娃哭闹生气时,小心你的共情成为另一种控制!

瓜妈说:


前几天,闺蜜跟我狂吐苦水:快被儿子整崩溃了!一不顺心就各种哭闹、满地打滚。育儿书上都说“要跟娃共情”,我也照做了,但到下一次,他脾气还是很大,还是哭闹不止。真不知道该怎么弄了!


接着,讲了她儿子最近一次倒地打滚、发脾气的事。


事情是这样的:


那天她在书房办公,3岁的儿子和奶奶在客厅玩乐高。忽然她听到一阵大哭伴随着大喊,“你给我拼好,你马上给我拼好!”、“不是这样的,我原来不是这样的~!”


来到客厅,看到儿子躺在地上,边哭、边喊、边踢脚。


一问才知道,小娃搭建了一座城堡。就在最后要给楼顶插上旗杆的时候,奶奶本想帮忙摁住屋顶,但用力太大,一下子把楼房压散了。娃瞬间崩溃,大哭要求奶奶给他恢复原样。


奶奶凭记忆拼凑还原的楼房,跟之前的不一样。于是他大发脾气,边哭边踢奶奶。


朋友说:

当时我共情说:宝宝辛苦搭的积木倒了肯定很伤心对不对?


也讲道理:但是既然已经倒了,咱们不如重新搭一个啊,哭也没有用对不对?


奶奶也在旁边道歉,“ 对不起 ,奶奶不是故意的”,


可娃根本不听,就是一根筋地发脾气,要求给他弄好。


奶奶帮他弄好,他又哭着说不对……


感觉除了揍他一顿,根本就没有别的办法了。



那最后你怎么办的?我问。


朋友说,“乱发脾气还踢奶奶,我就打了他屁股,他才肯从地上爬起来”。


我觉得闺蜜吐槽这个场景蛮有代表性的,所以今天我们就来聊聊,遇到这种情况,到底该怎么办?



01

情绪没有对错,只分好坏

共情,不应该是“另一种方式的控制”


我说:我们先来回想一下,一般遇到这种情况,你想怎么办,希望孩子怎么做?


肯定是希望他不要哭闹啊,弄坏了造型,再重新搭不就好了吗?又哭又喊的,有什么用?”


道理是这么个道理。但你换位想一下,假如是你自己忙了一整个下午烤了个非常满意的蛋糕,正准备从烤箱拿到餐桌的时候,突然老公冒出来无意中给你碰翻、扣地上了!整个蛋糕都毁了,你什么心情?


你会想,“难过生气都没用,不如赶紧重新做一个”,还是会懊恼地喊几句:“你怎么回事?走路不长眼吗?这可是我辛辛苦苦做的蛋糕,就这么被你毁了!气死我啦~!!”


朋友听我这么一说,噗嗤一下笑出来。“是哦,肯定会生气的,哪能那么理智呢!”



是啊,每个爸妈都希望自家娃既活泼可爱、又乖巧听话、还不乱发脾气。到了该做什么的时候,就乖乖去做。该吃吃,该睡睡,该学学,该玩玩,不吵不闹,也不要影响我们……


哎呀,看到这里,是不是觉得有点不对劲儿了?


是啊,这哪里是孩子,应该是个拥有完美程序设置的机器人娃娃吧


现实生活中我们面对的可是一个活生生的小人儿,他们虽然年纪小小,个头小小,但他也是有情感、有思想且不容忽视的人啊。是人就会有情绪,这太正常了!情绪没有遥控器,不会是我们摁下开关,就能立马停止的。


朋友在娃玩具倒了而大哭的时候,共情的做法是对的。


但她错误地理解了“共情的目的”,她认为“我共情了,孩子就不应该再哭了”。而这恰恰与共情的目的相悖,“共情”是妈妈真的理解和体恤孩子的情绪,而不是立即控制孩子情绪的手段


我们首先要调整自己的心态,接受“孩子也会有情绪”这个事实,然后才能找到正确的方式处理,而不是武断地阻止。事实上,当我们接受而不是阻止孩子的情绪时,孩子反而更容易控制好情绪。


02

共情之后,更重要的是教给孩子

如何排解自己的情绪


“那照你这么说,我就只能依着他,让他哭闹打滚吗?”闺蜜继续问。


当然不是。当我们承认孩子有情绪是正常的,就该知道“排解情绪”是必要的了。


引导孩子正确地认识情绪、表达情绪、更好地排解情绪,就是我们爸爸妈妈需要做的功课。


生活中,每个孩子表达生气的方式都不一样。


有的孩子会躲在角落里默默流眼泪;有的孩子会独自生闷气;有的孩子会咆哮怒吼、甚至还会打人、摔东西、踢玩具…… 除了一定的先天气质因素以外,孩子表达情绪的方式,更多地是透露出父母的在情绪引导上有没有给娃做足功课


“你有跟孩子聊过,一旦“生气”的情绪来了,该怎么办吗?”我问。


闺蜜想了一会,摇摇头,“这样想来,娃每次发脾气,我都想让他赶紧安静下来,还真没教过他怎么处理情绪呢!”



脑科学研究,将我们人的大脑分为“情绪脑”和“理智脑”两种。0-6岁孩子的“情绪脑”是主导,他们更容易被情绪所干扰。


尤其是2-5岁的孩子自我意识开始萌芽,孩子的能力跟不上自己的想法和需要,需求得不到满足时,他会产生挫败感。这时候,孩子不擅长用言语表达,他就会通过发脾气来发泄情绪。


生气时打滚哭闹,其实是娃无助的表现。因为他不知道该怎么处理这个扰乱他的“坏情绪”。



03

我是这样给瓜瓜做“情绪教育”的


瓜瓜2岁多的时候,脾气也很急躁。拼图拼不好,就会哭闹、摔玩具发脾气。


我会等他脾气发完,在事后跟瓜瓜复盘,“瓜瓜,刚刚你拼图拼不好的时候,是不是很生气?


瓜瓜回答,“是呀”。


我告诉他,“我们人生气,是因为有个叫情绪的小怪兽跑到我们身体里来了,他会让我们做出些不好的事情,比如哭闹、摔玩具、打人等等。我们要想办法,把情绪的怪兽赶走才行。


“那妈妈,我们怎么才能赶走它呢?”瓜瓜很感兴趣。


你可以用力跺脚,踩地。就可以把小怪兽踩死啦~,赶走他我们的心情好多了~

我会特意找一些情绪类的绘本给他读,用他的视角去理解情绪这件事


复盘的次数多了,瓜瓜就记住了这个方法。下次他生气的时候,我就提醒他,“瓜瓜,是不是情绪的小怪兽又来了?你试着踩走它好不好?”


慢慢的,瓜瓜对自己情绪的控制越来越好。虽然现在偶尔也会有着急发脾气的时候,但比起2、3岁那时已经进步很多了。


▼瓜瓜第一次挑战200块拼图的样子


除了跺脚以外,深呼吸、拍打软枕头等也是很好的缓解情绪的方式。爸爸妈妈可以跟娃共同找到一个适合自己小娃的排解方式,生活中反复强调和使用,直到娃越来越能有意识地控制情绪。


很多事情,我们大人常常会“以为这是很简单的事儿,孩子应该懂”,于是就忽略了对他的引导。但养孩子哪有什么“理所应当”,孩子身上每一点或好或坏的表现,都源自父母平日里润物细无声的影响


除了事后帮他复盘情绪,日常生活中我也会帮瓜瓜更好地认知和理解情绪:什么是沮丧、失望、生气、伤心、开心、惊喜等等,生活中,在情绪发生的当下告诉娃,他能理解和定义情绪,才能更好地控制情绪。



瓜瓜收到礼物时,我会说,“哇,妈妈跟你一样开心。”


拼图拼不好的时候,我会说,“我知道你现在一定很沮丧,我们可以休息一下,等下再拼好吗?”


平时不放过任何一个给瓜瓜做的“情绪科普”机会,现在他已经能非常准确地描述和表达自己的情绪了。


▼我家墙上现在还贴着给瓜瓜认识情绪用的“情感脸谱”


瓜妈最后说:


闺蜜回去后,也教给娃“生气的时候,用脚踩小怪兽”的方法。她说,娃很开心,还去教给姥爷,“姥爷,你知道吗,生气的时候,我们用脚踩地是可以的,摔玩具、打人都是不对的。”


过了几天,闺蜜又给我讲了另一个哭笑不得的故事。


有天早晨她着急上班,结果娃赖在床上,死活不肯自己穿衣服起床。闺蜜一时着急,就打了娃的屁股。


当天晚上哄睡的时候,闺蜜内疚地跟儿子道歉说,“对不起,妈妈早上有点着急了,我不应该打你的!你能原谅妈妈吗?”


没想到儿子马上转过身,抱住她的脸说,“妈妈,那你当时为什么没有想起来踩一下地呢,你要是想起来踩地,就不会生气了!”


闺蜜哭笑不得。感慨教给孩子的每个细微的小点,娃都在很认真地消化吸收。他已经记住了“情绪的小怪兽”,还会反过来提醒妈妈。


我最后还要啰嗦几句:虽然影响孩子情绪能力的因素还有一些先天性原因,比如个性与气质类型、性别差异、“情绪脑”发育等等,但我们父母还是可以通过学习,去尽量多地帮助孩子提升和改变“情绪处理能力”的。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1

标签:生气   拼图   奶奶   脾气   情绪   儿子   小心   玩具   妈妈   方式   孩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