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安宝兴熊猫新村:十年蜕变 穷乡村变风景区,村民吃上“旅游饭”

赭红外墙、乌青砖瓦,一栋栋“泥巴稻草”抹墙的独栋小楼依次排开,一处处精致的入户小花园映入眼帘,这里是位于雅安市宝兴县蜂桶寨乡邓池沟景区的美丽村落——熊猫新村。

走进熊猫新村君情食舍,“轰轰轰”的抽油烟机声、噼里啪啦”的炒菜声、“嗞嗞嗞”的煎炸声宛如交响乐般在耳边响起。一阵忙碌后,李云均脱下围裙,和记者讲起了熊猫新村的故事。

熊猫新村村民李云均告诉我们:“过去我们在山上住的是木头房,周边都是田地,房子外面土路高低不平,晴天是一身灰、雨天两脚泥。那时,我们有一个梦想、心愿,搬下山、住上新房、开上轿车。”

李云均说,十年前,他们居住的地方山高坡陡,村子里人居分散,交通不便,人均耕地少,由于自然条件的限制,不少村民不得已外出务工。近年来,通过政府不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优化新村环境,引导村民“搞旅游抓发展”,如今新村内不少群众守着家门口吃上了“旅游饭”,过上了梦想的生活。

正如李云均所言,“4·20”芦山强烈地震后,宝兴县党委政府以重建为契机,实施生态移民,引导39户农户从山上走下山,以“人退猫进”的发展理念搬进熊猫新村。

宝兴县坚持“以旅游带产业、以产业促增收”思路,采取公司运营的方式,交由宝兴大熊猫文化旅游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启动运营邓池沟风景区,打造旅游新标杆,为熊猫新村的发展注入了内生动力。

据宝兴县文化体育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杨晨介绍,基于邓池沟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世界上第一只大熊猫科学发现地,打造世界大熊猫文化旅游溯源目的地。在邓池沟规划实施文化旅游,文化创意,文化交流、研学培训、特色民宿等生态产业链,建设大熊猫起源馆、大熊猫文化宣教中心,吸引游客前往体验,带动邓池沟经济发展,推动宝兴旅游走出去。

为全力打造出全域旅游发展新格局,在熊猫新村内精心打造生态小节点、文化微景观,同时积极组织引导新村29户村民对自家民房进行改造,以农家乐(民宿)的形式,将自家“巴掌庭院地”变成了“致富摇钱树”,使游客不再是过客,拉动新村消费链条。

“县委政府引进了沐云公司,把我们村集体和村民的闲置房屋租用过去,打造高端民宿,让我们熊猫新村的康养民宿全方位提档升级。”邓池沟村党支部副书记黄韬如是说。

在邓池沟景区被评为国家4A级景区后,熊猫新村也正式成为游客集散地,并在一年的时间内就实现了上百万元的旅游收益,初步实现了旅游“一业兴”带动“百业旺”。

依托生态优势,新村大力调整产业结构,打造“旅游+农业”模式,通过采摘体验和经济作物种植等项目,让大家走出了一条生态、富民、可持续的增收致富路。

旅是形式,文是内容。熊猫新村的过去和现在不仅体现经济收入的增长,还有内涵丰富的熊猫文化。宝兴围绕“安逸走四川,熊猫看雅安”“大熊猫1869”“熊猫老家、多彩宝兴”品牌,深挖大熊猫文化内涵,提高熊猫新村旅游资源的知晓率和影响力。

为了深度挖掘大熊猫文化内涵,讲好“熊猫老家”故事,宝兴围绕“溯源”主题,提升改造打造池沟景区、大熊猫国际溯源营地,新建大熊猫文化溯源体验中心、熊猫主题民宿集群,举办大熊猫国际文化周等会节活动、推出大熊猫文化溯源之旅线路等方式,提升1869世界熊猫源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十年光影,十年春。灾后十年,熊猫新村已从不见经传的小山沟,蝶变成为新型旅游目的地,而宝兴也正一步一个脚印,沿着文旅融合和高质量发展之路,以全新的姿态、崭新的面貌,奋力谱写文旅发展新篇章。 (李永杰 李媛)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4

标签:宝兴   熊猫   新村   雅安   村民   宝兴县   旅游   景区   大熊猫   风景区   乡村   生态   文化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