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印度公司北扩与锡克教帝国的第一次战争

第一次盎格鲁-锡克教战争是英国东印度公司(EIC)对锡克教帝国的短暂而血腥的冲突。EIC渴望扩张到印度北部,但锡克教军队是一支训练有素、装备精良、战斗艰苦的障碍。叛教的锡克教将军对最终的胜利负有很大责任。


第一次英锡克教战争没有解决双方的分歧,也没有稳定西北边境动荡的地缘政治局势,因此第二次英锡克教战争于1848年爆发。1849年,EIC赢得了第二次冲突,英国将旁遮普并入了他们日益壮大的帝国。

东印度公司


英国东印度公司最初是一家贸易公司,但到18世纪中叶,随着其在印度次大陆的领土扩张,它开始看起来像英国王室在印度的殖民分支。公司在与敌对势力的重要交锋中取得了胜利,比如1757年的普拉西战役和1764年的布萨尔战役,除了其他财富外,这些战役还为英国人带来了巨额的地方税收收入。EIC不断扩张,并在三次英迈战争中击败了南部的迈索尔王国。与这些战争交织在一起的是与印度中部和北部的印度教王子组成的马拉塔联盟的长期斗争。在三次盎格鲁-马拉地战争之后,EIC再次取得了胜利。接下来是在遥远的东北扩张,在英尼战争和后来的三次英缅战争中取得了更多的胜利。EIC的下一个目标是印度西北部和旁遮普。


锡克教帝国

锡克教徒的历史中心是印度次大陆西北部的旁遮普邦,该地区今天覆盖了巴基斯坦和印度的部分地区。锡克教徒信奉被称为Gurmat的信仰,意思是“古鲁之道”,尽管它与印度教有一些原始的联系,但它是一个独特的宗教,这一事实有助于给旁遮普一种独特的认同感。锡克教徒在外貌上与印度人截然不同,因为他们不剪头发,而是把头发留得很长,绑在头巾里,出于同样的原因,他们留胡子,通常是夸张的小胡子。随着莫卧儿帝国的逐渐衰落,锡克教徒在18世纪建立了自己的国家。帝国中也有重要的少数群体,尤其是印度教徒和穆斯林。锡克教领地被划分为12个导弹或军队,每个军队由一名酋长领导。这些军事领导人组成了一个松散的联盟,每年在阿姆利则开会两次。

真正统一锡克教徒的人是拉合尔之狮兰吉特·辛格。1793年,辛格继承了苏克查恰亚斯导弹首领的职位,在几次胜利之后,包括击败阿富汗袭击者和控制拉合尔,他于1801年宣布自己为王公。兰吉特·辛格改革了锡克教军队,用训练有素的步兵和炮兵部队取代了过时的骑兵部队。锡克教继续扩张,特别是1802年占领阿姆利则,但1809年与EIC签署了一项承认势力范围的条约,即《阿姆利则条约》。然而,兰吉特·辛格继续征服,并最终占领了木尔坦和克什米尔、拉达克和白沙瓦。

1838年至1842年的第一次英阿战争中,EIC参与其中,这场战争进行得非常糟糕,并且由于锡克教徒的无情扩张,它于1839年与锡克教徒和阿富汗人签署了一项条约,以保护现有的边界。众所周知,西北边境是印度次大陆上一个备受争议的地区,特别是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开伯尔山口,它连接着阿富汗和今天的巴基斯坦。阿富汗人、锡克教徒和英国人都想控制这片边境。


1839年6月辛格去世后,锡克教联盟分裂了——两名酋长在政治动荡中被暗杀——而EIC看到了进一步扩张的机会,利用其在外交方面的丰富经验,帮助进一步扩大了两国之间的分歧。在经历了三位统治者的快速更迭和可疑的情况后,拉吉特·辛格的小儿子杜莱普·辛格于1843年被选为新的锡克教统治者,但由于他还只是个孩子,他的母亲金德·考尔作为摄政王统治。金德考尔支持对英国的军事行动,因为即使锡克教徒输了,这也会减少军队的规模,也许会结束将军对政府事务的干预,当然也会减少军事政变的威胁。

1843年,英国人接管了信德省,该省在一段时间内被埃米尔无效地统治。相信东部的一些锡克教导弹支持与EIC建立更紧密的联系,英国准备在旁遮普邦开战,并在锡克教邦的东南部集结了一支4万人的军队。在更广阔的帝国世界里,英国人不再认为锡克教帝国是一个有用的缓冲区,以防俄罗斯帝国扩张到阿富汗和印度北部——所谓的大博弈。如果锡克教徒想要在这两个大帝国之间保持独立,他们就必须为之而战。


锡克教和EIC军队

兰吉特·辛格在他统治期间建立了一支训练有素、装备精良、非常有能力的战斗部队。这支锡克教军队被称为卡尔萨。步兵的工资甚至比东印度公司军队的同行还要高,尽管他们的工资经常被拖欠。这位大王公使用了欧洲雇佣兵,以确保他的军队纪律严明,并使用最新的战斗技术。到1845年,锡克教军队有大约6200名骑兵、7万名步兵和500门大炮。这支核心军队是通过提高地方征召和使用未经训练的非正规部队和骑兵来壮大的。最后,还有一支1000人的骑兵部队,被称为阿卡里斯,他们是宗教狂热分子,战斗勇敢,但很少接受战斗命令。一个典型的锡克教军队旅由大约3000名步兵、1500名骑兵和35门大炮组成,这使他们成为高效、紧凑和机动的战斗单位。


在兰吉特·辛格死后的动荡岁月里,锡克教军队的纪律下降,在某种程度上抵消了所有这些数量和武器上的优势。许多指挥官是根据他们的政治忠诚而不是他们的军事能力被挑选出来的,普通士兵可以随心所欲。另一个严重的问题是薪酬。当锡克教帝国从1840年开始停止扩张时,获得战利品来支付军队的机会就消失了。锡克教军队对双方来说都是一支庞大而不可预测的野兽,在那里,抢劫平民社区的行为非常普遍。

EIC军队,至少在印度的这个地区,比锡克教帝国的军队要小,但训练有素,装备精良。步兵有带刺刀和引燃式火枪,熟练的射手每分钟可以射出令人印象深刻的4发子弹。该连队由英国士兵、印度兵(步兵)和混合骑兵组成。它还雇佣了英国正规军的几个团,并雇佣了像最近征服尼泊尔的廓尔喀人这样可怕的战士。经验丰富的EIC军队在上个世纪的次大陆战争中取得了一连串的成功,普通士兵和指挥官的信心都很高。如果说有什么不同的话,也许是因为经验丰富的EIC指挥官们为了争夺霸权和荣誉,冒着不必要的风险,在与敌人交战之前很少等待增援,所以他们的信心有点太高了。



1845年12月11日,四面受敌的锡克教徒首先发动了进攻。一支锡克教军队越过萨特莱吉河进入EIC领土。这一行动违反了1809年条约的条款,因此EIC于12月13日向锡克教帝国宣战。因此,第一次英锡克教战争开始了。这是一个短暂的事件,只持续了三个月,但在这段时间内发生了五次大规模的战斗。英国人有54000人,比锡克教徒少了至少6000人,重要的是,英国军队分散在旁遮普。


战争的第一场战役发生在1845年12月18日的穆基,尽管有熟练的锡克教炮兵和狙击手射击,但由于其数量优势,EIC取得了胜利。许多英国军官认为锡克教徒会在战斗开始时匆忙撤退,但穆基的血腥战役毫无疑问地表明,这将是一场消耗战。

由于伤亡惨重,12月21日至22日的费罗兹沙战役是EIC的一次微弱胜利。后者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总司令休·高夫爵士坚持用刺刀进行全面正面步兵攻击,这种战术在过去可能被证明是成功的,但在对付像卡尔萨这样的现代军队时就不那么有效了。高夫被一名军官描述为“像狮子一样勇敢,但[他]没有戴头饰”。至少这位老兵在前线带兵,通常穿着他自己选择的奇怪的战斗服,在高夫的例子中,一件长长的白色大衣和一顶与之相配的木盔。尽管面对100多门锡克教大炮,高夫在费罗兹沙的36小时内持续攻击锡克教的防御阵地,最终赢得了战斗,但大约有3000名EIC士兵伤亡。


1846年1月中旬,少将Harry爵士占领了锡克教堡垒。随着每一场战斗的胜利,EIC夺取了重要的大炮,从而削弱了锡克教军队的能力。不过,也有一些小灾难,比如布道瓦尔战役,一支行进中的英国军队被背信信义地引导到离锡克教堡垒太近的地方,因此遭受了毁灭性的炮火袭击。


1846年1月28日,哈里·史密斯爵士见证了英国在阿利瓦尔战役中的另一次胜利,无能的锡克教指挥官兰约德·辛格·马吉西亚让他的军队的撤退被萨特莱吉河挡住了。英国骑兵枪骑兵在阿利瓦尔战役中表现尤为出色。这次失败和52门大炮的损失是对锡克教战争努力的又一次沉重打击,现在看来锡克教战争注定要失败。2月10日,高夫将军鼓舞部下的能力,以及他召集了战争中迄今为止最庞大的军队,使他在索布伦战役中取得了胜利。两天来,这是又一场针对戒备森严的锡克教军队的血腥正面攻击。高夫又一次莫名其妙地选择了锡克教防御工事中最坚固的部分。在索伯伦,2400名EIC士兵受伤或死亡;锡克教徒损失了一万人。然而,到了3月,战争结束了。


分析


在战争期间,锡克教徒所承受的最大劣势来自内部。一些锡克教将军并不完全支持战争,因为他们计划在冲突结束后增加自己在锡克教国家的权力。两位主要指挥官,锡克教总司令泰杰·辛格和拉尔·辛格就是这种情况,他们都认为EIC的胜利只是时间问题。因此,他们采取了防御战术,经常躲在防御工事后面,很少在进攻行动中使用骑兵,这种战术可以扭转一些战斗。他们也没有利用自己的人数优势来逐个消灭和分散EIC军队。当英国人接管旁遮普时,两位将军确实获得了行政职位,他们在战争中的行为只能被归类为高度无能或可疑的意图。尤其是考虑到泰吉·辛格之前的军事记录,大多数历史学家更倾向于后一种解释。如上所述,EIC指挥官在战场上的领导能力往往很差,而且相互矛盾,但这不足以使他们输掉战争。英国人在印度次大陆击退了最后一支敌军。


战争结束后,EIC将旁遮普建立为一个“赞助国”,锡克帝国的部分地区——萨特莱吉河以南的领土——直接受到EIC的统治。名义上,达利普·辛格仍然是官方的锡克教王公,但受到一名英国居民的监视。锡克教军队被永久削减,所有大炮被没收,再也不能招募外国雇佣军。EIC收到了巨额赔款;他们还接管了查谟和克什米尔。3月9日签署的《拉合尔条约》的条款是故意苛刻的,正如EIC总督哈定勋爵写的一封官方信件所总结的那样:


根据拉合尔条约,旁遮普从未打算成为一个独立的国家。根据我所补充的条款,未经我们的许可,国家元首既不能发动战争,也不能媾和,既不能交换,也不能拒绝我们通过其领土的通道,事实上,也不能采取任何行动。事实上,当地的王子是戴着镣铐的,在我们的保护之下,他必须听从我们的命令。

某些锡克教酋长觉得他们在第一次战争中被他们的将军们辜负了,他们想再次向英国人发起进攻。鉴于《拉合尔条约》的苛刻条款,锡克教徒在另一场战争中几乎没有什么损失,但可能会有很多收获。第二次英锡克教战争于1848年4月开始,主要在曾经是锡克教帝国的南部和西部进行。再一次,这是一场短暂而血腥的战役,有三场主要战役和一次围攻,包括1849年1月13日的奇利安瓦拉战役,导致双方损失惨重。EIC在这场战争中又一次取得了胜利。


英国人随后继续前进,吞并了整个旁遮普,并于1849年3月控制了西北边境。殖民统治者现在统治着拉吉特·辛格曾经统治的地方。英国人要么直接控制印度,要么通过附属联盟控制整个印度。正如顽固的老将军高夫所说:“亚历山大所尝试的,英国军队已经完成了”。


统治的代价很高,因为两次盎格鲁-锡克教战争是该公司有史以来最血腥、最昂贵的战争。获得光之山钻石是一笔可观的补偿。这块巨大的石头由Duleep Singh所有,并根据和平条约移交给维多利亚女王。对战争成本的另一个更有价值的补偿是,由于对锡克教徒的军事能力印象深刻,英国此后招募了大量锡克教徒加入他们的军队。在1858年反对英国统治的印度兵兵变之后,锡克教徒被认为是招募士兵最可靠的群体之一。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印度军队中大约有70万士兵来自旁遮普。本期到次结束,我们下期见!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5

标签:锡克教   帝国   旁遮普   东印度公司   战争   印度   英国   骑兵   英国人   战役   军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