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马倌逆袭为国君,秦国的崛起有多励志?最初是怎么起源的?

中国历史上出身低微的帝王不少,如汉朝开国皇帝刘邦原是个治安队的队长(亭长),明朝朱元璋曾经是个和尚。但是今天我们说的这个朝代,他的创始人是个奴隶,这个朝代就是秦。

秦国的祖先在商朝和西周时期是司机和马倌,专门给帝王养马驾车。后来会驾车的分支建立了战国七雄之一的赵国,养马的那一支更了不得,创立秦国并最终吞并了六国。

战国七雄,一个家族就占了二,这比例算是惊人的高了,更别说最后还统一了六国。

那么秦国是怎么沦为奴隶,后来又是怎么崛起的呢?这个过程堪称是一部超级励志史。

一.秦国的远古起源。

秦国远祖起源有两种说法,秦襄公(秦国第6个帝王)自认是古帝王少昊的后代,少昊是黄帝的大儿子,东夷部落首领,大概位置在今山东一带。

秦国第19个帝王秦景公则认为始祖是颛顼(高阳氏),颛顼是昌意的儿子,黄帝的孙子,也就是少昊的侄子,居河南高阳一带。

不论哪一种说法,都是炎黄子孙,就算有区别,也不过是堂兄弟和亲兄弟的区别而已,颛顼尽心辅佐少昊,伯侄关系很好。在远古时期,随着人口的增长,部落不断分化、游牧和迁徙,同姓分散在不同的地区是很正常的,稍后在伯益那一部分我们会专门讲到这一点。秦国是一个被迫迁徙而成的诸侯国,来自不同地区的嬴姓家族聚集在一起,关于家族的上古来源说法不一也能理解。

颛顼有个孙女,名字叫女修,有一天上山采野果肚子饿了,看到一枚五彩玄鸟蛋,就吃了充饥,此后怀孕生下儿子大业。成年后,大业辅佐舜禹帝,担任负责刑罚之类的治安长官,卓有成效,本来是大禹的继承人,但是先于大禹去世而未能继位。

大业的儿子伯益,人们也叫他伯翳、大费,是个很有才干的人,善于驯养飞禽走兽。古时候驯养鸟兽的目的可不是象现在花鸟市场,教八哥说几句调皮话或者教狗狗抓个飞盘之类,古时候的人肚子还饿着呢,没这份闲心。驯兽的目的是为了提供更多的食物和营养保障,发展家禽畜牧业,对整个部落甚至整个民族的生息繁衍都有着巨大贡献。

除了驯兽,伯益还有很多其他的贡献,据说他发明了凿井技术,还撰写了《山海经》。

因帮助大禹治水有功,舜帝就赐他姓赢。伯益的父亲大业早逝,大禹就想把帝位转而禅位给他,但是大禹的儿子启篡夺了帝位,建立了夏国,这是题外话。

秦国祖先在这一时间段的传承为:黄帝-少昊-颛顼--大业之父(不可考)-大业-伯益

二.夏商周时期的赢姓家族。

伯益有两个儿子,一个叫大廉,一个叫若木。

这时候的赢姓开始分枝散叶,子孙较多,一部分在中原,一部分在夷狄,古时候华夏东部为夷,北部为狄,泛指少数民族地区,所以赢姓分布地区相当广泛。虽然年代久远,但是伯益的驯兽技能在家族中不间断的传承了下来,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战争的需要,战马和战车日益凸显出它的重要性,于是赢家就保留和发展了驯马养马技术,在驾驭马匹方面独步天下。

古时候的战车讲究速度、稳定和灵活性,而且打仗的时候都是贵族使用,冲锋陷阵也是他们带头。部落首领或者君王往往是冲在最前面的,对于战阵队形和兵种配合的要求非常高,站位不准的话很容易就成炮灰了,所以一个能很好驾驭战车的司机就显得尤为重要。

春秋时期就发生过一件跟驾驭战车相关的很有趣的事(故)。有一次,宋国的大将军华元,领兵跟郑国打仗。开战前犒劳士兵吃羊肉,唯独没分给自己的车夫,还当众羞辱车夫说他在战场上没多大用,结果第二天刚开战,车夫就把他连车带人一起直接开进了对面郑国的大营里当了俘虏,车夫反讽他说:“分羊肉你做主,开车我做主!”

在若木众后代子孙中有一个人叫费昌,生活在夏朝最后一个帝王夏桀时期,他看到夏桀残暴无道,就带领族人弃暗投明投奔了东北部地区的商汤部落,即今河北、山东一带。他的工作就是专门给商汤驾驶战车,在商汤灭夏的鸣条之战中立下了很大的功劳。

费昌为家族打下了一块用武之地,赢姓家族的驾驭技能深得商王朝的信任,给后世子孙在商王朝施展家族技能铺平了道路。此后赢姓家族几代人都为商汤王朝驯马驾车,成为商王室的御用司机。

伯益的大儿子大廉的后世子孙中有个叫中衍,为商朝第九任君主太戊驾车。《史记》上说他长着飞鸟的身体,口说人话,当然这是神话,大家看看热闹就行了。大体意思是他身材不是很高大,但是很灵活,会口技,能模仿鸟兽的语言。

中衍的驾车技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深得君主太戊的喜欢,就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他。从司机做到驸马爷的位置,中衍的这一经历可以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从此赢姓家族步入贵族圈子,而且声望日益显赫。

自中衍得到商王朝的信任之后,赢家开始介入其他领域,不只局限于养马驾车,有的族人开始领兵作战。

中衍有个曾孙叫戎胥轩,是商王朝的将军,驻守在西部地区抵御西戎部落。戎胥轩的儿子叫中随父亲驻守西部边陲之地。潏的儿子叫蜚廉,也叫飞廉,是个飞毛腿,很能跑,他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叫恶来,小儿子季胜。大儿子恶来跟蜚廉都在商朝做官,在商朝末期很有影响力。

蜚廉的大儿子恶来人如其名,力大无穷,是商纣王的贴身护卫。鸣条之战,恶来保护商纣王抵抗周武王的大军,战事失利后商纣王自焚而死,恶来被周武王所杀而殉职。那时蜚廉刚巧在北方办事,没有参与鸣条之战,战后他接走恶来的儿子女防和其他家族成员,隐藏在东夷奄部落。

西周初期爆发了三监之乱,蜚廉率家族成员联合东夷赢姓部落响应商纣王儿子武庚,一起作乱叛周,遭到周公旦的军队镇压。蜚廉家族和东夷奄部落部分成员,在周公旦大分封时被迁徙到汧渭一带(今陕西宝鸡凤翔县),作为周王室抵御西戎的一道屏障,恶来的儿子女防也在其中。需注意的是,他们不是被分封来到这里,而是被当做奴隶发配到西部,周王朝任其在与西戎的对抗中自生自灭。迁徙而来的东夷部落赢姓成员被称为“夷秦人”,而商朝时就驻守在这里戍边的赢姓成员就叫“戍秦人”,这就是秦人的最初来源。

再说蜚廉的二儿子季胜,大哥恶来与周朝军队的鏖战以及后来他父亲蜚廉的叛周,都没有影响到他,不知他跑到哪里躲起来了。不但如此,因他的儿子孟增非常博学,还得到了周成王的赏识。

季胜这一支没有受到发配的原因,极可能是在周武王时期,季胜就已经叛商就周,像微子启、姜子牙、伯夷叔齐和辛甲那样,这些人原来是商朝官员,叛逃到周朝后受到重用,辅佐周文王和武王。

孟增的孙子造父,他的驾车技术跟先祖中衍一样出类拔萃,是周穆王的驾车大夫。有一次帮周穆王驾车出巡,途中听到徐国的徐偃王养兵好几万,大有造反之势。此时他们离都城很远,手上又没有足够的兵力,周穆王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急需回朝廷调兵遣将。这关键时刻造父的御车技能展现出无语伦比的优势,快马加鞭,风驰电掣般载着周穆王回到都城,及时发兵平定了徐偃王。

立了大功的造父被周穆王封赐在赵城,位于晋国边上。

西周末代周幽王变得越来越昏庸,赵家后世就疏离周王室加入了晋国。此后赵家逐渐发展成为晋国最大的家族之一,历代都有重臣辅佐晋国国君。一直到公元前403年,韩、赵、魏三家分晋,赵国正式立国。

迁移到汧渭的女防一脉因为跟周朝的有杀父之仇,迁移地环境恶劣不说,还经常受到西戎的骚扰,生活得很艰辛,家族的唯一希望是存活下去。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女防的孙子太几,跟周王室之间的仇恨已经变淡,西迁的族人因为恶劣的环境也所剩无几,走投无路之下他们去投靠赵城那一脉,并改赵姓后才有所改善。

寄人篱下终究不是办法,太几的儿子大骆托赵城一脉帮忙,得到了周朝封地西犬丘,在那里重抄祖业给周天子养马,总算有了一块立足之地。那时还没有骑兵,打仗就靠战车,所以马的好坏往往决定着战争的胜负。周王室对战马的需求量很大,赢姓家族的祖传技能再一次起到了作用。但是这个时期大骆的家族还是保持着赵姓,没有恢复赢姓,以此取得周王室的信任,也是无奈之举。

大骆的儿子非子,养马技术更是出类拔萃。一天周孝王巡狩路过马场,看到马儿膘肥体壮,正在草场上奔跑撒欢,夕阳下鬃毛飞扬,让人看到就有一股上战场杀敌的冲动。此情此景下周孝王喜不自胜,他问这马谁养的?手下告诉他是非子,周孝王就想怎么奖赏这个养马人,让他为周朝养出更多更优良品种的战马呢?

别的东西周王室可能不多,可他的土地多啊,尤其是荒凉又危机四伏的西部地区,随便送人。这块马场不能给非子,因为非子的哥哥成是长子,按照周礼享有这块土地的继承权。干脆另外搞个马场扩大规模,顺便封给非子,就这样非子被周孝王封于秦邑养马,并且得到周王室的允许,恢复了赢姓。

同时,不论是西犬丘还是秦邑,他们有一个共同的任务,就是防御西戎。正是在这样的不利环境下,养成了秦人悍不畏死的狼性。

至此,恶来这一脉就有了两块领地,跟周王室也从原来的冤家死对头变成了关系很铁的君臣,看来时间还真是治愈一切的良药。秦国最早的雏形就这样形成了。

在这一段历史里面,秦赵同宗同源,赵氏还帮过赢秦大忙。但是到战国时已经隔了几十代,最后变成了死敌,这是后话。

这一时期的传承关系为:

  1. 从附庸国到诸侯国的逆袭。

非子得到的秦邑其实不算是周王室的领土,只是一小块附属地。周王室有事的时候你得听调遣,你有事周王室可以不理,地位是很低的,说白了整个封地的人都是周王室的长工。不过好歹是自由人,可以适当按照自己的意愿开发领地。

到了非子的曾孙秦仲的时候,周历王昏庸无道,导致西戎经常侵犯周朝,介于两者之间的西犬丘和秦邑首当其冲,苦不堪言。更为惨烈的是西犬丘那一脉的人被西戎灭国了,只剩下了秦邑这一支。后来周宣王继位,重整朝纲,任命秦仲为大夫讨伐西戎。秦国的地位终于上了一个台阶,领主身份是朝廷官员了。

身为朝官的秦仲率领族人血战西戎,毕竟地薄人少,初战不利,秦仲还战死了,就这样秦地也被西戎给灭了。按常理说,秦国这时就不存在了,“番号”没了!

可是秦仲有五个儿子,个个精壮强悍,长子秦庄公带着兄弟逃到周宣王那里哭诉求援,周宣王正在重振王室雄风,灭掉西戎正好可以树立威望。于是毫不犹豫调拨7000人马给这五兄弟,让他们去杀敌建功,收复失地。兄弟五人不负众望,成功击败了西戎,连带收复了秦邑和西犬丘两地,周宣王终于有了面子,高兴之余,把两块地一起封给了五兄弟。

经过一段时间的励精图治,国力慢慢强大。

再后来历史上发生了一件大事,西周末期周幽王,就是传说中烽火戏诸侯的那一位,被申侯勾结西戎杀死,都城丰镐也被攻陷了。得到消息的秦襄公率兵勤王,护送周平王到东都洛邑即位,立下不世大功,被封为诸侯。

除此之外,秦国还获得一项专利,只要是西戎之地(包括西周被侵占的地方),秦国打下多少都归秦,类似特权在周王朝时期只有东部地区姜子牙的齐国才享有。正所谓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在此特权的激励之下,秦国历代君王经过浴血奋战,逐步把西戎占领的西周地盘给夺了回来。为了隐藏实力,他们把岐山以东地区归还周王室,以示无心东扩,减少了周王室和诸侯国的猜忌,只保留了岐山以西的地区。最后成为春秋五霸,战国七雄。直至秦始皇打败六国,一统华夏,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郡县制大一统国家。用了将近800年的时间,赢姓家族终于从奴隶身份转变成一国之君。

秦国春秋之前的传承关系:非子(建国之君)-秦侯-秦公伯-秦仲-秦庄公(复国之君)-秦襄公(诸侯国第一个国君)-秦文公-秦静公-秦宪公-秦宁公-秦出子-秦武公-秦宣公-秦成公-秦穆公(春秋五霸之一)

注:本文所有图片均来自百度搜素,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络删除。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9

标签:秦国   晋国   国君   大禹   车夫   马倌   王朝   商朝   周朝   王室   起源   最初   儿子   家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