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件小事看李鸿章

#历史开讲#李鸿章的一生,用十六个字大体就可以概括出来:少年科第,壮年戎马,中年封疆,晚年洋务。

有人很崇敬他,说他能够与俾斯麦并驾齐驱;也有人唾弃他,原因是丧权辱国,惧外、媚外,是历史的罪人。

大儒梁启超说:吾敬李鸿章之才,吾惜李鸿章之识,吾悲李鸿章之遇。

李鸿章剧照

其实李鸿章尽管惧外而委曲求全,但内心的深处还是有着士人的卑夷情结。


据《春冰室野乘》记载:李鸿章奉命出使俄国,途经日本,要在日本换乘另外的船只。当李鸿章达到日本的港口时,对于这位当年在《马关条约》上签下“肃”字的“老朋友”,日本方面给足了礼遇,亲自为其张罗衣食住行。


《马关条约》是李鸿章心中永远挥之不去的耻辱与恨,当时签完条约之后,李鸿章就发誓永远不再踏上日本国土,因此李鸿章就拒绝了下船,吃住都在自己的船上进行。

李鸿章油画


等到要换乘的船到了后,要乘坐接驳的小船的登船,当得知接驳的小船为日本船时,李鸿章拒绝接驳,后来船主没有办法,只能在两船之间架梁,供李鸿章通过。


李鸿章晚年升任总署,以往的惯例惯例,总署在接待洋人时,总是有酒果款待,即便同一个人一日来数次,每次来都一样。此项招待费极大,“岁靡数千金”。

李鸿章到任后,下令诸使初次来有酒果款待,再次来就没有了。这让那些洋人十分不高兴,其中尤以当时的法国公使施阿兰为甚,决定前来讨要说法。


法国公使来到总署衙门后,李鸿章与其正谈着公事,突然问了一句:您今年多大了?

李鸿章出访

洋人一般比较忌讳人家问年龄,但碍于李鸿章的威望,不能不答,李鸿章听完后,不慌不忙的捋着胡须:

如此,你和我的某个孙子同年,我去年出访巴黎时,与你的祖父深入交流了数天,你知道吗?

借此,把施阿兰的气焰打了下去。

李鸿章

后来,有一年的大年二十九,俄国公使递书求见,李鸿章批示与第二天,也就是大年三十接见俄国公使,当时李鸿章的手下认为俄国公使没有什么大事,纯属来搅局的,建议李鸿章拒绝算了。


李鸿章慨然道:老夫萧然一身,枯坐无聊,不如招三数洋人,与之嬉笑怒骂,此亦消遣之一法尔。


也就是说,洋人在李鸿章的心里,只是嬉笑怒骂的消遣。


一万年来谁著史,三千里外觅封侯。李鸿章也曾踌躇满志,只是能奈时运几何!最终也只能是在丢了西瓜后,找补这些“芝麻”类的荣光。。


李鸿章去世后,大儒梁启超对其作了一个总评:


“李鸿章有才气而无学识之人也,有阅历而无血性之人也。彼非无鞠躬尽瘁死后而已之心,然彼弥缝偷安以待死者也。彼于未死之前,当责任而不辞,然未尝有立百年大计以遗后人之志。”


总之,对于李鸿章,千年一叹难以道尽是非。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7

标签:俾斯麦   大儒   俄国   马关条约   公使   嬉笑怒骂   法国   日本   总署   洋人   小事   李鸿章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