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我国三大区域林火特点及应对分析



日前,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新形势下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的意见》。《意见》指出,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在思想认识、体制机制、基础设施、力量建设、科技支撑等方面,与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还不完全适应,全球气候变暖也带来新的挑战,要全面加强新形势下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

本期热点观察,聚焦华北、华东、华南等区域,围绕当前森林防灭火面临形势、特点规律、薄弱环节、应对策略等方面进行了盘点梳理,并邀请中国消防救援学院专家提出意见建议,供广大读者参考,推动森林草原防灭火形势持续稳定向好。


北京地区林火特点及处置对策

国家消防救援局机动支队 于红亮 王建凯

近年来,全球气候持续变暖,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交替出现,高温干旱、极端大风天气越发增多,给森林防灭火工作造成诸多不利影响,特别是随着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持续推进,各地绿化护林力度不断加大,林内可燃物载量有增无减,森林火灾已经成为不容忽视的重点风险隐患。本文结合单位及个人工作实践,立足防范应对北京地区森林火灾,深入研究思考、总结经验规律、探索对策措施。

1

主要特点

北京地处华北,具有典型的北方森林生态系统特点,森林火灾的发生遵循一般规律,经历由弱向强、由点及面发展的过程,通常形成地表火和树冠火,偶尔会发生立体燃烧或局部地下火,遇有大风、特殊地形共同作用时,也会产生如飞火、火旋风等高强度火行为。在上述共性特点基础上,结合近年历时数据对比,北京地区森林火灾具有以下特点:
(一)从火灾关注程度看,北京无小事,事事连政治。北京作为祖国首都,有着非同一般的重要政治地位。森林火灾发生后虽然在火场面积和生命财产损失方面达不到重特大等级,但其影响力与其他省区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火灾超过24小时后必然受到社会舆论和各级领导高度关注。特别是北京地区重大政治活动频繁,一旦林区出现冒烟起火,必须保证第一时间安全高效处置,确保首都地区社会面总体安全稳定。这也是重大活动期间安全保卫工作的特殊要求。
(二)从气象物候条件看,防火期时段逐年延长,任务形势严峻复杂。近年来,受全球气候变暖影响,极端天气明显增多,根据气象资料显示,2008年至2021年森林防火期内,北京市森林火险升级为橙色或红色预警的累计有204天。大风天气在近10年总共出现55天,年度平均气温总体呈上升趋势,降水量则呈不稳定波动,2019年最少,仅有406.2毫米,最长连续无降水日数75天。从2022年数据看,夏秋季降水量明显偏少,在气温的平均值和极限值上,比2021年同期都有所升高。受干燥气候影响,2023年春季,仅3月份北京地区就发生7起森林火警,较以往有大幅增多。按照往年规律,北京地区森林火灾主要发生在春秋两季,最易发生火灾的时段是3月至5月,占比90.7%,高发时段为每日10时至15时,按照《北京市森林防火办法》规定,法定防火期从每年11月1日至次年6月15日,共7.5个月。但随着气候因素变化,防火期时段也会作出相应调整,森林火险期正在由每年两季逐渐向夏秋连续、全年防控转变。
(三)从林情植被环境看,可燃物载量反复累加,火灾隐患始终存在。北京市目前已有7个区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林区与城区紧密相连,林火风险不容忽视。门头沟、延庆、怀柔、密云、平谷区以及房山、昌平区的山地林区是重要生态涵养区,面积1.1万平方公里,占全市面积的68%,长期封山育林,自然植被垂直分布、植被类型多样,易燃、助燃树种众多,林下可燃物载量较大,油松林林下可燃物平均载量达15.96吨/公顷、刺槐林林下可燃物平均载量达15.43吨/公顷,虽未达到发生重特大森林火灾的风险临界值,但可燃物缺乏有效、定期的清理,有较高的潜在火灾风险。
(四)从林区分布条件看,火险区社会因素复杂,火源管控异常困难。山地平原分别约占全市面积的62%,平原约占38%,西部和北部群山连绵,东南为渐缓平原。北部燕山山脉,西部太行山脉,分布有众多人文和自然风景区,是附近城区居民休闲度假的主要场所,各处林区大多有重要景点、文物单位、红色遗产、重要设施等,常年游人络绎不绝。此外,近年来“驴友”组队爬野山越来越多,节假日游人大量涌向郊区林区,野外篝火、营火、炊火等管控难度不断加大。
图一 北京周边山区断崖、峡窄山谷、破碎特征地形较多,深山地形复杂通信装备信号存在盲区,容易出现通信失联。图为该支队指挥员在密云区白岭关景区执行通信设备架设任务。(刘燕辰 摄)
(五)从火灾扑救规律看,夜间火比率逐渐增加,处置难度不断增大。北京周边山区断崖、狭窄山谷、破碎特征地形较多,深山地形复杂,通信装备信号存在盲区,容易出现通信失联。森林火灾发生后,大部分会持续至夜间,处置人员视线受影响较大,对火场周围地形判断困难,如遇地形险要地带,极易发生坠崖摔伤、滚石砸伤、倒木伤人、误入火坑等险情。
图二 从火灾扑救规律看,夜间火比率逐渐增加,处置难度不断增大。图为该支队指战员在北京地区执行灭火任务。(刘燕辰 摄)

2

思考启示

(一)在指挥运行上突出多级融合。一方面是联合指挥与垂直指挥相融合,火场联合指挥所需对各参战力量的任务在总体上进行统一部署,一线行动由担负主攻任务的专业指挥员分方向牵头指挥,各配属力量指挥员横向配合,各参战力量内部由领队分条线指挥。另一方面是专业指挥和属地指挥相融合,不以职务高低划定指挥权责,任命专业指挥负责处置火灾调度,确定属地领导负责统筹相关任务保障,相互密切配合形成处置合力。
(二)在任务研判上突出动态分析。每起火灾都有其特点,处置不能因循守旧,特别是跨区增援作战,更要对陌生区域格外关注。火灾处置过程中,要汇总分析各类信息资源,动态更新火场态势,将各类参考数据纳入指挥“一张图”综合研判,实现精准研判、科学指挥、高效处置。
(三)在指挥处置上要突出灵活机动。现场指挥员要随机应变,根据火场态势和队伍行动调整指挥位置,需综合研判形势、部署工作任务时,要身处后方参与联合指挥,需精准把控现场战机、快速调度处置力量时,要选定可通视全局的指挥位置靠前指挥。一线队伍要与指挥机构全程保持高效沟通,固定联络员,及时收拢来自各方的指挥信息,便于结合火场态势调整行动部署。

3

对策措施

(一)坚持科学指挥,打造“北京模式”。森林火灾扑救行动涉及部门广泛、扑救力量多元、组织指挥和协调控制难度大,需要建立集中统一、联动高效的指挥体系,将各方力量有机整合形成合力。现阶段北京市层面指挥模式已经固化成熟,市森防指常态化授权森林消防队伍专业指挥员,在森林火灾发生后,到场即刻转为副总指挥,从专业角度负责把控处置行动全局,在机制上实现统一调度、专业指挥。
(二)坚持梯次搭配,突出“协同联动”。在森林灭火行动中,联合一切可协同的力量,通过联指统一指挥口径,充分发挥国家队、地方专业队和保障队伍优势,专业力量打火头攻险段,配属力量跟进清理、看守火场,保障力量配合输送水和物资,科学配属、梯次衔接、贯穿始终,实现合力攻坚、合力致胜。
(三)坚持手段融合,突出“因情就势”。实践证明,以水灭火是森林火灾扑救中最直接、最有效的灭火手段,但也决不能只顾“一招鲜”,忽略常规和其他辅助手段的应用。森林火灾发生的位置通常较为偏远,附近经常无可依托水源,道路通行条件较差,载水车辆无法靠前,人力输送供不应求,受火场小气候影响火线方向多变,一线队伍需要灵活运用常规战法手段,快速封控火场外围,而后设法采取“泵车结合”“阶梯式供水”“远距离串联”“一点多线”等战法手段实施灭火。
(四)坚持科技赋能,突出“空地一体”。配强完备的救援装备,是完成任务的有力支撑。借助无人机能够实现火场态势第一时间获取,为联指分析研判火情,科学指挥决策提供依据。同时,实战中无人机吊桶洒水、高压水枪射水、投掷灭火弹、投送物资器材和空中观察预警、示警等功能往往可以发挥关键辅助作用。就北京地区而言,受空域管控限制,重点需要在申报程序上实现主动,及时完成无人机信息报备及相关申报手续。

江西省森林火灾防范应对的思考

内蒙古自治区森林消防总队 窦国锋

根据国家森防指、应急管理部统一部署,2022年12月10日至2023年4月10日,内蒙古自治区森林消防总队派出300名兵力到江西省实施靠前驻防。笔者随队进驻后,先后对江西省重点林区、高危火险区进行实地勘察,并参与扑救了多起森林火灾,对江西省森林火灾防范应对进行了深入思考。

图三 2023年1月21日,春节期间,内蒙古森林消防总队江西驻防队伍在庐山景区开展携装入林防火巡护。(窦国锋 摄

1

当前全省森林防灭火形势分析

江西省是我国南方重点林区之一,森林资源丰富,现有林地面积1.61亿亩,森林覆盖率63.35%,均位居全国前列。全省100个县区中,77个为森林高火险区,境内有井冈山、庐山、三清山、龙虎山等特殊敏感地区,森林防灭火任务十分繁重。综合研判江西省植被、地形、气候、人文等致灾因子,造成森林火灾频发多发的诱因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一)极端气候明显增多。近年来温室气体浓度不断上升,热量不断累积,极端热浪、干旱和毁灭性洪水等极端天气增多,给生态安全造成巨大威胁。2022年,受极端干旱气候影响,包括江西省在内的我国中东部地区,遭遇1961年以来有气象记录的最强高温,共持续79天,长江流域经历夏伏旱、连秋旱,鄱阳湖提前进入枯水期,各地火情火警不断,江西省赣州地区出现罕见森林大火,气象形势的日趋严峻,导致大火巨灾的风险隐患不断凸显。
(二)植被盖度逐年增长。第九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结果显示,我国森林资源进入了数量增长、质量提升的稳步发展时期。江西省天然林面积650余万公顷,占63.89%,蓄积36700余万立方米,占72.58%。重点林区可燃物载量持续增加,一旦发生火灾如不及时扑救,极易引发大火巨灾,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同时,省内林木龄组结构不合理,中幼林面积676.60万公顷、占83.69%,蓄积近37000万立方米、占72.98% ,森林自身抗火能力较差,一旦发生火灾,将会造成森林资源重大损失。
(三)火患分布广泛难控。江西省林农交错现象比较普遍,人为火灾频发多发。2022年全省发生森林火灾90起,已查明火因的有86起,其中,祭祀用火引发火灾的29起,农事用火引发火灾19起,野外吸烟引发火灾13起,野外电线短路、高压线起火、用电作业、违规用电捕猎、废旧电池放电等因电起火11起,其他因违规用火作业、残疾人玩火、烧垃圾、烧木炭、生活用火等引发火灾7起,雷击引发森林火灾3起。从火灾成因数据来看,近96%以上火灾由人为引发,野外火源管理极其困难,火灾隐患不断增加,森林防火的管理难度加大。

2

在火灾防范上存在的薄弱环节

(一)重点时段火源管控力度有待加强。元旦、春节、清明、五一、国庆等重大节日,正值全省森林火险紧要期,游客返乡、外出旅游、进山游玩将引来人流车流高峰,“车窗烟头”“户外玩火”等人为火源难防难治。部分重点景区、重点林区防火宣传警示标语密度较小,林内流动式、点位式火源管控措施还需落地落实。同时,在重点路口、关键卡位、防火检查站密度还需加强,特别要重视隐蔽性较强的山间林道防火卡位设置,以消除火源管控检查的盲点。
(二)重点部位火患治理能力有待提升。江西省大部分地区农林交错、林工交织,百姓在林田交错地带烧田埂、烧杂草、烧秸秆、烧灰积肥、烧垃圾、烧垦开荒等农事用火管控难度大。林区周边工厂遍布,后疫情时代陆续出现新的生产建设高峰,在森林火灾隐患防控上会出现疏忽。林区腹地佛堂寺庙多、度假酒店多,日常朝拜用火、生活用火管控难度较大。林中坟头遍地且坟缘周边大部分无防火隔离带,上坟烧纸,燃放爆竹等传统祭祀行为极易引发森林火灾,在重点部位火患治理上还需进一步加强。
(三)重点人群防火意识观念有待树牢。通过对历年江西省森林火灾基本情况分析看,很少发生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和群死群伤的大火巨灾,林区群众对森林火灾的危害性认识不够充分,防火意识淡薄。林区内外出务工人员多,乡镇村屯留守老人和儿童多,日常生活用火随意性大。另外,省内道路交通发达,高速路、国道、省道贯穿林区,道路两侧与林区缺少足够的隔离过渡带,驾乘人员防火意识参差不齐,容易引发人为火灾。
(四)重点地域防火管控手段有待拓宽。省内主要风景区、重点林区“网格化、一体化”火情视频监控网络还在初步建设阶段,“瞭望塔瞭望+视频高清巡视+卫星热点检测+无人机定点巡航+防火队巡护”的“人物技”联防体系还需拓展,常态性、连续性火情监测还需加强。加上全省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林内天然气管道、高压电线及各类管网遍布纵横,树线矛盾较为突出,稍有不慎可能引发火情火警。赣东、赣西、赣南与周边相邻省份山连山、林接林,火情管控责任难界定、难区分,联防联控力度还需进一步强化。

3

森林火灾防范应对策略

(一)严格落实野外火源管控措施。建立森林火灾调查评估、防火责任跟踪监督、火灾事故责任倒查机制,以责任追究倒逼制度落实。设立“森林防火日”,大力开展防火宣传月活动,开展防火宣传进林区、进景区、进农村、进社区、进企业、进家庭活动,营造浓厚防火氛围,增强全民防火意识。突出高火险区和重点时段火源管控,采取疏、导、堵相结合的方法,组织地方防火部门与专业队伍共同开展设卡、巡护、清山等防火勤务,减少人为火源引发的森林火灾。定期围绕责任落实、火源管控、可燃物清理、扑火安全等方面,逐级对林区工矿企业、施工单位、生产单位、村屯散户等各类场所实施防火督查检查,及时消除火灾隐患。及时清理林下可燃物,降低林区可燃物载量,提高森林自身抗火阻火能力,有效降低森林火灾隐患。
(二)严密组织火灾应急处置管理。围绕火场侦察、火场通信、力量运用、现场处置等关键环节,利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建成集卫星遥感、高山瞭望、视频监控、飞机巡航和地面巡护的立体林火预警监测系统,提高火情感知预警能力。统筹森防指各成员单位,探索建立联合预警、联合预防、联合执勤、联合管控、联合督查、联合执法、联合指挥、联合行动等机制。定期分析重点地区气象、火险趋势,及时发布高火险预警,主动共享信息资源,适时通报火警火情,为短时间作出反应创造先决条件。树立“小群多路、重兵投入、速战速决”理念,建立“区域协作、多点向心、一体联动”力量运用体系,一旦发生火灾,快速调集足够力量,形成重兵围歼的有利态势。
(三)统筹加强应急救援力量建设。按照“管理规范化、装备标准化、训练常态化”的要求,加强专业扑火力量建设,同步采取整合现有资源和购买社会化服务等方式,解决扑火队伍力量不足、能力偏弱等问题。倡导地方转业军人、离队消防员、公益救援组织加入森林火灾公益救助行列充实救援力量,同时为社会救援力量建立资源共享、力量协同、保障高效的综合防扑火体系,不断提升整体作战能力。积极呼吁增编驻赣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力量,科学布控在重点地区,重点时期向国家森防指、应急管理部提出用兵需求,派驻靠前驻防队伍,妥善解决力量不足的问题。
(四)全面推进防火基础工作落实。加大重点区域森林防火应急道路建设力度,打通林区断头路,升级改造林区乡村路和简易路,提升林火战略阻隔能力和兵力快速投送能力;在重点火险区、火灾多发区,以及城镇村屯、军事设施等重要目标周边,开设闭合式防火隔离带,提升火灾防范能力;在重点火险区域网格化建设森林消防站,配齐配全基本森林防灭火装备,在林内增设应急取水站点(蓄水池),常态保持稳定蓄水积量,提高应急处置效率。加大灭火装备配备力度,在火情监测设备设施、通信和信息系统、防火应急道路、航空护林、大型扑火装备、扑火物资储备等方面,积极争取国家基本建设项目和中央财政防火补助资金的支持,并做好项目实施和管理。通过大数据和智慧系统,推动各部门的数据融合和数据共享,形成基于“同一平台”的森林防防灭火应急指挥管理。

扑救西南高山林区火灾的思考

云南省森林消防总队 王磊

今年防火期西南林区森林防灭火形势十分严峻。特别是云南近期遭遇重度干旱,为云南省近30年来火险气象等级最高的一年,4月1日以来,先后发生玉溪江川、丽江塔城、安宁温泉、版纳勐海、文山薄竹等森林火灾。“4·11”玉溪江川特大森林火灾火场规模之大、火线距离之长、林火发展之猛、爆燃强度之高、扑救难度之险,是近20年来西南高山林区极为罕见的一场森林大火。这主要因为玉溪江川地处滇中林区,易燃油性植被密布,山形地貌绵延起伏,风力风向强劲多变,温高物燥持续干旱,成片爆燃林火快速发展,灭火队伍研判指挥难、攻坚调控险、危情遭遇多、安全风险大。

笔者在对近20年来西南高山林区森林火灾特点规律分析的基础上,结合长期从事森林防灭火工作经验,对扑救西南高山林区森林火灾进行了研究与思考。本文采取辩证的方式对西南高山林区森林火灾特点规律、灭火组织程序、灭火安全管理进行了创新论述,为今后国家消防救援机动队伍有效应对西南高山林区森林火灾提供科学依据。

1

西南高山林区森林火灾的特点规律

西南林区是我国第二大天然林区,森林资源十分丰富,是全球生物多样性最集中、最复杂、最丰富的地区之一,也是世界关注的物种基因库和地球上一个不可多得的绿色宝库。西南林区气候多变,地形复杂,大多以高山峡谷、干热河谷和高原山地为主。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趋势愈加明显,极端天气现象增多,导致西南林区林火行为呈现出复杂性、多变性、反复性、危险性等特点,加之西南林区经济相对落后,地理环境险峻,气象条件多变,森林植被茂密,给安全高效扑救森林火灾增加了难度。主要表现为“四难”,即力量输送难、综合保障难、灭火行动难、掌控态势难。自去年11月以来,我国西南大部分地区持续晴热少雨,气象干旱整体较常年偏重。今年春季,云南北部、广西东部、四川西南部局地高火险等级时段增多,特别是云南省平均降水较常年同期偏少61.7%,平均气温偏高0.8℃,91%的气象站点出现气象干旱,云南省森林草原高火险呈持续发展并迅速扩大态势,近一半的县市区出现3级森林火险天气,三分之一的县市区出现4级森林火险天气,3级以上天数为近5年来第二高。据气象部门预测,到4月底前,我国西南地区气象干旱还将持续,云南西北部、四川西南部、重庆东南部等地区森林火险仍将处于较高等级,局部地区春夏连旱引发夏季森林火灾的可能性较高,森林防火形势异常严峻。因此,如何安全高效处置西南高山林区森林火灾,已成为当前应急管理部门需要重点研究的课题。

2

组织扑救西南高山林区森林火灾的关键环节

国家消防救援机动队伍扑救森林火灾,可分为灭火作战前的行动、灭火作战中的行动和灭火作战后的行动等3个阶段,重点需要把握响应投送、战斗准备、排兵布阵、指挥攻坚、配属保障等5个环节。
(一)关于响应投送。西南高山林区森林火灾扑救,在响应投送上,应遵循“因灾而为、超前响应、先遣前出、整体备战”和“一句话命令加补充指示”的要求。森林火灾先期扑救通常由地方扑火力量组织实施,但由于地方力量扑火能力参差不齐,顾虑较多,经常造成火灾规模不断扩大,小火变为大火。因此,队伍在响应上要超前部署、超前响应。无论是收到正式通报函请,还是通过媒体或其它渠道得知火情,应迅速组织队伍全面做好备战。2022年8月至10月,重庆、广西接连发生多起森林火灾,云南省森林消防总队针对省外多点爆发火情,组织队伍以实兵演练形式,采取指挥组先行机动、灭火队伍多点向心的摩托化机动方式向省界方向快速运动,队伍最远机动里程1800余公里,22个小时就提前机动到位,为夺取跨区增援作战胜利赢得了先机。对于国家消防救援机动队伍,应落实全年备勤备战制度,树立全新的战备意识,畅通接警响应渠道,创新机动投送方式,以实现“既行得快、又行得稳”总体目标。
(二)关于战斗准备。在外部准备上,2021年4月,国家森林草原防灭火指挥部印发《扑救森林草原火灾现场指挥机制》,明确国家消防救援机动队伍指挥员在火场担任专业副总指挥。因此,作为队伍指挥员应主动理顺指挥关系,主导灭火指挥,在火情研判、方案制定、力量调用、保障需求、行动时间、行动目标等方面提出合理性建议;同时,应杜绝地方依赖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包打天下”等情况的发生。
在内部准备上,队伍指挥员应把火情“看清楚”、火场“转清楚”,空中勘察与地面勘察结合,现地勘察与图上研判结合,将交通条件、水源情况、重要目标、火头火线、气象条件等要素掌握清楚,按照“盯住重点要素,兼顾其它要情,科学核准定论”的原则进行分析研判。在展开灭火行动前,灭火作战方案应当“定科学、定实在”,队伍主要负责打火头、灭明火、攻险段,根据现场灭火力量投入情况和林火发展态势,确定科学合理的灭火战法。
在具体战法确定上,通常采取“一点突破、两翼合围,穿插迂回、递进超越,两翼对进、钳形夹击,利用依托、以火攻火,地空配合、立体灭火”等战法战术。
2020年“5·9”昆明安宁青龙镇森林火灾,火场距离2个大型石化工厂不足500米(工厂内存放280吨液氯、160立方米盐酸、26立方米天然气和近万吨的化学废料)。作战会议前,队伍采取空地结合勘察方式迅速摸清火情,在灭火行动展开后,由于部分地段火势凶猛,在无配属力量保障灭火用水的情况下,队伍根据之前勘察掌握的水源位置,架设水泵实施自我供水保障,连夜阻击6公里火线,有效保卫了化工厂安全。
(三)关于排兵布阵。扑救西南林区森林火灾,队伍应做到“精准领会意图、精准研判形势、精准排兵布阵”,在灭火过程中进行适当调整。一要“找准位置、找准路线”,队伍徒步接近火场火线要找准路径,节约时间、节省体力,防止误入险境。在无路可循时,应组织队伍开辟灭火通道,必要时利用绳索装备或者利用现地树木搭建简易通道越过艰险地段。二要坚持“前精、中强、后重”的力量编成,实施精锐力量快速突击打明火,中坚力量多措并举灭小火,后续力量全面彻底清余火的作战模式,快速形成合围之势,逐步分段歼灭,注重清理看守,确保打一段清一段保一段。三要尽量构建“空中与地面结合、机械与人力结合”的多元灭火力量格局,为打科学战、攻坚战、安全战奠定坚实基础。
2022年8月,队伍跨区增援重庆灭火作战,针对火场多为银杉、慈竹等燃烧迅速植被,加之火线杂乱不规则的实际,灭火队伍因情就势采取常规灭火与泵车灭火相结合、预设隔离与以火攻火相结合、分兵追击与区域围歼相结合、地面联动攻坚与引导飞机吊灭相结合等技战术手段,全力阻截林火向缙云山自然保护区核心区蔓延。
(四)关于指挥攻坚。队伍应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方向与靠前相结合,固定与机动相结合,空中与地面相结合”的指挥方式,将指挥控制贯穿全程,做到因时因势,机断行事,科学运筹行动,灵活调整战法。根据火情发展及力量部署,应集中优势兵力打封控歼灭战,通盘考虑全局与局部、主要与次要、火场“首、尾、翼”关系,一般火情注重快速部署,高效处置,特殊火情注重稳妥部署、分类控制,有针对性地采取“常规打、水泵灭、险段隔、视情点、空地联”等战法手段,积极消灭林火。
在手段运用上,应坚持“因地制宜、因情施策、科学精准、活战巧战”的作战理念,将“打清结合、打烧结合、打隔结合、多措并举”等手段综合运用,提高灭火效益。2022年8月,总队跨区增援重庆灭火作战,在保卫缙云山的关键时刻,采取“上中下同时点烧作业”“分区分段分组负责”的方式,同步由下段点烧呈上山火、由中段点烧呈树冠火、由上段点烧呈下山火,点一段、打一段、保一块,加快点烧作业进度,迅速形成点烧火线,有效阻隔熊熊烈火的蔓延,真正发挥了一锤定音的作用。
(五)关于配属保障。扑救西南高山林区森林火灾,应坚持发挥“人民战争”作用,真正形成“大联动、大攻坚”的联动格局。按照以专为主、专群结合、协调配合的工作方式,处理好“专”和“群”、“主”与“辅”的关系,努力形成一个搭配合理、功能完整、互相支援的战斗整体,做到前打后清、随打随清、看守彻底、保障有力。针对友邻协同难、联动攻坚不易的实际,应当提前对接协调参战力量,及时互通情况,主动担当付出,积极整合协同,地方专业队、解放军、武警跟进扑打清理余火、运送水源,干部群众在后跟进清理看守火场、运送给养。2022年10月,总队跨区增援桂林灭火作战,队伍针对属地驻军较多的实际,仅用8个小时,协调联指调集3000余名军警力量到位,全力配属队伍行动,面对165平方公里、67公里火线的多个火场,军警民消昼夜连贯作业,仅用84个小时就将明火全部扑灭。

3

组织扑救西南高山林区森林火灾的安全问题

在扑救今年“4·11”玉溪江川森林大火中,云南省森林消防总队灭火指战员,先后3次被突发百米高的爆燃火围困,险情十分危急,稍有迟滞将带来重大后果。面对险象环生的危机时刻,灭火队伍沉着应对、科学组织,采取“预设隔离避、快速转移避、以火攻火避”等有效方式,成功紧急避险,无一人伤亡。
图四 2023年4月13日,在云南省玉溪市江川区火场东北线,普洱市森林消防支队145名指战员保护围埂村时遭遇罕见的爆燃,全部 人员紧急撤离成功避险。图为视频截图。(朱云聪 摄)
西南高山林区受海拔地形、地势地貌、气象天候、植被种类、林火行为等综合因素影响,安全隐患十分突出、灭火风险极高。因此,扑救西南高山林区森林火灾时,灭火安全要放在首要位置,超前筹划、精细安排、综合施策、快速反应、科学规避、高效应对。队伍应树立“打早保安全、全程主动防、及时有效避”的灭火安全理念,摒弃过度等靠有利灭火时机的思想,早一分钟结束战斗早一步离开危险环境。
在灭火进程时间上做好把控,能扑打的火线尽可能采取多战法扑打,充分争取火灾扑救有利时机。应全程掌握火险形成的规律,随时注意观察火场,及早发现险情,为规避火险发出“预警信息”。火场风力风向突然变化,无论是加大,还是突变,火场燃烧声音逐渐变大变爆,发出轰轰声或劈啪爆炸声,不见火光,却有火星飞舞,热浪灼人,令人呼吸困难,耳畔隐隐有轰鸣声,火场上空烟柱增高变浓,由白变黄再变黑黄,浓而不透明,激烈向上翻滚,形成磨菇云状均说明林火的强度正在增高。
西南林区火场易出现“二次燃烧”,温度急速升高,对灭火队员产生威胁;灭火队员“人困体乏”,反应动作迟缓,不注意滚石、倒木等,仍然会造成伤亡。上述情况都要全程防范、提前注意、适时调整行动。对于一线指挥员,需要具备分析火场险情的感知能力、评估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做到“火情不明先侦察、气象不利先等待、地形不利先规避”,既不能畏首畏尾、停滞不前,消极保安全,也不能盲目冒进,违规盲干,不顾安危引发伤亡问题。
此外,西南高山林区火烧迹地不是绝对安全的,甚至隐蔽风险更大,不易防范。一是火烧迹地容易发生二次燃烧,复燃火更加凶猛;二是在火烧迹地人员易被倒木滚石砸伤或掉入火坑。2021年“3·17”云南怒江泸水森林火灾扑救中,在火烧迹地清理余火烟点时,1名地方专业扑火队员因未戴头盔,不慎被烧毁的倒木砸到头部,当场牺牲,血的教训必须认真汲取。

专家观点


中国消防救援学院消防指挥系副主任、副教授 郭赞权:

据《中国林业统计年鉴》分析指出,从2010年至2019年,十年间,森林草原火灾集中发生在我国中部和南部地区。其中,湖南、广西、贵州三个省份为火灾多发地区,十年内森林火灾的发生总数都在3500次以上;湖北、河南、四川也都超过了2500次。2022年以来,全国森林草原火情呈现持续低发态势,但部分地区草原火灾频发2023年森林草原火灾还面临着新的挑战,如气候变化和后疫情时代人类活动等因素影响。

2023年春夏季,我国森林草原火险形势总体接近常年,森林草原防火任务依然十分繁重。应急管理部公布的全国大部地区3月份气温接近常年同期或偏高,随着春游、烧荒、春耕等野外用火活动增加,全国多地森林草原防火形势较严峻。其中,北京北部和西部、河北北部和西部、山西东部、山东中部和东部、福建南部、江西南部、广东北部、广西东部、四川西南部、云南北部局地可能会出现高火险等级时段。另外,四川西部和南部、甘肃西部、青海北部的部分地区草原火险等级较高。综合分析,随着气温升高、强对流天气增多,3月份全国自然灾害风险形势较为复杂,其中华北、华南、西南局地森林草原火险等级高。

此外,人为因素也不可小觑。4月2日,辽宁省抚顺、本溪相继发生森林火灾,据调查,2起森林火灾都是由祭祀用火引发,火灾肇事者都已被当地公安机关控制,并将依法依规对相关责任人员进行严肃追责。4月8日14时许,广西河池金城江区老虎山突发山火。经查,曾某某等人在老虎山扫墓时违规使用火源,不慎引发森林火灾。此次火灾过火面积已达到森林失火刑事案件立案标准。

同时,我国森林火险情况也存在一定的地域性差异。如北京地区森林火灾具有政治敏感性强、防火期时段逐年延长、可燃物载量反复累加、火险区社会因素复杂等特点。江西省具有受植被、地形、气候、人文等致灾因子影响大,森林火灾发生诱因复杂等特点。我国西南林区经济相对欠发达,地理环境险峻,气象条件多变,森林植被茂密,森林火灾风险防控上存在力量输送难、综合保障难、灭火行动难、掌控态势难等特殊困难。

科学应对森林火灾一直是一个世界性难题,我们应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增强责任意识,压实各方责任”总要求为指导,加大防火投入力度,增强防火能力和应急处置能力建设。一要加强火源管控。加强对各类潜在火源的管理和监测,以及对易燃物品、设备、场所的安全排查,严格禁止野外用火,加强火源管理,从源头上控制火灾发生。二要提高消防应急能力。加强森林防火队伍建设和训练,提高各级防火扑火机构应对突发性事故的能力。三要强化监测预警。加强对森林火险等级、干旱程度、气象预报等方面的监测和预警,及时发现火灾隐患和变化,做好航空巡护、车辆巡护、卫星遥感监测等日常监管工作,及时发现火情线索。四要加强宣传教育。增强公众的防火意识和责任意识,加大森林防灭火宣传的力度,普及防火知识和技能,增强公众的防火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同时,积极推进“林长制”改革,建立起有效的防火体系。继续保持高度警惕和应对态势,全力遏制森林草原火灾发生,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内容原载于中国应急管理杂志,原标题《坚决打赢 森林草原防灭火攻坚战》
策划:韩迪 高蕾 丁茜
编辑:邢祖仪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8

标签:北京地区   可燃物   江西省   火情   高山   火险   火源   火场   林区   火灾   深度   队伍   区域   森林   力量   重点   发生   我国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