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三姐告状背后的故事:审案官员各怀鬼胎,能够打赢官司纯属偶然

1919年秋天,中国近代剧作家、评剧创始人成兆才先生,正在哈尔滨庆丰茶园带领戏班子演出。

空闲散心的时候,他偶然遇到了直隶(今河北)滦县的老乡李兴洲,闲聊中李兴洲提起了去年发生在滦县的“杨三娥为二姐申冤”的故事。

成兆才画像

成兆才先生觉得这个故事很有意义,用几天时间就创作出了70场评剧《枪毙高占英》,剧本经过不断修改,最后定名为《杨三姐告状》。

我国著名评剧表演艺术家新凤霞赵丽蓉,都担任过《杨三姐告状》的主演,新凤霞还在1956年陪同杨三姐本人观看了评剧演出。

新凤霞

1981年《杨三姐告状》被中国评剧院拍成电影,1993年和2006年又两次被拍摄成为电视剧。

《杨三姐告状》不是评剧剧种的第一出现代戏,却毫无疑问是评剧自创立以来,最为成功的一出戏,从1919年到如今一百多年的时间里,《杨三姐告状》的故事不仅家喻户晓,而且经久不衰,早已成为了一代经典。

究其原因,还是因为“杨三姐告状”的故事,非常贴近现实生活,它将那个年代“官官相护、贪赃枉法、草菅人命”的残酷现实,赤裸裸的展露在世人面前。

在这个暴露人性的案子面前,根本没有所谓的“青天大老爷”,只是一系列的巧合,才最终促成了杨三姐告状的成功。

01 “门不当,户不对”的畸形婚姻


“门当户对”是古人留下来的婚姻观念,严格来说它并不能用来衡量所有的婚姻,毕竟这世界上有很多门第差距悬殊的人,冲破门当户对的观念走到了一起,共同经营了幸福美满的婚姻。

《杨三姐告状》评剧

可是在阶级分明的旧社会,“门当户对”就显得尤为重要,因为那时候的人没有先进的恋爱思想,他们主要是以财产的多少,来衡量一桩婚姻中的男女和家庭是否相互般配。

杨二娥和高占英的婚姻,就是在“门不当,户不对”的差距中,变成了一场惨烈的阴谋。

杨三姐的父亲叫杨玉清,是滦县甸子庄(今归滦南县管辖)村民,他一共有一男三女,儿子杨国恩,女儿分别叫大娥、二娥、三娥,村里人习惯叫她们大姐、二姐、三姐,杨三姐后来改名杨国华。

杨玉清家中贫寒,早年靠着给人家弹棉花为生,在进城打工的路上,他遇到了挑扁担卖杂货的高家狗庄的高贵章,两个人经常结伴而行。那时候两家人都很穷,就觉得将来能做成亲家,两个家庭聚在一起说不定还能发财。

恰好杨家有很多女儿,高家也有好几个儿子,两人就挑选了年纪最相当的两个人订了娃娃亲,这就是杨二娥和高占英,双方批了八字,高家也送了聘礼。

后来高贵章在唐山开了个瓷器店,因为经营有方逐渐开始富有,又紧接着经手了古玩生意,一跃成了高家狗庄的首富。

发了财的高贵章不仅买房买地,还盖起了两座大宅院,日子过得很排场。

可杨玉清还是一贫如洗的打工人,儿子杨国恩到了二十多岁,家里都拿不出给他娶媳妇的钱。这样看来两家的门第差异很大,不适合再结为亲家了,然而旧社会定下的婚约是有法律效力的,高家要是想反悔,是要受到惩罚的。

于是在1915年,25岁的高占英不情愿地娶了杨二娥。高占英是高贵章的小儿子,高贵章为了培养他,从小让他上最好的私塾,给他请当地最好的老师,高占英也聪明伶俐,长大后考进了滦县传习所,那是滦县最好的学校。

高占英毕业后回到村里,办了一所乡村学校,教孩子们读书识字,成了远近闻名的教书先生。可读书能教给一个人知识,却不能改变他的本性,高占英表面上温文尔雅,穿西装打领带,举手投足间像个正人君子,实际上他仗着家里有钱,根本瞧不起家境贫寒还裹小脚的杨二娥,居然动不动就对杨二娥大打出手。

对于儿子的暴行,高贵章夫妇从来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父母的态度也让高占英变本加厉,把老婆当奴隶一样殴打辱骂。两人婚后有过一个女儿,因为有了孩子,高占英对妻子态度稍微好转了一些,可孩子在两岁时就夭折了,从此高占英对杨二娥更加残忍,隔三差五就对她拳打脚踢。

《杨三姐告状》

总是被打得鼻青脸肿的杨二娥,有时候会回到娘家诉苦,母亲却告诉她“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让她要忍耐下去,也许能唤回高占英的心。

可脾气耿直的杨三姐却不以为然,她多次告诉姐姐要反抗,痛骂姐夫看着就不像个好人,都被母亲骂了出去。

02 委曲求全换来无辜惨死,无耻姐夫嚣张承认杀人


1918年农历三月十四,高家的雇工崔大秋披着清晨的露水,赶着马车急慌慌地来到了甸子村杨家,说杨二娥昨晚得了急病快不行了。

杨家父子在外面打工,家里就剩下了母亲和三姐,杨母急忙收拾东西要去高家,三姐也和她一起去了。

甸子村和高家狗庄离得很近,车很快就到了,母女俩刚一下车,高占英的母亲就哭天抹泪地迎了上来,说杨二娥血崩死了。母亲一听这话,当时就昏死过去,过了好半天才缓过来,可聪明的杨三姐却没有被悲伤冲昏头脑,她来到了灵堂检查姐姐的尸体。

杨三姐掀开白布,发现姐姐面色惨白,嘴角隐隐约约可以看到血迹,右手的中指用白布缠着,她又摸了摸姐姐的裤子,居然摸到了一把石灰。高家人见杨三姐起了疑心,就赶紧说死者需要安宁,强行把她和母亲带到了另一个房间。

杨三姐见到姐姐尸体

姐姐的死显然没有那么简单,杨三姐质问高家人,为什么姐姐裤子里会有石灰?高家人回答血崩需要止血,放石灰是为了止血。杨三姐又问,姐姐的右手中指上为什么缠着布条?高家人说她切菜伤了手指。

通过简单的试探,杨三姐已经可以肯定姐姐是非正常死亡的,我们可以来分析一下高家说辞中存在的漏洞。

第一,少量的生石灰的确有止血的作用,但是杨三姐却从姐姐裤子里摸到了一大把生石灰,这说明杨二娥生前,下身被撒了大量的生石灰。而血崩时产生的大量污物,再加上巨量的生石灰中含有的杂质和灰尘,二者混合在一起会产生大量细菌足以让人死亡,高家这根本不是在救人,而是在蓄意谋杀。

第二,高家说杨二娥右手中指的伤口,是切菜的时候不小心弄的,可杨二娥不是左撇子,她用右手拿刀,左手切菜,切伤的应该是左手才对。

第三,杨二娥嘴角隐约可见血迹,如果按照高家所说她是血崩而死,死者应该是下体大量出血,嘴角一般不会有血迹。

正当杨三姐继续刨根问底的时候,高家人却顾左右而言他,他们不顾当地“死者去世后尸体停放三天”的民俗,居然在当天就将杨二娥草草下葬了。由于懦弱的母亲强行阻拦,杨三姐始终没有问明白姐姐的真正死因,她回到家里气愤难当,可母亲却只会哭哭啼啼。

杨三姐下定决心为姐姐报仇,因为没有证据证明高家杀人,所以她就先在乡里收集信息。没过多久甸子村开办了一年一度的庙会,杨三姐在庙会上遇到了高家狗庄的村民,村民们告诉她:“你姐姐不是好死的,高占英和他的嫂子有奸情,让你姐姐发现了。”

高家的邻居也跟杨三姐说:“我那天晚上起来上厕所的时候,听见高家的哭声很大,闹了好一会儿才停呢。”

杨三姐听了这些话,更加认定姐姐就是被高家害死的,于是她怒气冲冲地去找姐夫高占英,却发现高占英已经和曾家湾财主家的孙小姐订了婚。

高占英对于杨三姐的反复询问感到厌烦,居然厚颜无耻地说:“没错,你姐姐就是我杀的,你有本事就去告,告你也赢不了。”

晚年的杨三姐面对采访,还特意提到了高占英说的这句话,那时年迈的杨三姐指着桌子上的录音机,颤抖着声音说:“当年要是有这个东西,把他说的话录下来,官司早就打赢了。”

杨三姐影视形象

03 无良贪官收受贿赂,判决结果天怒人怨

杨三姐回到家里,沉默了很久,终于对母亲说出了她要进城告状的想法,母亲一边想为冤死的女儿申冤,一边又害怕官司打不赢。她流着泪对杨三姐说:“穷死不做贼,冤死不告状”,这是老辈人传下来的话,这个世道打官司就要银子,我们家给得起吗?何况你一个女孩子,不好在外面抛头露面。”

母亲说的话的确反应了现实,从宋代开始,人们就认为“妇女告状有伤风化”,到民国时期这种封建陋习还广泛存在着。可民国就是和以前不一样了,16岁的杨三姐虽然不知道“男女平等”的深层含义,但是她能感受到社会对女性态度的转变,女人是可以抛头露面出门的。

优柔寡断的母亲拿不定主意,杨三姐也就没和母亲商量,在姐姐去世10天后,她独自踏上了去滦县告状的路。从甸子村到县城有40多公里,杨三姐说自己是“鸡叫头遍上路,裹着小脚一路颠簸,腿肚子发软脚底起泡,走得两眼昏花,就靠在路边的槐树下吃点东西,然后继续赶路。”

但是她比较幸运,遇到了高家的雇工崔大秋,那人心地善良就把她拉上了车,路上崔大秋还安慰杨三姐:“按理来说你告状是应该的,可是高家有钱,不知道你能不能告的嬴,不管怎样还是去试试吧。”

一路辗转,杨三姐终于来到了县公署的大门口,这里就是以前清朝知县办案的县衙门,只是民国建立以后改了名称而已。

杨三姐

杨三姐跟门口的警察说了自己的冤屈,警察指着不远处坐着的一个老头对她说:“你先去他那写个诉状,有了诉状才能让你进去。”杨三姐于是花了一些钱写了诉状,然后被警察带进了一间大办公室。

办公室里坐着人称“牛帮审”的官员,他的大名叫牛楚贤,主要的职责就是协助县知事陈苑芬审理案件。但是主事的县知事是个甩手掌柜,纵观整个案件,压根没有县知事参与审判的影子,他把这个案子完全交给了牛楚贤。

从严格的法律意义上来说,牛楚贤一个协助审判的人,根本就没有权力负责这个案子,然而此案一审的全部结果,都是由他一手承办的。这也反应了民国初年司法系统的混乱,像陈苑芬这样“三不管”的县知事,放在今天早就被撤职了。

高家知道杨三姐进城告状,所以提前一步上下打点,给牛楚贤等人送了几千大洋,因此牛楚贤一看到杨三姐来告状,直接就以“妇女告状有伤风化”为由,把她赶了出去。这实在是欺人太甚,倔强的杨三姐咽不下这口气,于是找到了在乐亭打工的哥哥杨国恩,兄妹俩再次去县公署告状。

赵丽蓉版《杨三姐告状》

1918年农历4月初,兄妹二人请人写好诉状,再一次呈给了牛楚贤,牛楚贤故技重施,一边派人驱赶杨三姐,一边威胁说要把杨国恩抓进大牢。眼看这么多天的努力马上就要白费,杨三姐情急之下,拿出一把剪刀对准自己,威胁牛楚贤说:“你要是不审理我就血溅当场!”

牛楚贤本来就是个贪生怕死的小人,一看到要出人命,赶紧安慰杨三姐:“好了好了,我开庭审理就是。”

牛楚贤传唤高占英来法庭辩论,让他和杨三姐对质,把事情说个清楚,这个审理看似合情合理,实则荒谬至极。民国初年,中国的法律已经将民事案件和刑事案件进行了区分处理,如果是普通的民事纠纷,当地司法机关受理后会让双方在法庭辩论,就像牛楚贤所做的那样。

如果是重大刑事案件,则需要警方调查取证,证据确凿后由检察机关提起公诉,然后法院进行审理,依法追究被告人的刑事责任。杨三姐告状的这个案件,明显就是有着“故意杀人嫌疑”的刑事案件,需要走严格的法律程序。

《杨三姐告状》电影

可就因为牛楚贤收了高家的钱,又欺负杨三姐没念过书不懂法律,所以就把此案当成了民事纠纷处理,对杨三姐来说实在是很不公平。法庭上高占英请出了证人高作庆,他是高家狗庄的一个村医,在那个得了病没钱去医院的年代,村医就是村民们的救命稻草。

高作庆本性不坏,但是他在高家的威逼利诱之下,被迫答应了作伪证,高占英还给了他十块大洋作为报酬。高作庆作伪证说,杨二娥去世那天晚上,他深夜被“爱妻心切”的高占英叫醒,拉着他一路狂奔到高家,等到他到了杨二娥已经血崩去世,为了止住下体不断流出来的血,这才给她塞了很多石灰。

这个证据显然漏洞百出,人在死后血液会凝固,就算是像杨二娥这样血崩而死的,血液也会在一段时间内停止流动,根本就不需要止血。况且高作庆到的时候,人已经去世了,止血又有什么意义呢?

可牛楚贤明明知道证据错误不断,却还是坚持高占英有理,其实他不仅知道高作庆作伪证,他还知道高作庆和高占英是同族,平时以表兄弟相称。按照法律规定,亲戚之间不能相互作证,但是在牛楚贤的字典里,钱比法律大,谁给的钱多他就向着谁。

晚年的杨三姐

高占英这边既有人作证,又有贪官的袒护,占尽了便宜,可杨三姐这边却拿不出有力的证据能证明姐姐是被高家害死的。她仅有的证据就是自己亲眼看到了姐姐的死状,以及高家狗庄村民“高占英因为奸情败露杀妻”的传言。

姐姐已经下葬,自己口说无凭不能作为证据,那么唯一的证据就是村里的传言了,杨三姐抱着一丝希望,把高占英与大嫂裴氏和五嫂金玉通奸的事情,说给了牛楚贤。

在司法审判过程中,传言无论在什么时候,都是不能作为有效证据的,杨三姐不是不知道这份证据的无力。但是从另一个角度分析,如果将高占英的丑事公之于众,那个时代对于“乱伦”是非常鄙视的,这势必会引发民众的议论,而舆论的压力古往今来都是很有用的。它可以让高占英即使侥幸逃脱罪责,也能遗臭万年,如果舆论压力足够大,甚至可以迫使让牛楚贤认真审案,还杨二娥一个清白。

杨三姐和高占英当庭对质

那么高占英真的和两个嫂子都有奸情吗?

首先他的大嫂裴氏已经年过半百,而且平时少言寡语,高占英不太可能看上人老珠黄的大嫂。

而他的五嫂金玉并不是他五哥明媒正娶的妻子,而是一个买来的风尘女子,此人从良后恶习难改,与高占英的丑事经常外传,并且在高占英出事之后就出家了,所以高占英和金玉的传闻应该是真的。

杨三姐把这个证据一提出来,高占英果然恼羞成怒,差点和杨三姐兄妹俩打起来,边上旁听的人也开始一片哗然。但牛楚贤很精明,他似乎看出了高占英杀妻的动机,又知道舆论的形成是需要时间的,所以他很快宣布:“杨三姐的证据不足,予以驳回,高占英证据充分,判定无罪。”

公堂上的杨三姐

结案词中还提到:高家和杨家虽然是亲戚,但是杨家贫困,所以总是向高家借钱,高家不愿意借钱给杨家,所以遭到杨家记恨,这才来县里诬告高占英杀人。

而这句话,正是高占英对牛楚贤说的,居然也能拿来结案。这简直是一个丧心病狂式的判决,明明杀了人却还要往死者身上泼脏水,高家的用心何其毒也。

04 拒绝拉拢坚决告状,一波三折终于得偿所愿

这个判决结果一出,滦县百姓骂声一片,杨家兄妹也泣不成声,杨三姐要求上诉,但是被牛楚贤驳回,她又要求开棺验尸,直接证明姐姐的死因,又被牛楚贤以“证据不足,不能开棺验尸”的理由驳回。

这个世界上到底有没有天理!

杨三姐那时可真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然而悲痛过后她仍然咬着牙站了起来,她告诉哥哥:“我们去天津上诉,一定要告倒这些贪官恶霸,申诉姐姐的冤屈!”

高占英和金玉影视形象

高家本以为,杨三姐输了官司就不会再追究,听到她要继续往上告的消息,高贵章不由得慌张起来。

其实高家能打赢官司,靠的就是家里有钱,可杨三姐要是一直告下去,他哪里有那么多钱来回打点,这岂不是要倾家荡产?

而且高占英和金玉通奸杀妻的丑事一传出去,不仅滦县人人痛骂他们高家,就连高家狗庄的人出去办事,也会遭到侮辱。因此村里人早就恨透了这一家人,高贵章走到哪里,都让人在背后戳脊梁骨。

高贵章打算和杨家讲和,他请村副出面调解,因为杨家带头告状的是杨三姐,所以村副直接跟杨三姐说:“高家把事办错了,高占英也挺后悔,可人毕竟都死了,世上没有卖后悔药的。高家拿了个章程,只要你不告状,他们就给你家二十亩地和一头牛,再给你妈买个丫鬟伺候她终老,也让你哥能娶上媳妇,你看能行不。”

杨三姐冷笑一声,犀利地说:“我妈可没有那么大的福分,要想让我不告,除非重新发丧我二姐,让高占英一步一磕头把我二姐送到坟里去。

村副听了这话,只好灰溜溜地回到了高家狗庄,告诉高贵章:“这事办不成。”

杨三姐决定去天津告状,这次一定要开棺验尸,彻底查清姐姐的死因。她虽然告状心切,却并不鲁莽,因为从来没去过天津,所以她觉得要先在滦县找熟悉天津情况的人,把事情安排好了再去天津告状。

杨二娥和杨三姐剧照

按照杨三姐的话来说:“我这是有病乱投医”。不过她还真的找到了一个好医生,那个人是杨三姐的表叔,在滦县商会有点权力。

杨三姐去找表叔的那天,是母亲把自己的银镯子当了换了点钱,又给她拿上了15个铜板买绿豆糕,这才得以体面地见到表叔。

表叔人很好,他收下钱和礼物,给杨三姐介绍了一位周律师,周律师听清原委,又听说这个案子是牛楚贤判决的,当时就气得拍了桌子。

原来周律师和牛楚贤早年因为争抢一个妓女有过恩怨,所以这次也想借着这个案子,把牛楚贤从位子上弄下来。

周律师写了一封信,让她拿着信去天津找徐汉川律师,他说徐律师和天津警察厅厅长杨以德很熟悉,如果能让杨厅长关注这个案子,说不定省里就会派人来开棺验尸。

杨三姐千恩万谢拜别了表叔和周律师,回到家里却高兴不起来,之前在滦县打官司已经花光了家底,现在没有钱怎么去天津告状呢?

为了能让杨三姐去天津,母亲拿出了给哥哥娶媳妇攒下的三块大洋,又卖了家里的房梁木料,可以说是倾家荡产支持女儿申冤。

93版《杨三姐告状》电视剧

杨氏宗族的长辈也都是善人,他们奔走相告,逢人便说杨三姐为姐姐申冤的事情,号召每家每户拿出一块大洋,给杨三姐做路费打官司用,就这样大家凑齐了几十块大洋,杨三姐踏上了去天津的告状之路。

好不容易到了天津,见到了徐汉川律师,徐汉川却不愿意理会杨三姐的案子,他坐在沙发上抽着烟,眯着眼睛听了杨三姐的冤屈,听完挥挥手准备让她离开。

杨三姐急得差点跪下,眼泪马上就要夺眶而出,这时一个烫着卷发,衣着时髦的女人从屋里笑吟吟地走出来,搂住了徐汉川的肩膀说:“汉川,你怎么连这点事都不肯帮忙?”

杨以德

徐汉川满脸堆笑着说:“我哪里敢,只是一点小事不值得惊动杨厅长。”女人突然严肃起来,拉着徐汉川说:“咱们现在就去见杨厅长,我看他给我个面子不?”话音刚落两人就带着杨三姐去见了杨厅长,杨厅长一看那女人来说情,居然二话不说就答应审理此案。

后来杨三姐才知道,大家都叫那女人“李二小姐”,徐汉川和杨厅长被她迷得神魂颠倒,做梦都想和她跳舞。

这女人到底是不是好人,对杨三姐来说并不重要,她只知道要是没有这个李二小姐,她的冤屈也许就无法申诉了。

在杨厅长的组织下,农历七月初二,法医来到滦县,准备对杨二娥进行开棺验尸。

当时正值夏天,尸体很可能已经腐烂,杨三姐只能在心里祈祷着:“二姐啊,我为你奔走忙碌了四个多月,你要是在天有灵,就帮我这一次吧。”

开棺验尸的当天,高家坟地外挤满了围观群众,他们是特意来看验尸的,警察在坟地外围拉起了警戒线,不断用皮鞭抽打着想要靠近的人。

法医在坟地搭了个棚子,在里面架起了一口烧着酒精的大锅用来消毒,高占英被警察押着,在现场观看验尸过程。滦县政府从大街上雇来两个叫花子,很快挖出了杨二娥的棺材,把尸体放在了门板上。

虽然天气炎热,尸体散发出阵阵恶臭,但是并没有腐烂,应该是死者体内的生石灰起到了防腐的作用。负责验尸的仵作收了高家的钱,所以只检查了上半身,宣布死者没有任何外伤,就准备离开。

杨三姐急了,严厉要求仵作检查下身,仵作死活不肯,杨三姐一气之下冲到尸体旁边,拿起剪刀豁开了姐姐的裤子,在场所有人瞬间惊呆了:只见死者裆部塞满了石灰,腿部和手部有多处伤痕,都是匕首划出的,最后居然在死者下体取出一把尖刀,尖刀由下体直达腹部!

唐山滦县

案情到这里终于真相大白,高占英杀妻证据确凿,他当时就被吓傻了,警察用锁链锁住他的手脚,把他锁在车里,押到了天津审判。

高占英面对审判,承认自己杀人,又贿赂牛楚贤,让高作庆作伪证,但是他始终不承认自己与嫂子有奸情,他究竟为何杀妻,由于当年审案卷宗的全部丢失,事情真相已经无从查找。

高占英被押到天津审判后,高家又给杨厅长送去了一笔巨款,杨厅长见财起意,始终没有授意判决此案。

见此情景,杨氏兄妹来到天津“顶案”,靠着杨国恩在英国人的牛奶厂做工苦苦维持生计,密切关注事态发展,准备随时喊冤。

最后杨厅长权衡利弊,经受不了舆论的压力,没有选择收高家的钱,判决将高占英绞刑处死。

1919年10月中旬,高占英被绞死在天津。

遗憾的是,当杨氏兄妹听到行刑的消息赶到刑场时,高占英已经死了。

至此,轰动一时的“杨三姐为姐申冤案”,终于落下帷幕,死者得以沉冤昭雪,那个贪赃枉法的贪官牛楚贤也被撤职,后来郁郁而终。

晚年杨三姐

05 结语

官司虽然打赢了,但是从这个案件中,我们却没有感受到所谓“法律的公正严明”。

不管是牛楚贤这样的贪官污吏,还是帮助了杨三姐的周律师、徐汉川律师、杨以德厅长,他们都是因为个人恩怨,或是出于私人交情才帮忙的。唯一没有杂念的是杨三姐的表叔,他虽然收了杨三姐的礼物和钱,但是以他的财富来说,如果不想帮忙,是根本不会看得上那点东西的。

杨三姐告状的成功,除了她的坚持不懈,更多的还是她的运气比较好,碰上了表叔愿意帮她、杨氏宗族凑钱支持她打官司、李二小姐为她说话,否则以徐汉川和杨以德那样的人品,杨三姐申冤之路恐怕遥遥无期。

谷文月(左)、杨三姐(中)、赵丽蓉(右)合照

这个案子不仅暴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也将各种丑陋的人性暴露在阳光之下。

整个案子贯穿了一个“钱”字,这是对于法律的亵渎和人性的践踏。

在法律制度逐渐健全的今天,我们仍然可以从杨三姐告状一案中得到启发:法律的尊严是至高无上的,千万不能为了钱财丧失了人性,挑战法律权威,也绝不能因为钱财,就屈居于他人膝下。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1

标签:滦县   表叔   评剧   鬼胎   天津   厅长   案子   死者   官司   证据   官员   姐姐   母亲   故事   杨三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