坑了日本海军的“造舰之神”:日本重巡洋舰,碰到鱼雷几乎速沉

中鱼雷后,20分钟就沉没的“爱宕”号重巡洋舰

平贺让(1878-1943),日本历史上最著名的军舰设计师,主持和影响了日本在二战前多数战列舰、巡洋舰、驱逐舰的设计。由于他擅长突破常规,多次创造了军舰设计史上的奇迹,被日本军方誉为是“造舰之神”。

但是,“神的光芒”在太平洋的实战检验中却被无情戳破。最典型的就是,日本重巡洋舰非常容易被鱼雷击沉,在莱特湾大海战中直接导致了日本主力舰队的战力崩溃。由此,平贺让的若干设计漏洞被暴露出来。

平贺让

曾震惊世界的“造舰之神”

平贺让,1878年3月8日出生于东京,1901年7月以东京帝大工科大学(后来的工学部)造船学科的首席毕业。1905年,他留学格林威治海军学院,并于1909年1月学成归国。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陷入了大舰巨炮主义的日本海军面临着经费不足的困境。为了抑制预算的膨胀,平贺让首先提出了“小舰大炮”的构想,在3000吨级小型巡洋舰上实现5000吨级巡洋舰的火力。最终,由平贺让担任主设计的“夕张”号轻巡洋舰在1922年下水完工。

夕张号

“夕张”号首次采用前卫的组合式烟囱设计,上层建筑紧凑而简约,但武装相对于3500吨的舰体却十分强大。该舰配备了140毫米炮6门、610毫米双连装鱼雷发射管两座,速度为34节,足以匹敌当时5000吨级的巡洋舰。“夕张”号的问世震惊了欧美海军强国,完全颠覆性的设计给后世的军舰设计造成了很大冲击。

1922年华盛顿海军条约出台,日本、美国、英国等列强都开始限制军舰总吨位和单舰吨位。在这种情况下,平贺让设计出多种轻量化的重巡洋舰和轻巡洋舰,其中包括“古鹰”级、“妙高”级重巡洋舰、“川内”级轻巡洋舰、“神风”级、“若竹”级驱逐舰等。

古鹰号

日本这些新型军舰通过独特设计,在维持条约限制的同时创造了很强的火力和速度性能,为此受到各国高度关注,“造船中将平贺让”的名字也因此名闻世界,并在日本国内赢得了“造舰之神”的称号。

但是,“神”的称号往往也是一种负担,会让一些设计缺陷难以被指正修改。平贺让给日本海军带来的,除了“设计奇迹”,就是实战中屡屡坑人的设计缺陷。

三隈号巡洋舰

日本巡洋舰为何这么容易侧翻?

二战时期,日本重巡舰遭遇了几乎全军覆灭的结局,18艘在海上沉没了14艘,另有4艘被炸沉或瘫痪在港口内。战后分析沉没原因时发现,与战前设想的“可能多为炮击导致”相反,多数都是鱼雷命中造成的。

在18艘重巡洋舰中,由炮击造成沉没的仅有2艘,而多达13艘则是被飞机和潜艇鱼雷击沉的,比例高达72%。而且最关键的一点,13艘被鱼雷击沉的重巡洋舰,有12艘发生了严重的舰体侧翻。这些重巡洋舰,要么是平贺让的设计,或是他原设计的改进型。

日本18艘重巡洋舰里,有13艘是被鱼雷击沉的

理论上讲,当军舰被鱼雷击中后,一旦舰体出现严重倾斜,那么侧翻沉没将难以避免。这时,巡洋舰可以通过注水取得舰体平衡,减缓甚至避免沉没的命运。但是,日本重巡洋舰在战时遇到类似情况,挽救措施几乎屡屡失败。

其中关键的原因,就是这些重巡洋舰的内部隔舱存在设计问题。在日本巡洋舰内部的船体中央,配置有一条纵向隔墙,将下部隔舱左右分开。相比之下,美国和英国巡洋舰在这里却是左右打通的。

高雄号

平贺让之所以采用这种特别设计,主要是为了让巡洋舰实现“轻量化”,他担心军舰的纵向强度不足,因此增加了竖隔墙作为措施。但事实证明,这个设计纯属败笔。

当巡洋舰侧面遭到鱼雷攻击后,这段纵向隔墙反而阻止了海水向另一侧流动,导致只有单侧密封隔舱浸水。由此一来,必然导致巡洋舰横向倾斜度加速变大,而且舰体的平衡复原力也会迅速消失。这就是日本巡洋舰容易侧翻的原因。相比之下,美国巡洋舰如果被鱼雷击中,即使沉没也很少出现侧翻的情况。

日本、美国和英国重巡洋舰的隔舱设计示意图

另外,严重倾斜不仅会导致侧翻,而且在倾斜状态下的巡洋舰火炮也很难进行射击,无论是主炮还是高射炮,战斗力会迅速下降。

然而,平贺让的纵向隔墙设计真的能加强纵向强度吗?从实践经验证明,这个做法本身也是“画蛇添足”,一般情况下最好的方法是加强水平方向构件的厚度,而不是纵向垂直构件的厚度。平贺让的错误设计,让日本海军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妙高级重巡洋舰

日本重巡洋舰在莱特湾海战中的悲剧

1944年10月20日,莱特湾大海战爆发。日本联合舰队以战列舰、重巡洋舰为核心,组成了栗田舰队(指挥官栗田健男中将),担当突袭莱特湾美军登陆船队的作战主力。

栗田舰队的阵容,包括了5艘战列舰、10艘重巡洋舰、2艘轻巡洋舰和15艘驱逐舰。可以说,栗田舰队不仅包括了日本战列舰的多数力,也包括了重巡舰的大部分。其中重巡洋舰包括了“爱宕”号、“高雄”号、“摩耶”号、“鸟海”号、“妙高”号、“羽黑”号、“铃谷”号、“熊野”号、“利根”号、“筑摩”号,另外还有“能代”号、“矢矧”号轻巡洋舰。要知道,日本建造的全部重巡洋舰也只有18艘。

但是,莱特湾海战却成了日本重巡洋舰的坟场。

爱宕号被鱼雷击中(模型)

首先是10月23日夜间,前往战场的栗田舰队在巴拉望水域遭到美军潜艇伏击。旗舰“爱宕”号重巡洋舰被鱼雷击中,仅仅20分钟就翻了个底朝天,司令官栗田中将被从海里救上来,狼狈不堪地转移到了“大和”号战列舰上。“爱宕”号的快速侧翻沉没,算得上是平贺让设计缺陷的最典型例子。

不仅是“爱宕”号,同时被鱼雷击中的还有“摩耶”号和“高雄”号。“摩耶”号也仅用了8分钟,就因侧翻而沉没。“高雄”号比较幸运,竟然没发生侧翻,但也不得不退出了战列。

妙高号

由于三艘重巡洋舰的轻易损失,栗田舰队的防空能力因此严重受损,直接导致了10月24日“武藏”号战列舰在美机围攻下的沉没。

整个莱特湾大海战中,日本损失了6艘重巡洋舰和4艘轻巡洋舰,幸存的巡洋舰也个个带伤。此战以后,日本重巡洋舰再也没有一战之力。可以说,这场大海战让日本重巡洋舰的缺陷被放大到极致。

平贺让

不过,主要责任者、日本“造舰之神”平贺让在1943年就已经因肺炎去世了,死后还被追授男爵,可谓荣耀至极。但是,他给日本海军挖下的大坑,分别在一年后的马里亚纳海战和莱特湾海战才彻底爆发。

日本海军想追究责任,也是来不及的了。(作者:陶慕剑)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2

标签:鱼雷   巡洋舰   日本   隔舱   战列舰   击沉   隔墙   军舰   纵向   舰队   日本海军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