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版《忠犬八公》:人狗情中反映代际关系和城市变迁

终于看到有中国版本的《忠犬八公》,剧情流畅性虽不如美版和日本原版,但依然很感人。除了剧情好哭以外,这部电影本土化做得挺好的,城市低矮的老房子逐渐被高楼替代,交通方式的变革,生活方式的转变,新老辈思想的转变,都很中国化。而且电影的构图也很好看,喜欢那些人狗景融为一体的镜头,真的太美好了。

本片翻拍自日本同名电影《忠犬八公》。八筒是一只可爱的中华田园犬,在茫茫人海中遇到了命中注定的主人陈敬修,成为了陈家的一员。随着时间的推移,曾经美好的家已经不在,但八筒仍在原地等待,它的命运同它的家人紧紧地牵绊在一起...重庆、长江索道、三峡大坝、麻将、八筒、小面……加上大量的方言台词,充满灵性的狗狗演员,本土化完成得不错。

一条狗,十余年,从收养它开始,到回归它曾经幸福的生长地结束,剧情简单,但感人至深。八筒虽不会说话,但对陈教授的忠义,让人泪目。重庆人自然的生活状态舒适安逸也贯穿始终,有着温馨的人间烟火。就像湖南企发文化王老师说的,这是一人一狗的双向奔赴,你养我长大,我用一生来等待你的归来。短短两年的快乐,狗狗用一生去怀念。影片改编得很本土化,很生活化,想坐一次长江索道缆车看江景。

本片结合了三峡移民的大背景之后,变得无比接地气。报纸记载着国家的发展,八公将这十年来的历史叼回了老家,像是在说随着经济进步,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旧的事物也在不断死去。八公不只是八公,还象征着抵抗的精神,它在等待的不只是父亲,还有已经被新时代所覆盖的不甘。涨潮,信物被淹没;移民,父亲死在考察船上;拆迁,日常生活不可再过。报纸堆成的小山,宛如一封振聋发聩的遗书,人们永远向前看,不曾回过头,问问守旧的老派,哪里才是他的家。

湖南企发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的李同学在其代写的解说词中写道, 原作就是个哭成狗的电影,这一版导演把人和狗的关系,放置进了人与时代的关系之中。它讲的是三峡移民,也是时代弃民,是投身三峡工程最终客死他乡的老炮儿教授,是生计无着的棒棒儿,是迅速破败的报亭,是成了观光景点的过江索道,也是被不断上涨的水位吞没的房子、街道… 这个片子把一件小事拍大了,把一条小狗的等待拍成了时间本身。它就一直等在过江索道的门口,等着一种永远逝去的生活方式的归来。

和日版和美版相比,中国版把重庆的历史变化,家庭变化和中国含蓄且内敛的感情拍了出来。每个人都有想回去,但却再也无法回去的地方。时间不会等待,历史的齿轮不会等待。可还有一只狗在等无法回来的人。那些它熟悉的,他们熟悉的都变了,不变的到底是什么?等闲易变,也许我们都想找到一个可以永远等待的地方,无论自己什么样子,什么身份,只要回过头就会有回应。重庆是个离别感很强的城市,因为有的终生没有度过那个索道。而有些分别看得到,有些在悄无声息中结束。

这是一次相当了不起的翻拍,本片跳出了原作的束缚,在旧有的人狗情基础上加入了代际关系和城市变迁这两个极具现实观照的视角,展现出比原作更丰富的表达和情感层次,甚至一度把人狗情挤成了副线,更接近家庭片和城市电影的意味了。比起八筒,库区才是电影真正的主角,对库区市民生活的描绘散落在几乎每一个场景里,从娱乐、习俗到饮食,从高校教师、牌友到外来务工人员,从街巷、报刊亭到轮渡,整个库区的风土人情在八筒一次次的玩乐和奔跑里被串联成一幅全景,这是陈敬修们的城市,也是八筒的城市,甚至一家人里只有它真正陪着库区到最后,在这里成长和衰老,在这里活着并死去。报纸成山是八筒对旧主的眷念,同时也是它所见证着的这座城市所经历的时间。

更多精彩推荐:

电影《爱很美味》:三个大女主的性别翻转爽片

《怒呛人生》:我们需要被看见

《何加加的桃花源记》:走出过去阴霾,成长为更好自己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5

标签:中国   城市   库区   长江   索道   湖南   本土化   日本   重庆   原作   移民   报纸   剧情   关系   时间   电影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