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病了,是应该治疗孩子还是应该整个家庭治疗

“双重束缚”是家庭治疗大师贝特森对家庭动力学中一种矛盾情景的经典描述,他认为“双重束缚是这样一种情景,即父母之间或父母与子女之间交流时在关系水平与内容水平之间有明显的矛盾,使家庭交流发展出一种矛盾的不确定性,家庭成员不知道对方是关心自己还是抱怨自己”。

心理咨询的最终目的是让人表里一致身心合一,一个人身心健康也需要表里一致,不能够表里一致的家长,才会让孩子一直处于焦虑的状态,我们常说的你怎么都不对,才是最可怕的。

很多家长会说孩子你很棒,可是在心里她并不认可孩子,她说你很棒只是让你要听我的话,你才能继续的努力,所以这个你很棒在孩子的心里就会理解成,我不够好。因为每次说你很棒的时候,妈妈总会说,你如果在努力点,你会更好,实质上妈妈表达的还是此刻你不好。

每个家长都讨厌孩子撒谎,可是没有一个家长细想孩子为什么会撒谎。很多时候孩子必须要违心的说假话,因为父母不允许孩子说真话。说真话代表着你有负面思想,你好吃,你懒,你不上进,你胆小恐惧,你好埋怨,所以妈妈们是不允许孩子说真话的。说真话妈妈反对,是父母创造一个虚伪的胆小的怕事的孩子,最后父母还会说孩子怎么是这个样子。如果父母允许孩子犯错,允许孩子尝试,孩子才会成长。

很多时候内心混乱的孩子都有一个内心混乱的家长,随心所欲的做事,很少思考,总是用自己的习性当成了自己的思考,所以总是情绪化,今天心情好了,孩子都是对的,明天心情不好,什么都错,所以孩子只能看着大人的脸。慢慢孩子会觉得是自己不好,这样的孩子没有安全感,只能看家长的脸色活着,即使长大了也是总看别人的需要,做事敏感,不敢表达真实的自己。

咨询中我常想,这样的父母到底是什么原因,后来咨询中遇到一个个案和领导过不去,他说领导总是把方案改来改去,一个方案实施一个阶段,马上就否定再用另外一个,把职工折腾的无所适从,职工怎么做都不对,把职工整的一天非常焦虑疲惫,那时我一下子明白了。很多父母就是想在孩子身上找到自己的权威,所以孩子怎么做都不对。

咨询中遇到一个个案,因为很多时候我会做家庭治疗,一个爸爸妈妈和一个双向情感障碍患者,一个要强的妈妈和一个只会工作的爸爸,当一个女人对男人失望,都会把对男人的爱转移到孩子身上,当一个孩子被过度关注,她就会成受整个家庭的希望和未来。精神疾病的咨询中很多这种男弱女强的关系,婚姻关系都是很紧张的,更多的是那种凑合过日子的,女人觉得自己委屈,男人认为自己心里很苦,两个大人都是满腹怨言的过日子,最后受害者的就是更脆弱的孩子,有的心理学家会说,当一个家庭出问题了,就会有一个人当这个家庭的替罪羊,就是这个孩子,她想通过自己的生病,才拯救这个要死不活的家庭,这种行为更多的时候是潜意识推动。

对于这样的家庭,我的疗愈方法是,先解决孩子妈妈的问题,让孩子妈妈把对男人的失望,对自己爸爸妈妈的失望不满,都释放宣泄出来,当一个人能够放开自己的身心,就会找到纯真的自己,慢慢疗愈自己的内在小孩。很多情况当一个人宣泄出自己的情绪,一个人身心就会出现排毒反应,很多人会出现打嗝排气,拉肚子,等很多身体症状,有的也会出现情绪症状,变现为有的时候出现烦躁,闹心等情绪,然后一个人才能内心宁静。当一个人内心宁静了,她就慢慢开始疗愈自己的内在小孩,很多人会看到自己在一个黑暗的屋子里,自己非常孤独,没有人关心自己,随着疗愈的加深,她慢慢会看到自己慢慢转身,慢慢的开心的笑了,一直疗愈自己直到内在不再害怕恐惧担心,这个是一个慢慢的过程。

当一个人释放完,我就会引导她找到男人的优点和自己的错点,同时帮她找到自己的压抑的一面,认知疗法认为,我们内心是什么样子,我们就会吸引什么样子的人。我们讨厌什么就会吸引来什么,帮他找到自己不能接纳的阴影,同时帮助她找到自己的隐藏的阳面能力。只有一个人能够解释世界是一个万花筒,什么样的人存在都是应该的,都是允许的,自己才会允许自己接纳不同的人和事。我们与外在的冲突,都是自己内在不允许的自己。我们看不了别人嘚瑟,恰恰是自己不允许自己张扬,每个人都是活出自己的一半,才会把问题分成对错,同时自己也会用这种方法来约束自己的孩子。

心理学家利兹研究儿童精神病(躁抑症)时认为:家庭内 部没有形成良好的结构和角色分化,夫妻间过分独立,缺少必要的情感交流和亲密依赖。甚至是夫妻同床异梦,彼此疏远,满怀敌意的竞争,拼命试图从孩子那儿得 到忠诚与亲近,导致孩子无力适应。孩子会强烈的感觉到家庭内部的不稳定和团结一致的重要性,迅速发展起一种自我控制,来应付或摇摆在家庭对立观念或非此即 彼的关系模式中,用自我“分裂”补偿性地满足父母对家庭关系的需求,以维持家庭分离中的统一,冲突中的和谐。在这样的家庭关系中,平衡是靠孩子勇于“自我 牺牲”来实现的,孩子的问题实际上是家庭维持的一种要件。但补偿总会有个极限,一旦缓冲失败,孩子可能陷入大麻烦,要么过度控制自己——抑郁,要么就是发 泄性失控——躁狂,并持续摇摆在这两种情绪状态中。过度控制的孩子可能会把这种家庭冲突潜抑在内心深层,成为成年神经症或心身疾病的心理根源。失控的孩子 却像是反叛“家庭现实”,逼迫父母改变态度,调控家人,这种失控被医学称为儿童神经症或儿童精神病。

通过看到一个家庭处事的行为,就看到一个孩子为什么出现问题。很多家庭战争中孩子都需要站队,所以很多疼爱孩子的妈妈在孩子发病后都变成孩子攻击的对象,她们反而更倾向于自己的爸爸,对自己爸爸没有什么谴责和不满,因为她们知道自己的爸爸平时是弱势的,孩子的心里是同情的,这时候很多的妈妈会心里不平,有的家长问我,你说我孩子有病为什么只是对我打闹,对她爸爸就正常了,我说都是因为你从来没有关注到孩子心里到底是要什么,你的心中也一直没有能够放下对男人的成见和批判,没有倾听孩子的感受。

很多时候一个人能够逃避爸爸妈妈,自己的丈夫,但是当自己的孩子出问题了,这次就不容易逃避了,但是咨询中也有很多妈妈至死不原谅自己的男人。婚姻关系不解决,就像不修理大树的根,只是要治疗大树的叶子一样,因为孩子的内心是通过自己发病来拯救爸爸妈妈的婚姻关系的,治疗中一遇到夫妻关系,有些咨询就终止了,因为这个是她永远的痛。所以那些能够面对的女人都是坚强的女人,在我的咨询中或者文章中我也会多数的时候会批判女人,正是因为女人能够改变,批判也是代表着一种希望,因为问题孩子的家庭能够接受心理咨询能够改变的都是妈妈。在中国男人是很少咨询或者是咨询也就一两次,没有长期能够进行下去的,这一点上看,男人更怕暴露自己的恐惧和脆弱,遇到事情更是逃避

人们憎恶自己有消极倾向的黑暗面,就像小孩讨厌夜晚的黑暗一样,但如果没有夜晚的黑暗,我们也就分辨不出白昼的光明,所以,如果没有了消极的一面,我们也就认识不到自己积极的一面。消极倾向和积极倾向就像一幅景色优美的风景画中的山谷与山峰:没有山谷,也就无所谓山峰,反之亦然。那些被误导的人,他们妄图消除山谷,但他们也一定会同时铲平山峰的。

每一个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都不断接收到各种彼此相互冲突的信息,在一些比较极端的情况下,这种冲突有时候甚至会导致精神分裂,关于这一点研究家族系统的海灵格也曾经说过,当一个孩子必须代表家族里两个相对。或冲突的家庭成员时,她会出现精神分裂的症状,当头脑遭遇两个相对的事实是头脑通常会因此瘫痪。

所以治疗的过程也就是接纳自己黑暗面的过程,层层扒开自己的伪装,慢慢才会显露真实的自己,否则每一个病的孩子都会觉得自己是不完美的,他们都是用高贵的自己来掩盖低贱差劲的自己,掩盖自己的所有阴暗面,当我告诉孩子每个人都有恐惧担心懦弱,都有自私嫉妒怨恨,都有一个好吃懒做好玩好色的自己时,慢慢孩子的心就会敞开,慢慢他就会原谅自己,不再批判自己,这才是造成心理冲突的原因。许多家长的太多的不允许,才会在孩子内心造成两种声音,一个是家长要求自己的声音,一个是自己真实的声音。做真实的自己,不再逃避伪装,敢于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一个人才会不压抑自己,内心才不会冲突,那些父母极度控制的孩子,内心不能真正的表达出自己心声的孩子,才会出现各种心理问题。

问题孩子家庭还有一个共性,就是过度保护,你不能碰那个,那个有细菌。你不能吃这个,这个是垃圾食品,你尽量别和小王玩,小王没有家教。也别和小李玩,小李不讲卫生。坐车妈妈们会一直电话不断,对于一个20岁的女孩从小到大一直这样的不允许,一直的恐惧担心,孩子出问题也就是必然的。因为你做什么妈妈都会恐惧,都会说这样不好,慢慢你还敢做什么,等到你大了真要去做事的时候,妈妈又会批判你说,怎么什么都不会,因为你一直没有允许她做,她怎么怎会呢,她自己内心自然会挫折,会批判自己贬低自己。

所以家庭治疗就要大人先变,因为大人对孩子来说是有决定权的。否则很多孩子即使做好了,家长们一看到孩子又好了,就会又开始高要求孩子了。当孩子感受到来自家庭的压力,孩子又会退回原来的样子,或者更糟。因为原来她还觉得自己变,家长会改变,当看到自己变了这么多,家长还是那个样子的时候,它才会更失望绝望。

很多的实例,孩子生病了,父母反而和好了。孩子通过生病来挽救婚姻挽救家庭,那么父母为什么不能先和好,如果父母和好了,孩子病就好了,家长们认为自己的改变值不值得,所以先疗愈大人,在疗愈孩子,效果才会更好,先疗愈大人分裂的内心,大人身心合一了,孩子自己能够做真实的自己了,一个不伪装不压抑的人怎么会有病呢

我最后做孩子的心理疗愈,试着让他们把自己对父母的不满宣泄出来,当然很多孩子是不敢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的,我会说每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都或多或少的对父母心存怨恨,我们释放出去我们压抑的情绪,我们就会完全快乐健康 。同时因为大人之间的清理,孩子也感受到了家里的变化,她的内心也开始流动了,慢慢孩子能够把自己想表达的都说出来,孩子的行为和思想被理解被看见比什么都重要。每个人都需要被看见,当一个孩子真心被尊重,她就自然会好起来的。很多人总是把精神疾病看成洪水猛兽,遇到有病的孩子就给贴上一个有精神病的标签。即使是被诊断为抑郁症,有的人也会很生气,因为在我做的咨询中有一次一个教师,我说她是抑郁症,当时就黑脸。

很多人都会怀疑,一个抑郁症不吃药只是做心理咨询就好了,可能吗?在我这里有很多成功的案例,当一个人把自己压抑的情绪宣泄释放了,一个人身体就会排毒,当一个人身心出现排毒时,一个人就很快好起来了。我的咨询室做过很多,做过的人她真的好了自然她就会信,没看到的不信也是正常,毕竟超过一个人的认知,怀疑也是正常的,我做咨询效果最好的总是女人,或许女人更愿意尝试吧。

三清老师是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善于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老师的心中,没有谁是不正常的,没有谁是病的,心变世界就变。三清老师希望遇到更好的自己,遇到更好的你,喜欢老师的文章的,想咨询的可以关注我私信我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5

标签:家庭治疗   孩子   不允许   冲突   内心   爸爸   家长   父母   妈妈   家庭   男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