泖口 - 平湖市最北部的一个集镇

文 | 嘉兴地名

(泖口集镇老街新貌)

泖口,平湖市最北部的一个集镇。位于新埭镇泖河村东部,距新埭镇政府东北5千米,东靠上海塘,南濒泖口河,地处古河道“长泖”之口,故名“泖口”,别名“龙头”。

该地名在明天启和清光绪年间的《平湖县志》卷二和卷一中均有记载,清代期间曾属华亭乡二十四都泖口庄。民国时期先后属泖口乡、新泖乡、新埭镇。

1949年初,恢复泖口乡,为乡政府驻地。1956年春,并入新埭乡;后来一直属新埭乡、新埭公社、新埭镇。

泖口集镇历史悠久,文化渊源深厚,周边的顾书堵、听雪斋、水月湾等古迹遗址,是当地历代文人墨客神往的胜境。

顾书堵,依傍泖河口,是古代寓居泖口的顾野王读书之处。明天启年间《平湖县志》卷五记载:“顾书堵,在县治东北三十里,傍东泖,相传顾野王读书圃。”

顾野王(519—581年),原名顾体伦,字希冯,南北朝时期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因仰慕西汉名臣冯野王而更名,长期居于亭林(今属上海金山区),时称顾亭林。

他自幼天资聪颖,一生勤奋好学,著书立说,是著名的文字训诂学家、史学家和画家,官居黄门侍郎、光禄卿等职。顾野王博通经史,擅长丹青,所著的《玉篇》大作,是中国第一部分门别类的汉字字典。

他选址在水乡景色如画的泖口读书著书,静心研究学问,人称“顾书堵”,又叫“古书堆”。清光绪年间新埭廪贡生俞金鼎在其《泖水乡歌》中,赋诗吟之:

野王书堵暮云横,东泖潮来月正明。

一阵西风响修竹,夜凉疑是读书声。


听雪斋,为古代泖口一景。

天启《平湖县志》卷五载:“听雪斋,在东泖上,孙固读书于此。”孙固,字以贞,生于元泰定年间(1324—1328年),嘉兴人,元末明初诗人。明初迁居当湖,志雅喜文,博通今古,长于词赋,不乐仕进。

其间,他筑室于顾书堵南侧。因自号“听雪”,故将居住在东泖其读书作诗之处取名“听雪斋”,著有《听雪斋稿》。

清光绪年间《平湖县志》卷二记载:“(其时),尝有群盗共至村聚,老幼奔避,固读书闻于外,盗知之,不入其户。”意思是说,当年的强盗对孙固也敬重三分,不敢入门抢劫,竟然回避而去。俞金鼎对孙固先生极为钦佩,诗云:

泖滨积雪白皑皑,孙氏书斋傍水隈。

莫笑先生常闭户,铁厓曾听读书来。


水月湾,在顾书堵往东一里处,形如月牙,碧波滔天,为明代重臣陆光祖所建。天启《平湖县志》卷五记载:“陆庄简公于巨流中甃石为矶,当明月皓白,水光接天,增一胜概,曰水月湾云。”

陆庄简公,即陆光祖(1521—1597年),字与绳,号五台,祖居旧埭,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进士。他官历嘉靖、隆庆、万历三朝,历任工部尚书、刑部尚书、吏部尚书,可谓“三朝元老”。

明末年间,政治黑暗,居官者大都明哲保身,生怕飞来横祸惹是生非。但他在官场沉浮近40年中,清正廉洁,政绩卓著,屡任要职。他一身浩然正气,以天下为己任,不攀附权贵,敢于秉公直言,唯事以是非论公断,虽屡遭排斥攻击,多次清退家居,却不改初志,是明末少有的、具有胆识的名臣之一。

去世后,朝廷追赠他太子太保,谥号“庄简”。陆光祖回乡期间,常居住在泖口西岸浅滩旁垒石建造的别墅,因其形如一轮月牙,月光下别墅倒映水中,若隐若现,别有情景,故名“水月湾”。清道光年间当湖廪贡生时枢在其《鹦鹉湖棹歌》中,记叙他曾到水月湾一游的情景:

摇来两橹快如梭,报道曾经东泖过。

水月湾头郎可到,问郎水月好如何。

(陆陇其画像)

陆氏为平湖名门望族,世代以忠孝节义传家。陆光祖与他的祖父陆淞、父亲陆杲、弟光祚均为进士,都喜欢精研佛学,施财寺院。平湖报本塔院、观音堂便是陆杲创建,为弘扬报本文化作出了重大贡献。

2003年3月,报本塔进行维修时,在塔刹内发现一件明代大航海家郑和的遗物《妙法莲华经》,便是陆光祖从南京带回后收藏的珍品。

泖口古集镇,乃清初时被誉为“天下第一清廉”陆陇其的故里。

陆陇其(1630—1692年),原名龙其,因避讳“真龙天子”之疑,改名陇其,谱名世穮,字稼书。因为是平湖泖口人,学者称其为“当湖先生”。他出身于乐善好施之家,自幼勤奋读书,深知民间疾苦,以圣贤为榜样,以天下为己任。清康熙九年(1670年),他在41岁时考中进士,历任嘉定知县、灵寿知县、四川道监察御史,居官清正,为民勤奋办事。

康熙十四年(1675年),他出任嘉定知县。嘉定是个大县,赋税征收繁多,而民间习俗又追求铺张浪费。陆陇其到任不久,即深入调查民情,针对地方弊政,采取抑制豪强,整顿胥吏,禁止侈靡,移风易俗等一系列治政措施,见效甚快,深受百姓拥护。

次年,刑部尚书魏象枢荐举他补福建按察使之缺,而江苏巡抚慕天颜却以陆陇其才疏资浅、力不胜任为由,反而将他降级调用。县民闻讯大惊,罢市争议,连日赶往巡抚衙门请愿,要求陆知县留任。慕天颜虽然不得不请求吏部复议,却又玩弄权术,诬告陆陇其“包庇盗贼,瞒报盗情”,被罢官削职。

百姓闻知大吃一惊,更加不服,罢市3天。陆陇其离任当日深夜,嘉定九乡二十都的万余男女扶老携幼,涌入县城,执香携酒送行,大呼“还我父母”!哭声震惊街巷。离去时,行李无几,唯有图书数卷及其妻织机而已。

当地民谣说:“陆公归舟何所装,图书数卷机一张。”有一乡贤赋诗相赠:“有官贫过无官日,去任荣于到任时。”

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陆陇其奉旨复职,起任河北灵寿知县。灵寿地近京城,劳役繁多,城瘠民贫,水旱灾情频发。他赴任后,一如既往,关心民间疾苦,及时发粟赈灾,奖励农民垦荒,免征沉重赋税,得到民众爱戴。

据光绪年间《平湖县志》卷十七记载: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江南江西总督于成龙去世后,康熙帝临朝时曾发问九卿:“今天下清操者如于成龙者有几人?”

众九卿顿首,其中有七人同声回答:“陇其高尚。”

康熙问兵部侍郎李光地:“今天下还有留心性命之学者的人吗?”

李光地回答:“臣所知者,有山东布政史卫既齐,灵寿知县陆陇其。臣曾见陇其所著书,皆是真才实学。”

康熙又问:“陇其居官如何?”

李光地答:“清廉爱民。”

不久,陆陇其屡经大臣荐举,调任四川道御史。任上,陆陇其事必躬亲,直谏上书,反映地方存在的种种弊政。有一次,陆陇其进京觐见皇上,殿前,康熙招呼他上前问道:“陆陇其,奏章是你自己写的吗?”

陆陇其回答:“疏本均出臣手,不敢让人代拟。”康熙听后满意。

康熙三十年(1691年),他任期将满,朝廷准备改调,陇其决意告假归里,借用陆光祖所建的“尔庵”改作“尔安书院”,专心著书,四方学生闻知,群聚门下受教。

陆陇其一生好思深学,著作颇多,著有《四书大全》《困勉读录》《三鱼堂文集》等,终年63岁,葬于画字圩。周围人士闻者无不伤悼,有的送葬人伴墓三宿才悲痛离去。

陇其去世三年后,康熙帝拟任命陆陇其为江南学政,大学士王熙以陆陇其已经病故相告。康熙问:“何故不及时奏报?”

王熙答:“七品以下官,向无奏报病故事例。”

康熙嗟叹良久后说:“本朝如此人才,不可多得矣。”

雍正二年(1724年),雍正帝闻知陆陇其为政清廉之事,钦定入祠山东曲阜孔庙,成为平湖县唯一列入孔庙祭祀的人士。乾隆元年(1736年),朝廷追封他“清献”谥号,加赠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乾隆三年(1738年),乾隆帝亲自为陆陇其御制碑文,在泖口的陆公墓道建立牌坊,以流芳千秋。

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皇帝将陆陇其树为表率,加以褒奖,可见对他为官之道的高度重视和大力宣扬。乾隆三十年(1765年),嘉定知县杜念曾钦慕陆陇其的政绩,特修缮孔庙旁的应奎书院,增建讲堂,并取陇其的出生地平湖的别称——“当湖”为院名,以示纪念。

而远在河北灵寿的邻县阜平县还为他修了坟墓,当地的陆氏县民自称为陆陇其的子孙。乾隆年间,当湖监生张云锦在其《当湖百咏》中,以敬佩之心诗颂陆陇其:

侍御清风重里闾,讲堂雕板识三鱼。

大儒一代谁能匹,绝学先教阐四书。


(整修后的陆陇其家族祠堂)

陆陇其的清廉政绩和文化品格至今仍熠熠生辉,受后人敬仰。2014年,平湖市文物局和新埭镇共同出资修缮陆陇其家族祠堂。

泖河村在泖口集镇新建了“陆稼书故里”牌楼。一个平湖边远的泖河村墟小镇,它所蕴藏丰富的历史文化,其内涵、其底蕴,则彰显平湖深邃、广博的人文历史。


--END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7

标签:集镇   灵寿   平湖市   水月   平湖   嘉定   乾隆   县志   知县   康熙   年间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