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喜那些喜欢发朋友圈的人



发朋友圈之前,往往是大脑超速运转的时刻。


发自拍打卡,怕显得太过自恋;

写几行感慨,又像是无病呻吟;

晒吃晒喝,担心别人觉得炫耀;

连发一首歌,都似乎在秀品味。


最后这些分享欲,都无一例外咽回了肚子。



那天朋友偶然提起,说好久也不见我发自己的近况,都不知道过得怎么样。


于是下意识去翻自己的朋友圈。


10年来总共发圈数量不超过50条,最长有10个月都是空白的,而2023年至今没有任何更新,甚至回看的当下还顺手删了几个。



虽然人们常说,不爱晒的人是因为日子过得充实,但只有我知道,从过去到现在,我所有想说的话,吃过的食物,见过的风景都只存在于一个隐形的草稿箱里。


这个草稿箱见证着无数次犹豫堆成的 " 不保留此次编辑 " 。


渐渐地,发朋友圈成了思绪拉扯的战场,分组可见越来越细化,最后一条朋友圈围满各式各样的标签,分享都变了味道。


我的感受被他人的目光瓜分了,它在互联网上似乎从来不属于我。



深夜感性爆发的时候,写过很长的小作文,然后想到生活已经这么苦,还是不要释放负能量了吧;


有时觉得今天的自己超好看,出门拍了十几张照片,发的瞬间怀疑自己会不会太自恋,于是删来删去只剩下风景;


还有那些拍好的初雪,中秋的圆月,难得一见的火烧云,只因为大家都在刷屏而永远留在了手机里。


总是陷入 " 谁要关心你的生活啊 " 那种绕不开的沮丧之中。



朋友说我无法坦率地按下发送按钮,是因为心里住了太多观众。


因为在意,而忘了分享是件简单快乐的,只与自己有关的事。


如果你总是考虑别人,依照别人眼中的自己去规划属于你的表达,那么最终展示出来的,也不过是一个捏圆又揉扁的人设。


它可能会很好看,但它注定是变形的。


其实,朋友圈从来都不是供游客浏览的橱窗,它是我们自己的电子日记。



我的好闺蜜在去年做了妈妈,她每天都会在朋友圈发宝宝的视频,而且不止一条。


她曾跟我聊过对朋友圈的看法,说她以前也有同样的顾虑,甚至是标准的发朋友圈 " 困难户 " ,反而是女儿让她重新思考了在朋友圈打卡这件事的意义。


之前我们看朋友圈总是横向的,存在很多 " 他人和他们的生活 " ,也自然就存在 " 别人如何解读我 " 这件事情。


可当你试着用纵深的视角去看朋友圈,将它看作一个线性的时间记忆,一切就迎刃而解了。



她说,我打开自己的朋友圈就可以清楚地知道,哪年哪天女儿冲我笑了,陪她去医院打针的日子是晴天还是阴天,她第一次叫妈妈的时候爸爸的表情又是什么样的。


用最直接的记录方式,把一个小小生命的成长装订在时间的长河里,她走的每一步都永远不会失真。


这才是朋友圈的英文名字moments该有的样子。


分享的初衷是为了留痕,是将眼中的意义感通过持续表达连成时间的星轨,最终提醒我们,这短暂又浪漫的一生曾怎样走过。



朋友圈,微信,小红书。

备忘录,日记本,手机相册。


它们都是人生经历的载体,目的是呈现每个当下的鲜活。


而当你足够珍视自己的鲜活,那么载体自然不会变成牢笼。


川端康成曾说过,时间以同样的方式流经每个人,而每个人却以不同的方式度过时间。


朋友圈里有你自己的时间轴,那些生动又奇趣的纪实,从来都是属于你自己的史传。




点个 " 关注" 愿你永远自由,吹属于自己的风。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0

标签:川端康成   朋友圈   鲜活   载体   眼中   好看   女儿   意义   日子   风景   妈妈   自然   方式   时间   喜欢   朋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