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蚌会战,国民党明明手握一手王炸,为何最终却打成了一手烂牌?

淮海战役又称徐蚌会战,国民党军队一败涂地的根本原因:制定作战计划的是一帮天才,执行作战计划的却是一帮庸才!


淮海战役爆发后,黄百韬兵团由于撤退不及时被陈毅粟裕的华东野战军团团包围在碾庄地区,根本动弹不得,此时第七兵团的处境可以说是非常危险。


黄百韬也感觉自己这两天智商迷了路,在悔恨交加中发出了著名的灵魂三问:一是我为什么那样傻,要在新安镇等待两天?


二是我在新安等了两天,为什么不提前在运河上架设军桥?三是李弥兵团既然以后要东进援救我,为什么当初过早撤退曹八集,不在曹八集附近等我?


只要黄百韬和李弥随便做到其中一点,第七兵团都不可能被陈毅粟裕的华东野战军包围并歼灭。


而且,一旦黄百韬的第七兵团成功撤退到徐州附近与杜聿明集团成功会师,到时候这五十万大军在杜副总司令的高超的指挥下,很有可能会先向西击溃刘邓的中原野战军,然后再和黄维的十二兵团抱团北上,与陈毅粟裕的华中野战军一决雌雄,到时候鹿死谁手就真的很难说了,搞不好淮海战役的结局就要重新书写了。


其实,黄百韬的第七兵团被华中野战军包围于碾庄地区,对于国民党徐州剿总来说并不是致命的打击。只要接下来的棋走好了,国民党军队依然可以翻盘。


危急时候,老蒋下了两步正确的棋同时也下了一步错误的棋。先说正确的两步棋,第一步,老蒋把正在东北救火的杜聿明调回徐州担任徐州剿总副总司令兼任徐州剿总前进指挥所主任,负责前线所有的战事。


第二步棋,就是从华中抽调国军最强兵团也就是黄维的十二兵团快速北上救援黄百韬兵团。假设老蒋这两步棋走好了,那国民党军队在淮海战场上大有可为,把黄百韬救出来自是不在话下,说不定还能趁势消灭刘邓率领的中原野战军,然后再重创陈毅粟裕的华东野战军。


只可惜,老蒋下的这两步棋只是理论上的好棋,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完全变了样,导致老蒋在徐蚌会战中一败涂地。


首先说第一步棋,杜聿明虽然奉命到徐州担任徐州剿总副总司令同时兼任徐州剿总前进指挥所主任,而且他一上任就主动提出了上中下三个对策供老蒋和刘峙选择。


无奈老蒋和时任徐州剿总总司令刘峙都不肯支持杜聿明的上策,理由就是杜聿明的上策太冒险了。为了保险起见,二人不约而同地选择了中策,这样一来,杜聿明就失去了他的价值和作用,反而成为了老蒋越级指挥的执行者和传声筒。


最后再说第二步棋,十二兵团那可是实打实的最强兵团,麾下有十八军和第十军这样的精锐部队,战斗力爆棚。


尤其是十八军,那可是号称国民党五大主力之首,战斗力更是没的说。有这样一支强大的机动兵团加入徐蚌战场,无论是对于身陷重围的第七兵团还是困守徐州的杜聿明集团来说,都是一个天大的好消息。


凭借十二兵团令人发指的战斗力,只要十二兵团正常发挥,无论是去碾庄救援黄百韬的第七兵团又或者去徐州解救杜聿明集团,都是十拿九稳的事情。


不出意外,此时该出意外了。战斗力异常强悍的十二兵团在书呆子黄维的带领下一路猛冲猛打、势如破竹、高歌猛进,最后连进入刘伯承的口袋阵都浑然不知。


不过,黄维旗下明白人还是有的,12兵团参谋长肖锐,黄埔六期出身,跟胡琏搭档多年,深得胡琏的赏识。


肖锐觉得此行凶险万分,建议黄维不如先立足蒙城,然后派部队四处游击寻找战机,千万不能跟共军蛮干。


这个方案得到了黄维的认可,不过蒋介石却不认可这个方案,一定要让黄维带兵,去攻打宿县,打通徐蚌。


黄维这个人对蒋介石比较死忠,既然蒋介石都下令了,他只能遵命了。这个时候他也不管什么是对的,什么又是错的了,反正按照校长的命令打就完了。


而肖锐、杨伯涛、覃道善、熊授春等将领都不太赞同黄维的决定,不过杨伯涛觉得他率领王牌18军,即便发生了意外,打不过我军,但至少自保的能力应该有的,于是跟随黄维一起去了。


这个时候,十二兵团参谋长肖锐一看,情况不妙啊,仗可不是这么打的,要是胡琏在,肯定不会执行蒋介石的这个命令!


现在十二兵团是黄维当家,这个书呆子哪是战神粟裕的对手?关键是,自己的正确意见他又听不进去,要是自己再跟着黄维走下去,估计十有八九要成为共军的俘虏了。


危急时刻,十二兵团参谋长肖锐急中生智,以身体旧疾复发为由向黄维请了病假,半道上就开溜了。


后来的事实证明,肖锐这个决策非常英明而且很有战略眼光。因为后来跟着黄维走下去的同僚要么成为共军的俘虏(杨伯涛、覃道善、王元直、张慕贤),要么就战死在沙场上了(熊授春),肖锐靠着自己的机智和敏锐的嗅觉最终成功躲过一劫,难怪胡琏会选他当十八军的参谋长了。


黄维如此昏庸无能,最后导致结果就是,黄维的十二兵团不仅没能及时救出黄百韬兵团,反而被刘邓率领的中原野战军重重包围在宿县附近的双堆集地区,形势异常严峻。


十二兵团原本是去救援黄百韬兵团和杜聿明集团的,结果在黄维的“英明领导”下,十二兵团还要靠别人去救才能活命,否则只有死路一条。


大家都来评论评论,关键时刻,黄维这个书呆子的表现竟如此拙劣,这是不是典型的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也难怪当时远在南京的老蒋在得知十二兵团被围的消息后,立马急得吐血。心想黄维你丫就是个如假包换的坑货,这回你可把你敬爱的蒋校长坑惨了,这回估计连底裤都得输掉了。


值得一提的是,当时急得吐血的蒋总统连夜召见了请了病假的胡琏。胡琏当时是十二兵团的副司令,因为不满黄维抢了自己的司令一职,在淮海战役爆发前请了病假回老家休养。


这回,听说十二兵团被中原野战军围在了双堆集地区,胡琏再也坐不住了。当着老蒋的面表示要去前线效力,然后毅然决然的选择空降双堆集,誓与十二兵团的将士们同甘共苦、生死与共。


当胡琏的身影出现在双堆集,十二兵团所有的将士们都不约而同地欢呼雀跃,其中尤以十八军各部表现最为突出。十二兵团各部原本萎靡不振的士气顿时变得士气高涨,一个个跟打了鸡血一样,自信心爆棚战斗力也跟着爆表。


最后,胡琏不仅自己成功突围出来了,还带出了七八千的精锐之师。这些突围出来的老兵后来成为胡琏重建十二兵团的基础。


如果十二兵团由原十八军军长胡琏中将担任兵团司令,他是绝对不会上刘伯承的当,更不会乖乖的带领十二兵团近十二万大军钻进共军提前设下的口袋阵。


胡琏要是担任十二兵团司令,很有可能会采用围魏救赵的战术一举救出黄百韬兵团,又或者他会和杜聿明联手,先一起向西击破刘邓的中原野战军,然后再抱团北上,与陈毅粟裕的华东野战军一决胜负,到时候徐蚌会战的结局极有可能就要改写了。


要知道胡琏这个人可不简单,作为十八军的老军长,他的能耐非同小可。想当年,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的时候,胡琏率领他的整编十一师一路追着中野打,胡琏凭一个整编师的兵力把整个中野打到怀疑人生。


熟悉徐蚌会战历史的网友大概都知道当时是怎么回事?我这里大胆的做出几个假设,大家看完之后就知道谁才是淮海战役或者徐蚌会战真正的“大功臣”?


假设一,如果蒋总统一开始就让杜聿明出任徐州剿总总司令,让他统一负责徐州剿总的军事行动和作战计划,而不是派杜聿明去东北救火的话,陈毅粟裕的华野是没有机会在碾庄包围并歼灭黄百韬兵团的,黄百韬兵团一旦顺利撤退到徐州附近,那徐蚌会战的结局很有可能就要改写了。


假设二,如果蒋总统能够用人唯才,而不是排资论辈,让原十八军军长胡琏出任十二兵团司令。把黄维这个书呆子一脚踢开,让他该干嘛干嘛去,那十二兵团是不可能被陈毅粟裕包围并歼灭在双堆集地区。一旦十二兵团和杜聿明集团在徐州地区会师,杜聿明和胡琏联手进可攻退可守,就算徐州不保,但是把大军从容撤退到江南地区,从而保住江南半壁江山肯定是没问题的。


假设三,如果蒋总统能够把徐蚌会战的指挥权彻底交给徐州剿总前进指挥所主任杜聿明将军,自己绝对不越级指挥更不会莫名其妙地空投亲笔信。那杜长官绝对有这个能力把第二兵团、十三兵团、十六兵团近四十万精锐之师从容地撤退到江南地区,从而与李延年、刘汝明兵团合兵一出,再组团北上伺机与陈毅粟裕决一死战,战争结局很有可能又是另一番新的景象。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6

标签:江南地区   淮海战役   华中   野战军   徐州   中原   书呆子   兵团   司令   国民党   战斗力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