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亡时的三处不合理:陈胜做大太快,骊山囚徒太狠,刘邦入关太顺

在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引言

作为一个世界瞩目的泱泱大国,我国传承数千年的历史文化长河中,产生过无数传颂千古的人物,也产生了一大批的王朝,而在这其中,有一个是最为特殊的,那就是秦朝

作为中华历史真正意义上的大一统王朝,无论在政治、经济、还是文化上都是划时代的。这样的王朝原本应该是有资本传承下去的,却不想反而成为了历史上最为短命的大一统王朝

翻阅历史,对秦的功绩或者说是始皇帝的功绩,历来都是不乏赞誉的,对他的贬责也是一点都不客气,无非是暴政苛税等,这里就不用笔者多去说了。

(始皇帝)

然而,一个仅用十年时间便横扫六国一统中原的强大王朝,何以短短十四年就土崩瓦解,总让人觉得有些说不过去,尤其是有这么三个地方更是不合理:仅带着几百人的陈胜壮大得实在太快;靠着一群骊山囚徒就能横扫起义军,这支队伍实在太狠;兵力弱得有点可怜的刘邦却能率先入关,实在太顺。

今天就让我们来理一理,这几个如此不合理的地方,有为何真真实实的在历史上发生了。

(秦朝)

一、陈胜点火六国添薪

陈胜是谁相信大多数人都知道,作为历史上第一个领导农民起义的人物,虽然没有取得最终的胜利,也不是他直接推翻的秦政权,但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之下,最后能搅得天下大乱,也是十分了不起的。

(陈胜)

有人说如果没有两千四百多年前的那场大雨,也许我们的历史都要改写,这样的可能性到底存不存在很难说,但确确实实是那场大雨点燃了秦政权颠覆的导火线。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就是这场雨,把这支不足千人的农民队伍给拦在路上,横竖都是一个死字,干脆就起来造反算了。

不曾想一个必死之局,竟然就被他们这么粗鲁的解开了,其实陈胜还是有些本事的,不然也想不出“鱼肚藏诗”这样的心理战术,早年间也说不出“苟富贵勿相忘”“燕雀安知鸿鹄之志”这样流传千古的名言。

(农民起义)

但毕竟是造反,带着几百人跟强大的秦干架,初时完全就是朝着一条绝路走的。但令他们没想到的事,他们这麻着胆子大振臂一呼,竟然真的被他们打出了名堂,队伍迅速壮大。

其实,秦政权过于严苛的法律法规,一种准军事化的管理模式,早已经使秦一统之后的社会阶级矛盾激化,造成“天下敖然若焦热、倾然若苦烈,上下不想宁,吏民不想谬”的局面。

全社会在这样的情况之下,过半的人想要造反,很多人逃到山林里面做起强盗,就连朝廷内也有很多当官的都生出异心。

(兵临城下)

有了陈胜等人的揭竿而起,一宣传出来就开始得到各地响应,加上原本的六国残余贵族并没有被削弱,也没有得到很好的看管。他们见到这样的情况,就想趁机恢复原来的奴隶主身份,想恢复旧制,也都纷纷响应,到处作乱造反。

有很多六国的贵族假借农民起义的名义,混入起义队伍,比如魏国名士张耳陈余、孔子八世孙孔鲋等,来实现分裂的目的。所以陈胜的迅速做大,既有当时作为激化社会矛盾形成星火燎原的原因,也有六国故旧刻意为之的原因。

(陈胜吴广起义)

二、囚徒新生精兵暗藏

一开始,这一小撮农民的起义并没有引起秦二世和赵高的注意,或许赵高注意了但他并不放在心上,因为他本就是想着要这天下大乱的。

可当这伙农民迅速成事,竟然迅速打到函谷关以内直逼都城时,二世这才着急起来,但此时朝中除了守卫中央的一支精兵外,其他主力都在南北两端的边关,远水救不了近火。

(秦将章邯(影视作品))

还好有个前朝稍微有点名气的将军章邯还在,那既然没兵可派的话,不如冒一下险,让章邯带着骊山二十万的囚徒去试试吧。二世一听,虽然觉得有点不敢相信一班囚犯能起到什么作用,但也确实没别的办法,就只好让他去了。

没想到这章将军还真有点本事,不但把关内的义军赶出了关外,还把应声而起又拉起队伍来的中原六国起义部队,差不多干了个遍,直逼赵国都城。

这支囚徒队伍只打得起义军怀疑人生,刚刚才拉起来的赵国眼看又要被灭,各地义军赶紧一起救援赵国。章邯带兵与从长城赶回来救援的部队一起,在巨鹿将义军包围起来,等着围点打援,要将赶过去的义军一网打尽。

若此时没有项羽的神勇战力,恐怕起义军都得被这些囚徒士兵镇压下去,而秦朝还将存续下去。

(秦兵精锐)

谁也没想到,一个并不太出名的将军,带着一班囚犯会有这么狠,可其实如果放到那个时代也是可以理解的。

囚徒中本就多好狠斗勇之辈,之前被囚着做苦力,本已没什么希望有重见天日的一天,如今能跟着朝廷打仗,不但能重获自由,说不定还有立功发达的一天。

所以刚一开始,肯定个个是奋勇杀敌,战斗力自然不容小觑,而且长期关在囚牢中,他们根本就不知道自己对面阵营的是些什么人,等他们意识到时早就已经回不了头了。

其次章将军带着囚徒打仗不可能只有自己一个人去的,他是带着护卫都城的精兵一起的,原本想着只要把这些造反的赶到关外,在关外一网打尽,也没有别人能打到都城去了。

(巨鹿之战)

有这些精兵夹在囚犯中监督带领,打起仗来跟正规部队也就没什么差别了,再说虽说是囚徒,但武器装备也肯定是正规军中最精良的了,你去那些农民起义和临时拉起来的六国队伍,战斗力就显得凶狠异常了。

只是可惜章邯还是对局势乐观估计了:一系列胜利让他对自己的能力高估了,也低估了那些六国残余势力的实力,尤其是西楚霸王的神勇,最终没能如他所愿。

(项羽 剧照)

三、避重就轻趁虚而入

秦朝班底早被赵高得权之后破坏殆尽,原本就是为了复仇进宫的赵高,在实际掌控权利后大力扶持六国残余势力,全国政治一片混乱,忠臣良将基本没剩下什么了。蒙恬蒙毅李斯这些始皇帝的重臣良将悉数被害,公子扶苏等王族也基本被清洗干净,乱起来时根本没有多少力量来抵抗了。

加上秦朝最强的兵力都驻扎在北边的长城,以及南边的百越,对地方防务投入很少,只有一些维持基本治安的队伍,行兵打仗根本组织不起来,而原本护卫都城的精兵又被章邯抽调出去,跟随囚徒队伍去围攻起义部队了,关内防卫实际上已经空虚。

(刘邦入咸阳)

而且当时大家主要注意力都放在了巨鹿这个主战场,根本没有多少人关注跟郡县治安队伍接触的刘邦。

巨鹿战场结果一出,楚霸王大获全胜,还收编了章邯凶猛的囚徒队伍,秦朝各地官吏人心惶惶,刘邦趁机一路连劝带打的逼近宛城。

原本宛城是很难打下的,刘邦原本还想绕过去直接从武关入关,但在张良神一般的操作下,突袭宛城得手,宛城投降,刘邦肃清了攻打武关的道路,顺利攻下武关进到关内。关内本就空虚,这时咸阳内部又被赵高一顿操作,逼着秦二世自杀让位给了子婴,自己也刚刚上台的子婴设计解决,这样下来城内人人自危。

(子婴率众投降(影视作品))

刘邦又是一通游说利诱,咸阳守军将领大多被贿赂收买,剩下的秦军群龙无首,在他偷袭之下根本没有组织得起像样的抵抗就被缴了械。眼见大势已去,上台没几天的秦王子婴乖乖打开城门,迎接刘邦进城。

所以刘邦能轻松入关,其实一方面多得其他起义军吸引了秦军主力,另一方面秦朝方面各地守卫者大多无心抵抗,面对的基本是一个空架子。

结语

秦在一统后又迅速落败,有各种各样的原因,历朝历代都有分析评论,也有很多看着不合理的地方,就像前面所说的三个方面一样。

(古战场)

然而,认真分析下来,看似不合理之处却也有他必然的地方:陈胜能快速做大,离不开秦暴政造成的民不聊生,和六国残余势力的推波助澜;刘邦的顺利入关,离不开秦政权在一统之后没有休养生息,也没有对六国势力彻底驯服,更离不开只顾开疆辟土造成内部防卫空虚。

而章邯带领的囚徒队伍能有强大的战斗力,也说明当时秦的战斗力是仍然强大的,秦快速灭亡的关键还是在于始皇帝太过于在乎个人功绩,而没有考虑百姓生死。

参考资料

张秋升. 民心向背与秦亡汉兴[J]. 人民论坛, 2012(6):3.

孟祥才. 精英人才的逆淘汰是秦朝"二世而亡"的重要原因[J]. 西安财经学院学报, 2014, 27(2):5.

吴毅. 秦朝速亡原因新探[J]. 安康师专学报, 1994(1):6.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9

标签:囚徒   刘邦   巨鹿   都城   王朝   起义军   农民起义   秦朝   精兵   不合理   队伍   陈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