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中,堪称完美的三大名将,魏蜀吴各一人

东汉末年,华夏大地风起云涌。在这乱世之中,诞生了数不胜数的英雄名将。有人骑上赤兔马,英勇无双。有人髯长二尺,水淹七军。

然而,这些名将或多或少略有瑕疵,有些缺点甚至葬送了他们的一生。但其中,有三位名将如璀璨星辰,照耀着这片战火纷飞的苍穹。他们分属于魏蜀吴三国,各自驰骋沙场,堪称完美。

【魏】张辽

张辽以骁勇善战而著称,为曹操麾下的一员猛将。他的完美之处,源自智谋、政治、战斗能力与忠诚度等多方面的展现。

早年间,张辽曾在并州刺史丁原手下做事,彼时,吕布也因武力过人被征召。于是二人结识,吕布为主簿,张辽为从事,同为属吏。

后来,张辽被丁原派往国都洛阳,侍奉大将军何进。其间,张辽曾前往河北募兵,募得千余人。可等到回京,他却发现何进已沦为董卓的棋子。不久之后,何进被宦官所杀。

面对世事变幻,张辽洞悉局势,始终保持着冷静的头脑和政治智慧,才得以在动荡的时代中找到立足之地。

张辽在战斗能力上亦堪称完美。

投靠吕布后,张辽被任命为骑都尉,虽然在《三国志》中这段记载被一笔带过,但实际上,骑都尉的俸禄相当于二千石,是一个非常高的职位,这无疑证明了张辽的战力得到了吕布的认可。

而后,张辽加入曹操军队,他的勇敢拼搏、敢于冒险的作战风格使其脱颖而出。他曾孤身攻克三公山,斩杀敌将陈兰、梅成,俘虏了一批部下。曹操对其赞赏有加,赞其有荡寇之功。

此外,张辽忠诚度高,为人正直,亦是其完美的一面。

昔日,张辽身处吕布军中,隶属于高顺之下,然吕布对高顺信任有限,故张辽未得重用。然而,张辽始终铁心效忠于吕布,直至曹操破徐州,吕布兵败身亡,张辽才投降曹操,表示愿为其效力。

不过在此,我们需要交代一下吕布败亡的背景,以证明张辽对吕布的忠诚,因为从某种程度上说,吕布的失败是由于部下的投降导致的。

建安三年十二月,吕布的嫡系将领侯成、宋宪、魏续三人绑缚陈宫向曹操投降,并打开城门,让曹军迅速冲进下邳城。紧接着,曹军攻破白马楼,吕布也被绑到曹操面前,最后被斩首示众。

因此,在这个背景下,张辽归降曹操的确切时间显得尤为重要。如果他在吕布被捉拿之前就投降了,那么就说明他不忠诚。

在正史《三国志》中,至少有五处记载,共同证实张辽投降的时间晚于吕布的覆灭,分别是《三国志·张辽传》《三国志·武帝纪》《三国志·陈群传》以及著名史学家裴松之注引的《袁氏世纪》与《臧霸传》。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也正是因为张辽忠诚和正直的品质,使他得到了曹操的赏识和重用。

在曹操军队中,张辽继续发挥出他的才华,在战场上屡建战功,其中最出名的,莫过于逍遥津之战。当时,他仅凭7000兵马,便成功抵挡东吴10万大军。

在这场激战中,张辽还演绎了一出惊天神迹。

他率领仅800精锐,勇敢地冲破敌军阵营,直捣黄龙,一度逼近孙权这位敌方统帅。

孙权和他的吴军闻风而惧,胆战心惊。在这极端困境中,张辽展现出了超乎寻常的勇气和智慧,令人不禁肃然起敬。

经此一役,张辽的名字如雷贯耳,一举成名,他的威名震动了整个江东。历代的人们都推崇他为一位杰出的名将,“张辽止啼”这个传奇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为后人津津乐道。

在三国这个风云变幻的时代里,张辽始终坚守信念,忠诚于国家,为曹魏做出了巨大贡献。

【蜀】赵云

蜀汉的英勇将领如猛虎破浪,尤以“五虎上将”名垂青史。关羽、张飞、赵云、黄忠、马超,如同五位神兵天降,守护着蜀汉。

提及关公,便如提及忠义的化身。他勇猛无比,一夫当关,万夫莫敌。

当年,曹操擒获关公,押至许都,用珍奇异宝厚待,意欲笼络。然而,关公信义如山,心中矢志追随刘备,未曾动摇。这一忠诚之心,令历史流传,令世人敬仰。

遗憾的是,关公性格中有一处难以遮掩的瑕疵。他高傲不凡,眼中看不起士族之人。江东孙权曾向其寻求亲事,关公却嗤之以鼻,狠狠地痛斥了一番。

由此,关公的命运似已注定,结局的伏笔被埋得深沉。

而在五虎上将中,常山赵子龙或可称为完美之人。他武艺高强,同样忠勇双全,为蜀汉效力至死。他是五虎将中最后一位离世的,一生都在为蜀汉政权默默奉献,付出了无尽的心血。

关于赵云舍身救阿斗的故事,相信诸位都已听闻,更多可能基于影视作品和《三国演义》中的呈现。与演义中诸如“温酒斩华雄”、“空城计”此类纯属虚构的情节相比,赵云救阿斗确有其事

在那一次当阳危机中,他英勇地挺身而出,将阿斗从鬼门关救了回来。这一幕,虽然真实情况并没有演义中“七进七出”那般夸张,但足以证明其英勇无畏、忠诚可靠的品质。

事实上,赵云后来还救过一次阿斗。在刘备去征服益州的途中,孙权对其行为颇为不满。于是,他决定将自家小妹(演义中的“孙尚香”)带回江东。

孙夫人曾许配给刘备为妻,她离开前还带上了阿斗,企图将这个孩子作为东吴将来的筹码。

关键时刻,赵云再次成为了阿斗的守护神。当他得知这个消息后,立即飞速赶来,经双方协调,阿斗才未被带去江东。

赵云的“两救阿斗”,绝非只是拯救了一个年幼的生命,而是为整个蜀汉政权挽回了命运的秩序。正是他的英勇行为,确保了蜀汉君主的平稳传承,为国家政局的稳定铺平了道路。

当刘备跨足益州之际,他已年过半百,在那个时刻,他唯一的亲生儿子阿斗刘禅,仿佛成了蜀汉仅存的希望之光。

倘若赵云不曾挺身相救,那么阿斗极可能沦为俘虏,这将导致蜀汉在君主继位问题上陷入深深的困境,甚至可能撕裂蜀汉的历史轨迹,使其更早消失在三国的历史舞台上。

值得一提的是,赵云曾在历史上真正实施过“空城计”虽然在《三国演义》中,这个计谋被归功于诸葛亮,但在真实历史中,赵云却是其发起者。

确切来说,赵云所使的是“空营计”。汉中之战,赵云面对气势汹汹的曹军,灵光一现,他顺着逆向思维,大胆地对曹军敞开营门。果不其然,曹军被这意外之举所惊讶,不敢再贸然进犯。

结果,曹军在撤回大营的途中反而遭到了赵云军的猛烈反击。

赵云的这个计策,最终为刘备夺取汉中奠定了基础,它就像星空中的一个神迹,让人不禁对这位英雄的智慧由衷赞叹。

而他的勇气不仅镌刻在战场的硝烟之中,更显现在政治舞台上的胆识。即便他的声音孤立无援,只要心中坚信这道光芒对国家有益,便毫不犹豫地将其照亮。

当蜀汉军队攻克成都后,“天府之国”的美誉使得众将心生贪欲,在他们满心欢喜地期待着“刘老板”的赏赐时,赵云却恍若一道晨曦,破晓于朝霞之间,勇敢地站出来发表自己的看法。

他坚定地表示,此刻曹魏尚未平定,绝非享乐之时唯有将成都的房屋和田地归还百姓,方能得民心,进而稳固政权。

赵云的这番言辞,如同珍珠般闪烁着高尚的光辉,既昭示着他不凡的勇气,更彰显了一名英雄无畏于真理的坚守。

无论是胜利的欢歌,还是困境的挣扎,赵云始终保持着清醒与冷静的头脑。

关羽殒命东吴之际,刘备陷入了复仇的旋涡,执意要讨伐孙权。

即便诸葛亮等智者深知此举将给蜀汉带来灾难,但无人敢于劝谏,因为他们更清楚的是,若在此时劝阻愤怒的刘备,无异于触犯龙鳞,自身前途恐难保全。

然而,赵云却勇敢地站了出来,只因他不计个人名利与得失,只为国家的前途与命运着想。他直言劝谏刘备,告知其此举的严重后果。

可惜的是,一向善于接纳建议的刘备,无视了赵云的忠言,执意伐吴。

终究,一切如赵云所料,蜀汉的命运急转直下,刘备也在白帝城郁郁而终。

正是因为赵云那两次富有远见的劝谏,他被赞誉为具备大臣格局的儒将,但许多“三国迷”常为其打抱不平,遗憾这样一位完美的名将未能得到刘备的重用。

有人认为刘备未重用赵云,实则是对其的一种保护。赵云的出身使他既非荆州派,亦非益州派,在权力斗争中,赵云若身居高位,恐怕将无所依靠,难以立足。

另一种观点则认为,赵云因几次直言进谏引起了蜀汉群臣的孤立,甚至触动了刘备的敏感神经。

正是这些不为人知的波折,为蜀汉未来的命运埋下了隐患。倘若刘备在进攻东吴之前,能够听从赵云逆耳的忠言,那么三国的格局或将呈现出另一番景象。

【吴】陆逊

而要说起那位令蜀汉命运急转直下的男人,便是江东卓越的军事家和政治家——陆逊。

陆逊生于江东四大家族之一的吴郡陆氏,相较于张辽和赵云,他的身世可谓显赫无比。

在三国前中期,陆逊主要投身于征讨山越和担任幕僚等事务,看似平淡无奇,然而,伟大的人物往往在关键时刻显露锋芒。

陆逊的第一次崭露头角,便名震天下,那正是与斩杀关羽相关的战事。虽然很多人认为夺取荆州是吕蒙的功劳,但实际上,真正的功臣应当为陆逊。

那还要追溯回一纸书信,它开启了东吴崛起的序幕。

陆逊巧妙地利用关羽那自负的弱点,以卑微的言辞让关羽对其不屑一顾,从而全力迎击曹操,这才让吕蒙有机会兵不血刃拿下荆州。

这场战役的胜利,使得东吴在三国时期拥有了更多的资源和实力。风雨欲来,刘备悲愤的伐吴之战如期而至

夷陵山谷,悬崖峭壁。陆逊沉着决策,决定采取诱敌深入、疲敌师志的战术。

刘备大军蜂拥而至,陆逊毫无畏惧,主动放弃大片土地,将数百里的山区让给蜀军。

他看准时机,随后,密谋已久的火攻计终于出鞘。他令士兵每人携带一把茅草,趁着天气炎热,到蜀军营边放火猛攻。顿时间,火光蹿升,烈焰瞬间吞噬了蜀军的所有希望。

蜀军大乱,被吴军连破四十余营。刘备败途末路,最终在白帝城含泪长辞。众人惋惜,陆逊的名字却流传百世。

从关羽到刘备,陆逊真乃蜀汉之梦魇!

然而,他的伟业远不止于此。陆逊一生出将入相,被赞誉为“社稷之臣”。继周瑜、鲁肃、吕蒙之后,他成为东吴第四任大都督。

这意味着陆逊不仅在军事上拥有杰出的才能,还在政治上有出色的眼光和领导力。

奈何,世事如梦,英雄如劫。与张辽、赵云相比,陆逊的结局着实悲惨。

晚年的孙权,再无英年时期的智慧与果断,他被权谋与猜忌所困扰。

尽管有七个儿子,但孙权在称王、称帝的三十年间,竟从未册封过一位皇后。皇宫内的妃嫔无嫡庶之分,儿子们便无尊卑之别。

时间如梦境般迅速流逝,待到孙权老去,皇位传承之争也就成了宫廷中不可避免的话题。

孙权的子嗣们,在皇位争夺的旋涡中,渐渐分化为两股势力。一股由“三儿子”孙和领导,另一股则由“四儿子”孙霸主导。

在这一场充满诡计的“二宫之争”中,为人正直的陆逊却成为了牺牲品曾经的忠臣义士,在孙权屡次派人逼问下,悲愤之中含冤而亡,人生就这样草草收场,不禁令人唏嘘。

除了皇位之争,陆逊之死背后还有一个隐秘的原因——功高震主。

陆逊一生忠诚于东吴,屡立战功,无论是曹魏还是蜀汉,都对他忌惮不已。然而,晚年的孙权却越来越昏庸,越来越爱猜忌。

他担心陆逊将来会夺走他辛苦打下的江山,于是趁着太子之争的机会,将心中的石头一并去掉。

陆逊这位忠诚无私的英雄,最终却被孙权逼死。他的命运与汉初名将韩信又何其相似!

不由得感叹,英雄多劫,人生如梦。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6

标签:益州   蜀汉   名将   阿斗   东吴   荆州   英勇   演义   忠诚   命运   完美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