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当山太和宫的三大奇观

去武当山旅游的朋友,想必都会登上金顶去参观一番。武当山金顶又叫大岳太和宫,建在众峰拱拥、直插云霄的武当最高峰——天柱峰的绝顶上。天柱峰海拔1612米,被誉为“一柱擎天”,是武当山的最高胜境。也是武当山最为神秘的地方,在这里有三个大家津津乐道的奇观现象。


一.雷火炼殿奇观。金殿它历史悠久,有好几百年,但仍然完好无损,甚至更加夺目。最为让人惊叹的是金殿由纯铜建成,导电性良好,所以每次打雷之时,金殿四周会出现光球。金殿被雷击之后,不仅没有一丝损伤,反而变得更加辉煌,这一奇观一直被蒙上了神话的色彩。

其实这并不是什么神灵保护,真实的原因就是,武当山重峦叠嶂,气候多变,云层常带大量电荷。金殿屹立峰巅,是一个庞大的金属导体。当带电的积雨云移来时,云层与金殿顶部之间形成巨大的电势差,就会使空气电离,产生电弧,也就是闪电。强大的电弧是周围空气剧烈膨胀而爆炸,看似火球并伴有雷鸣;而且金殿与天柱峰合为一体,本身就是一个良好的放电通道,又巧妙地利用曲率不大的殿脊与脊饰物(龙、凤、马、鱼、狮),保证了出现炼殿奇观而又不被雷击。但就在前几年有些智商不高,血压高的砖家,自认为比古人聪明,为了不让金殿被雷劈坏,给金殿加装了避雷针,从此以后雷火炼殿的奇观就不见了,金殿外观也氧化暗淡了许多,不过好在及时发现问题和一众网友的口诛笔伐,最终把避雷针去除了,“雷火炼殿”的奇观再次出现,金殿再生光辉。

二.金殿的建造。据史书记载,武当山金殿由20吨精铜和300公斤黄金铸造,它在北京铸造而成,然后运往武当山。金殿整体为铜铸,外饰鎏金。鎏金是将金和水银合成金汞剂,涂在铜器表面,然后加热使水银蒸发,金子附在器面不脱。殿内神像、供器、几案均为铜铸鎏金。

如今,整个武当山金殿的铜像基本上都没有生锈,大部分呈现一种紫铜色,所以很多人管它们叫紫铜像。还有许多兽头,一共是五个,分别是龙、凤、狮、天马和海马,这里有个神奇的故事是关于海马的,这海马可以用诡异二字来形容,故事中每逢下雨之时,海马仿佛活了一样,竟然可以吞云吐雾,在云雾当中马上就变成了烟霞,犹如神兽一般,其实这也可以用科学解释,海马是由纯铜制造,当温度过高,其中空的内部温度也会升高,当温度下降的时候,就会形成气化现象,海马内部气体形成了水蒸气,然后从海马的嘴里发散出去,最后再由于光的折射,就会出现五颜六色的迷人景色。

三.长明灯600年不灭。见过长明灯的人都知道,这盏长明灯矗立在武当山的金顶之内,金顶是武当山最高的地方,从自然科学的角度来说,最高的地方其风力强度肯定最大,风会不断的吹来吹去,而武当山的长明灯却从来没有被吹灭过,这是不是太神奇了?据说是武当山的大殿内摆放着避风珠,正是因为有了这一颗避风珠的存在,外界的自然风就不会吹到长明灯。还有人说长明灯,所用的油脂是一种特殊的燃料,是来自于深海的鱼油,甚至更有人说用的是人油,这一种油很耐烧,一滴就可以燃烧一年之久。

传说只能是传说,没有任何的科学依据,实际上长明灯之所以能够不灭,主要是借助于当时建造长明灯时比较用心的制作工艺,和如今一直都有专人严格的把控值班来保障的。你仔细的去看一下长明灯,就会发现,长明灯所在的位置比较独特,它的建筑构造能够保证长明灯所在的位置,尽可能少的空气流通,就算宫殿外有再大的风雨,长明灯的火苗也几乎是不动的,这是因为建造者利用建筑技巧,能够保证宫殿内的空气,减少流通,而且长明灯所在的位置,这一点做到了极致,这不得不佩服古代的建造工艺。

除此之外,武当山同样会派专人进行轮流值班,有人不间断的往里面添灯油,在古代这是武当山所坚守的一种理念,一种信仰。而改朝换代的战火也很少波及到此处,如今呢,武当山的长明灯是一个景点,同样是武当山的一大标志,也会有专门的工作人员来进行看守,不会让它有熄灭的可能。就像现在的奥运圣火一样,我们完全有能力保证奥运圣火的长明,只要保护措施到位,有人精心护理,奥运圣火就可以长明不息,所以是外部技巧和人为因素,才保证了武当山长明灯的长明不息。

正是有了古人的智慧和信仰,才有了长明灯的存在,也正是因为有这样一盏灯,它点燃了古代人与现代人智慧交叉中的阴暗,我们不得不承认古人的智慧是如此的令人惊叹,到如今还深深地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

欢迎大家来武当山旅游,在感受道教文化的同时,看一看古人智慧创造的让人叹为观止的奇观。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5

标签:武当山   奇观   天柱   太和   山金   长明灯   鎏金   避雷针   古人   空气   智慧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