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太祖赵匡胤出生在府谷县赵家山 -民间传说破解赵匡胤身世之谜


陕北府谷县,黄甫镇县属墙头农业园区赵家山村,是一个不为人知的小得不能再小的红石山梁。现在这里仅住有几户非赵姓人家,但这里千百年来流传着一个离奇的故事,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就出生在这里,而历史的蛛丝马迹让人相信,传说未必是空穴来风。

一、偏僻小山村独家流传上千年的神秘故事

赵家山流传上千年的民间故事说:很久很久以前,这里住着一户姓赵的人家,户主人叫赵弘殷。赵家有一女,年纪约十三四岁,与一少年郎一见钟情,两人夜间常在该女闺房幽会,共度良宵。时间久了,母亲发现女儿肚子异样,追问原由,女儿不得不如实相告,但女儿也不知此男姓啥名谁,家住哪里。父母抱怨之余想出一条妙计,遂拿来一轴麻线和一苗钢针,命女儿将线穿在针上,并嘱咐女儿待那男子再来临走时,乘其不防将针别在其后衣襟上。一日那男子又来了,女儿依计而行。第二天一早,父亲根据女儿的口报,立马沿着麻线找人,一路跟到井沟,只见那绳子竟拉到井里去了,

赵弘殷不由得心里一怔,心想,本来只想为女儿找个主儿,不料给逼出人命来了。事到如今也顾不了许多,先救人要紧。急忙叫来几个人把井里的水淘出,一个年轻的下到井里却找不到人,这时赵弘殷拉紧麻线,井下的人才发现麻线绳用针扎在一个王八(即甲鱼,也叫鳖)的身上,就把这王八带到了井上边。赵弘殷见到这情景,先是目瞪口呆,继而无名火大发。暗骂这畜生成精了也不该欺负我女儿坏她的名声,因此不听别人劝说,命家人把王八带回家宰杀吃了。女儿知道后伤心不已,就把那王八骨头收藏起来,做个念想。不久,赵女产下一个男孩,因怕外人笑话未出嫁的女儿生了孩子,赵弘殷的妻子杜氏便将女儿的孩子对外说成是自己生的孩子,在家里仍由女儿抚养。孩子没有一个人身父亲,自然随母亲姓,杜氏已有一男孩名叫赵匡济,所以这个孩子就挨着起名叫赵匡胤。

赵匡胤渐渐长大到了上学的时候,赵家山没有学堂,要到黄河对面河曲县所辖的唐家会读书。村里有人发现,赵匡胤过黄河有时并不坐船,他到了河岸边,就有一个怪兽从水中出来,驮着小匡胤霎时就过了黄河,留下漫天黄色水雾(那时黄河真是黄色的),大家无不称异,但又不敢说破。

这里的黄河冬季结冰封河,其它季节水满河宽,鱼下鸟上,生机盎然。赵匡胤少不了在天气暖和时和小伙伴们到黄河里游水嬉戏。他的小伙伴有火山王杨衮的儿子杨业[杨家将今多说祖居麟州(神木县),其实五代初杨家应住在离赵家山不远的山西杨家寨],他们在水中还常能见到一个穿红裹肚的小男孩和他们一起玩。一日赵匡胤和杨业游完泳上了岸,见到一个白须白发的老人在岸上观看他们玩耍,便迎上前去见礼。老人朝他们打量一番后说道:“每天和你们一起玩的可有一个穿红裹肚的小男孩?”二人异口同声答说:“有啊。”老人说:“那是一条龙变的,如果谁能将自己家先人的骨头放入龙口,将来必得天下”。二小儿莫名其妙,望了一下黄河,回头已不见那老者。

二人半信半疑,回到家中赵匡胤就赶紧把这事告诉了母亲。母亲也觉得奇怪,心想匡胤父亲是鳖精,也许是仙人指点,让其儿子出人头地也未可知,随后就把保存多年的王八骨取出,将前因后果如实告诉了儿子,这时赵匡胤才知道自己的“真实身世”。母亲把王八骨用红布包好交给小匡胤,并嘱咐儿子明日要早点去,宁让碰了,也不要误了。杨家的孩子回家自然也是这么个说法,只是杨家的先人骨头需到祖坟里去挖。

第二天孩子早早就去黄河里玩,玩的高兴时,那穿红裹肚的小男孩突然变作一条巨龙,在水中飞舞起来,赵匡胤眼疾手快,把自己家的红布包及时放入龙口,这时杨家的小孩也游到龙的身边,正想把自己家的红布包也放入龙口,不料那龙竟把嘴合上了,赵匡胤忙帮着往开掰,可龙嘴就是不往开张,无奈,杨家小孩只好把自己家的红布包挂在了龙的角上(据传后来赵匡胤做了皇帝,杨家只能世代为赵宋挂帅领兵与此有关)。

赵家山东北方不远处有个紫城寨,驻扎着外邦一个王爷,一日赵匡胤到那里 玩耍闯了大祸不敢回家,躲在黄河岸边的石洞(这里人叫石窑泊)内。紫城寨王爷多次派人到赵家要人,家里人告诉来人说,赵匡胤好多天都没有回家了。王爷听了回报,很不高兴,决定夜里亲自带兵丁去捉拿。结果仍然没有捉到人,王爷 恼羞成怒,命人把赵家放火烧了,可怜包括赵匡胤母亲在内的赵家在家的人丁全部化为灰烬。赵匡胤在石窑泊看到如此情景,也不敢再回赵家山了,在石洞内藏了几天就过了黄河,

在晋西北一带过起了流浪生活。后来参军打仗,再后来就当上了皇帝。①

二、史书中谜一样的赵匡胤身世

赵家山流传千百年的赵匡胤身世故事,听起来悦耳动人,但并不能使人确信赵匡胤就出生在这里。特别是有两三处神话情节,使人觉得就像编的段子。那么,有关历史文献记载的赵匡胤身世又是怎样的呢?

查阅宋史和五代史等文献发现,历史上关于赵匡胤家事,特别是赵匡胤出生和童年生活情况的文字记载很少,且没有一个是比较完整的,不同版本相互矛盾,庄严正史漏洞百出,好多地方还显得神秘兮兮。官方史书记载的赵宋皇帝出生的史料混乱不堪,太祖、太宗出生情景都充满离奇的神话色彩,让人无法相信这些记载。

据宋史《太祖本纪》载:“后唐天成二年,帝生于洛阳夹马营,赤光绕室,异香经月不散。体有金色,三日不变” 。杨文公《谈苑》亦载:“太祖生洛阳夹马营,生之夕,光照一室,胞衣如菡萏,营前三日香。至今人呼‘应天禅院’为‘香孩儿营’” 。②据此,赵匡胤出生在洛阳夹马营好像是确凿无疑的。然而,据《烬余录》载:“宣祖微时,道出杜家庄,避雪门外,庄丁见状貌英伟,延款饮食。久之,主人爱其勤谨,赘为第四女婿,遂生太祖、太宗。庄前旧有洼,名双龙潭,至是乃验” 。《烬余录》写赵匡胤、赵光义出生于杜家庄,可见赵匡胤出生于“洛阳夹马营”之说,在当时也是有争议的。

宋史里还说,后梁被后唐灭,赵敬殉难,他的儿子赵弘殷为躲避父祸,逃难到今洛阳郊外的夹马营,被乡绅杜爽招为赘婿,定居于此。给人的印象好像杜家就住在河南洛阳夹马营。那么,杜家究竟住在什么地方呢?当代学者李荣新、曹源、曹慧卓在《正定风采》中写道:“长期以来,关于大宋开国皇帝赵匡胤之母杜太后故里存在着种种说法,我们为撰写地方志《走进古城正定》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找到了丰富而可靠的资料(包括《宋史》、宋朝范镇的《东斋记事》以及元代苏天爵的《滋溪文稿》等),从而发现了历史真相——大宋开国皇帝赵匡胤之母杜太后故里为河北正定临济。杜太后祖籍定州安喜,至杜太后时杜家已经在正定居住数代”。③

由上可知,夹马营和杜家庄是两个相距很远的地方,因此,赵匡胤的出生地在有关文献记载里是很不一致的,也是不真实的。其实赵匡胤既不是出生在洛阳夹马营,也不可能出生在河北杜家庄,因为赵匡胤出生时赵家根本就不可能还住在这两个地方。

史载,891年,河东节度使李克用被唐昭宗册立为晋王,后逐渐演变为割据性质的政权。朱温篡唐建立梁朝政权后,李克用的晋地完全独立,年号依旧使用唐昭宗的天佑,成为北方最大的割据政权晋国,与朱温对峙。其时北方的其它政权如桀燕、赵国、北平国等都先后向后梁称臣。907年,朱温封成德节度使王镕(王镕是唐朝成德节度使王景崇的儿子)为赵王,赵王王镕在后梁与晋国之间反复归顺,左右逢源,朱温于912年死后,王镕又归顺晋王李存勖。

917年赵弘殷由河朔来到正定,经岳父杜爽托情在王镕麾下效力,“曾率五百骑兵援助后唐庄宗于河上,把后梁朱温的军队杀了个落花流水,为建立后唐王朝立下赫赫战功。庄宗爱其英勇,留典禁军,驻守洛阳,于是举家迁往洛阳定居”,由此可知,赵家迁往洛阳的最早时间也在923年以后。可是,“后唐同光四年(公元926年),庄宗李存勖被乱兵所杀,赵弘殷是后唐庄宗李存勖的功臣,曾统领禁军,驻守洛阳。如今庄宗李存勖被乱兵所杀,赵弘殷能好吗?如果没有战死成仁,就应该是“走为上”了。这时是公元926年,而赵匡胤是927年出生,其时赵家不可能还继续住在洛阳夹马营。

那么,赵匡胤出生时,赵弘殷一家是否还住在杜家庄呢?《宋史•后妃上》说杜氏“既笄,归于宣祖”。笄,15岁;“既笄”,16岁。杜氏16岁为后梁贞明三年(917年)。可见他们成亲的时间为917年。王镕921年兵变被杀,赵弘殷不可能继续呆在正定,也就是说赵弘殷一家在正定最多只居住了四年,这么短的时间是不可能生出两个以上孩子的。另一方面,史书记载赵匡胤并不是杜太后生的头两个孩子,赵匡胤还有一个姐姐和哥哥,这就肯定的说,赵匡胤、赵光义不可能出生在杜家庄。当然,赵弘殷一家也不可能一直住在杜家庄,因为那时河北一带连年战乱不停,而赵弘殷又是“为避父祸”来到正定的,现在赵王王镕已死,没有了依靠,他必然要寻找一个更安全的地方安家。

三、赵弘殷迁居府州的历史渊源

既然赵弘殷一家那时不可能住在河南洛阳,也不可能还住在河北杜家庄,那么他家会迁往哪里呢?

有人考证,在山西孝义县吕梁山区的西辛庄镇境内,发现了赵匡胤的祖母“宣皇圣母陵”、外曾祖父“刘宣王陵”,及其父赵弘殷的“宣皇原”等多处赵宋皇室遗迹,且在多种山西地方史料中都有明白的记载,以赵匡胤父亲谥号命名的“宣皇原”,在下马宽村北二十里驿马乡境内。据考:赵匡胤登基后,其父赵弘殷被封谥为“宣皇”;“宣皇圣母”刘氏和“刘宣王”乃是赵匡胤之祖母、外曾祖父之封谥。以孝义县王才堡有“宣皇圣母墓”、下马宽村有“刘宣王陵”以及驿马乡有“宣皇原”等地名的情况看,赵匡胤的祖父赵敬早年曾经在这一带活动、谋生,后娶刘姓之女为妻,并在这里生下了赵匡胤的父亲赵弘殷,以后才产生了“宣

皇原”等地名。④从以上事实可以说明,赵弘殷曾在晋西北一带生活过,或者工作过。因此,对当时形势下哪里更安全胸有成竹:五代初期,唐王朝北方分裂割据,山西全境和陕北府州、麟州归晋国管辖,是晋西北的重要组成部分。河西府州既在长城以内,又有黄河天险,而且折家数代在此为官,长期保持安定的局面。后唐庄宗李存勖为了加强黄河西岸军事据点,于天佑七年(910年),又将府谷升镇为县,第二年正式建州,区域安全有了进一步保障。那时赵家山是府州东临黄河的一个不知名的偏僻小山梁,三面环山,一面临水,所处位置隐蔽,自然环境优美,周围人烟稀少,探视也较方便,是一个隐居韬晦的理想地方。所以赵家在这瑞安家落户就成了一种合理的选择。

四、赵家山很可能真的是赵匡胤的出生地

1、地名叫赵家山,说明这里以前确实有赵姓人居住过,但千百年来这里并没有一户姓赵的人家居住,赵家好像一夜蒸发了,这和故事里讲的赵家被火烧灭门的情景非常吻合。宋史《列传第七》载,太祖“有姊一人,未笄而夭。建隆三年,追封陈国长公主。元符改封荆国大长公主。政和改封恭献大长帝姬”。说明赵弘殷有一个比赵匡胤年长的女儿,且是“未笄而夭”,这就为其在赵家山未婚产子提供了可能性,故事中赵匡胤的亲生母亲可能就是陈国长公主。

2、中国这么大,偏偏在一个偏僻的小山村,千百年来不间断地流传一个帝王出生的故事,这本身就是很有说服力的证据。赵家山及其周围数十公里内,历史上并没有出过什么文人墨客,这里的故事不会像“聊斋、西游记”那样是高手人为编出来的。说是故事,但故事中与赵匡胤有关的遗迹物证在赵家山如今仍然留存完好,有赵家居住地的遗址,用过的水井,赵匡胤读书的唐家会就在赵家山对面的河曲县城附近,赵匡胤犯案的紫城寨就在赵家山东北不远处的山顶上,赵匡胤避难的石窑泊就在今墙头工业园区尧峁村北的黄河岸边的石崖上。赵匡胤在这里出生和成长的经历完整,身世故事代代相传,遗迹物证历历在目,这是其它地方所没有的。

3、陕北和晋西北一带常把紧临建筑物的崖头叫“垴畔”,奇怪的是赵家山赵家用过的水井一侧的山崖顶端不叫垴畔,而叫“井龙头”,这恐怕是绝无仅有的。中国崇尚龙文化,龙在天为神,在地为天子,凡地名带龙字的地方,要么是地形像龙,要么是与皇帝有关的地方,赵家山的“井龙头”不就象征着这里出过皇帝赵匡胤吗?

4、赵匡胤的皇位不传子而传弟,据说是他母亲杜太后的意见。宋史记载,杜太后临终时曾对赵匡胤说:“如果后周是一个年长的皇帝继位,你怎么可能有今天呢?你和光义都是我的儿子,你将来把帝位传与他,国有长君,才是社稷之纲啊!”赵匡胤表示同意,于是叫宰相赵普当面写成誓词,封存于金匮里,这就是所谓的“金匮之盟”⑤,也就成了赵光义“兄死弟及”的合法根据。

杜太后的话听起来也挺在理,但是,中国古代帝王过世,早已形成父死子继的传统,杜太后不可能不知道。作为太后,不愿意让自己的儿子把皇位传给孙子是件很奇怪的事;更奇怪的是,杜太后说这话时,赵匡胤才34岁,刚刚登基一年,其儿子一个11岁,一个3岁,这时赵匡胤也没有大病,不会马上就死,怎么就会国无长君呢?实际上赵匡胤50岁(976年11月14日)才去世,两个儿子已分别到了25岁(魏王赵德昭951—979年,太祖次子)和17岁(秦王赵德芳959—981年,宋太祖第四子 )。无论传位给哪个儿子,都不会出现后周柴世宗七岁孤儿断送江山的局面。

5、史书记载赵匡胤死亡的当天夜里与赵光义饮酒期间出现“烛影斧声”,此事件后世议论不一,史学界争论一直存在。总之,宋太祖没有留下传位遗诏,宋代官修的《实录》《国史》和《长编》《宋史》等书中也没有太祖的传位遗诏。宋太宗即位属于自立。赵光义篡位的政治基础游移、暧昧,难以服人,唯一能解释得通的就是赵匡胤并非赵弘殷和杜太后的亲生儿子。

正如赵家山的故事所说,赵匡胤是他们女儿的私生子,他们本来是赵匡胤的外公、外婆,为了使家丑不外扬,对外宣称赵匡胤是他们的儿子,在女儿被烧死后,他们便成了赵匡胤事实上的养父、养母,对于赵匡胤当了皇帝,他们内心既高兴又纠结,因为他们知道赵匡胤并不是赵氏的真正血脉,所以他们要想方设法在赵匡胤之后把皇位传到真正的赵家子孙手里。不管“金匮之盟”还是“烛影斧声”,都是为达到这一目的所采取的措施。而赵匡胤却有难言之隐,他知道杜太后掌握他的“真实身世”,当着杜太后的面,不答应传位与弟弟是不行的。

6、事件发生的时间是中国五代时期,这时的赵家山归晋国太原管,而不归后梁的洛阳和西安管,所以有文献说幼年赵匡胤生活在山西,青年时在晋西北一带流浪,自然也包括了当时属于晋西北的赵家山。相反,如果赵匡胤出生在洛阳夹马营或者河北杜家庄,那怎么会在山西流浪呢?

7、赵家山的故事里出现“王八精”并不影响赵匡胤出生在这里的真实性。中国古代包括唐宋时期的人是很讲迷信的,那时的人们认为神仙和多年修炼的动物甚至植物都可以变成人,如“天仙配”、“白蛇传”、和“聊斋”等故事那样。其实,现在看来赵匡胤的真正父亲就是赵家山附近的一个小伙子,当他最后一次从赵家女儿房间出来后不久,就发现身后面拖着什么,回头一看是一条带线的针别在自己的衣服上,心里什么都明白了。

刚好当时路上有一只王八经过,就灵机一动把针别在了王八的身上,自己逃之夭夭。因为赵家闹得动静大,吓的以后再也没敢出现。所以,赵匡胤的真实父亲是一个人,而不是什么“王八精”,也不是赵宏殷。赵家后来沿着麻线在水井中找到一只带针线的王八时,赵弘殷他们确信是千年王八精和他们的女儿做了苟且之事,致女儿怀孕,这一事实自然为周围百姓所接受,因而流传至今。

8、赵匡胤在当皇帝以前就是一个庶民,赵宏殷也不过一介武夫,其身世不会像皇子一样有什么文字资料。宋史里关于赵匡胤身世的记载并非现场实录,不是第一手材料,而是根据赵匡胤的自述,亲戚朋友的回忆和史官的加工补记的。赵匡胤对自己身世的认知来源于母亲,他无法否认自己是王八精的儿子这一事实,要把这个事实告诉史官确实难以启齿,亲戚朋友也不可能说皇帝是王八的儿子,史官无法知道真实情况,即使知道,要让臣民接受自己的皇帝是王八精的儿子,也只能是故意和自己的性命开玩笑。因此可以肯定,宋史关于宋太祖身世的记载是虚构的。

9、有人对赵匡胤出生在赵家山的传说不屑一顾,认为“王八和人生了个赵匡胤”是无稽之谈。然而,文字记载的赵匡胤出生地不确定,情节不具体,童年活动几近空白,遗迹物证几乎为零,特别是历史背景和发生时间多有矛盾;口头流传的赵匡胤出生地确切,生育成长情节完整,有关遗迹原貌留存,其发生时间又刚好是对史料残缺部分的补充。赵家山的民间传说,解开了史学家长期没有解开的宋史一大谜案——为什么赵匡胤将皇位传弟没传子?其实,任何文献都是人写的,历史就是写到史书里的故事,而故事可能是没有写到史书里的历史。因此,赵匡胤出生在府谷赵家山,应该是赵匡胤身世的历史真相。

10、这里,人们不仅要问,既然赵家山是赵匡胤的出生地,为什么没有纪念性的牌楼、庙宇、行宫,石刻、碑记等类建筑物呢?宋史记载长公主“未䈂而夭”,怎么可能养育赵匡胤到其十来岁才被仇人放火烧死呢?这也可能让一些游人对赵家山是赵匡胤的出生地表示怀疑。本文根据民间传说和历史文献给出了有力的解释:一是因为赵匡胤是王八之子的“真实身世”难登大雅之堂,何况这个秘密赵家从一开始就隐瞒了,

后来赵匡胤当了皇帝 ,这个秘密更不能让世人知晓,所以,赵宋皇家不会让人宣扬赵家山,长公主也因此在宋史文献里只能“早夭”十几年,然而何时、何地、因何早夭,却只字未提;二是因为赵匡胤这个皇帝来得不路道,深怕臣民不服,不得不编造了一个赵匡胤出生在有帝王之气的洛阳,出生时有异象,有祥光,有香气,一派君权神授的氛围这样的假档案来忽悠臣民。因此,赵家山这个真实的帝王故里就这样被默默无闻原封不动地冷落了上千年。

当然也不能说一点光也没沾,因为赵宋皇帝在这里居住过,使一个黄土高原很小的无名红石山梁,有了一个巍峨的、让人肃然起敬的“山”的名称,这使许多比它高的多、大的多、至今仍然叫“圪梁”的大山梁羡慕不已;也因为有大宋开国皇帝出生在这里的传说,使得千年后的今天,仍有不少学者游人络绎不绝到访,成为陕西沿黄公路最北端的有名景点,黄河入陕第一湾的眺望佳境,小山梁成就了大文章。

注释:

①本故事根据赵家山白蒲凤老人口述整理

②“国学春秋网”《宋史》卷一 本纪第一

③〈赵匡胤之母杜太后故里——正定临济〉《正定风采》2011年7月29日刊发

④【2004∕05∕10 历史月刊5月号】〈赵匡胤籍贯问题之真相〉

⑤“国学春秋网”《宋史》卷二百四十二 列传第一


赵喜荣

2016年秋于府谷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8

标签:太祖   府谷县   宋史   正定   身世   黄河   洛阳   民间传说   太后   皇帝   儿子   女儿   赵家山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