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三大案”究竟是怎么回事?东林党的闹剧而已

东林党作为一个政治团体,其核心成员都是江南士大夫。如果放在今天的语境来说,东林党的核心成员就是精英级别的愤青。

这类人非常善于攻击政府,说出话来一套一套的。当时的万历皇帝有意纵容,东林党表现得更是无所顾忌,想骂谁就骂谁。

但是这类人有一个最大的弊端:眼高手低。

最初,东林党没有获得太多的表现机会。可是从万历皇帝执政后期一直到崇祯皇帝执政初期,东林党获得了太多的机会,但他们不好好珍惜机会,反而继续用老一套方法来治理国家,这可坏菜了。

按照东林党自己的说法,他们做过三件最值得称道的事。

一、万历皇帝曾想废掉太子朱常洛,是东林党力保,才使得朱常洛没有被废,最终继位成为泰昌皇帝,这就是东林党第一功:梃击案。

夏五月己酉,蓟州男子张差持梃入慈庆宫,击伤守门内侍,下狱。——《明史》·卷二十一·本纪第二十一·神宗二

二、东林党追查泰昌皇帝朱常洛的死因,是源于一颗红色的小药丸,并因此处置了相关人等,并将斗争矛头直指内廷,这就是东林党第二功:红丸案。

是日,鸿胪寺官李可灼进红丸。九月乙亥朔,崩于乾清宫,在位一月,年三十有九。——《明史》·卷二十一·本纪第二十一·神宗二

三、泰昌皇帝朱常洛去世之后,东林党强迫郑贵妃(万历皇帝妃嫔)和李选侍(泰昌皇帝妃嫔)移宫居住,让她们妄图控制天启皇帝的梦想成空,这就是东林党第三功:移宫案。

时选侍李氏居乾清宫,吏部尚书周嘉谟等及御史左光斗疏请选侍移宫,己卯,选侍移仁寿殿。庚辰,即皇帝位。——《明史》·卷二十二·本纪第二十二·熹宗

这就是大名鼎鼎的“明末三大疑案”,恰好全部与东林党有关。这是巧合吗?不是,且听我一一分析。

先说说梃击案,一名男子(张差)手持木棍闯入东宫(太子居所),在打伤一名守门宦官之后被捕。大多数人的第一反应就是:这人的智力有问题吧?

可东林党却借机发难,非说这是郑贵妃(万历皇帝宠妃)为了让自己的儿子福王朱常洵当太子,指使张差前往东宫刺杀太子。并趁势大造舆论,掀起一轮保卫太子的风潮。

自司马迁做《史记》起,“刺客”这个名词就一直广为大众所熟知,与刺客相关的传奇故事同样层出不穷。可我翻遍历史书,也没有找到比张差更搞笑的刺客。

没有任何证据表明,张差身具九阴真经或九阳神功这样的绝学;也没有任何证据表明,张差在东宫有同党接应;更没有任何证据证明,张差与郑贵妃有任何关联。

东林党抓住此事大做文章,就是一种大造舆论的方式,证明只有东林党才是太子真正的守护者,并借机编造太子的悲惨身世:总而言之,太子的母亲只是一个身份卑微的宫女,偶然间生下皇子,却被万历皇帝始乱终弃,母子俩终日生活在不幸之中。

这种说法就是典型的无事生非,不管朱常洛的母亲身份有多卑微,她生下皇子是不争的事实。如果生下皇子的女人,居然只能带着皇帝的骨血,整日生活在不幸之中,朱明皇室还有什么尊严可言?

从这个角度来看,就算朱常洛的母亲身份卑微,就算朱常洛的存在引人(郑贵妃)厌恶,但生活质量应该还是有保证的,至少锦衣玉食的生活没什么问题。如果郑贵妃敢在这方面难为朱常洛,那就是打万历皇帝的脸,打大明帝国的脸,郑贵妃有这么蠢吗?

后来,朱常洛成为了太子,他继续生活在不幸之中,更是天方夜谈。就算此时的郑贵妃死脑筋,依然要处处针对太子,那么在皇宫内肯定会冒出无数人向太子表忠心的。

太子是什么人?那是一国之储君。如果能得到太子的欢心,将来太子继位之后,飞黄腾达是指日可待的。东林党懂得烧太子的冷灶,搞政治投机,难道内廷的人就这么傻,连这种简单的道理都不懂?

这是有直接证据的:魏忠贤得势之前,内廷代表人物是大太监王安,在朱常洛还是太子的时候,王安就是太子身边忠贞不二的心腹。在这种背景下,太子顶多是被郑贵妃针对得有点不舒服,生活上又怎么会不幸呢?

而且在朱常洛继位之后,他并没有打击报复郑贵妃,甚至没有难为郑贵妃,可见双方的关系,也不像史书所说的那样紧张。换言之,如果朱常洛在继位之后立刻打击报复郑贵妃,又怎么会有后来的“移宫案”呢?

诚然,如果没有东林党,朱常洛很有可能当不成这个太子。但这就是一项政治投机,和什么高大上的借口没有关系。

在朱常洛登基之后,立刻全面启用东林党:你用支持我的方式捞取政治资本,我用回报你的方式让你赚取高额利润,彼此互惠互利。谈什么恩德,你虚伪不虚伪?

再说说红丸案,据说泰昌皇帝朱常洛是好色之人,继位之后因纵欲过度而患病,随后服用了一枚红色小药丸,在半夜里突然病逝。

泰昌皇帝对于东林党而言非常重要,因为泰昌皇帝对于东林党的忠诚极其认可,继位之后一直重用东林党。现在泰昌皇帝去世了,对东林党的打击极大,他们开始想方设法挽回损失。

据说,泰昌皇帝是吃了鸿胪寺官李可灼进献的药物,才使得病情加重继而身亡的,而李可灼与郑贵妃关系匪浅。东林党立刻开始抓住这一点,大肆清理异己力量。

给皇帝看病是有极大风险的,如果皇帝最终不治身亡,医生的命运通常不太妙,更何况泰昌皇帝还很年轻,没法用“天命已至”来推脱。

在这种背景下,医生们肯定只敢使用保守治疗,避免皇帝病情继续恶化,而不是采用冒险治疗的方式赌一把。

用保守的治疗方式导致皇帝死亡,是医生失职;用冒险的治疗方式导致皇帝死亡,可能被当成谋杀。前者是丢官或者被杀,后者肯定是灭族。

只要大家对上述分析没有异议,就应该肯定一点:在皇帝病重期间,只有与皇帝非常亲密且身份尊贵的人,才能主动承担责任,要求医生用冒险的治疗方式。

从这个角度来看,给泰昌皇帝服用红丸,的确有可能出自郑贵妃的授意。但这并不能证明,郑贵妃意图毒死泰昌皇帝。

原因很简单:皇帝已经奄奄一息了,你们这帮医生怕担责任,继续使用保守的治疗方式,事后顶多也就一命赔一命,你们的家族不会受到牵连。可问题是:保守的治疗方式已经很难挽回皇帝性命了。

基于这种原因,郑贵妃拍板使用冒险的治疗方式,不能说有什么问题。有人认为郑贵妃是借机干掉泰昌皇帝,而不是承担责任。

这样做对郑贵妃有什么好处?我在前文说过,泰昌皇帝继位之后,并没有针对过郑贵妃,双方的关系不像大家所想的这么恶劣。如果郑贵妃真想暗害泰昌皇帝,肯定能找到更为隐秘的方法,而不是直接让人给皇帝服药,这做得也太明显了吧?

对于红丸案,我的看法就是:泰昌皇帝病入膏肓,眼看就不行了。郑贵妃力排众议,使用冒险的治疗方式,试图挽回泰昌皇帝的生命,结果失败了。郑贵妃的行为是不是过于冒进,这是有争议的;但郑贵妃绝不会用这种拙劣的手段谋害泰昌皇帝,这不应该有争议。

再说东林党,泰昌皇帝对他们有知遇之恩,他们给皇帝推荐过良医吗?他们拟定过治疗方案吗?没有。他们只是在皇帝去世之后,大呼小叫地抓凶手。

最后说说移宫案,在泰昌皇帝病逝之后,东林党闯入皇宫,强行要求郑贵妃(万历皇帝妃嫔)和李选侍(泰昌皇帝妃嫔)搬到远离皇帝的地方居住,使得大明帝国免受后宫干政的困扰。

我一再强调:明清是皇权处于巅峰的时代,像霍光那样的权臣,根本不可能出现在明清朝堂之上。而有明一朝,从未发生过太后干政的事件。至于清末慈禧的出现,则是因为内外环境都过于恶劣,在此不详述。

就算太后联合宦官,举起皇权大旗对付官僚集团,他们要对付的也只是官僚集团,而不是试图控制皇帝。

后来,大太监王安和东林党联手把持朝政,看起来威风八面。可天启皇帝任用当时还名不见经传的魏忠贤,一下就把王安给打垮了。

东林党看上去非常牛,但只要皇帝对东林党表现出不满,魏忠贤一招就可以把他们打吐血。魏忠贤看上去非常牛,初登皇位的崇祯却可以在三个月内干掉他。

明清时期皇权之强大,根本不是权臣所能挑战的。

在这样的时代大背景之下,如果郑贵妃和李选侍不识趣,天启皇帝随便一招,就能把她们打得万劫不复。东林党居然说,郑贵妃和李选侍会联合起来控制皇帝,这不是危言耸听是什么?

如果皇帝面对的是一个集团,那自然不能为所欲为。但如果皇帝面对的只是一个具体的人,那皇帝想怎么收拾他,就能怎么收拾他。

从皇帝的个人感情而言,后宫肯定要存在一个(或几个)值得他亲近的人,这个人(或这几个人)可以是太后、可以是皇后、可以是妃嫔、也可以是太监。而东林党现在的所作所为就是在对皇帝说:“郑贵妃和李选侍不好,你不要和她们亲近,你可以和王安亲近。”

我相信任何人听到这种建议之后,都会气得破口大骂:“我愿意和谁亲近,关你什么事”?

在东林党看来,最完美的政局就是皇帝内亲大太监王安(因为王安积极与东林党合作),外亲东林党,其他人全部滚到一边去。可在皇帝看来,要是我和谁亲近都得你们东林党同意,那我岂不成为傀儡了?

东林党和大太监王安,担心郑贵妃和李选侍分走自己的权力,所以干出“移宫”这种事,却始终标榜自己正义。

别说官员控制皇帝是以下犯上,就是父母想这样控制自己的孩子都难上加难。事实证明:东林党赶走了郑贵妃和李选侍,天启皇帝又找来了自己的奶妈(客氏)和心腹(魏忠贤)。

按说,此时的天启皇帝早已断奶,奶妈没有理由留在宫里。可天启皇帝就是要奶妈留在宫里陪伴,难道东林党还敢冲进皇宫,再玩一次“移宫案2.0版本”吗?如果真是这样,那东林党干脆把天启皇帝废了吧!

移宫案对后世有什么作用?不过是为客氏和魏忠贤铺平了道路,东林党用这种愚蠢的方式,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通过三案,我们大致可以总结出东林党的行事风格。

出仕的东林党是一群聪明人,他们从不在容易得罪人的地方露面,也不做容易得罪人的事。东林党出现的时候,他们的身上总会闪闪发光,俨然“伟光正”的化身。

做人的确应该这样,这样做人不容易吃瘪,这样做人更容易成功,可成功以后呢?这世界总是需要人来做事的,而东林党恰好是一个只会做人不会做事的政治团体。

当然了,并不是所有东林党都是这副德性,比如孙承宗,他虽然也是东林党,但他是东林党内,少有的有担当之人。

客观地说:如果抛开朝堂上的所作所为来看,东林党的形象本该是正面的,也应该受到后世的赞扬。他们在发展自然科学和拓宽国际视野方面,做出过不可磨灭的成绩。

明亡之后,除了一个软骨头钱谦益之外,大多数东林党都选择为大明殉国,可谓“日月常悬忠烈胆”。

东林党最大的悲剧就在于:他们只适合在野做学问,而不是在朝执政,他们的口号是“反对空谈”,可他们恰恰是最喜欢在朝堂之上空谈的一批人。

在明末那个恶劣的环境中,大明需要的是能够稳住政局,进而努力解决内外隐患的人(比如张居正之类),而不是一帮受制于既得利益,只能整天空谈大道理的官僚。

往期相关文章推荐阅读:

本位在野团体,东林党是如何上位的?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5

标签:东林党   王安   大明   妃嫔   天启   明末   贵妃   大案   闹剧   万历   太子   皇帝   方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