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海这座宗祠始建于明万历年间

福建省东南部的龙海区,隶属漳州市,与厦门市海沧区交界,濒临东海和南海。龙海市前身为龙溪、海澄两县,1960年,龙溪、海澄合并为龙海县,县治在石码镇。龙溪、海澄历史悠久,其中龙溪秦朝时期属闽中郡。明末清初龙海是郑成功反清复明的大本营、根据地,龙海也有很多郑氏子弟加入国姓爷郑成功的部队建功立业。

座落在龙海区颜厝镇古县社巧山村的郑氏大宗,是座始建于明万历年间(1573-1620年)的古祠堂。祠堂占地约135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310平方米,为二进府第式建筑。祠堂前建一风水池,微风拂过,碧波粼粼。祠堂古色古香,整体为二进式的砖木结构建筑,双屋脊悬山式屋顶,燕尾脊;二进单屋脊四点金6个“燕尾”,顶脊立两个“半龙头”瓷雕吻兽。脊间装饰花卉及祥云图案,与琉璃瓷瓦相互辉映。祠内还保存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发生的古县教案有关内容石碑记一通,以及部分清木构件及石柱础,清抱鼓石一对,石旗杆一座。2011年龙海市政府公布为第七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祠堂小郢右首是一方碑记,上刻“龙海市级文物保护单位、郑氏大宗(致严堂),另有一座石旗杆。黑漆大门上朱红色“祖德宗功”十分醒目,两边金色门联昭显郑氏渊源流长。正面墙体采用大理石面贴饰,石刻图案栩栩如生,线条细腻柔和。门楣上悬挂一蓝底牌匾,上书"郑氏大宗“四个鎏金大字,更显端庄气势。

沿着祠堂三级台阶进入前厅,两侧墙壁镶嵌宗祠历史沿革铭文。绕过天井便进入二进,二进厅堂为祭祀主厅。厅堂气宇轩昂雕梁画栋。横梁上高悬“真御史”( 郑昆贞 )、“执金吾”(郑嗣贞)、“孝廉方正” (郑圭海 )、“优元”(郑藻山)、“贡元”( 郑甲 )、“进士”(郑时章、郑昆贞、郑玉振)、“文魁”(郑昂、郑锡三、郑锡周、郑锡朋、郑丹)等族人官匾。堂中设祭祀主龛,奉祀开基祖妣和历代名贤的神位。厅堂两侧有民族英雄郑成功事迹的录事匾,据古籍介绍,郑成功驻军漳州屯兵古县时,曾到宗祠祭祖。据郑成功之孙郑克塽所写的碑记显示:郑氏先人由莆居漳,再迁南安石井开基。另古县郑氏族谱记载,郑成功的南安开基祖隐石,系古县开基祖郑均贤之孙郑志谦(字隐石)。

据记载:颜厝镇古县开基是均贤公,原名如田,是开漳始祖郑伯可次子,时年奉母之牌位开基龙溪古县。此后古县郑氏枝繁叶茂,尊入重教,历代不乏举贡及第。为感恩祖德,褒扬宗功,明成化元年(1465)族人重修开基祖厅时,于就近择址兴建一座府第式大宗祠,即为今祠。古县郑氏宗祠致严堂历来被视为圣地,每年三月十五及八月初一举行春秋二祭。

另祠内还存有一方名曰“创钜痛深的清代石碑,记录了清末年间一段屈辱的历史。据说,当时有外国传教士多方欺凌漳州一带百姓,并在古县一带惹事,而清廷却又腐败昏聩至极,反而派兵围攻古县郑氏子民勒索巨金赔偿外夷,令百姓痛心,遂立此匾以示警示。

颜厝古县郑氏后裔播迁海内外且人数众多,尤其居台湾人数更甚,此因当年郑成功驻军古县十年,当地许多郑氏子弟加入甚多,此后又随国姓爷东渡台湾海峡驱荷复台,并留在台湾拓荒定居。改革开放后,定居海外的族人纷纷回古县寻根恳亲,进行谱牒交流和各种联谊活动。这些海外族人还回乡投资兴业,同时还关心家族事业,热衷建祠修庙等社会公益事业。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8

标签:宗祠   燕尾   南安   漳州   碑记   古县   祠堂   厅堂   大宗   族人   年间   龙海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