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令答应秋瑾两要求后将她处死,不堪愧疚自缢,所涉官员结局如何

“江东名郡古无双,处处青山照玉缸”。这是描写古城绍兴的诗句,作为2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绍兴风景秀美,人杰地灵。从古至今走出过许多历史名人,陆蔡游、王阳明、鲁迅、元培、朱自清、钱三强等均是绍兴人。

位于市中心的轩亭口,自唐朝自来就是繁华之地,鲁迅在他的小说《药》中所描写的“丁字街”,就是以轩亭口为原型。

在这里还矗立着一座纪念碑,此碑始建于1930年,1933年11月建成,碑身上刻“秋瑾烈士纪念碑”七个金色大字,碑座正面还刻有蔡元培撰、于右任书《秋先烈纪念碑记》。这座纪念碑是后人缅怀革命烈士秋瑾的,轩亭口就是秋瑾当年英勇就义的地方。

1875年,秋瑾出生在一个书香门第之家,父亲秋寿南当时任湖南郴州知府,母亲单氏也是浙江萧山名门望族之后。

古代讲究女子无才便是德,但在秋家,女孩和男孩一样,秋瑾从小就和哥哥们一起上学读书,有个亲戚会武术,她想跟着亲戚学武,父母也不加阻拦。童年生活在一个自由开放的环境里,秋瑾从小就思想活跃,不拘泥于形式。

1896年,受父母之命,21岁的秋瑾嫁给了王廷钧,1900年,王廷钧被提升为户部主事,到北京赴任,秋瑾也一同随王廷钧进京。

舍弃家庭投身革命

此时的大清朝早已风雨里飘摇,外国列强多次蹂躏,国内民怨不断四起,封建统治已经岌岌可危。1900年,敌军入侵北京,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清政府没有丝毫抵抗就投降议和,签订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

秋瑾当时就在北京,经历了这一切,内心充满了悲愤。可是满朝文武早已经麻木,敌军刚走,朝廷上下又一片歌舞升平,好像这一切都没发生过似的。她的丈夫王廷钧也不思进取,整日和同僚醉生梦死,逃避现实。

秋瑾无法理解,为什么这些受“孔孟之道”的官员这么懦弱,在国家危难之时,没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气概,却全部选择逃避。秋瑾内心的痛苦无法释怀;

写下“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的诗句,被丈夫看到后却被辱骂,一个女子在家看好孩子就行了,管那多干什么。

1904年7月,与丈夫的矛盾已经不能调和,秋瑾不顾家人的反对,告别年幼的子女,在朋友的资助下,去日本留学。

在留学期间,认识了周树人(鲁迅)、黄兴、宋教仁、陈天华等有志之士。在和他们的接触中,秋瑾醒悟到,要想救国救民,不能指望腐败的清政府,这个政府已经病入膏肓,无药可救。只有向日本一样,打破封建枷锁,建立一个自由平等的现代化国家。

1905年,秋瑾归国加入光复会,同年7月,秋瑾再次前往日本,经黄兴介绍,加入同盟会。当99%的中国女人还在家里带孩子,相夫教子的时候,秋瑾已经成为推翻封建统治革命队伍中最杰出的女性。

舍身为国慷慨赴死

1907年,因母亲病逝,秋瑾回绍兴奔丧,母亲的离世让秋瑾再也没有牵挂,她可以全身心的投入革命事业中。同年7月6日,同为光复会成员的徐锡麟刺杀安徽巡抚于库里·恩铭发动起义,结果失败被捕,次日被杀。

此事牵连出秋瑾,浙江巡抚张曾扬立刻下令逮捕秋瑾,绍兴福贵是个非常狡猾的人,他深知抓捕秋瑾会激起民怨,就让山阴知县李钟岳去执行抓捕任务。李钟岳并不想抓捕秋瑾,她非常敬佩秋瑾心系国家社稷,救国救民的豪情。所以就一直拖延时间,并把消息透露出去,好让秋瑾撤离。

秋瑾在得知起义失败,自己将要被捕的消息后,毅然拒绝了别人要她离开绍兴的劝告,表示“革命要流血才会成功”。李钟岳在福贵的一再催促下,不得已硬着头皮带领清兵捉拿秋瑾,7月13日 ,秋瑾被捕。

她被清政府抓后,官府立刻开始审问秋瑾,李钟岳并不对秋瑾用刑,并极力为秋瑾开脱。这引起了上司福贵的不满,福贵为了飞黄腾达,一心想要处死秋瑾。他连夜审问秋瑾,对她施以酷刑,要她说出革命同党。

纵使福贵百般拷问,秋瑾仍拒不承认参与革命活动,更没有什么同党。最后在没有真凭实据的情况下,清廷仍将秋瑾判处死刑,就地正法。1907年7月15日凌晨,秋瑾最后一次过堂以验明正身,县令因保护她无果非常惭愧,李钟岳对她说:我原本想救你,但官小言轻,希望你能原谅我。

话还没说完就已经泣不成声。秋瑾最后向李钟岳提出不要枭首、刑后勿剥衣服等请求。李钟岳都答应下来。4点左右,秋瑾被带到绍兴轩亭口英勇就义,时年仅32岁。

善恶到头终有报

秋瑾死后第三天李钟岳因“庇护女罪犯”被革职。他回到家乡,整日闷闷不乐,对秋瑾之死非常愧疚难以释怀,10月29日李钟岳趁家里人不备在寓所中悬梁自缢,年仅53岁。

李钟岳死后,贵福被千夫所指,清政府为了安抚民怨,将贵福调任浙江海运局统办。后来清政府被推翻后,贵福改名去了伪“满洲国”成为汉奸,1937年,贵福在沈阳被一群人殴打而死,死因不明。

而巡抚张曾扬作为张之洞后人,本想借助家族势力在官场好好作为一番。后因秋瑾一事,早早结束政治生涯,1907被清政府革职,1920年郁郁而终。秋瑾一案所涉及的官员无一善终。

秋瑾的一生很短暂,在短短的32年生涯里,她做了很多男人不敢做的事情,她是女权和女学思想的倡导者,为中国反封建主义革命献出了生命,她是民族英雄,她的所作所为惊艳了那个时代。正如她诗中所写:一腔热血勤珍重,洒去犹能化碧涛。

文/南宫钦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2

标签:光复会   救国救民   鲁迅   民怨   绍兴   巡抚   县令   纪念碑   浙江   北京   愧疚   清政府   官员   结局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