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更公众号不算阅读?重形式轻内容实为本末倒

□曾睿(西南大学)

世界读书日即将来临,在新浪新闻对全民阅读态度调查的投票中,“每天追更公众号长文算不算阅读?”登上热搜,引发了网友的热烈讨论。部分网友认为公众号文章始终无法让人深度思考,本质上是“碎片化”时代的产物,无法替代书籍。而笔者认为,阅读的意义在于文字本身,不应被戴上“形式”的镣铐,重形式轻内容实为本末倒置。

阅读公众号文章被诟病,本质上是人们意识到了“浅阅读”的局限性。不少读者表示自己只读完标题就“刷”下一篇、翻两下就划走。同时,部分公众号文章缺乏完整体系与正确逻辑,甚至不少文章名为“文章”,实为软文广告,阅读这些电子垃圾对读者思维的培养百害而无一益。但因此将这种阅读形式“一棍子打死”,有因噎废食之嫌。

公众号文章也有精品,出版书籍也有次品,文字的质量取决于内容而不是形式,不可一概而论。当前,公众号上获得“10万+”阅读量的深度长文不可胜数,好文章刷屏朋友圈的现象时常发生,愈加证实无论在什么时代,“内容为王”都不会出错。与此同时,在微信这一社交平台中,长文是一个引子,读者由此进行及时性的思考,并通过文章留言、朋友圈转发评论等方式交流观点、碰撞思想,这是在普遍碎片化下对“深阅读”的追求,更是互联网媒介时代下阅读的与时俱进。

媒介环境学派的著名学者麦克卢汉在《理解媒介》中指出:“没有一种媒介具有独立的意义和存在,任何一种媒介只有在于其他媒介的相互作用中,才能实现自己的意义和存在。”纸质阅读、电子阅读、公众号长文阅读等等阅读形式可以相互补充。莫言老师开通公众号,直言“我想和年轻人聊聊天”,这何不是将传统文学注入新鲜血液的范例?

笔者始终认为,阅读既包括深度、长文阅读,又包括浅阅读、碎片化阅读,只要读来有所收获,都值得鼓励。阅读的真正意义在于内容本身,一味地给阅读建立门槛,只会打消阅读积极性。请尽情阅读吧!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8

标签:麦克   公众   形式   本末   内容   媒介   碎片   朋友圈   笔者   深度   意义   读者   书籍   文字   时代   文章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