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培社区:传统味+艺术感+国际范,看“客家之乡”如何七十二变

4月4日,深圳市龙华区观澜街道广培社区俄地吓村的共建花园里,一场特别的演出正在上演。来自广培小学学生队的两条“小麒麟”随着铿锵有力的锣鼓声走上舞台,一招一式、有板有眼;黄山老师和俄地吓艺术村埙乐团表演的《横塘烟雨》,让居民群众沉醉在烟雨迷蒙的横塘中……据统计,这场“群众大舞台”大型亲邻活动,共吸引了辖区200余居民参加。

“相识在广培、相爱在广培、相助在广培”的亲邻旋律中,客家山歌余音未了,麒麟舞步昂扬轻快,文化之乡的氤氲底色也蕴藏其间。在这片7.24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从中原迁徙传承下来的客家文化,用版画以刀为纸镌刻的红色文化,与满载乡愁漂洋而来的华侨文化,共同彰显着广培社区兼容并包的文化魅力。

广培小学的孩子们演唱客家山歌。

如今,百年广培又注入了新时代的人文基因。在俄地吓村共建花园,由居住在此的艺术家设计,和本地居民、社区工作人员一起绘制的涂鸦墙,为这座三百多年历史的老村绘上了新的文化底色;在观澜湖畔挥杆进洞之余,吃一口艾粄,听一曲山歌,看一场舞麒麟,客家文化的种子也在国际友人的心中悄悄萌芽。

现代艺术与客家文化碰撞、国际范与传统味交织、本地人与外乡人融合、老一辈与新生代更迭,创新和传承在这块土地融合共振,历史的魅力得以保存,新的人文价值不断生发。秉持“亲邻党建”的精神内核,“人文广培”构建之路,也被赋予了新的禀赋。

两只大麒麟,粗犷活泼、气势非凡;两只小麒麟,憨态可掬、稍显稚嫩。踏着音乐的鼓点,麒麟们闻声起舞,摇头晃脑、俯身作揖之中,是社区两代人的合力传承。广培小学110年校庆上,一段由广培社区客家舞麒麟队和少儿舞麒麟队共同带来的表演,让陈嘉伟感慨万千。

在观澜街道,广培社区素有“客家之乡”的称号。然而,近年来,广培社区的舞麒麟表演,却格外沉寂。作为广培社区客家舞麒麟队负责人,陈嘉伟并不讳言:“老一代人舞得少了,我们这一代会舞麒麟的,大部分又搬走了。大家散落到龙华甚至深圳的各个角落,来一趟广培不方便,很难再时常聚到一起舞麒麟。”

随着城区的发展变迁和居民的经济条件改善,越来越多的广培人,选择在经济条件适合的时候离开“老房子”。文化的载体在于人,年轻人的外流,无疑削弱了这片古老的客家聚居地文化发展的生命力,广培社区的人文气息重构之路,也是客家文化传承弱化的解题之路。

广培青年体验制作麒麟头。

尽管这片客家聚居地最初的主人正不断搬离,城市更新,仍为广培社区带来了大量的新鲜血液。据统计,目前,广培社区1.4万余人口中,超85%为非户籍人口。人既是文化的创造者,也是文化的传承者,不断涌入的新广培人,也成为广培社区的解题关键。

“过去一个村都是一个姓,现在一个村的居民来自五湖四海,大家都可以做客家文化的传承人。” 广培社区党委委员黄智浩认为,通过大力弘扬广培当地的传统文化资源,将新广培人转化为本土客家文化的受众和传播者,不仅能够加速新老广培人的融合、培养共同的社区文化认同意识,也能重燃社区的客家文化氛围、推进客家文化的传承传播。

基于此,广培社区与辖区内广培小学展开合作,推动加强客家舞麒麟、客家山歌进校园。在广培小学原有的客家山歌课程的基础上,社区邀请客家舞麒麟传承人、客家山歌老艺人走进广培小学,以老带新,大手牵小手,更好地传承客家传统文化。

广培小学舞麒麟队,小麒麟们一招一式,有模有样。

黄智浩介绍,客家文化进校园,从文化传承的角度来看,可谓一举多得:“在广培小学读书的孩子基本上都住在广培,升学以后,也可以很便利地参加社区的文化活动;哪怕未来离开广培社区,也能够在他们心中种下客家文化的种子,通过他们的脚步,把广培的客家文化传播出去。”

新老广培人的传承与融合,共同激活了客家人文脉络,“老客家、新客家,来到广培是一家”的社区文化共同体意识,也愈发深入人心。“有一句话是‘来了就是深圳人’,我们广培也可以这么说,‘来了就是广培人’。”黄智浩笑着说。

从广培小学出发,向北走十分钟,就来到了俄地吓村。过去,这里更为世人所知的身份,是中国著名美术教育家、版画艺术家陈烟桥先生的出生地。但现在,聚集了23名艺术家,这座老村正焕发出新的文化生机。

在非艺术创作时间段,艺术家们常常会把自家大门敞开,邻里之间走动、交流、聚餐是常有的事情。每周末,村内的艺术社团还会不定期举办中小型文化活动。“对于老村民来说,生活中很难体会到艺术的感受,艺术家的入驻,可以让他们有机会接触到这些美的体验。”黄智浩说。

广培社区艺术开放日,让艺术在村民心中生根发芽。

此外,广培社区还尝试以艺术开放日形式,让市民走进古村,了解入驻艺术家在古村的生活方式。开展“名家面对面”活动,邀请作家刘震云、故宫博物院前院长单霁翔等名家走进古村,进一步涵育村落的艺术氛围。

通过共同开展文化交流活动,既可以丰富乡村的文化,也能让本地村民与外来艺术家互动,为俄地吓村的人文构建带来一种新的可能。如今,许多俄地吓村民会在闲时参加艺术家开设的创作课程,艺术的体验已经慢慢成了社区生活的一部分。

古埙工作室里,村民们头一回吹响手中的古埙,让音律带领着思绪飘荡“远行”;在文化活动上,村民们自制的客家小吃,也让艺术家们欲罢不能。积极生活、努力创作,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在文化艺术的浸润下,曾经消失的“乡情”逐渐恢复,而本地居民、艺术家投身“人文广培”的共建共享,也让古村重获新生。

2022年11月,经过三个月的共同设计规划,俄地吓村的居民、租住的艺术家与社区工作人员一起动手,松土、浇水、除草、种花、涂鸦,仅仅几天时间,这座三百多年历史的客家古村,就多了一片青葱花园。

在共建花园的茶话会上,不少参与设计的艺术家表示,相较去追赶时下潮流的元素,在设计时,大家普遍更愿意以传统文化为基点出发改造。“我们希望拥有一块充满俄地吓村独有的文化底蕴的舞台,在闲暇时间我们时常会聚集在一起开展有关于艺术交流的茶话会,或是举办一场小型艺术演出。”

今年元宵节,俄地吓村有了不一样的元宵活动。

基于此,俄地吓花园特别设计了一个小型舞台,不仅能够为名家面对面、艺术开放日等文化活动提供场地,在平日里,也能成为村民们一展歌喉,唱响客家山歌的天地。而在小小舞台的正对面,正是一面由艺术家们设计,和村民、社区工作人员共同上色完成的涂鸦墙。

共建花园已经成为社区新地标。

悠扬古朴的客家山歌与大胆张扬的现代艺术,在这片重新“开花”的小花园彼此交融,正如多元艺术让这座客家古村重新绽放。一个社区居民共同的“精神文化栖息地”,脱胎而生。

日前,深圳市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公布了首批国际化街区评定结果,观澜街区获评“国际化商业文旅特色街区”。其中,“观澜·国际城市会客厅”,就坐落在广培社区。

“和其他兄弟社区相比,广培社区还有一个特点,那就是具有国际化元素。”据社区相关负责人介绍,广培辖区的国家5A级旅游景点观澜湖高尔夫球会吸引了众多国际高尔夫球选手、网球选手和爱好者。此外,这里还有柏朗思观澜湖国际学校。客家文化、舞麒麟文化、版画文化等传统文化,与高尔夫文化、休闲旅游文化等现代文化交相辉映,由此吸引了1000多名外籍艺术家、高端人才来到广培就业创业。

目前,“观澜·国际城市会客厅”已陆续开展西班牙、德国、日本、法国、俄罗斯、英国等多国人才文化交流活动,“放眼世界”中外文化分享沙龙、西班牙旅游摄影分享会等百场活动成为国际人才和居民参访广培、了解观澜的重要渠道。以市国际化示范街区建设为契机,广培社区还将策划“国际善意日”、观澜国际化街区志愿者公益快闪等一系列精彩活动,让更多国际友人走进广培、融入广培。

文化无国界,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同理,越是观澜的,就越是国际的。黄智浩介绍,未来,广培社区党委将持续擦亮优秀的传统客家文化、红木文化、版画文化等观澜特色品牌,创新活化产业链和文旅融合,主动邀请国际友人和外籍居民“上广培的碉楼,品广培的艾粄,听广培的山歌,舞广培的麒麟”,让更多中外优秀文化在广培共生交融,为广培诗意氤氲、清晰可辨的“文化坐标”,注入更多元、开放、包容的人文内涵气质,碰撞出更多古朴与现代的和谐之音。

相关阅读:

新澜社区:“小香港”遇上新夜市,烟火气穿越百年

大富社区: 同趣共享、同乐共治,打造“人文大富”的灵魂内核

【统筹】吴永奎

【撰文】程德坤

【海报】文海燕

【作者】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2

标签:客家   麒麟   艺术   国际   版画   社区   山歌   文化活动   街区   村民   艺术家   人文   居民   传统   小学   文化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