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花重金赎回的蔡文姬,为何要将其嫁给种田老汉

公元207年,曹操花重金,将被困匈奴12年的蔡文姬赎回。临行前,两个儿子拽着她的胳膊,眼泪巴巴地问:“母亲,你不要我们了吗?”蔡文姬一把将他们推开,头也不回地离开。

蔡文姬是一代古今罕见的大才女,但是如此有才的蔡文姬她的一生却坎坷流离。蔡文姬有过三次婚姻,但是可惜都很不幸,她的美貌她的才气注定了她要成为男人争抢的对象。蔡文姬的父亲蔡邕是一位很有名的文学家,从小在父亲的耳濡目染之下,蔡文姬的文学艺术也得到了培养。蔡文姬很聪慧,6岁能分辨弹琴中的断弦,12岁习得了父亲的书法真传,14岁精通诗书礼乐,因此蔡文姬的才名也被传扬了出去。

蔡文姬的第一次婚姻是卫仲道,卫仲道此人算得上是个才子,虽然他的父母世代经商,但是卫仲道对习四书五经尤其感兴趣。

因此卫仲道与蔡文姬的婚姻,在那个盲婚哑嫁的年代算得上是好一些的,两人都对诗词歌赋感兴趣,婚后的生活更是无比的融洽。

但是好景不长,卫仲道的身体开始出现问题,在东汉末年瘟疫横行、兵灾四起,卫仲道的身体又虚弱,再加上医疗条件跟不上,卫仲道很快便去世了。年纪轻轻的蔡文姬就这么当了寡妇,无奈之下蔡文姬就回了娘家,本以为回到娘家还有父亲可以依靠,但是没过多久父亲也出了事。当时董卓被王允设计杀害,蔡邕因此感叹时局不幸,被王允抓捕入狱,不久后蔡邕抑郁而终,蔡文姬也失去了父亲。

没有了蔡邕支撑的蔡家很快就家道中落,蔡文姬也随着流落到了民间。本以为蔡文姬家道中落,又丧夫丧父已经够惨的了,但是更为悲惨的命运还在后面等着她。兴平二年,中原先后有董卓、李傕等作乱关中,附属国南匈奴,趁着中原内部打的正热闹的时候发动了叛乱。匈奴趁机打到中原,在民间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流落民间的蔡文姬也被匈奴趁机掳走。好在蔡文姬长得漂亮又有才气,被匈奴的左贤王看中,留在他身边做了他的妻妾。

与左贤王在一起的12年中,蔡文姬先后为他生下了两个孩子,即使是有了孩子,蔡文姬也没有忘记过自己中原人的身份,她无时无刻都在想着回家。好在蔡文姬的父亲蔡邕虽然已死,但在他生前还是有那么几个至交好友的,曹操就算一个。因此后来掌握大权的曹操,打听到自己的故人之女,在被掳到匈奴受苦的时候,曹操二话没说花重金将蔡文姬赎回。

天下可没有白吃的午餐,曹操花重金赎回蔡文姬,不单单只是为了与蔡文姬父亲的交情,更多的是想要笼络人心,稳定自己的势力。

当时的曹操掌权不久,当时一些有思想的文人看不上曹操的行径,私底下骂他是“曹贼”,对于这些文人曹操是打不得又杀不得,所以他急需一个一个契机改变这些文人对他的看法。而蔡文姬就是最好的契机,蔡文姬的父亲蔡邕是有名的文学家,而蔡文姬在当时算得上名气很大的才女,所以曹操决定赎回蔡文姬,来表达自己对文人圈的友好。为什么曹操如此惧怕这些文人的口风?那是因为不管在哪个朝代,文人的引导力和影响力都是不可小觑的。而且对于一个帝王来讲,上至朝中的大臣下至黎明百姓,如果都被文人灌输上了帝王不仁的思想,那么这个国家势必会动荡,起义也会接连不断。

所以曹操想借着赎回蔡文姬一事,让当时的文人对自己信服。而蔡文姬在匈奴呆了12年,她时时刻刻都在想着回家,曹操派人来接蔡文姬的时候,蔡文姬的两个孩子泪眼汪汪的看着她。但是蔡文姬没有过多地犹豫,对蔡文姬来说,这些匈奴人在自己的国家烧杀抢掠,他们破坏的多少美满的家庭,杀害了多少无辜的百姓。

蔡文姬绝对不会同这样的人一起生活,她也不会爱上这样的人,面对侵略者蔡文姬恨不得喝其血啖其肉,哪里会有一丝心软。

于是蔡文姬就这么态度决绝的,跟着曹操的人回了中原,回到中原后的蔡文姬被只指婚给了董祀。

在蔡文姬的三段婚姻中好像谁都没有问过蔡文姬愿不愿意,第一段婚姻门当户对,好在卫仲道与蔡文姬志趣相投。第二段婚姻算得上是强迫性的,这段不幸的婚姻却维持了12年,蔡文姬也为此吃了12年的苦。第三段婚姻是与董祀,曹操的指婚,虽然不知道董祀对蔡文姬有几分真情,但是希望蔡文姬能过得好。

流落匈奴12年的蔡文姬,被师兄曹操重金赎回中原。没多久,35岁的蔡文姬,被曹操赐婚,嫁给23岁的董祀。董祀心里一百个不愿意,可还是娶了蔡文姬。谁知,不久后他竟被曹操下令处死。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蔡文姬,名琰,东汉末年女诗人,著名琴家,《胡笳十八拍》就是她的传世作品。蔡文姬和曹操相识,是因为蔡文姬的父亲蔡邕。蔡邕是东汉末年极负盛名的学者,俨然是当时的文坛领袖,当地名人经常出人蔡府,曹操就是其中一位。

曹操比蔡邕小22岁,二人却惺惺相惜,成为忘年交,“有管鲍之好”。曹操在洛阳为官时,是蔡家座上客,当然注意到了蔡家漂亮的小女儿蔡文姬。

文姬从小见识的都是名士,耳濡目染,加上天资聪颖,是实实在在的才女一枚。史书称她“博学而有才辨,又妙于音律”。

6岁时,父亲在隔壁弹琴,无意中弹断了一根琴弦,她居然能听出是第一根弦弹断的声音。父亲惊讶之余,又故意把第四根弦弄断,竟然又被她听了出来。有才就算了,蔡文姬还出落得花容月貌,所以求亲者络绎不绝。

然而,这位才女却与曹操无缘,在她待嫁之时,曹操一直在外征战,生死悬于一线。蔡文姬16岁时嫁到河东世族卫家,丈夫卫仲道是出色的大学子。夫妻二人才学相当,恩爱异常。

可惜好景不长,结婚一年以后卫仲道便咯血而亡,文姬还没来得及生下一儿半女。卫家认为是文姬克死了丈夫,心高气傲的文姬不顾父亲的反对,毅然回到娘家。

红颜薄命,只不过,这个时候的蔡文姬还只是一般女人的不幸。假如幸运,她可能会再遇到如意郎君,最坏也只是过着平淡的寡居生活。可惜她生于乱世,父亲的高位不但不是福,还让她受到牵连。改变她命运的那个人是司徒王允。

东汉末年,政府腐败,官逼民反,终于酿成黄巾起义。后来朝廷发生内讧,西凉军阀董卓渔翁得利,进军洛阳,把持朝政。为了巩固政权,董卓刻意笼络名满洛阳的蔡邕。蔡邕起初称病不出,董卓以灭族相逼,无奈之下,蔡邕只好走入仕途。董卓对蔡邕十分看重,三周内让他官升三级,最后获封高阳侯。

后来,以司徒王允为首的大臣设计杀了董卓。董卓待蔡邕不薄,董卓死后,蔡邕叹了口气。这本在情理之中,可惜王允心胸不够宽广,他认为蔡邕怀念董卓的私恩,忘了作臣子的大节,是董卓的同党,所以把蔡邕治罪,又因为怕蔡邕在史册上给他胡扯,竟将他害死在狱里。

大厦倾倒,蔡文姬真正的不幸开始了。骤遭家难后,无依无靠的蔡文姬只身一人回了老家。然而,天下大乱,何以为家?蔡文姬只能随着难民到处流亡。

趁着中原内乱,四周的少数民族部落伺机掳掠中原,文姬与许多妇女被掳到南匈奴,这年她才23岁。到达胡地后,经过一番磨难,她被匈奴左贤王纳为王妃,并且生了两个儿子。

文姬在胡地一住就是12年。在这期间,曹操东征西讨,横扫北方,当上宰相,挟天子以令诸侯,成为实权人物。

天下初定,曹操终于有闲情考虑其他了。他曾经也多方打探忘年交蔡邕的唯一后代蔡文姬的下落,但一直没消息。

公元208年初,曹操的大军平定了乌桓。这次北伐的胜利,极大地震摄了周边少数民族政权,南匈奴派代表团来到中原请求修好。就在接待南匈奴代表团的过程中,曹操得知文姬流落南匈奴,立即派使者携带黄金千两、白壁一双,去胡地把她赎了回来。这年她35岁。

左贤王不敢违抗曹操的意志,只好答应让蔡文姬回去,但两个儿子一定得留下。一心希望回到故土的文姬一旦真的要结束这种生活,说不清是悲是喜。

回乡固然是她向往的,然而离开对自己恩爱有加的左贤王还有两个亲生儿子,又让她柔肠寸断,泪如雨下。“回归故士”与“母子团聚”本是美好的事情,而她却不能两全,蔡文姬的悲苦无以言表。

在汉使的催促下,文姬在恍惚中登车而去,在车轮辚辚的转动中,她写了动人心魄的《胡笳十八拍》。有人认为蔡文姬在胡地的生活是幸福的,毕竟她得到了王爷的看重,过着贵族生活。事实上,这不过是局外人一厢情愿的看法。

试想,曹操能够用金钱将她赎回来,可见她在左贤王府的地位不过一般。退一步讲,即使左贤王对她,恩爱有加,但是作为一个诗文才情极高的女子,在那样一个连语言都不太通的地方,是不可能找到精神上的共鸣的。

许多人对蔡文姬的了解是来自郭沫若的历史剧《蔡文姬》,该剧中写蔡文姬在路上遇到匈奴左贤王,左贤王很爱慕这位世家才女,对她颇为照顾,然后两个人成亲,还生下了两个儿子,然后被曹操接回中原。蔡文姬枯木逢春,重睹芳华。

故事先悲后喜并以大团圆终结,但是历史并不能这么解读,或者说,从女性角度,是不会这样解读的。《后汉书》中这样记载:“文姬为胡骑所获,没于南匈奴左贤王,在胡中十二年,生二子。”“没”不等于成婚,文姬自己的《胡笳十八拍》里说“戎羯逼我兮为室家,将我行兮向天涯”。

一个“逼”字让人不能不浮想联翩。一个强悍的异族男人能够占有一个汉族才女,但能发生爱上她的浪漫传奇吗?何况文姬回来是曹操用金壁赎回来的。

我们可以这样推断,文姬在路上跟许多妇女一样受了很多侮辱与责骂,但是胡人看她气质非凡,于是献给了自己的领导左贤王。

还好,左贤王对她不错,于是她为他生了两个儿子(“胡人宠我兮有二子,鞠之育之兮不羞耻”《胡笳十八拍》)。在那个语言不通、社会风俗粗鄙的异乡,即使有左贤王的宠爱,即使再也没有毒打和侮辱,她却已失去了灵魂所熟悉的皈依之处。

以千金之躯,加上一颗饱读诗书、敏感多思的心灵,却被一群蛮子当做战利品拖上了战马,遭受毒打和署骂,而且还有身为女人遭受的可怕的侮辱。但是这位贵族才女经历如此凌辱后居然活下来了。如果是无觉无识的女人,或许她能凭借生命的本能活下来;如果是千金之躯的大小姐,可能就自绝于世。

但是蔡文姬显然是个异数,名士之女、自觉自醒、诗书满腹,却像路上所有那些不识字的农妇一样,活了下来。

“我非贪生而恶死,不能捐身兮心有以。生仍冀得兮归桑梓,死当埋骨兮长已矣。”(《胡笳十八拍》)她不是贪生怕死,也不是不知廉耻与气节,她只是要回家,要落叶归根,即使死也要埋在家乡,不能轻易这样埋尸异国。这是她无比坚定的信念,也是她活下来的支柱。这种智慧并不是智商,而是对生命的感悟和理解。


曹操在洛阳为官时与蔡邕“有管鲍之好”,比蔡邕小22岁的曹操敬慕蔡邕的才学和信义。蔡邕则推崇曹操的文韬武略,他们之间过从甚密。现在天下三分初定,正是外定武功、内修文学、力图文治的时候,因此曹操想起来把亡友的女儿赎回。

曹操当年一直往来于蔡邕府中,可能亦见过蔡文姬,也许还有过坐而论道的明月之趣,现在想起故人恻然心动,让她回来,算是对老友的一种报答吧。当然还有一个说不出口的原因。他想为自己身后留个好名声,这就要挑个会写史的人。蔡邕生前与友人合撰《后汉记》,这是蔡邕在他的老师胡广的指导下经二十余年殚精竭虑而撰成的一部半成品。

后来蔡邕落难,文稿也大多散佚。文姬作为蔡邕的女儿,由她来写自然不会差到哪里去,何况还是自己辛苦把她从匈奴那里赎出来的。

当然这种想法曹操是不会宣之于口的,只是一味善待文姬,他相信文姬写史的时候也不会给自己瞎掰。曹操用重金从匈奴赎回蔡文姬后,在铜雀台设宴,蔡文姬演唱了著名的《胡笳十八拍》。回归故土的蔡文姬,在周近的卫护下回到了故乡陈留郡。

然而,经过多年的战乱,故乡早已是断壁残垣,哪里还有栖身之所?

为了让蔡文姬有安稳的生活,曹操就给文姬配了门亲事,嫁给官居田校尉的名门才子、风流倜傥的帅哥董祀。(并不是种田老汉)

这柱婚姻开始并不和谐。当时文姬35岁,容颜已被大漠风沙所磨砺,还生了两个胡儿,又因罹思念孩子,时常神思恍惚;

而董祀二十出头,正值青春年华,一表人才,通史书,谙音律,自视甚高,无缘无故被丞相指了个一嫁再嫁的老女人为妻,心中自是郁闷。一郁闷就出事,婚后第二年,董祀就因犯罪被处以死刑。

生别亲生骨肉,家族败落,文姬已没有退路。如今这个丈夫虽然不爱自己,却是她唯一的依靠,她无法接受再一次失去丈夫、流离失所的可怕命运。她要为自己的命运抗争。所以她顾不得面子,亲自到曹操府上叩头求情。

当时曹操正在大宴宾客,公卿大夫、各路驿使坐满一堂,曹操听说蔡文姬求见,对在座的人说:“蔡伯喈之女在外,诸君皆风闻她的才名,今为诸君见之!”

宾客们皆满心期待。但当蔡文姬进来时,大家都惊呆了,只见站在曹操和宾客面前的蔡文姬披散着头发,赤着双脚,一进来就跪在曹操面前,语意哀酸地替她丈夫请罪。

蔡文姬本就满腹经纶,语意自然哀伤动人,在座宾客都诧叹不已。曹操托词道:“事情的确值得同情,但是判罪的文书已经发出去了,有什么办法呢?”

蔡文姬恳求说:“明公马厩里的马成千上万,手下的武士多如树林,只要您派出一个武士,一匹快马,把文书追回,董祀不就有救了?”

说罢又是叩头。曹操念及昔日与蔡邕的交情,又想到蔡文姬悲惨的身世,倘若处死董祀,文姬势难自存,于是派人快马加鞭,追回文状,宽恕了董祀的罪行。

他见文姬在严冬季节,光着脚散着头发,心中大为不忍,命人取过头巾鞋袜为她换上。让她在董祀未归来之前,留居在自己家中。

在一次闲谈中,曹操问文姬:“听说夫人家里有许多藏书,犹能忆识之不?”文姬答:“我父亲生前给我四千多卷书,但是几经战乱,已全部遗失。我只能背出四百多篇。”曹操大喜,忙说:“我想派十个官吏到夫人家,让他们把你背出来的文章记下来,你看怎样?”文姬婉言谢绝,请曹操给她纸笔,她亲自撰写。曹操大喜,于是让人给她送去纸笔。那时造纸术刚刚普及,纸笔都非寻常之物,所以曹操送纸笔的举动是对文姬非同寻常的信任和赏识。文姬没有让他失望,默写了400篇给他。

文姬说“亡父赐书”,蔡邕家学渊源,要遗留给这位女儿的,最有可能是自己一生未完成的、可以续写的东西一史书。何况绝顶聪明如文姬,自然知道曹操接她回来的真正目的,这位大政治家绝没有那闲工夫看她老爹的诗词歌赋,她知道他最想看到什么。

所以,她默写的一定是《后汉记》的片段一因为感激,更是一份骨子里的信任,也许只有这个男人才真正欣赏她的绝世才情。

事情发展到这里,似乎没有根据说曹操与文姬之间有私情。可是,不可否认,在文姬的灵魂深处,曹操是以一个懂他的男人的形象站立在那里。

文姬是爱曹操的。一个饱经沧桑的才女,在灵魂寂寞之时突然遇到赏识她的男人,这个男人把她从蛮荒之地赎了回来,给了她一次重生的机会。如果只是做到了这些,她也许是感激,但是恕她夫君,让她用自己的才华撰文写文,这已经是一份懂得了。灵魂寂寞的才女是最怕“懂得”的,她们不需要荣华富贵,亦不奢望风花雪月,只是想在茫茫人海求一份知心罢了。

这世界上有这样一种女人,懂得了她的灵魂,也就征服了她的所有,文姬如是。

曹操呢?

有人猜测,蔡文姬当时已经人老珠黄,好色的曹操,对这样的老女人没什么胃口。那么,一个能写出《观沧海》《短歌行》这样大气文字的人,真的是品位如此低下之人吗?当然不会。

曹操和蔡文姬,一个是男人中的人杰,一个是女人中的翘楚,都是人中极品,这样的两个人之间,心意相通是自然而然的。然而,也正因为这种心意相通,曹操知道蔡文姬需要什么

他知道,历经磨难的文姬已经经不起任何波折,她需要一份安宁;他知道,她嫁给自己只能做一名侍妾,而与董祀结婚,则是正妻;他欣赏她的才情,但是不能给世人以任何口实,毕竟他跟她父亲还是忘年好友。所以曹操把她嫁给年轻的时候都董祀,最主要的,他希望她今后的人生能平静安宁,躲避于这个乱世而读书修史,跟着他,是绝对不可能做到的。所以,他让她嫁给了才华横溢的名士董祀,绝世才女配才子,他相信,那个年轻人终究有一天会像他自己一样懂得文姬的好。

所以,董祀获罪又免死,或许是曹操故意所为。曹操根本不想杀董祀,只是故意制造文姬求情的机会,要董祀对文姬感激,明白文姬的好,就算不是爱,有怜惜就足够了。

如他所愿,董祀通过这次生死轮回终于明白了妻子的好。夫妻两人不久就避世隐居,相敬相爱,生下一双儿女。

若干年后,曹操出征经过他们居住的地方,前去探视,文姬出迎至堂。曹操无意之间看到墙壁上悬挂着一幅碑文图轴,问文姬这是什么。

文姬说:“这是曹娥碑拓片。”曹操见上面有蔡邕手书的“黄绢幼妇,外孙蕾臼”八个字,问:“你知道这八个字是什么意思吗?”文姬答不知道。曹操问随行的主簿杨修。杨修是个聪明人,想了一会儿说知道了。

曹操自思一会儿也说知道了。原来这八个字是个字谜,谜底是“绝妙好辞”。

文姬不知道吗?她当然知道,就算她猜不出,当年也会请教父亲。只是她把这样一个有趣的谜底留给了曹操。看来闲余之笔,却是两个人之间的一种默契和有趣。

根据史书上的记载,只能看到曹操对蔡文姬的关爱。他们之间,有无男女之情,可以想象,却无据可考。

蔡文姬16岁出嫁,没几年,匈奴人掳走了她,还强迫她生了2个孩子。曹操花重金将她赎回,转头就把她嫁给种田老汉。为何曹操不娶她?

在王者荣耀中,蔡文姬是供血小天使,行走的奶妈。而在正史上,她博学多才,是文学家蔡邕之女,堪称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才女。她16岁出嫁,与丈夫感情甚好,可命途多舛,被匈奴掳走。好在,曹操用重金赎回了她。按理说,曹操向来喜欢才女,更喜欢少妇,蔡文姬被赎回来时,年岁也不大,为何曹操不将她收入后院呢?这董祀到底是何方神圣,居然能让曹操为之让步?

要回答这些问题,我们需要先来了解蔡文姬的家世背景。在史书的记载中,蔡文姬生卒年不详,不过,她的父母感情非常好。父母恩爱的孩子,总是会少受很多成长的苦。蔡文姬的父亲是赫赫有名的大文豪蔡邕。40多岁时,蔡邕都还没有一儿半女。当时,所有人都劝他纳妾,可他硬是守着妻子,坚决不纳妾。在那个男尊女卑的时代,传宗接代比什么都重要。但蔡邕不希望妻子受委屈,宁可无罪而终,也不纳妾。对于这个女儿,蔡邕是真的疼到了骨子里。虽然蔡文姬是女儿,但蔡邕把一身本领都教给她。

6岁那年,蔡文姬已经能分辨弹琴中的断弦,12岁时,她习得了父亲的书法真传,14岁时,她已经精通诗书礼乐,是远近闻名的大才女。《后汉书·列女传》:“博学有才辩,又妙于音律。”在父母的呵护下,蔡文姬的年少时光,走得一帆风顺。16岁那年,她嫁给了初恋卫仲道。卫仲道出身官宦之家,但身上没有半点纨绔子弟的风格,性格非常温和,也博学多才。他和蔡文姬的感情很好,几乎算得上琴瑟和鸣。只可惜,这样的美满婚姻,只持续了不到1年。此后,蔡文姬的人生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转变。

卫仲道的身体不好,婚后1年,突然咳血而死。此时的蔡文姬,还来不及为他生下一个孩子。祸不单行。蔡文姬的父亲蔡邕因为得罪了王允,被污蔑下了大狱,最后死于非命。《蔡伯喈女赋》:“在年华之二八,披邓林之曜鲜。当三春之嘉月.时将归于所天。年仅17岁的蔡文姬,先失去了丈夫,后失去了父亲。她无处可去,只能伤心欲绝地回到老家陈留。她准备继承父亲的衣钵,开始史学研究,然而,战乱之中,她居然被南下搞破坏的匈奴人俘虏走了。

被俘虏到匈奴的中原女子,会是什么下场?这样的绝望,或许没有人能真正感同身受。幸好,蔡文姬不同于一般的女子。她出身名门,读过书,受过教育,精通音律,身上的气质与众不同。匈奴人见她相貌不凡,气质甚佳,便把她送给了匈奴贵族。就这样,蔡文姬被迫成了左贤王的女人。她在匈奴足足待了12年,为左贤王生了2个孩子。“为胡骑所获。没于南匈奴左贤王,在胡中十二年,生二子。”(取自《后汉书-列女传·董祀妻传》)跟着匈奴左贤王,蔡文姬自然没有受什么物质上的苦。

或许,换做其他女人,能得匈奴首领王爷的青睐,也会感恩戴德。但蔡文姬很痛苦。她是一个纯正的中原人,对汉文化和家乡有着刻入骨髓的深爱。在匈奴,她日夜受着良心上的谴责。这些人,杀了她的同胞,毁了她的文化,她无法原谅,也不肯原谅。但她只是一介弱女子,无法为族人报仇,还被迫以色侍奉,并生下了他的孩子。蔡文姬很痛苦,而她的痛苦,在她的诗文中可以清晰地感受到。

《悲愤诗》中,蔡文姬点评匈奴:“少义理” “人似禽兮食臭腥”。整整12年,蔡文姬都没有平息心中的怒火和悲愤。她一点都不喜欢匈奴,也不喜欢这里的文化。

好在,12年后,她有了回到中原的机会。这一年,曹操一统北方,花费重金将蔡文姬赎了回来。

临别时,两个孩子扯着母亲的衣角,哭着求她留下来。可蔡文姬泪流满面,最终挣脱了孩子的手,踏上了回到中原的马车。曹操为何要花费重金将蔡文姬赎回来?这就要从蔡文姬的父亲蔡邕的身上说起了。蔡邕和曹操是至交好友,年少时,他也和蔡文姬有过几面之缘。如今,一统北方,他得知好友的女儿居然在匈奴受苦,便打算将她带回家。匈奴人看重子嗣,却并不看重生下孩子的女人,因此,他们开出重金,而曹操一掷千金,成功将蔡文姬赎了回来。以上,是曹操对外解释的理由。但曹操的真实想法,可没有这么简单。很多人认为,曹操就是垂涎蔡文姬的美色,才将她从匈奴接了回来。

但谁也没想到,蔡文姬刚回来不久,曹操就把她指婚给了下属屯田都尉董祀。《后汉书·列女传》:曹操素与邕善,痛其无嗣,乃遣使者以金璧赎之,而重嫁于祀。很多人都懵了。花了那么多钱,才把蔡文姬从匈奴接回来,曹操居然不留在身边,直接给了个“种田老汉”?这得多大的心啊!

但是,如果你是曹操,站在当时的立场上,你就知道,把蔡文姬许配给董祀,就是稳赚不赔的买卖,但留在身边,这事,就亏到姥姥家了。

我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曹操赎回来蔡文姬,压根不是因为不忍好友女儿受苦。的确,他对蔡文姬的美色,应该也有所心动,但这不是他花费重金从匈奴把蔡文姬接回来的理由。因为此时的曹操,已经一统北方了,他要什么美女没有?他最看重的,是蔡文姬的才学和在文人圈子里面的影响力。而且,美色这件事,蔡文姬确实漂亮,可她在匈奴12年风吹日晒,怎么也比不上中原养尊处优的年轻少妇啊。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曹操要为了不起眼的才学和影响力,花这么多钱呢?这就要站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下,来回答这个问题了。当时的曹操,虽然已经一统北方,但名声臭得不行,基本上到了人人喊打,提“曹”色变的程度。那句“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估计是曹操地位的真实写照。如果曹操只是个打仗的将军,这个名声无所谓,但问题是,他已经一统北方了!他现在需要民心所向。

无论他愿不愿意,此时的他,都必须开始搞文化事业,增加认同感。而蔡文姬是什么人?她是远近闻名的大才女,是大文豪蔡邕唯一的女儿。一方面,蔡文姬继承了他父亲的衣钵,是复兴汉学的重要人物。虽然她是女儿身,但她父亲厉害啊,作为独女,她完全可以成为曹操文化事业的中流砥柱。另一方面,把蔡文姬接回来,还能体现曹操对蔡邕的“重情重义”,打捞一下自己已经岌岌可危的人物形象。正因为蔡文姬对曹操的事业至关重要,他才对于匈奴的狮子大开口无动于衷,一定要接人回来。

解决了曹操为何要重金赎回蔡文姬的问题后,我们就可以来聊聊,为什么曹操不把蔡文姬收入后院,而是把她嫁给屯田老汉董祀了。首先,我们必须要对董祀的官职有所了解。

董祀的职位是屯田都尉。乍一看,这好像就是个种田的官职。但事实上,这一官员的职责在于领着、管着农民干活,为他们提供相应的工具,以保障粮食的生产和供给。《三国志·魏志·梁习传》:“习表置屯田都尉二人,领客六百夫,于道次耕种菽粟,以给人牛之费。”通俗一点来说,这种官员放在古代,尤其是战争时期,管的不是农民而是粮草,即主管军士屯田供粮,是打仗的后盾力量。这样重要的职位,能简简单单用“种田老汉”四个字轻描淡写么?其次,蔡文姬的丈夫需要有文采,能够和蔡文姬一起为曹操当笔杆子。虽然史书没有明确记载董祀的文才,但基本可以断定,他绝对不是粗人。曹操把蔡文姬赎回来的重要目的,就是让她当招牌,当笔杆子。但蔡文姬是女儿身,为了让她发回最大的用处,还要给她再配上一个“笔杆子”。试想,如果蔡文姬每天在钻研文学时,什么都不懂的董祀,在一旁哈哈大笑、帮倒忙,曹操会同意吗?他也不傻。

另外,蔡文姬是喜好音律的文人,如果为她配上一个什么都不懂的粗人,曹操必然会被天下文人诟病,说他没有善待蔡邕后人。

最后,蔡文姬嫁给董祀未必是全曹操的主意,还有可能是两人情投意合。蔡文姬和董祀都是陈留人,两人很可能早就认识。结婚后不久,董祀得罪了曹操,被判处死罪,蔡文姬不顾颜面,当众蓬头垢面、叩首请罪。要知道,自古文人都非常注重礼节和形象,蔡文姬更是如此。为了这一份礼节,蔡文姬可以把孩子留在了匈奴;而为了能够留住董祀的性命,她可以不顾形象,当众求情。《后汉书》:及文姬进,蓬首徒行。叩头请罪,音辞清辩。旨甚酸哀,焱皆为改客。这种情分,绝对不可能只是单纯基于他们那短暂的夫妻名份。很有可能,两人已经情根深种。在民间传说中,董祀和蔡文姬很有可能早就相识,甚至董祀就是曹操派去接蔡文姬回中原的使者。这种说法,虽然没有史书印证,但未必没有道理。至于曹操,可能是发现两人情投意合,干脆做一个顺水人情罢了。

为什么我坚定地认为,曹操救回蔡文姬,是为了她的才学,而不是美色,主要是因为,曹操放了董祀时,要求蔡文姬用她父亲的书籍来换。

在那个没有互联网、没有造纸术的年代,书籍是非常珍贵的财产。据《后汉书》记载,蔡文姬为丈夫求情时,曹操直接提到了她父亲的藏书。而蔡文姬表示,战乱之下,这些书都遗失了,不过她还记得400册,可以默写下来。曹操非常开心,虽然没有4000册,但有400册也不容易,于是,他准备让人跟着蔡文姬一起,把书籍誊抄下来。

而蔡文姬表示,男女授受不亲,要自己亲自书写。《后汉书·列女传》:时且寒,赐以头巾履袜。操因问曰:“闻夫人家先多坟籍,犹能忆识之不?”文姬曰:“昔亡父赐书四千许卷,流离涂炭,罔有存者。今所诵忆,裁四百余篇耳。”操曰:“今当使十吏就夫人写之。”文姬曰:“妾闻男女之别,礼不亲授。乞给纸笔,真草唯命。”于是缮书送之,文无遗误。

就这样,蔡文姬用脑子里的四百多卷藏书,救下了董祀。而完成了这件事后,蔡文姬和董祀归隐,再也没有在史书上出现过。由此可见,曹操看重蔡文姬,并非因为美色,而是她的才学、她的影响力,以及她父亲的藏书。将她嫁给董祀,也是处于这个目的。若是他把蔡文姬收入后院,以蔡文姬的傲气,这些书,他可能一辈子都得不到。与其两败俱伤,不如为她择一门好夫婿,做个顺水人情,未来再想办法让她心甘情愿交出藏书。

而从惜才爱才的角度来说,曹操是懂得蔡文姬的。在灵魂的皈依处,因为有了一份懂得,于是变得快乐与充实、满足与丰富。

于文姬而言,虽然此生无缘,然蓝颜知己如此,也无憾了罢。大家觉着呢?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4

标签:胡笳   后汉书   生下   中原   匈奴   史书   老汉   重金   才女   文人   父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