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肯尼亚女孩求助大使馆,自称郑和水手后代,结局如何?

文|辛德拉观世界

编辑|辛德拉观世界

2004年的一天,中国驻肯尼亚大使馆的郭崇立大使收到了一封特殊来信。寄信人是个来自肯尼亚的年轻姑娘,之所以说这封信“特殊”,是因为姑娘在信中提出的请求。

“大使先生,我是郑和水手的后代,我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去中国看看,替祖先们认祖归宗!”

这不禁让人疑惑,远在非洲的肯尼亚姑娘,为何坚称自己是中国人后裔?面对这个非同一般的请求,我国大使馆又会作何反应呢?

一封“特殊”的求助信

2004年9月,一个金秋送爽的日子,中国驻肯尼亚大使馆内,工作人员们正有条不紊的在各自的岗位上忙碌着。

大门推开,郭崇立大使健步走向楼上的办公室,忽然门口的接待人员叫住了他,将一封信递到了郭崇立手中。

郭崇立的目光快速扫了一遍,确认是来自肯尼亚的当地信件后心想,或许是群众们遇到了难处,希望能托大使馆帮忙。他默默思忖着坐到了办公室的椅子上,打开信件的一瞬间,里面的内容却让郭崇立瞬间愣住了。

“大使先生,我叫姆瓦玛卡·沙里夫,是肯尼亚人,同时也是半个中国人。我是郑和水手的后代,一直有个愿望,就是想回中国去看看,这也是我祖先们的愿望,希望您能为我提供一些帮助!”

郑和的后代?郭崇立难以置信的揉了揉眼,又反复盯着信纸看了好几遍。他打开电脑,快速在网上搜索了郑和的事迹,虽然此人当初确实带着船队去过肯尼亚,可也没有史料能够佐证沙里夫的说法。

到底是沙里夫在故意博人眼球,还是确有此事?为了确认虚实,郭崇立思量过后决定叫上肯尼亚的国家博物馆专家一起,去沙里夫家问个明白。

六百年前的沧桑往事

沙里夫的家位处肯尼亚蒙巴萨省的帕泰岛,四周环海,离大陆地区的距离约莫8公里。这个村子的规模很大,总人口有1000多人,不论男女老少都有着一身黑里透黄的皮肤,头发直顺,和外界传统认知里的黑人长得大不相同。

按照信件上的地址,郭崇立和专家几经辗转,来到了沙里夫的家中。沙里夫和她的母亲热情接待了郭崇立一行,简短的寒暄过后,郭崇立环顾了一圈,看着装饰简陋的屋内开口问道:

“沙里夫,我很高兴你能请我帮忙,但在这之前,你能不能和我详细说一下,你为什么会认为自己是郑和水手的后裔呢?”

沙里夫和母亲对视了一眼,母亲默默叹息一声,随后讲起了一桩往事。六百多年前,郑和带领着中国船队出海,怎料中途意外突生,其中一艘船不慎在途经肯尼亚时遇到海难。一番死里逃生后,侥幸生还的船员们逃上了帕泰岛。

那时的帕泰岛不似现在这般岁月静好,因为无人开发,这里的文明十分落后,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停留在原始社会阶段。当地的村民们不懂待客之道,自然也极不待见这些骤然出现的“岛外来客”。

因为鲜少和外界有联络,帕泰岛上的村民已经将岛屿视为自家土地,陌生面孔的出现不会让他们感到高兴,反而会加重他们的领域意识。所以,当这些中国船员刚来到帕泰岛时,当地人几乎都是冷眼相待的,没有人愿意出手相助。

但是,善良的船员们对此却毫不介意。汹涌的海浪冲跑了船只上所有的物资,这使得众人在上岸后不久就要面临着生存困境。然而,尽管处境艰难,船员们始终没有进入村子向村民求助,甚至当村民们遇到困难时,他们还会主动伸出援手。

有段时间,帕泰岛上出现了一条体型硕大的蟒蛇,它到处吞食牲畜,有些时候还会攻击人类。因为蟒蛇的出现,整个村子都人心惶惶,可他们的手中除了石头和树枝,就再没有趁手的武器。

无计可施之下,村民们只能躲在家里,这让本就得势的蟒蛇愈发猖狂,行为也越来越变本加厉。起初,它还只是抢夺食物、毁坏房屋,到后来,竟直接演变成“见人就咬”,村里人为此死的死、伤的伤,这种日子一晃就持续了好几年。

这些年里,帕泰岛的村民们成天提心吊胆,却又实在没办法将它赶跑。正当所有人为此愁眉苦脸之际,中国船员们突然出现,手持长矛和大刀解决了蟒蛇。为非作歹的祸患已除,村民们也改变了对船员们的看法,主动留下他们一同生活。

而作为回报,这些中国船员也教会了村民们很多生存技能,比如制作陶器、锻造铁件、耕田织布,让村民们受益颇深。慢慢的,帕泰岛摆脱了贫困,步入稳定发展的文明社会。而中国船员们,最后也都在岛上娶妻生子,各自组建了家庭。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虽然过上了和谐美满的生活,但这些船员们的心中却始终有个夙愿,那就是带家人回到中国。可是放眼望去,这苍茫无际的大海船只稀少,来时所乘的船只业已损坏,他们又如何踏上回家的路呢?

就这样,带着深深的遗憾和浓烈的思乡之情,这些船员接连老去,最后被后人埋在海边。他们的坟墓面朝东方,似乎在冥冥中表示,即便被埋入黄土,船员们的灵魂也依旧会日夜守望祖国,祈盼返乡之日的到来。

斗转星移,时光如淙淙流水般飞逝,但这个故事却像“传家宝”一般,依旧在每一代帕泰岛的子孙中口口相传。沙里夫也是听着它长大的,所以从小就坚定的认为自己是中国人,但她的成长经历却十分坎坷。

出身贫寒 心怀“中国梦”

沙里夫不是家里唯一的孩子,除了她以外,家里还有沙里夫的五个兄弟姊妹,全靠母亲一人打工抚养。多年以前,不务正业的父亲将家里仅存的积蓄一卷而空,随后离家出走,再也没管过妻儿。因此年幼时,沙里夫一家人过得很是艰难。

那时,帕泰岛很多有女儿的人家都不支持女儿读书,因而往往会让她们早早辍学,然后嫁人生子,分担家中的重担。但沙里夫的母亲没有这样做,她尽全力供给孩子们读书,这让沙里夫得以受到良好的教育,并在1999年考上了职业技校。

沙里夫

在学校,沙里夫的学习成绩很出色,平时一有时间,她就会埋头扎进图书馆,寻找介绍中国的书刊。可是,技校只有英语和斯瓦西里语,实在没多少学习汉语的书籍,于是沙里夫便满世界的到处找汉语书籍,只为更全面的了解中国。

但是,书籍的内容终归是有限的,沙里夫明白,如果想要去中国,她必须要找一个真正的中国人学汉语,才能实现自己的“中国梦”。就这样,在2001年,攒够了继续的沙里夫来到了省城蒙巴萨,在一家中国餐馆里结识了老板赵汉青

赵汗青是个热心肠,听完沙里夫的故事后,深受感动的他当即就爽快表示,自己愿免费当沙里夫的“汉语老师”。当得知沙里夫还在为学业发愁后,赵汗青又大手一挥,资助她完成了高中学业,这让沙里夫深深地感受到了中国人的善良。

转眼间,沙里夫已经长成了17岁的花季少女。她的同龄人大多已结婚生子,只有她还在为“中国梦”到处奔走。可是,一个人的力量到底是有限的,为了早日实现梦想,沙里夫抱着试试看的心态,给中国大使馆写了一封求助信。

这便出现了文章开头的那一幕,沙里夫原本对此不抱有太大希望,但她没想到我国大使馆竟如此重视,甚至还亲自上门核实。沙里夫告诉郭崇立,他们的先祖应是来自明朝时一个名叫“太仓”的地方,也就是现今我国的上海、苏州一带。

随后,沙里夫的母亲让沙里夫从柜子里取出了一个底部印有“大明宣德”字样的青花瓷。青花瓷的外观有些陈旧,部分地方还有细微的破损痕迹,但因为有着花纹的衬托,所以并不影响整体观感。紧接着,母女俩又带着郭崇立等人到了海边。

大海之畔,一座座刻着汉字的半圆形石堆坐落在茂密的树林间,扑面而来的历史感让郭崇立大受震撼,他当即就祭拜了这些葬于异乡的中国船员。沙里夫告诉郭崇立,她和家人希望能去先祖生活过的地方,郭崇立当即就答应了。

2005年,郭崇立将沙里夫的情况反映给了我国教育部,引起了有关领导的高度重视。经过上天,教育部批准沙里夫以留学生的身份,公费来中国留学。听到这一好消息的沙里夫欣喜若狂,因为她知道,自己终于梦想成真了!

学成归国 成为中肯友谊桥梁

2005年7月,沙里夫从肯尼亚出发,经历长途颠簸后飞抵我国上海。彼时随着时代发展,我国的城市化建设已日渐成熟,高楼大厦鳞次栉比,到处都充满了现代化气息。漫步其间,沙里夫的内心激动难耐,流下了两行热泪。

“六百年了,我终于能替我的先祖们,踏上了中国的土地!”


2005年7月3日,沙里夫离开上海飞往北京,参与了《郑和下西洋》的首映活动。在活动现场,沙里夫第一次用生涩的中文同大家问好,为了给活动助兴,她还特地献上了一首肯尼亚歌曲,博得了观众们的热烈掌声。

离开北京后,沙里夫又去了南京,在这里,她受到了相当隆重的接待。副市长徐慧玲亲自带人接应,还送给了沙里夫一条花色漂亮的丝巾。从那以后,这丝巾就成了沙里夫的“宝贝”,无论走到哪儿,她都会时刻戴在脖子上。

沙里夫很喜欢南京,因而来到这里后没多久,她就作出决定,要在这座城市完成大学学业。2005年9月,在太仓市财政局的帮助下,沙里夫来到南京医科大学国际教育学院的中医专业就读,无需支付任何费用。

在南京医科大学,沙里夫给自己郑重的取了个中国名字“郑华”意在纪念自己的先祖,同时也是对自己是中国人的一种证明。

当被问及为何会在众多专业里选择最难学的中医时,这个心态乐观的女孩思考了一阵,给出了这样的答案:

“数百年前,我的先祖拯救了整个村的人,我也应该像他们学习,做一个治病救人的好医生,回到家乡救治那些没钱看病的肯尼亚孩子。”

当然,光说不做并不能让愿望成真,为了能牢牢掌握专业知识,沙里夫用了两年的时间备战,最终顺利通过了汉语能力考试。日复一日的努力学习,让她熟练的掌握了学习方法,比如沙里夫会制作一些小卡片,为的就是记住那些中医名词。

功夫不负有心人,5年后,沙里夫成功拿下本硕连读的毕业证,不久后又以博士研究生的身份进入华中科技大学就读。不过,这次的沙里夫没再继续学习中医,而是选择了妇产科专业。学成毕业后,沙里夫回到了肯尼亚,成为了一名医生。

沙里夫不单为家乡的人们看病,还会主动向那些位处偏远地区的老百姓提供帮助。她主动当起了中肯两国的“文化使者”,在治病救人的同时,也在积极传播着中国文化,让更多人感受到中国的美好。

而通过沙里夫,我国政府也开始越发重视对帕泰岛的帮助。中国驻肯尼亚大使馆帮助帕泰岛的人们修建了港口,还援建了大量基础设施。如今的帕泰岛欣欣向荣,正在变得越来越好。也祝愿沙里夫生活顺心,有空常回中国看看!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2

标签:肯尼亚   大使馆   汉语   先祖   蟒蛇   船员   南京   水手   中国   后代   大使   结局   我国   女孩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