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安往事(二十)曾经的老城寺庙



第二十篇 曾经的老城寺庙

作者:寒江雪


六安历史上曾经有过很多寺庙,仅《六安州志》中记载的寺庙就有103个。这些寺庙有的保留了下来,并得到维修重建,例如北塔的多宝庵、南塔的观音寺、九墩塘东边的小南海、三里街的紫竹林寺、新淠河东岸的宝塔寺文庙等,而有些寺庙由于种种原因已经消逝不见,下面就给大家介绍几个六安老城关曾经有过的旧寺庙。



01 城 隍庙

六安的城隍庙,原址在东大街的塘子巷口,大约有房屋三十多间,解放后划归了六安地区邮电局,它的对面是老回民饭店,旁边就是“城隍庙巷”,过去,每年都要举办“城隍庙会”,官府和百姓都会到这里来进行祭祀活动。

城隍庙,是用来祭祀“城隍神”的庙宇,城隍,又称“城隍爷”,是中国民间信奉的“守护城池之神”,因而,古代中国的城市里,几乎都会设置“城隍庙”,希望城隍爷保佑城池的安宁,保护百姓的平安。

(六安老城的城池绘图)

城隍神最早是自然神,后来逐渐演变成具体的人神,大多以当地百姓普遍认同的、已去世的英雄名臣奉为城隍神,各个城市有所不同,例如苏州祀战国时春申君黄歇、北京祀文天祥、杭州祀周新等,但是,全国绝大多数城市都是祭祀汉高祖大将军纪信,六安供奉的城隍爷同样也是“纪信”

据史料记载,六安的城隍庙最早建于南宋时期,后来由于战乱,多次被毁又多次重建,到明朝洪武六年(1368年)的时候,在老城的中心重建城隍庙,地址一直未变,后来,随着城市发展的需要,城隍庙被拆除。

(网络配图,非六安城隍庙)



02 关帝庙

六安关帝庙,旧址在现淮王街英布墓后面的高台处,旁边曾经有一条巷子叫“关帝庙巷”,根据《六安州志》记载,关帝庙里竖有一块英布的墓碑,因而认定这里曾经也是英布的墓冢,后来关帝庙拆除后,就在傍边新建了现在的“英布墓”

英布墓

关帝庙,供奉的是关羽,关羽以“忠义”著称,他去世后,逐渐被神化,历代朝廷多有褒封,清代奉为“忠义神武灵佑仁勇威显关圣大帝”,尊为“武圣”,与“文圣”孔子地位等同,所以,关帝庙又叫“武庙”,现在的淮王街,曾经有段时间就叫“武庙街”

过去,关公深受老百姓的尊崇,不仅各个县城建有关帝庙,就连偏远的乡村边关也会建关帝庙,后来,随着海外华人的传播,世界很多地方都能寻觅到关公文化的踪迹,日本、北美、新加坡等很多东南亚国家,都建有关帝庙。

六安关帝庙,与文庙东西并行排列,同在六安老城的核心位置,后来因为年久失修被拆除。

(网络配图,非六安关帝庙)



03 魁星阁

六安的魁星阁,建在老城的城墙上,与南门相距不远,大约就是今天的金星楼位置,抗日战争期间,随着六安老城墙的被毁,魁星阁也随之拆除。

《六安州志》所绘魁星阁

魁星阁,是为主宰文运的魁星而建的。相传,魁星主管科举考试,可以决定文人的命运、左右文章的兴衰,魁星手握朱笔,脚踩一条大鳌鱼的头部,凡是被那支朱笔点中的考生,就可以独占鳌头、金榜题名,因而在古时候,各地都建有魁星阁(楼),读书人在魁星阁拜魁星,祈求在科举中榜。

网络配图

1991年,为了适应经济发展,在金星楼的马路对面,重新建造了一个魁星阁,作为小商品交易市场,由于这个仿古魁星阁建造得很气派,影响力也很大,以至于很多人误认为这就是古代魁星阁。

到了2012年,因为城市建设开发,这个仿古建筑被拆除。

六安仿古魁星阁


04 火神庙

六安的火神庙,原址位于今天英布墓的北侧,大约明都花园西苑的位置,至今那里还有一条“火神庙街”

火神庙供奉的是火神,也就是传说中的“司火之神”,由于地区和文化的不同,各地传说中的火神有所区别,但是在汉民族火神信仰中,最常见也是最著名的火神就是祝融

火神祝融

对人类发展的至关重要,同时,火也会产生火灾,焚毁家园,古代的时候,由于生产力低下,人们对自然的认知有限,于是便产生了火神崇拜,希望火神能够保佑平安,所以,古代的城市里,火神庙跟城隍庙一样,都是必需建设的寺庙。

火神庙的场地一般都比较大,这里除了进行正规的祭祀活动以外,每年还会举办“庙会”。庙会期间到处张灯结彩,除了戏台上唱大戏以外,还有民间各种丰富多彩的表演,踩高跷、舞狮子、抬阁、杂耍、扭秧歌表演等悉数登场,争奇斗艳,十分热闹。同时,庙会也是一个大型的商品交易市场,人们把各种吃的、用的拿到这里进行买卖,气氛非常热烈。

后来,六安的火神庙随着城市的发展而被拆除,具体拆除时间不详。

网络配图,非六安火神庙


05 龙王庙和三官庙

这两个庙在同一个地址,先建龙王庙,庙毁以后,在原址上再建三官庙,具体位置就在老淠河下龙爪的高台上。

龙王庙,旧时专门供奉四海龙王,龙王是古代神话传说中掌管雨水雷电的王。古人认为,凡是有水的地方,无论江河湖海,都有龙王驻守,龙王能生风雨、兴雷电,决定一方水旱丰欠。因而,每逢风雨失调,久旱不雨,或久雨不止时,民众都要到龙王庙烧香祈愿,以求龙王治水,风调雨顺。

网络配图,非六安龙王庙

过去,下龙爪这里的水很深,老百姓称之为“龙潭”,传说这里跟四十里以外龙穴山的龙脉相连,经常有龙出没,于是,就在下龙爪的高台上建起了“龙王庙”

据《六安州志》记载,在宋代的时候,这里先是建了“玉宵宫”,后来改成了“龙王庙”,供奉龙王。到了明朝嘉靖年间,六安知州欧阳德把龙王庙拆了,改建成“龙津书院”,这是六安历史上“五大书院”之一。

到了清朝康熙年间,龙津书院再次改成了“三官寺”,供奉天官、地官、水官,再后来,三官寺也拆了,现在这里是铁栅栏围起来的一片小树林。

网络配图,非六安三官庙



06 万寿寺

六安的万寿寺,原址位于现伯爵酒店的南边,这里是六安老城的大东门,万寿寺的西边,就是六安九拐十八巷中的“万寿寺巷”。

相传,万寿寺最早起源于皇家,万历皇帝的母亲李太后,建万寿寺吃斋念佛、收藏经书,后来,明清两代皇家,把万寿寺变成了祈福祝寿的场所,万寿寺也逐渐传入民间,很多地方都建起了万寿寺,以求健康长寿

北京万寿寺

万寿寺供奉的神灵,各地不太一样,有供奉观音菩萨的,也有供奉释迦摩尼、药师佛、弥勒佛的,但有一点相同,就是万寿寺都会收藏经卷,类似藏经阁。

在万寿寺的傍边,建有刘铭传的大宅院“刘宫保第”,这个宅院在抗日战争时期,曾经做过民国安徽省政府机关,所以,现在这里的一条街命名为“铭传街”

六安的万寿寺,大约毁于1914年,这一年的正月,白朗占领六安城,城里发生了一场非常严重的火灾。

网络配图,非六安万寿寺


六安老城始建于唐朝开元二十七年(公元739年),一千多年来,历经风风雨雨,很多寺庙毁建交替,这些消逝的旧寺庙,有些已经不适应社会的发展;有些让位于新的城市建设,不过,既然存在过,就代表着我们城市的一段历史、一段记忆,现在,用文字把它们记录下来,让更多人知道六安老城的过往和经历,也算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


END


注: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说好六安故事,讲好六安历史

让更多人了解更多六安事。

欢迎转发、点赞、评论,

您的鼓励,我的动力。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3

标签:城隍   关帝庙   寺庙   火神   城隍庙   魁星   龙王庙   原址   龙王   往事   网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