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世袭制”的县令家族:掌管地方600年,各朝皇帝都不敢撼动

#历史开讲#

在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右上角“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真诚感谢您的支持。


我国古代有一个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古老传统,就是流官制度。意思是一个官员不能一地久任,不得在原籍为官。

此举意在让地方官频繁调动,打破地方官员形成的垄断势力,让官员没时间也没精力形成自己的权力团伙。

但有一个家族却是例外。这个家族的县令职位世袭了600多年,而且一直在原籍掌管。

几百年间,各朝更迭,皇帝换了一个又一个,这个家族的县令职位却安然无恙。

这个家族到底有着怎样的地位?为何每个朝代的皇帝都不敢撼动呢?一切还要从圣人孔子说起。

一、圣人故里,孔氏县令从唐朝开始世袭

孔子生活在春秋时代,在教育和思想方面都有伟大的成就。他的一生都在追求和谐社会,游走于各国之间献计献策改进社会、提升民生福祉。

死后,他的思想被尊为儒家学说,他本人也被尊为“孔圣人”,地位显赫,享受尊崇。

俗语有言: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曲阜是孔子故里,当地的孔氏家族原本只是与普通老百姓并无二致的民户。

但随着儒家成为治国之法,孔子地位不断提高,他的后裔地位也水涨船高,甚至被尊为“圣裔”。

汉代开始,皇帝为了统一国家思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全国上下对孔子极为尊重,曲阜的孔氏家族也得到了特殊的照顾。

刘邦把孔子的第九代嫡孙孔腾尊为“奉祀君”,此举让孔氏家族从普通民户一跃而升,正式踏入贵族的门槛。

到了唐朝时候,虽然不崇尚独尊儒术,但是为了统一民众思想,显示对儒家的尊重,唐朝皇帝也给了孔氏家族极大的优待。

在选拔曲阜县令的时候,唐朝首创了孔氏后裔当县令的先河。从此之后,曲阜的县令一直由孔子嫡裔长孙兼任。

要知道在中国古代,县令虽是品级微小的地方官,但却是一个可大可小的官。

《新唐书》中对县令职责的记载表明,知县通常要负责一个县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种事务。

而县令作为朝廷命官,本应执行流官制度,回避在家乡任职。唐朝皇帝让孔氏家族在曲阜当县令,显然是尊孔尚儒的优待之举。

《孔府档案》中说出了唐朝让孔氏家族当县令的原因:他们是孔氏子孙,曲阜是圣人故里,不能够被别人统摄,所以给他们孔氏家族掌管曲阜的权利。

原来,孔氏子孙在曲阜被称为“圣裔”,如果让外人掌管曲阜,势必会遇到孔氏后人受制于县令的场景,这样是对孔子的不尊。

公元866年,唐懿宗咸通七年,曲阜第一任孔氏县官上任,他是孔子第四十代孙,名为孔续。

自孔续以后,曲阜县令一直由孔氏后人世袭,历经唐、宋、金、元的五百多年,地位从未被撼动。

从宋代开始,孔子的后人又一次迎来加官晋爵,而且爵位一直世袭了两千多年。

公元1055年,宋仁宗将当时的孔子嫡系长孙正式册封爵位,取名为“衍圣公”,意思是孔子圣人后裔的繁衍。

衍圣公的爵位只能够由孔子的嫡长子袭爵,即便嫡长子已死,也由长孙继承,旁系没有袭爵机会。

加官晋爵后,衍圣公在曲阜的地位某种程度上已经高过了县令。

孔氏县令和衍圣公,同样都是从孔子嫡系后裔中挑选的,但孔氏县令的血脉要求并不严格。

大多数时候,孔氏县令由孔子嫡系长孙兼任,有时候也会选用孔氏家族中贤良淑德之士,有的是父死子继,有的是兄出仕弟代之。

不管是孔氏县令还是衍圣公,各朝各代对孔氏家族加官晋爵百般优待,目的都是为了让他们起模范和榜样作用。

但孔子是圣人,并不代表孔子后裔中的每一个人都是圣人。孔氏家族中也有坏人存在,明朝时期,孔氏家族中的肮脏丑陋一面终于祸起萧墙。

二、祸起萧墙,家族内讧孔氏县令变世职

作为孔子的子孙,有些人在地方上始终坚持家训,积极履行对周边民众的教化作用,勤言慎行,重视自己的标本和榜样作用。

但在孔子的子孙中,同样也有胡作非为的人。以往关于他们的反感,只是被隐藏起来,明朝时期逐渐增多,最终爆发出来形成一大丑闻。

明朝朱元璋当皇帝后,依然尊崇孔子。他不仅保留了孔氏县令世袭的职位制度,而且还对衍圣公爵位从三品加到二品。

除此之外,他还对孔氏家族其他子孙都有特殊规定。《明太祖实录》中记载,朱元璋亲自宣布“孔门子孙均免谣役,犯罪者一概屈法。”

洪武7年,曲阜当地水患频发,县令孔希文为保政绩名声,隐瞒不报。民间又有百姓诉告孔希大,说他在地方治理中存在加收赋税,收受贿赂,私卖官家田产等不良行为。

此事涉及孔氏子孙,极为棘手,刑部将他的种种罪名提交给皇帝,请他定夺。

朱元璋一开始为保全孔氏后人的颜面,想拖延时间,就下令彻查此事但并未抓捕孔希大。

谁知孔氏族长孔廷也对县令孔希大的做法看不下去,向皇帝提交了诉状。孔氏家族起了内讧,孔希大必须要处理。

为了保全孔氏家族在曲阜当县令的特权,当时的衍圣人孔希学连同孔氏家族20多人亲自去往京城,推举后人中有才华的孔克伸为新一任县令。

孔克伸在朱元璋面前作诗一首,让朱元璋拍手称赞,说他才调无伦,当个县令绰绰有余。

于是,朱元璋下令:“得实者数事,余皆虚,希大既得罪,径亦坐诬刑部。诏免其罪,废世袭改为世职。”

对孔希大本人的处理结果是罢官但免罪,不予追究,恐怕惩罚孔家后人,会伤了孔家家族的家德。

而朱元璋也打破了世袭传统,让孔氏家族曲阜县令改为世职,由衍圣公挑选贤者送往朝廷,直接领敕赴任。

从此,孔氏县令从世袭制度变为世职制度。也就是说,孔氏家族的后人依旧可以在曲阜当县令,只不过对血脉的追求不严格,更看重品德与才华。

整个明代一直沿用曲阜世职县令的制度,到了清朝初期这项规定也被沿用,直到乾隆21年才被废除。

而废除世职的契机,也是因为孔氏家族后人之间的内讧争斗。这一次,乾隆没有给他们优待,直接废除了他们的特权。

三、家丑外扬,孔氏县令六百年辉煌落幕

公元1747年,乾隆6年,当时曲阜县令名叫孔毓琚,衍圣公名叫孔广棨。一庄震惊天下的孔氏家族丑闻,就发生在两人的内讧争斗间。

孔广棨是孔子第70代嫡长孙,他在当年九月初五给乾隆皇帝拜寿的日子,上书一封,弹劾县令孔毓琚。

只见他回到曲阜后,情绪激动地说:“我已经列款弹劾了孔毓琚,看他还能作威作福几日?”

要知道,孔毓琚是他的曾祖父辈尊亲,是上一任衍圣公保举的县令。既是他的尊敬长辈,也是地方父母官,孔广棨此举让乾隆摸不着头脑。

打开孔广棨的弹劾信,其中一桩桩一件件,描绘了一个肮脏不堪的孔氏县令形象,共有九条罪名。

分别是贪赃征税、克扣补贴、为亲谋职、置办田产、包娼养妓、嗜赌成性、强占官地、官材私用……

最后,孔广棨提出了自己的诉求,奏请朝廷将孔毓琚革职,自己暂代县令一职,日后在族中选贤举能,重新任命合格县令。

奏折一出,石破天惊,朝廷上下都议论纷纷。原本,尊崇圣人后裔是为了向世人作表率,可谁知圣人后裔中也有坏人。

乾隆皇帝把这个奏折交给户部侍郎周学健审理。这边案子审理工作还没开始,另一封告密信又来了,这是来自曲阜县令孔毓琚的奏折。

在这封奏折中,原告反而成了被告,孔广棨成了十恶不赦的罪人。

孔毓琚声泪俱下,诉说了自己当县令的艰难,因为曲阜衍圣公有生杀予夺实权,指派县令执行民间一切婚嫁田产事务,凌驾于县令之上,无法无天。

他在信中也列举了衍圣公孔广棨的五条罪名,分别是明码卖官、买卖公文,举贤唯亲、欺压百姓,强加赋税……

奏折的最后,孔毓琚说道,衍圣公鱼肉百姓横行乡里,完全辱没了孔夫子的名号。

这两封奏折,不管所说的是真是假,都让世人大跌眼镜,孔氏家族彻底被拉下神坛。

作为圣人后裔,孔氏家族道德无瑕、高高在上、常年受人瞻仰。但此丑闻一出,在道德上就已破产,更何况内讧斗争、相互控告,进一步将家丑外扬。

乾隆眼前是一道棘手的难题,两人都是圣人的后裔,一个是县令,一个是衍圣公。权衡之下,他选择保全衍圣公的名声。

于是,他一番查证之后,给县令孔毓琚定了罪,并将曲阜孔氏县令世职废除,改由朝廷派任的流官掌管。

自此,曲阜县令不再从孔子的后人中挑选,孔氏县令在曲阜600多年的辉煌岁月正式落幕。

乾隆敢废除孔氏县令,却不敢废除衍圣公的爵位。因为孔氏家族多年被优待,已然在意识形态上成为当代孔子,是皇家的定海神针,维护孔氏家族的地位就是维护皇权。

因此,孔氏县令虽被废除,孔氏后人中的不良作风仍然存在。因为衍圣公的特权实行了多年,已经在当地产生了反噬作用。

衍圣公的爵位从宋代一直保留到民国24年,直至1935年,末代衍圣公孔德成才被废除圣人爵位。

孔氏家族终于不再消耗孔子的光环,圣人也终于可以安息

结语:

孔氏家族凭借着圣人孔子的血脉为尊,在历史上享受了几千年的特权,人们都将他们作为当代孔子代表顶礼膜拜。

世袭县令、世职县令、衍圣公爵位……一桩桩一件件,都是他们在孔圣人光环下的特权。

诚然,他们当中的大多数人,时刻谨记孔子家训,以孔子为榜样修养自身,颇有圣人遗风。

但千百年间,孔氏家族中的坏人也不断涌现。他们鱼肉百姓横行乡里,以特权在地方形成垄断势力,让百姓苦不堪言。

可见对一个家族最好的尊崇,不是给他们权利的金丝笼,用特权供养他们,因为过分的尊崇往往无法产生理想的结果。

要宣扬意识形态,更不能靠制度和物质来完成。因为道德在人心,而不在荣华富贵。

参考文献:

《明太祖实录》

《新唐书》

《孔府档案》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1

标签:县令   长孙   曲阜   乾隆   孔子   家族   奏折   爵位   后裔   圣人   中国   皇帝   地方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