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人皆知负荆请罪,却不知长平之战后,蔺相如和廉颇下场令人唏嘘

“负荆请罪”的故事每个人都听过。那么长平之战后,活跃于中国历史舞台的两位名将蔺相如与廉颇又遭遇了怎样悲惨的结局呢?事实上他们在晚年时难逃被贬谪的宿命!

一、 蔺相如的下场

蔺相如,春秋时期燕国人,早年与孔子同学,擅长文辞、精通政治。而其才华是在应对赵国所发起的长平之战中得以发挥到极致的,他通过巧言善辩、言语缠绵入情入理,促成了向赵国献上西河地的决定,成为了赢得这场大战的决定性因素,保住了齐国家园。然而,在“负荆请罪”之外,很少有人知道蔺相如在后来的人生路途中屡次受挫:

首先,蔺相如曾被归化到秦国主权下,但自由度并不高,接任苦海子一职,居住在阴山以北的河西城。据历史记载,由于跟领导部门发生了不愉快的摩擦,蔺相如被拷打和驱逐出境,被赶回燕国故乡。

其次,在回归原籍之后,蔺相如并没有能够完全走出“黑暗时期”的困扰,反而在政治上有所商讨的方向和真正意图受到了怀疑和排斥,很难受到自己应有的荣誉和支持。因此,尽管蔺相如在日常生活中得到了不少尊重和感激,但是他依旧处在较为孤独、消沉的状态,没有明确前途和发挥空间。

最终,也许是想要摆脱自己的厄运,蔺相如走向了钟离春。然而,在面对一个更加危险和险恶的政治环境时,他再次遭遇了不幸和不能逆转的命运,被钉在牢房之中,不得不在寂寞与绝望之中渡过余生。

二、 廉颇的下场

像蔺相如一样,廉颇也是春秋战国时期光荣灿烂的将帅之一,勇敢果敢、责任心重。他有地方首长和政治上的远见卓识,并在巴蜀、隆中等地取得过交兵胜利。但被韩信指控叛变并被流放到渺远之地的“负荆请罪”事件也成为了人们对于廉颇最深入浅出的感知之一。

据史料记载,在被逐回了家乡之后,廉颇的生活经历并不好受。虽然多次向周公申德洛直言反对吕布改革行动,并且曾绞尽脑汁搜寻厉家小姐作为妻子,但同样受到了各种世俗和政治力量的诸多限制和羁绊。

尤其是在他晚年的岁月里,无论是性格和健康都出现了明显的退步和衰竭,很难再担起过去的那种精神风范和责任感。在天命玄机主导下的潘溪之战中,廉颇曾带领军队杀败楚军,壮志凌云,但这也算是他人生里的最后一次“发光时刻”了。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有两位著名的将领:蔺相如和廉颇。这两位将军在战场上赢得了无数次的胜利,在百姓心中也留下了不可磨灭的深刻印象。然而,在长平之战后,他们的命运却皆发生了沉重的变化。

据史书记载, 蔺相如曾经以智谋巧取大胜而成为赫赫有名的人物。他被委派到赵国一带,以应对秦国入侵的威胁。据说当时赵国派人阴险地送来了一株枯黄的荆芥,意图震慑蔺相如,使他信以为真,暴露出赵国军事机密,败于秦国。但是,聪明过人的蔺相如看穿了赵国的诡计,用自己的计谋道破了赵国的险怪。最终,他成功地挽救了赵国的危亡,扭转了战局,为显贵之门开启了一片天空。

同样出色的将领廉颇,也曾在多次战役中披荆斩棘,英勇作战。陶朱公、马腾与周昌三位大将发动联合诸侯起义,投向游离国境之外的战地。任务艰巨且凶险,让不少人都退缩不前。但廉颇却勇往直前,斗志昂扬,以无畏和决断力一一拜倒四周诸侯,并在考验中磨练出成为一名优秀民族英雄的素质和勇气。

但是,这些传奇故事并没有为两位将领带来幸福和安宁的晚年。长平之战后,蔺相如被愤怒的赵国派去请罪,身陷囹圄而受尽苦难折磨,一蹶不振;而廉颇也受到国君的冷落和排遣,最终孤寂地逝世,留给后人许多唏嘘叹息的忧伤。

那么,造成两位将领命运迥异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关于蔺相如,据学者考证,他曾经在渡河时撞上了赵佗,赵佗当场就被击败,从而暴露了自己的身份和位置。赵佗的死让蔺相如一度备受联合军队和交战国的压力和抨击,但实质上他是将成功得来的秘密情报保护了起来,并为赵国的胜利立下赫赫功劳。然而,在事故中暴露自己身份,造成了对赵国国家安全构成的威胁,因此被抓并关押,随后其地位逐渐降真,失去了昔日的光环。

至于廉颇,虽然多才多艺,广泛受到人们的喜爱,甚至还与知名的儒学家墨子相交往,但在荆轲刺秦之际,廉颇却没有及时发现荆轲的阴谋计划,导致大失所望。这次天翻地覆的变革,进一步加剧了廉颇的孤独和落寞,使他对于事业和人生感到彻底的无奈和绝望。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6

标签:负荆请罪   阴山   战后   国君   秦国   将领   诸侯   晚年   下场   世人   命运   政治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