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牛高中生官至副国级,50岁才遇挚爱“宁愿没有也不要凑合”


一位女性单身50年,在某天走进办公室时突然愉悦地向大家宣布“我结婚了”,给人的感觉有多么新奇和震撼?铁凝的同事最清楚不过。

作为中国作家协会主席、中央委员,铁凝无疑是一位高光在身的成功女性,作为写出《玫瑰门》、《大浴女》等充满美好情怀的作家,铁凝又是一位细腻而富有诗意的浪漫女性,但她却坚持了大半生独身生活,被视为传统文化弥漫的社会里的异类。

2007年铁凝迟来的婚讯传来时,如平地惊雷在文化圈炸起不小的风波,人们意识到,铁凝原来并不是主张不婚的异类,而是一个秉持“我宁愿没有,也不要一个凑合的婚姻”理念的婚恋先锋。她的超前思想与当下的时代的如此契合,能给现在陷在恐婚、不婚主义迷雾里的青年们很大启迪。

卓越而独立的人,与其凑合不如等待

铁凝1957年生于一个艺术之家,父亲是中央戏剧学院毕业的著名画家,母亲是天津音乐学院走出来的声乐教授。这样的铁凝本有机会享受那个年代知识分子家庭的优待,选择留在城里安逸长大。

但热爱文学的她不落窠臼,高中毕业后便主动申请下乡,在农村一边劳动一边观察最真实的群众生活,由此开启了文学创作之路。之后她转往河北插队,进入文创局工作。

十几岁至今,铁凝发表了大量作品,从初期的《夜路》、《哦,香雪》到八九十年代大火的《没纽扣的红衬衫》、《麦秸垛》、《玫瑰门》、《无雨之夜》,再到21世纪以后的《大浴女》、《遥远的完美》等等,铁凝写出了太多触动人心的细腻故事。

多部作品被国外引进,数部小说被搬上大荧幕,可以说影响了几代青年。2006年,成就非凡的铁凝成功当选第七届全国作协主席,之后还出任了中央委员和人大代表。

花容月貌又才情惊绝,铁凝一直被视为内外兼修、蕙质兰心的美女作家代表,是凭作品站上文学界顶层的人。从事业方面来看她无疑是个卓越而成功的人,然而一直单身到了50岁却是一个世人眼中的憾事,被关注和猜疑了多年。

铁凝对此显得很坦然,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自己不是单身主义,相反是个保守的人,曾有过感情经历,只是没有结成婚,因为对婚姻期待比较高,心理也没有准备好。她认为生活里的好人很多,但婚姻跟好坏无关,需要彼此适合。

对于自己坚持单身的理由,铁凝讲述了一段与冰心之间的故事:

1991年,34岁的铁凝去看望90岁的冰心。交谈间,冰心问起铁凝有没有男朋友,铁凝回答“还没找”。冰心别有深意地告诉她,“不要去找,你要等”。这句话如醍醐灌顶,让铁凝悟透了爱情的禅机——等待。

此后,不管外面的流言如何漫卷,她都不骄不躁,稳如泰山地等了下去。

心门不关,管他爱情早来还是迟来

从年少青葱到风韵悠然,铁凝似乎受到了光阴的额外照顾,一直美得余韵悠长,加之才华卓著、成就非凡,拜倒在她裙下的人不在少数,但铁凝的感情始终没有落地。

年过四十后,看惯了她独来独往的人下意识认为,她已将美好的感情都放在了作品中,现实生活中可能不会结婚了。她那句“我宁愿没有,也不要一个凑合的婚姻”,亦如一些人解读的不婚标志,高傲矗立在她的前半生中。

但事实上,铁凝从没有关上过爱情和婚姻的大门,始终心怀期待。与匆匆妥协于世俗和年纪的人相比,铁凝有更高的心理要求,也更独立、更有韧性,她始终记着冰心告诉她的,要等待。

因为她明白,找来的婚姻是刻意的,少不了迎合与将就;而等来的婚姻是偶然天赐的,条件是两情相悦,结局也是两情相悦。

最终,铁凝等到这样一份天赐的感情归宿——华生。

这位先生是燕京华侨大学校长、中国社科院任研究生院博导,在证券界赫赫有名,见闻不俗。铁凝与华生通过朋友结识,在一次旅行期间关系渐渐走近,两人一起听评弹,一起聊文化与生活,也一起赏河山,契合的三观和相通的心意打动了铁凝。

她知道,自己等的就是这个人了。2007年,两人赶在五一假期之前领证结婚了。回程中的铁凝心绪翻涌,在车上感叹道:啊,我结婚了!喜宴上,铁凝望着华生动情地说:这就是我一生要相依为命的人。那一年,铁凝50岁,牵着新婚爱人幸福走在街上。

婚恋观先锋给这个单身时代的启示

铁凝“不凑合”与“等待”的情感观超前了时代一甲子,在她生活的时代靠才情与成就、个性与坚持挤出生存土壤。而当下,这个传统退散、物质丰沛的时代,铁凝的婚恋观俨然已经在年轻人中成为一种主流。

据统计,当下的中国有2亿多的单身人士,其中的大部分都是年轻人,他们或在优哉游哉享受单身生活,或为立足大城市和实现理想在路上奔忙不休。

他们摆脱了传宗接代的原始责任与禁锢,要么不急于走进婚姻,要么对婚姻充满怀疑与畏惧,他们自称或被称为“不婚族”、“恐婚族”。这是全世界最庞大、最有代表性的一个群体,且在经济形势的重压下、在思想不断解放的社会氛围中不断壮大。

他们中的大多数都与铁凝有同样的感情原则——宁愿没有,也不凑合。这种“不凑合”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是人们的追求从物质跃升到精神的结果,从精神文明发展的角度来看自然是好的。

但尴尬的是,很多人却夹在传统认知与残酷现实之间彷徨焦虑,想结婚而又恐惧结婚,无法自洽理想与生活。这是一种灵与肉的错位,一种狭隘的自我蒙蔽。

世上的人有坏的,也有好的;世上的婚姻有坏的,也有好的;等待可能得到,也可能错过;单身可能是自由的,也可能是孤寂的;无论怎样选择都不能完全避免坏的结局,也都可能有好的结果。

事物的两面性永远存在,但当人们过分期待完美、过分畏惧、全盘否定时,就产生了自欺欺人的效果,在畏缩不前与求而不得之间痛苦盘桓。与之相比,铁凝显得云淡风轻、安宁坚定多了。

这种安宁与坚定大概从她对感情的认知与对结果的准备中来——不管外人怎么宣扬或评判,她都知道什么样的人才适合自己,并且始终坚信合适自己的就是最好的;不管等待是否有结果,他都做好了心理准备去忍耐过程,都坦然接受结果。

这是盘桓于痛苦中的青年人所缺少的,也是他们需要自修的。只有有了这样的能力,才能在感情中扬帆,才能摆脱世俗的束缚,享受最多的快乐和幸福。

铁凝的爱情和婚姻如一本无字书,没有硬性要求,不受传统约束,不被年纪限制,只有漫长的等待,等待花在当开时开,等待时机的果实在成熟时落地,在白纸上开出一片繁花,纯粹、自在。

没有人不渴望这样的感情,但多数人并没有为此准备好代价。人需要学会在期待与现实的天平两端放上相同的砝码,给自己找到一种平衡,才有资格在“不凑合”里安享太平,才能在单身时快乐单身,遇见爱情时抓住爱情,走进婚姻后享受婚姻。

铁凝,1957年生,当代著名作家,河北赵县人。现任中共十九届中央委员,中国文联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主席。

主要著作:《玫瑰门》、《无雨之城》、《大浴女》、《麦秸垛》、《哦,香雪》、《孕妇和牛》以及散文、电影文学剧本等百余篇(部),总计300余万字。

散文集《女人的白夜》获中国首届鲁迅文学奖,中篇小说《永远有多远》获第二届鲁迅文学奖。根据小说改编的电影《哦,香雪》获第41届柏林国际电影节青春片最高奖。电影《红衣少女》获1985年中国电影"金鸡奖""百花奖"优秀故事片奖。部分作品译成英、法、德、日、俄、丹麦、西班牙等文字。亦有小说在香港和台湾出版。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30

标签:冰心   鲁迅   麦秸   中央委员   先锋   才情   两情相悦   婚恋   中国   单身   感情   婚姻   期待   时代   作品   爱情   高中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