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几岁入园最合适?年龄不是衡量的标准,有这3个表现就可以送

入园,是宝宝从家庭走向社会的第一步。

小朋友进入幼儿园前两三年都是和家人在一起,突然要入园了,要在陌生的环境和陌生的老师、小朋友相处、甚至是吃饭、睡觉、便便等,这种变化对于孩子是非常巨大的

他会面临很多挑战,需要去适应新的变化:自己不再是世界的中心,没人整天围着自己转,没有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只有陌生的老师和同龄的小朋友。

入园是他们成长过程中跨出的一大步,如果能顺利适应新环境,将会对他们的心理健康和能力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但由于生活环境,幼儿在进入幼儿园后易出现分离焦虑,产生一些恐慌、不安、害怕的情绪。

几岁是孩子的最佳入园年龄?

月月已经三岁半了,月月的妈妈于是赶紧找人把月月送进了幼儿园。园长安排月月进小班,可月月妈妈不同意,她看看小班的孩子们,觉得月月无论从个头上还是能力上都比他们强。而且她觉得跟着小孩子容易幼稚,而要是跟大孩子们在一起生活学习,就能学到更多的东西,能力的进步也能更快。

于是她向园长提出,直接让月月上中班。园长一开始不同意,说月月没有上过幼儿园直接上中班,怕她跟不上。月月妈妈说,幼儿园又不像小学,没有正规的课程,不存在能不能跟上的问题,还是坚持要让孩子进中班。最后园长只好答应月月妈妈的要求,但强调这只是“实习”,一个月后视情况再做调整。

不料只过了四天,月月妈妈就又找到了园长,说还是让月月到小班吧。原来月月到了中班之后,和周围的孩子相比,还是有很大差距的。

首先,其他孩子都是从小班升上来的,在幼儿园已经待了一年,对园内的情况、老师、同学都非常熟悉,而月月初到一个陌生的环境,很不适应;

其次,和大孩子在一起,月月的“优势”一点都没有,无论做什么,上课也好、游戏也好,她都成了“尾巴”,孩子很不开心,回到家里都闷闷不乐,每天早上也不愿意去上学。月月妈妈为了改变这种情况,主动找到园长,要求让月月重新进小班。

月月到了小班之后,这种情况很快就得到了改善。由于月月比同一班级的孩子大上几个月,所以在自理能力和认知能力上还是有一定优势的,老师经常让月月充当“小助手”,比如帮助老师排排碗筷啊什么的,月月很积极,也很开心,她很享受这一过程。渐渐地,笑容又回到了月月的脸上,甚至每天开始盼着上幼儿园。

月月妈妈这才意识到,什么“超前发展”之类的都比不上孩子的自信和快乐来得重要。

孩子几岁上幼儿园是最合适的?

这个问题想必很多家长都曾困扰过。的确,看到别人家的孩子两岁就送去了“小小班”,自己的孩子如果不去,生怕一开始就输在了起跑线上,心有不甘;可是假如孩子两岁就送去幼儿园,又怕孩子太小,无法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和教学,担忧太多。

那么,孩子究竟在几岁上幼儿园最合适呢?

只要孩子有以下表现,就可以去幼儿园开启新世界:

● 能自己吃饭,并且吃饭期间不随便乱跑

● 睡觉有规律,最好做到早睡早起

● 可以正确表达自己的需求,如大小便、口渴及身体不适

以上这3大类型的习惯养成,基本在3岁左右,所以国家建议上幼儿园的年龄是2.5-3岁。

但要知道每个孩子的发育情况是不一样,是不是上幼儿园要根据宝宝的表现来决定的!有些孩子早点,有些孩子迟点,这都算正常。

柔和地平复孩子的入园焦虑

刚入园,不少孩子会产生入园焦虑、恐惧,每天哭闹着不愿上幼儿园,很多的家长们也常常觉得束手无策。

其实孩子有很强的适应能力,只要我们给予适当的帮助,上幼儿园就会是一件快乐的事情。

父母不能因为孩子的哭闹就责备老师或不让孩子上学,尽量安抚孩子不要责怪孩子,离开时和孩子道别,并温柔而坚定的和孩子说,你会准时来接他,然后坚定的离开。

美国著名儿童心理专家斯坦利·格林斯潘的研究发现,3岁左右的孩子,几乎每隔15分钟就会找一次亲密看护人。

从过去随时能回到家人熟悉的怀抱,到现在一整天都见不到家长的状态,会造成极大的心理压力,产生焦虑。

每个孩子都或多或少地会有“入园焦虑症”,只是表现不同而已:

● 有的孩子用哭闹来表示抗议;

●有的孩子用沉默来无声反对;

● 有的孩子变得“叛逆”,在幼儿园故意搞破坏;

●还有的孩子甚至拒绝吃饭和睡觉……

当孩子出现这一系列情况时,父母千万不要太过于紧张,自己也染上“焦虑症”,这样的话问题解决起来就更加困难了。

父母首先要尽量在孩子上幼儿园之前给孩子一些心理暗示,让孩子觉得幼儿园是一个很好玩、很有趣的地方,尽量消除孩子的恐惧和抗拒心理。

记得看过这么一个小故事:

一个小朋友在跟爸爸妈妈玩的时候,突然的问他们:“你们可以每天陪我这样玩吗?”

爸爸意识到这是一个好的机会,就跟孩子说:“爸爸妈妈愿意跟你玩,但是如果有更多的小朋友跟你一起玩,你不是觉得更有意思吗?”

孩子说:“那肯定会更开心的。”

爸爸说:“马上你就可以上幼儿园了,那时候会有很多小朋友跟你玩,而且你还可以回来后教爸爸妈妈怎么做游戏。”

这一段对话,不仅抓住了孩子喜欢玩的心理,也让孩子意识到幼儿园是会让自己感到快乐的地方,这样在孩子入园的时候产生的排斥心理肯定会小很多。

当孩子入园产生焦虑心理和行为之后,父母要放松心情,不要过于紧张,给孩子多一些时间和鼓励,并及时与老师联系,了解孩子每天在幼儿园的表现,对孩子的每一点进步都及时表扬和赞赏,渐渐地,孩子的自信心就培养起来了,这对让孩子爱上幼儿园是很有帮助的。

另外,父母要多和孩子沟通,让孩子知道父母把他送到幼儿园绝不是一种“抛弃”,不能用偷偷消失的方法将孩子强行留在幼儿园。

当孩子感觉自己被遗弃时,就会产生强烈的不安,这是他们拒绝幼儿园和老师最大的心理障碍。

总之,孩子刚上幼儿园时出现各种不适应症状是正常的,第一天就能高高兴兴上学的孩子毕竟是少之又少,父母不要过于担心。只要努力做好衔接准备,尽量减少孩子的不适感,就能让孩子更快更好地适应幼儿园的生活与学习。

担心孩子出问题,和老师的正确沟通是关键

在孩子第一次入园时,难免会有分离焦虑,不仅仅是孩子,家长也有。

除了孩子的入园焦虑,父母也不要忽视了和老师沟通这件事。

父母迫切希望了解孩子在幼儿园的情况与表现,与老师的沟通与交流是获得孩子信息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

曾经问过一个幼师,父母的哪种沟通方式会让你觉得不舒服:

我个人比较不喜欢被怀疑。比如有个孩子中午在幼儿园吃得不错,给家长的记录上也有,但是家长几次三番问我:“老师,我家孩子每天晚上回去要吃很多东西,很饿的样子,他中午真的吃得还好吗?他周末在家的时候晚上都不吃那么多呢!好奇怪!”

我解释过孩子在幼儿园的作息、食物种类、是不是吃零食,还有活动量都不一样,所以这种不同是有可能的,我在这样的问题里就感受到了不信任。

孩子上幼儿园,父母心中总有许多的放不下和担忧,这是可以理解的。为了让孩子在幼儿园能得到“特殊照顾”,一些父母想到给老师送礼。其实照顾好每个孩子是老师的职责,除了个别的老师,大部分老师对待孩子都是尽心尽力的,父母完全不必担心。

但是很重要的一点是父母和老师是平等的,父母既不用对老师刻意巴结讨好,有问题也不敢提,也不能抱着“我给你送礼了,你就必须罩着我孩子”的心态。

要消除担忧,有比送礼更好的方法,那就是和老师正确地沟通,沟通的方式有很多种,打电话只是其中一种:

●平日里接送孩子时,可以和老师简短地聊两句,了解孩子一天在幼儿园的情况,如果出现问题就能够及时解决;

● 很多幼儿园都有家园联系本或者BBS家长论坛,父母要尽量抽时间认真记录、及时反馈、积极交流;

●还有最便捷的电话交流,但是要注意一点,打电话要注意时机,要避开老师上课和休息的时间,并且言简意赅,尽量不要占用老师太多的时间。

上班期间也不要给老师发信息,因为按照规定,老师在上班时是不可以看信息和回信息的。

总之,和老师交流沟通的方法有很多种,父母要善于利用多元化的沟通方式,随时和老师保持最真诚、最有效的沟通和交流。

小结:

心理学家克莱尔所说:“世界上所有的爱都是为了相聚,只有一种爱是为了分离——那就是父母对孩子的爱。父母真正成功的爱,就是让孩子尽早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从你的生命中分离出去,这种分离越早,你就越成功。”

无论是孩子的人生中,还是父母的人生中,都会有无数次的别离,爱和别离是永恒的主题。我们相信为人父母者,都愿意收起自己的焦虑,陪伴孩子迈出跨向成长的第一步。

有些人说,如果把人生视为一趟旅程,上幼儿园就是出门前穿鞋的阶段。鞋子穿好了,也就做好了启程的准备了……

关注【涵妮妈妈育儿经】,在这里获得更多的育儿知识,帮你解决育儿难题,如果你有好的育儿心得和体会,欢迎一起分享,让我们科学育儿,努力做不吼不叫育儿有道的好妈妈。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7

标签:孩子   园长   中班   小班   焦虑   小朋友   幼儿园   年龄   父母   妈妈   老师   标准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