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是自己学习好重要,还是有个好爹更重要

#头条创作挑战赛#

在古代,是自己学习好重要,还是有一个好爹更重要,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清朝是我国古代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因为有前朝为鉴,它的选官制度,基本上可以算是集古代之大成,所以我们今天就以清朝的情况为底本,来探讨上面所提到的这个问题。

清朝最出名的官员中,一代巨贪和珅、罗锅宰相刘墉,铁齿铜牙纪晓岚应该能名列前茅。

我们先来看和珅,很多人对和珅功成名就之后的事都比较熟悉,但是对他正式进入体制之前的事,可能知道的相对较少。

据《清史稿》等书记载,和珅出自一个满人家庭,按照当时的清朝的习惯来看,和珅既然有了满人的户口,那么他只要要求不是太高,就是不好好学习,也一样能领一份相对客观的“低保”。

但是和珅不是一般人,他并不想像很多的族人那样混吃等死,反而是对学习非常的上心,上心到什么程度呢?人家和珅当时不光熟读四书五经,还通晓汉、满、蒙、藏四种语言。

以他的这种素质,在今天完全可以当得起学霸这个称呼,不过很可惜的是,他也曾参加科举,但是考的非常差,所以没能因此而凭借科举入仕。

那么科举依然失利,又是怎么进入的仕途呢?

答案是给皇帝当安保——侍卫

由侍卫进入体制,然后再分配,再根据能力等多方面因素升官,这是一条大清常见的选官体系,不过也不是所有满人都可以凭借这条“捷径”进入体制。

原则上能给皇帝当侍卫的人,他的父祖辈要么是大清的重臣,要么他们的父祖曾立有军功,和珅能走这条捷径,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家出过“为国捐躯的烈士”,他的家族也算大清的老人。

在影视剧《宰相刘罗锅》中,刘墉似乎是全程科举入仕的,但其实并不是这样,据记载,他是在公元1751年,因为他爹刘统勋的关系,直接参加会试。

那么刘统勋是正宗的汉人,他为什么会有那么大的面子,让儿子直接参加最后的一搏呢?

这还要从刘统勋的也有说起,刘统勋的爷爷叫刘必显,刘必显当年是大清开国初期以科举入仕的中原汉人,后来不光刘必显在大清的体制内退休,他的儿子也就是刘统勋的爸爸,也是大清体制内的人员,因此刘统勋虽然不是满人,但也绝对算是根正苗红。

等到刘统勋进入体制以后,他曾官至东阁大学士,以及首席军机大臣,达到了人臣的官职巅峰(和珅那么牛,也只在晚年才因为多种原因当过首席军机大臣),因此刘墉的恩荫懂得自然都懂。

和珅名落孙山那一年,是公元1769年,那一年的科举状元是一个叫陈初哲的人,陈初哲出自书香门第,祖上也有人做过官,不过官职都不算大,陈初哲凭借出色的基本功拿下状元进入体制以后,虽然也有了一些名声,但是后世知道他这个状元的远没有那个落地的多。

刘墉参加科举的那一年,是公元1751年,当时拿下状元的人叫吴鸿,阅卷官是刘墉的亲爹刘统勋,传说当时刘墉比吴鸿考实际上要好,但是刘统勋却把自己的儿子往下压了一压,这种传说也就只能听听看。

不过吴鸿虽然当时的科举名次比刘墉要高,但是他最终也和陈初哲一样,状元之名只是荣耀于当世,并没有足够的政绩让他们名扬后世。

同样是正经八百的科举入仕,纪晓岚的就比他俩幸运了很多,据史料记载,纪晓岚年幼时就有神童之称,后来参加科举时,先后拿下了乡试第一,殿试全国第七的优异成绩

纪晓岚父亲纪容舒虽然也曾在大清的体制之内,但他对于纪晓岚入仕影响不算太大,因此我们可以说,纪晓岚算是凭借自己的真学识进入的体制,并获得的日后成就。

不过纪晓岚虽然在影视剧中,是一个能把皇帝拿捏住的高人,但其实在实际当中,纪晓岚的地位其实是非常尴尬的,有一次他向乾隆提了点意见,乾隆皇帝竟然直接骂他是“倡优”。

所以由此来看,纪晓岚虽然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但在官场上的存在感,其实远没有传说里的大,他最拿得出手的,就是负责编纂四库全书,而他上司的上司,就是那个传说中只知道贪污逢迎的和珅。

由上述的内容来看,似古人的学识远没有一个好爹更靠谱,那么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呢?

答案其实也很简单,古代的王朝都处在封建时代,一个国家真说了算的,名义上高高在上的皇帝,但其实是以皇帝为首的一群既得利益者。

对于这些既得利益者来说,科举入仕虽然能国家提供新鲜血液,和优质的各种人才,但是这些人的崛起势必会影响既得利益者的利益。

所以没有个好爹(身份背景),但有深厚学识的人,他们可能会通过科举进入体制,但是他们的上升空间是很容易受限的,除非顶层圈子里的各方势力不平衡,需要引入新的助力。

比如皇帝想抛开老官僚老家族的束缚,就引入新的力量来对抗新的体制,或者改朝换代时,需要一朝天子一朝臣,除此之外的大部分时间,一个王朝的时间持续的越长,上层通道就会变得越狭窄。

不过从上述内容我们也能看出,有一个好爹(身世背景),可能会让你少走一些“弯路”,但它并不能完全决定你的命运,如果你的能力不够,那么你靠别人的影响爬的越高,你就会跌的越重,因为没一个圈子,不光进去就算完了,你还要证明你能给这个圈子里的人提供价值。

所以一个人在古代,如果光有学识而没有背景,可能上限会比较低,但如果只有个好爹,而自己又不给力,可能最后的结果还不如一个普通人。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1

标签:刘墉   古代   既得利益者   满人   科举   学识   清朝   状元   皇帝   体制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