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啥是佩奇》:在这个世界上,还有人比你更疼你的孩子

01 隔辈的爱,有时候甚至比亲骨肉还要亲

我们经常看到有人讴歌父爱和母爱,例如朱自清写的《背影》,冰心的《纸船》,老舍的《我的母亲》等等。

但我们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隔一辈的爱就比较少看到。

很多人都以为,这个世界上最爱孩子的就是父母了,其实,有些隔辈的爱甚至胜于父母。

还记得曾在全网刷屏的《啥是佩奇》里讲的一个爷孙的故事。

故事讲的是住在偏僻乡村的爷爷拿着一个翻盖的手机,给住在城市里的孙子打电话。通话后得知孙子最想要的礼物是佩奇,但爷爷并不懂得啥是佩奇。

于是爷爷问了很多人,得到的答案也是各种各样的,最后终于知道啥是佩奇了。老人立马拿着油漆到猪圈,想刷出一个粉红色的猪,但弄了很久也没成功。

这时候,有人又告诉爷爷佩奇是动画片里长得很像鼓风机的猪,爷爷又花了很多的时间,亲自给孙子准备了好了一个佩奇一样的鼓风机,把礼物送给了孙子。

爷爷在最后终于亲手把自己制作的礼物送给了宝贝孙子。

这个故事看哭了很多的人,因为我们看到了爷爷对孙子深沉的爱,无条件的爱,满满的爱,不亚于父母深沉的爱。

可能对很大一部分人来说,想知道小猪佩奇是啥是很简单的事情,但对于在落后山村的爷爷来说,想知道小猪佩奇是啥都是一件非常艰难的事情。

但爷爷就因为孙子想要,不管多困难都努力去打听消息,努力去制作孙子喜欢的礼物。

有句话说得很好,隔辈亲,连着筋。确实,隔辈的爱,有时候甚至比亲骨肉还要亲。

在知乎上看到一个提问:有一个爱你的爷爷奶奶是什么样的体验?点赞最高的回答是:原来这个世界上真的有人会为了别人的孩子去骂自己的孩子。

前段时间带小宝回家,我带孩子回娘家,我爸爸、妈妈还有奶奶三个人一见到小宝就一直围着孩子转。

吃饭的时候,我看老爸老妈做的饭菜特别好吃就埋头苦吃,谁知道我爸吼了一句“你少吃点鸡肉,我看一大盘都给你吃光了,你咋不留点给孩子,真不知道你平常怎么带孩子的?”

说完就转头对小宝特别温柔地说“宝贝来,多吃点,小心烫”,然后给小宝夹了满满一碗菜。

这真的是差别待遇,似乎小宝才是他们亲生的感觉。

还有一次,小宝因为闹脾气被老公打了一下手心,小家伙直接伸着手去找他的奶奶了。谁知道孩子奶奶还真拿起棍子抽了老公几下,老人家还说了一句“谁都不能打我的宝贝孙子“。我老公自从长大后就没挨父母骂过、打过,谁知道三十好几有了孩子之后,整天被自己父母打骂。

每次看到祖辈们对小宝那么疼爱,心里又好笑,又觉得暖暖的。

自从有了孙辈,一切全听孙辈指挥。

于丹老师在央视节目《文明之旅》讲授“家教的学问”中,就隔代抚养的现象,讲了一个有趣的名字:“孙子疗法”。

周围的老人,不管说她哪里身上疼,不舒服,看到孙子时,就立马精神百倍,那些带孙子的老人,不管爷爷曾经是个多么严厉的将军,奶奶曾经是个多么规矩的大学教授,一带孙子,规矩全没了。

原来在这个世界上最爱孩子不仅仅是父母,还有父母的父母。

02为什么隔辈亲会那么亲呢?

在中国,隔代抚养,已成为越来越普遍的现象。中国老龄科研中心对全国城市2万多名老人的调查显示,其中有66.47%的老人在照看孙辈。

老人照看孩子已经成为了主力,可奇怪的是,老人们在养育自己子女的时候可没这么“菩萨心肠”,都是该说说该打打,怎么隔了一辈就这么疼爱孩子呢?

首先是补偿心理。

我们的父母像我们这么年轻的时候,也是忙着赚钱养家,也没有很多的时间来排版子女。等他们现在老了,有时间了,可孩子大了也不需要父母啰嗦和陪伴了,老人就把对孩子的爱延伸到了孙辈的身上。

再加上现在经济条件也比较好了,当年对子女没有实现的愿望,也想在孙辈身上予以补足,以弥补当年的遗憾。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觉,我们的父辈大多数都是比较不善于跟子女表达感情的人,但是有了孙辈后,你会发现,原来父母是一个特别有耐心、特别细腻、特别温柔的人。

其次是寻求价值感。

《被讨厌的勇气》这本书中提到,老年人退休之后不得不靠退休金或孩子们赡养生活,那些靠行为标准来接受自己的人会受到严重的打击。

我们的父母老了退休在家,会觉得自己只能依靠子女,感觉自己活着没有价值。

而老年人在照顾孙子后,在陪伴的过程中,老人产生了一种我对他人有用的主观感受。他们会产生贡献感,有价值感。

最后是希望家庭更加和谐。

老人活到了一定的岁数,对很多事情都看开了,最希望的其实是一家人开开心心地在一起。所以每次看到孙辈受到批评或者打骂,就会觉得很难过,害怕家庭不够和谐。

所以老一辈就会更多地帮孩子,更加疼孩子。

老人疼爱孙辈,有因也有果。有不少父母害怕孩子被老一辈带坏了,其实,我们应该给父母多一点理解。

03 我们要如何与父母统一战线,教育好孩子

现在,很多家庭都是双职工家庭,所以很多家庭都是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在带孩子。

但是有些老人过分地溺爱和放纵孩子,事事包办替代和保护孩子,容易让孩子形成自私任性的不良性格,也会阻碍了孩子独立能力的发展。

其实,有祖辈帮带孩子,正确地教育孩子,孩子的教育会更好。

华东师范大学的一位教授,曾对两所不同的小学里二到六年级共2000多个孩子做了一个调查。统计结果发现,有祖辈陪伴的孩子,成绩会比较好。不过有一个前提是孩子的父母也要同时陪伴孩子。三代同堂的教育效果比两代同堂的更好,更有利于孩子学习成绩的提高。

那我们如何才能做到孩子给祖辈带,如何能趋利弊害呢?我们要做的就是亲子教育与隔代教育相融合,互相配合、互相支持、优势互补。

那具体应该怎么做呢?

1、 目标统一,各司其职。

我们要和老一辈达成一个共识,我们是同盟军,都是为了要教育好孩子,让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

那么就需要有明确的分工,比如,祖辈负责孩子的日常生活管理,父辈负责孩子的学习和习惯养成等,目标统一,各司其职,这样才能形成良好的效果,而不容易出矛盾。

孩子父母需要认识到,自己才是教育孩子的主力,老人只是辅助。我们下班后应该花更多的时间来陪伴和教育孩子。只有在我们没时间照顾时,父母再来帮我们带一下孩子。

作为孩子的父母,不管多忙,周末和节假日都应该挤出时间陪陪小孩和老人,不能把孩子给老人就什么都不管了,毕竟,隔代教育替代不了父母的教育。

2、尊重老人,一起参与。

我记得我家婆刚到家里帮忙带小宝时,我是给家婆制定了个表格,列出了小宝每天吃的、穿的、用的东西。老人觉得我这是在给她下命令,她也不理解我说的这些东西,所以我们婆媳还闹不少矛盾。

最后带孩子的矛盾解决了,方法就是老公提醒的尊重老人,让老人一起参与。

从那之后我都会主动询问家婆的意见,问她孩子的情况,明天可以给孩子吃啥,用啥等,让她一起参与,一起探讨最适合孩子的的生活方式和教育方式。

我尊重她的经验,但我也有自己的想法,她有听我的建议,我也有听取她的建议,只要是为宝宝好的,基本都能达成一致了。

3、 有效沟通。

《论语》一书中,子贡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大概的意思是,子贡问他的老师孔子,有没有一句话可以终身奉行的呢?孔子回答说,饶恕,自己不愿干的事情,不要强求与别人身上。

谁都不愿意被数落,在隔代教育上,祖辈们更是。不少老人有类似的抱怨“本来孩子是你的责任,我好心帮你带了,还要被数落,隔谁谁愿意呢?”

刘润在《5分钟商学院-个人篇》这本书也有提到,永远要站在对方舒服的角度考虑问题。在与老人沟通上,要注意措辞。

当面给老人提意见,老人可能不容易接受,在肯定他们帮你带小孩的功劳,感谢的基础上,再提出要求,不要认为是理所应当的事情。老人家接受新事物的速度会比较慢,也比较容易固执,所以一定要有耐心。

也可以借助:别人家是怎么教育的,老师怎么说的,专家怎么讲的来与老人家沟通,相对于子女、专家、学者的话,老人家会觉得更可信。

因为在父母心目中,我们再大,都还是孩子。

人这一辈子,最亲近的人除了另一半,孩子,就是父母。而隔代教育,让“我们仨”辈紧紧连在一起,让我们的爸爸妈妈欣慰的是把放飞的我们又拉回他们的身边,对于年轻的我们,父母不只是父母,是我们的伙伴,更是一生的牵挂。

有人说,有老人的家里会特别有福气,有疼爱孩子的老人更是福气中的福气。

他们为了我们尽心尽力地帮忙带孩子,我们作为子女的也要懂得好好孝顺他们。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3

标签:孙辈   孩子   孙子   祖辈   子女   爷爷   老人   事情   父母   时间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