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滑稽戏人物之杨华生

从1928年到1930年前后,上海的独脚戏逐步发展,独脚戏艺人的队伍也进一步扩大。在“滑稽三大家”的影响下,喜爱独脚戏艺术的人越来越多。解放后风靡一时的一批滑稽戏演员,当时正届年少,正是他们走向社会、开始刻苦学艺的阶段。谁能吃得“苦中苦”,谁就能艺冠舞合,成为独脚戏的明星。

杨华生原名杨宝康,他13岁的时候,住在大沽路小菜场附近。这一带住着很多唱京戏的人。每天天一亮,吊嗓子的、教戏的、学戏的声音此起彼伏,成为嘈杂的小荣场交响曲中一支别具韵味的旋律。

杨华生的哥哥杨阿康是书局职工,会拉胡琴不会唱,但会教戏,是杨华生唱京戏的启蒙教师。杨华生十周岁,父亲替他做生日,亲戚朋友都来吃饭。酒后,大家高兴地要宝康来唱一只!哥哥的京胡也拉起来了。杨华生喝了几杯酒,酒兴来了,便把床当舞合,跳上床唱了起来。最拿手的是《莲英梦惊》,讲的是上海发生的故事,当时昆曲女老生卢兰春表演过此戏,百代公司灌过唱片,是哥哥教杨华生唱的。还有《骂毛延寿》、<追韩信》,也唱得有板有眼。亲威们听了,都称赞他唱得好。杨华生也觉得自己唱得挺好,很得意。以后每逢亲戚来,都要唱几句。

当时,杨华生邻居家请了一位京戏教师,教女孩唱戏。大沽路一带,都是木板房,结构很差,邻居家唱的时候,声音从板缝中钻过来,听得很清晰。每次教,杨华生和妹妹绿杨(原名杨金凤)就把耳朵贴住板壁,偷偷地听。

邻家女孩,不知是笨还是怎么的,老是学不会。教师前次教过,这次又忘了。一句唱词,连教几遍,还懵里懵懂,唱得也常常走音走调。而杨华生兄妹却学会了。等教师一走,兄妹俩就“咿咿呀呀”唱起来。教师天天教,他们就天天偷着学。有一次,教师走了,忽然想起遗忘了东西,折回身来拿。杨华生兄妹不知道,正在学唱得高兴,那教师听见了,就举手打他教的女孩,同时骂道:“我辛辛苦苦教你,你一点不会,而偷听的,全会了!”

杨华生唱得越来越精了。这时,有个邻居,是在老共舞台戏馆做“案目”的职业,他常常带杨去共舞合三楼的空位子上坐着看白戏。“案目”的权力似乎也挺大,开场前站在戏馆门口,看到熟悉的老观众来,就喊道:“这是我的客人!”便把老观众领到好座位上,并泡好茶,以此领点赏钱。杨华生靠着这个关系,饱了眼福,免费学会了不少京戏。

下午有空时,杨华生还常到“外国坟山”(即现今的“淮海公园”)去看露天戏。还有个地方,叫“中法学堂”,附近常有街头艺人,如卖梨膏糖,表演、苏北戏、京戏、浦东说书、场州评话等。杨华生站在旁边,呆呆地站立很久,瑞摩、记忆他们的方言。他几十年来北方方言、苏北方言说得比较谁确,还是从这些街头艺人处学来的。

杨阿康有个朋友姓缪,喜欢独脚戏。他喜欢唱,可缺个搭档。杨阿康就把杨华生介绍给他。姓缪的常带杨华生到游乐场去看独脚戏,对特别感兴趣的段子,就反复地看,回来学着表演。杨华生从此便决定学唱独脚戏了。

杨华生曾想以唱京戏作为职业,但母亲不允许,说要挨打,太苦了。后来,他姐夫有个朋友,认识大世界“华光剧社”的后合主任兼头牌花旦林如心,她在该剧社演白话新剧。杨华生一心想学滑稽,但不认识滑稽艺人,不得“其门而入”,认为进“华光剧社”当练习生,演通俗话剧,可以借这张“派司”,出入“大世界”,同滑稽艺人多按触,学到他们的艺术。

经过介绍,进了该剧社。后台经理刘一新,念着他的名字,推敲着说:“宝康这个名宇不大好听。文明戏是新剧,比较注意革新,常招收练习生。你是‘华光’的练习生,就叫‘华生’吧!”

于是,杨华生这个名字问世了。他进了大世界,看见一班班滑稽艺人丰富多彩的演出,简直眼花缭乱。当时,王无能 200 元一月,江鲍一共200元一月,刘春山 180 元一月,赵希希100元一月。

杨华生是初出茅庐,拜鲍乐乐为师,从演文明戏改演独脚戏。

1934 年,杨华生在先施公司演出日夜场,妹妹绿杨每天拿着饭盒替他送晚饭。杨华生叫绿杨坐在下面看。绿杨也实在是一个忠实的“观众”,天天看,天天学,无形中也学会了唱。

自此,杨家一对兄妹就走上了唱滑稽的道路……

加关注,不迷路。接下来上场的是筱咪咪……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1

标签:苏北   文明戏   独脚戏   滑稽戏   京戏   大世界   兄妹   滑稽   上海   方言   艺人   人物   教师   杨华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