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忆人•典故“出卖大厦,维持厦大”

陈嘉庚(1874-1961),福建厦门人,是爱国华侨领袖,杰出的企业家、教育事业家和社会活动家。他早年赴新加坡经商,在取得事业成功的同时倾资兴学,在家乡创建各类学校形成集美学校,并于1921年创办厦门大学。陈嘉庚在新加坡领导南侨总会全力支持抗战,为抗战胜利贡献巨大力量。新中国成立后,陈嘉庚先后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华侨事务委员会委员,华东军政委员会委员,全国侨联主席;第一、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第二、三届全国政协副主席。


1874年10月,陈嘉庚在福建厦门出生。他早年赴新加坡从父经商,后独立经营菠萝罐头厂、橡胶园等,因勤奋刻苦、经营有方成为闻名南洋的实业家。他倾心教育事业,先后创办或资助100多所学校,1913年后陆续在家乡兴建幼儿园、小学、中学,后来又增设师范、水产、航海、农林学校,形成具有完整教育体系的集美学校。

1940年11月,陈嘉庚与集美职业学校全体教职员合影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后,陈嘉庚决定创办一所优质大学即厦门大学,为国家培养栋梁之才。在筹建厦门大学时,陈嘉庚曾尝试向有关富商筹款,但前后发起三次募捐都没有成功。面对困难,他没有气馁。1919年7月,陈嘉庚在厦门陈氏宗祠召开特别大会并在演讲中指出:“今日国势危如累卵,所赖以维持者,唯此方兴之教育与未死之民心耳。”会上,他当场认捐厦门大学开办费100万元,后又认捐300万元作为厦大此后12年的办学经费(每年25万元),而他此时个人资产仅约400万元。

1921年4月6日,中国第一所由华侨创办的大学——厦门大学宣告成立,著名教育家蔡元培、黄炎培等众多社会名流到场观礼庆贺。因当时校舍还未建成,厦大只能借集美学校的校舍开学。陈嘉庚经过认真挑选,最后确定背山面海、风景秀美、场地广阔的郑成功演武场遗址附近空地为校址。

1952年10月,陈嘉庚与厦大建筑部教职员合影

在1929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后,陈嘉庚名下公司遭受了严重冲击,橡胶产业亏损严重、难以为继,最终于1934年2月宣布结业。在陈嘉庚入不敷出、负债累累的艰难时期,有人曾劝陈嘉庚要考虑减少逐月汇给厦大和集美的经费,但他回答:“我吃稀粥,佐以花生仁就能过日,何必为我担心!” 有人曾劝说他停办或缩小学校规模以便让公司渡过难关,他表示,“果不幸因肩负校费致商业完全失败,此系个人之荣枯。”有外资银行和财团提出资助陈嘉庚的公司,但要以停止维持集美、厦大两校经费为条件。对此,陈嘉庚断然拒绝,作出“宁使企业收盘,绝不停办学校”的抉择。

此后,陈嘉庚继续竭力为厦大多方奔走、筹集经费。他先是设法出售橡胶园和陈嘉庚公司股本,后来甚至变卖了家人在新加坡居住的三栋住宅楼,所得钱款全部用于补充厦门大学经费。这一“出卖大厦,维持厦大”的义举至今仍被传为美谈。


统战嬗变

新闻自强

微信号:tongzhanxinyu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3

标签:资兴   橡胶园   南洋   危如累卵   开办费   教职员   新加坡   厦门   校舍   典故   经费   华侨   委员会委员   厦门大学   大厦   学校   公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