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原县之北任村由来

据山东省平原县任家铺族谱记载:“任氏祖籍莱州平度人氏,始祖财富于明永乐(1404)年奉旨迁来平原,定居县城东北十五里许,取名任家铺,至于五世,名人不过数十,功名亦甚寥寥,迨一峯祖出,少年英敏,勤苦好学,十四岁入泮,三应乡试未酬,即翻然改图,以为吾不能容亲,独不可养亲乎?于是,留心家计,置买田宅六百余倾,仍延名师,教训子孙,使其耕者耕,读者读,各尽其才。”

  以上短文简要介绍了任氏五世祖一峯(号一峯),讳天锡,字廷屿,已是拥有六百余倾田地的大户人家,相传方圆十八里地跑了牲口都啃不了别人家的庄稼,富甲一方的盛景可想而知。

  随着田宅地土的不断置买,面积也向四周不断延伸拓展,离村庄愈加遥远,给耕种管理和收获带来诸多不便,以及家族成员的不断庞大,诸多因素促成村庄再迁。

  追根溯源,平原境内所分布的任姓族人,几乎都是由任家铺迁徙而来。究其原因,基本上也是因为方便管理耕种所置买或商业置换的土地,而分布到全县各地的。

  关于北任,有族谱记载:“有五世祖天锡由老家任家铺再迁,在原邑西北里许建村,取名任乡庄子”,也就是现在的北任庄旧址。据此推算,自始祖1404年下推五代,即约1504年,即明武宗正德年间建村,从五世祖天锡到如今已有五百余年,按其辈分,每百年约五代计算,计二十余代,也就是现在正在兴旺的万、年、振、兴字辈和年字辈,这样推算也是较为符合逻辑的。

  至于说现在北任所居住的所谓三大支,其实就是六世祖弘道公之长子士凭公的曾孙、十世知权的三个儿子,分别为楷、棹、枢的后代,称之为三大支。另外居住在村西南角的则是弘道公之五弟穷道公之后代,这也是西南角辈分高的主要原因。因为从祖辈起,排行老五(弘道、修道、造道、贯道、穷道),很容易形成小叔大侄之局面,辈辈繁衍几百年,相差八辈之多就不足为奇了。

  当然,还有传说的穷大辈之说。

  传说老辈就是从老家任家铺最早迁来看守坟地的一支。那么说到守坟莹,就是七世祖任士凭之坟莹,这位五世祖看中的长子长孙,有确切资料记载他故去为1571年,而介绍他的生平籍贯也是任家铺,而不是北任,说明任士凭生前的青少年时代,是在任家铺度过。据此推算,谱书说所说的,“五世祖再迁”也不过是很小规模的迁徙,或者说是为了管理耕种这一方的土地,而临时居住在这里,而搭建的简陋住所而已。真正形成村落,要延续到士凭祖过世后的万历年间,从看守坟莹,方便耕种,再到安家落户,形成村落,这样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

  其实,历史就是由文字和口头相传所构成的,不尽相同的传说也是在所难免的。但是,关于任士凭,官方和任氏祖谱都有明确记载:“七世祖士凭,字可依,号思亭,十四岁入泮,十八岁应乡荐,二十二岁登嘉靖丁未进士,官至南京刑部右侍郎,卒于官”。隆庆皇帝钦赐御葬莹一座,葬于千年疑冢东南数米。我们理解钦赐二字,按现代讲,就是国家政府划拨性质或理解为至少这块地之前还不归任氏所有。

  隆庆皇帝痛惜失一文官大臣,予以厚葬,追封二品官葬制,其葬礼非但庞大隆重,且采用了当年最先进、最科学的尸体保存技术,以至于在1966年,被掘墓开棺,士凭祖躯体如同睡眠一般。充分说明隆庆皇帝对此事件的重视程度,而绝非民间传说任士凭是吞金而亡。

  更有庞大的石器雕刻群依次排列,占地方圆约六十亩,成为平原县境内明代一著名陵园。另有三座石牌坊直至县城北门外,葬礼规格之大,平原境内,前所未有。由此可见,任氏家族出了朝中高官任士凭,在当时,至少是远近闻名,家喻户晓,所以,为防不测,族人共同商议,派人黑白看护坟茔,这样就有了下面的传说。

  相传现在的北任村,自明万历年间由任家铺迁来建村,起初只是一户任姓族人,家境衰退,在此以给族上看守坟莹,顺便耕种着几亩薄田维持生计,搭一简陋的房子落脚安家,且成家较晚,老年得子,辈辈繁衍,几辈过去,在任姓家族中成了名符其实的穷大辈了,时至今日北任西头仍保留着全县任姓最高辈分,也许就是其中之缘故。

  斗转星移,光阴荏苒,随着时间的推移,守坟人不再孤单,陆续形成了一个小家族。另有老家任家铺族人进城时顺便前来小聚歇息,越发觉得这里临城靠县,集贸繁华,交易便利,因此又迁来部分,(就是常听人们说的三大支),逐步形成了一个小村落,取名任乡庄子。现健在的九十多岁的乡间老人,仍习惯这个名字的叫法。解放后任乡庄子这个名字才逐渐淡化,取而代之的便是任庄,又因县城附近陆续有南任东任的存在,便名正言顺的称之为北任了。以后又陆续有冯家、李家、祁家、袁家以及任氏宗亲的并入,现如今的北任,已逐步形成以任姓为主流的姓氏多元化村庄,和谐共处,共享繁荣。

  千年疑冢

  自古以来,平原大地,水深土厚,有河无山,北任的千年疑冢,更显得尤为高大壮观,曾几何时,这里地势高耸,四面环水,松柏参天,远近闻名,成了北任村的村魂。

  但凡提及北任村,首先想到这古老的千年疑冢,它是现今平原境内保存最完好的一个。

  相传此冢是1800年的一汉代王侯坟茔(皇家为陵,王侯为冢,平民百姓则为坟)皇帝钦赐金头一颗埋于平原七十二疑冢,只因年代久远,口碑相传,更增添了它的无限神秘感,以至于传说平原七十二冢,冢冢有妖精,由此而引发的传奇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

  盛传最广的故事,就是村里但凡有红白大事,到冢子前面焚香叩头请愿,明天就能借出桌凳,后因有人失信,不按时送还而不再灵验。还有狐仙看病的故事,常听老人们讲的绘声绘色,很是神奇。也是有人戏弄狐仙老爷,在椅子上抹上了松油子,沾下一撮狐狸毛,时间一长,也就不再灵验了。不过这都是传说。

  总之若干年来,冢子和村庄,近在咫尺,阴阳相隔,和谐共处,相安无事。早年曾多次攀爬,登上古冢,极目远眺,排排农舍,袅袅炊烟,尽收眼底。也许是沾了这里好风水的灵气,也许是得到了祖上阴德的庇护,昔日的任乡庄子日渐丰盈,不再贫穷,一个时期,北任的冢子,曾以花果山而著称,北任村则以七十二个大褂子而闻名。

  名门望族

  平原县任氏族谱延续几百年,宗支分明,脉络清晰,经族人多次修纂传承至今,实属难得,特别是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多亏有识之士冒风险藏匿了孤本一份,得以传承。

  古人云,乱世藏金,盛世修谱。今逢盛世修谱,时不我待,北任任氏族内知名人氏顺应时代,发出倡议,以通德老字号为主并赞助,组成修谱领导小组,耗费大量时间、财力物力,辗转平原县境内几十个有任姓的村庄,遇事搜考,查阅谱牒,耗时一年之久,一套六册任氏全谱大功告成,现已被国家图书馆永久珍藏,充分体现了任氏家族深厚的文化底蕴。

  此谱详细介绍了族内有文化的历史人物就有190多人,其中进士2名,举人3名,贡生23名,太学生5名,廪生监生10名,庠生增生139名,省监察官同知5名。

  由此可见,任氏家族可谓是平原境内一名门望族而当之无愧。

  近四百年来,北任先后走出任士凭、任有刚、任继愈、任继周等一批国家栋梁之才。

  值得一提的是,少有人知的任有刚,也是一位德艺双修的风云人物,不但官至太原同知,而且又是明清画坛著名巨匠,他的画作驰名中外,拍卖价格一路上扬,由他绘制的任士凭全身巨幅画像,在后来的特殊年代,不慎丢失,成为任氏家族一大憾事!

北任冢


  近年来,有来自各地的任氏后裔前来北任寻根问祖,凭吊先人,他们面对千年疑冢和任侍郎墓,神情庄重,抚今追昔,仿佛透过时光隧道,看见了明朝清官任士凭头戴乌纱,身披蟒袍的伟岸身躯,和少年任继愈身背行囊苦苦求学上路的背影。在接受优秀历史文化熏陶的同时,我们更有理由凝聚民族力量,把我们的家园建设的更加美好,以不负先人将功德无量!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0

标签:平原县   辈分   族人   村落   庄子   村庄   由来   平原   境内   千年   家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