军营五部,部校尉一人,比二千石;军司马一人,比千石。部下有曲,曲有军候一人,比六百石。曲下有屯,屯长一人,比二百石。其不置校尉部,但军司马一人。又有军假司马、假候,皆为副二。其别营领属为别部司马,其兵多少各随时宜。门有门侯。其余将军,置以征伐,无员职,亦有部曲。”

显然“部曲”在《后汉书》中的含义是部队编制的名称。

到了东汉末年以至三国时期,中原丧乱,皇室衰微,汉室政权对全国的控制力度下降,诸侯割据,战火扰攘。本为豪强士族之家的奴隶,以及国家的大部分编户齐民,和军队纷纷投靠于或依附于豪强,成为部曲,拉开了部曲向私兵化的转变。“部曲”逐渐成为了世家豪族的私人军队的别称和军队里每一个成员的代名词。这种情况,发展至魏晋南北朝时期,部曲就往往专指世家豪族的家兵了。

可见部曲的发展与门阀制度有密切的关系。世家豪族在不同的条件下,以各种方式极力扩大自己的武装力量,使私人部曲发展壮大。也正是这些部曲的存在,形成了大大小小的分裂势力,助长了割据的形成。部曲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存在并迅猛发展是这一段历史的一个重要特点,反应了当时社会的特性。这篇文章就从魏晋南北朝士族门阀的发展,看部曲制度的兴衰。

魏晋南北朝时期部曲迅速发展的原因

宗法封建性大土地所有制的发展使部曲私兵化加强。自商鞍变法,井田制破坏以后,地主土地私有制确立,土地兼并的趋势日益加强。当地主一旦获得土地卖权、继承权和地租占有权以后,土地集中的趋势就无法遏止了。

东汉后期,宗法封建性大土地所有制己发展到惊人的程度。汉魏以来大土地所有者通过兼并农民耕地,占夺官田公地,以及赐田等途径,不断地把土地集中起来。他们为了发展势力和经济,一方面要巩固和扩大私人对土地的占有权,另一方面要强化平民的依附性,创造价值。要实现这两种目的,拥有一支私人的军事武装就变得尤为重要了。掌握武装力量,既可以称雄割据,又可以经营土地。所以,他们就把大量的民众变成私附,并把其中一部分变成私人武装,这种被武装起来的依附民众就是部曲。

这种情况到东晋南朝时,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史称:“晋自中兴以来,治纲大弛,权门并兼,强弱相凌,百姓流离,不得保其产业。”魏晋以来的大土地所有者,多为部曲主,他们既广占田地,又拥有众多的部曲。因此可以说,部曲的发展,是和大土地所有制的发展相联系的,在魏晋大土地所有制发展的过程中,私家部曲迅速地增加了。

中央集权力量的削弱,封建割据战乱,士族门阀的形成与发展使部曲数量剧增。名宗大族,豪强地主在镇压黄巾起义的过程中,纷纷组织私家武装,发展壮大自己的势力;东汉封建中央集权的衰落,进一步促使私家部曲的增加。随着私家地主武装的发展,东汉末年,出现了“群雄割据”的局面。

东汉朝廷对这些私家部曲,则完全丧失了控制的能力。这些部曲实质上就是封建军阀的私属。此后三国、两晋时期,除西普的短期统一外,基本处于分裂割据的状况下,私家部曲还在继续增加着。 魏晋以来,较长期的战乱环境,给私家部曲势力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封建军阀的混战日益严峻,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的破坏,大量的农民离开了土地,流离失所,四处逃亡。这些流民,由于战乱局面的缘故,常以同乡同族的关系,集体移徙,因而也包括强宗豪族地主在内。他们有的全族迁徙,以避战乱。在全族流徙或举宗屯聚的过程中,一方面,由于强宗豪族地主需要乡里族人作为发展私家武装的基本力量,以“保护者”的面貌出现,把他们组织起来;另一方面,乡里族人为了免于转死沟壑,也要求这种“保护”。个体小农的脆弱性决定了其在战乱中根本无法自保,只有依附宗族或其他势力的庇护方能求生存、图发展,这是部曲产生的重要诱因。

这种以宗族乡里势力为核心的武装组织,有时能够保护其成员不受外来的侵害,及至永嘉之乱以后,西晋灭亡,晋室东渡,北方进入了十六国混战的时期,民族矛盾逐渐上升到主要的地位。在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交织在一起的动乱环境中,流散的人民迅速地增加。流离失所的农民,源源地流入私家,成为强宗豪族地主的各种依附者。而战乱的局面,武装组织更为需要,因而,他们成为私家武装的重要来源。因此,私家部曲势力,获得了进一步的发展。

魏晋南北朝时期部曲的来源

永嘉之乱爆发后,未及迁移的北方豪宗大族纷纷结堡自据,在黄河流域形成大大小小的众多坞壁和宗族共同体,而向南迁的北方许多弱势民众也以家族或宗族为依托,在宗族共同体的庇护下徙于江南。

如祖逖“率亲党数百家避地淮、泗,以所乘车马载同行老疾,躬自徒步,药物衣粮与众共之,又多权略,是以少长咸宗之,推逖为行主”,这些人都成为祖逖的部曲。当准备北伐时,司马睿任其为豫州刺史,仅给一千人的食粮和三千匹布,不给铠仗,“使自招募”。祖逖“仍将本流徙部曲百余家渡江”,以此百余家部曲为基础,“屯于江阴,起冶铸兵器,得二千余人而后进”。《晋书》中,将祖逖最初所率的数百家亲党又称为部曲也能看出,部曲的构成是以宗族为核心。而宗主为了达到某种政治或经济目的,也会将这些依附者武装起来,成为战斗力较强的军事组织。

这种以宗法关系为核笔心形成的依附阶层,具有较强的凝聚力,内部的剥削关系被宗法关系所掩盖,剥削性质不明显,往往以宗族部曲、门宗部曲或乡曲并称。

士族门阀势力的发展,不仅使其荫附了众多依附民,许多高门大族也拥有为数众多的门生义故。

《三国志》载,汝南是袁绍家族的势力所在,袁绍起兵之际,其“门生宾客布在诸县,拥兵拒守”。汝南袁氏四世五公,门生故吏遍天下。这种门生并非授业弟子,而是人身依附者,对此,清代学者赵翼指出:“六朝时所谓门生则非门弟子也,其时仕宦者许各募部曲,谓之义从。其在门下亲侍者,则谓之门生,如今门子之类耳”,由于门生故吏和宗主有一定的人身依附关系,主仆观念根植于内心深处,一有召唤就可能“请死相报”。

这些门生故吏一旦在动乱之际就可以武装起来,颇具战斗力,是部曲的重要来源。

东汉后期,土地兼并更加激烈,社会上“游食者众”。在战乱频仍的年代,许多将帅为扩展自己的实力,采取招募与胁迫相结合的方式使走投无路的流民成为自己的部曲。

成为部曲还有一个重要的益处就是可以免除赋税徭役。古代的繁苛重赋猛于虎,许多不堪重役的民众也将投充部曲作为避役的一种手段,“自三关以外,是处遭毒。而此勋人投化之始,但有一身,及被任用,皆募部曲。而扬、徐之人,逼以众役,多投其募,利其货财。皆虚名上簿,止送出三津,名在远役,身归乡里。”在南北朝时期,“将帅已下,各募部曲。”的现象颇为普遍。流民、游民都成为了各地官僚军阀招募的对象。私募流民亦是东汉末年至魏晋南北朝时期,官僚军阀家兵的一个重要来源。

曹操在击败三十万青州黄巾军后,对其进行招降,改编为一支“青州兵”。这支“青州兵”,就成了专为曹氏效命的家兵。北齐高欢“以㥄本预义旗”,一次就赐给崔㥄“广宗部曲三百、清河部曲千人”。

可以看出,部曲成份颇为复杂。其中,宗族亲党为原始来源,这也表示部曲与宗主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对于士族门阀来说,宗法血缘关系是维系部曲与宗主关系的基础,这促使了部曲进一步演化为私家依附者。而且,随着士族门阀的兴盛,家族势力稳定发展,对部曲的需求量日益增多,招募渐渐成为部曲主要的来源途径。

魏晋南北朝时期部曲的职能:“且耕且战”

随着部曲的私有化,它的职能也发生着变化。部曲由最初只承担国家的军事义务,到受命于私人,不但要进行战争,同时还承担起保卫其所有者的人身财产安全责任。

魏晋期间的部曲,尽管军事性色彩依然保留,但己向经济生产的转变,平时耕田,战时作战,以且耕且战的武装耕作者的面目出现。到南北朝时期,由于混战局面相对减缓,社会秩序也开始好转,部曲的责任快速减轻。然而,生产力的急速恢复又使拥有大量土地的豪强地主对农业劳动人口有空前的需求,尽管佃客和许多奴隶都从事农业生产,但部曲的人身依附关系决定了他们从事农业生产的命运,部曲成为武装耕作者且耕且战,专用于耕种土地的部曲也越来越多,如张孝秀“有田数十顷,部曲数百人,率以力田,尽供山众。”

魏晋南北朝时期部曲对政局的影响

魏晋南北朝连年战乱对士兵的需求量极大,而且随着地方豪族门阀势力的兴起膨胀,许多将帅为扩展自己的实力,采取招募流民成为自己的部曲。各地军府将领及地方长官召募部曲发展私人武装,助长了地方门阀势力的膨胀。国家也基本上默认了部曲私兵制的存在和发展,甚至在中央,也靠召募部曲以维持统治。如北魏孝武帝为摆脱高欢挟持,“置内阁都督部曲”,“皆选天下轻剽者以充之”。部曲数量的增加,削弱了由国家兵户组成的军事力量。

部曲的发展壮大、国家兵户制的瓦解,形成了一种局面:国家直接控制的人口和士兵数量有限,而地方豪强握有数量众多的部曲。这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政权更迭频繁的一个重要原因。

地方将帅广招部曲扩充自己势力,实力强大。他们以门阀为根基,以庄园、坞壁土地提供独立的经济来源,加之手中握有大量的部曲,俨然成为国中之国。一些将帅往往以部曲为政治资本,必要时可以举兵威胁中央统治,萧衍起兵时,曹景宗“聚众并率五服内子弟三百人从军”,全力支持萧衍。

另外,魏晋南北朝经历了长期分裂,最终却由文化经济相对落后的北方统一了繁荣富庶的南方,这又是何故?

其中,有地缘因素的影响,但更主要的问题还是出在南朝的士族门阀。

南朝的门阀势力太过强大,可以世代为官,垄断了进仕的道路;他们拥有庞大的庄园,有充足的经济来源;他们可以自行招募部曲,能够组建自己的武装。虽然北朝初期也有坞壁这样的组织,但其经过北朝政府的不断改革后开始瓦解。所以,相比较而言,南朝的门阀始终握有独立的经济体系和私人武装。门阀势力这样的中间阶层的过于强大,使得国家中央政令不能有效下达和贯彻实施,反而与国家争夺土地和人口。

部曲这一庞大群体不仅为士族门阀进行生产,还为其提供武装军事支撑。所以部曲私兵制的大量存在和发展,巩固了士族门阀的实力,为魏晋南北朝时期政权更迭频繁提供条件并影响了南北统一进程。

魏晋南北朝时期部曲的衰落

当部曲成为某一军阀的私人军队,部曲由国家所有转为某一将领所有,它的性质也开始转变。首先,部曲这一时期与其直接领导者或其将领有更加密切的关系,其次,部曲不再听命于国家,而是听命于私人,其社会地位自然相应下降了。

依附于名宗大族,豪强地主的部曲,平时从事农业生产,战时便成为一支进行军事防御的武装力量。他们对世家豪族的关系,主要表现为人身的依附关系,随着人身依附关系的加强,部曲逐渐被牢固地束缚在世家豪族的土地上,成为世世代代替世家豪族佃耕土地的封建依附者。

在东晋南朝二百七十年中,江南社会秩序比北方安定,战争较少。作为世家豪族私人武装力量的部曲逐渐失去了它原来的意义。这时部曲的使用就不是单纯为了打仗,而主要是从事耕田了。随着世家豪族兼并土地聚拢财富的能力加强,更多的土地财富随之而来。也为适应这一情况,更多的部曲出现,甚至某些士族豪强主动免奴为部曲,部曲的社会地位更低贱了。随着形势发展的变化,南朝刘宋以后中央集权的加强,地方豪强势力尤其是军事实力逐渐被削弱,部曲的军事义务几乎丧失殆尽,他们与佃客无异,单纯地成为依附人口的代名词。

同样在西魏和北周,部曲制度衰落所表现的国兵化和佃客化的趋向更为明显,西魏政府实行的府兵制促进了部曲阶层的国兵化和私属军队的中央化,这不但扩大了兵源,增强了西魏北周的军事势力,还打击了关陇世家大族。

结语

在南北朝时期,无论是南方还是北方,部曲制度后来都有衰落的趋势。这种情况的出现,是与中央集权的加强、士族门阀实力被削弱直接相关的。发展成熟时,部曲的身份一般来说是传袭的, 有时可以被任意的转让,或至杀戮,因此,他们的身份很低,依附性很强。至隋唐时期,随着部曲身份的卑微化和其不断演化,部曲这一名称也湮没在历史之中。

参考文献:

《史记》

《后汉书》

《晋书》

《三国志》

《东晋南朝庄园生产经营研究》—胡宗飞

《西魏北周府兵制下的部曲、私兵国家化问题研究》—姜涛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9

标签:士族   门阀   豪族   豪强   宗族   兴衰   地主   势力   时期   土地   关系   制度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