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隆卖国的奕山


道光年间,在西方侵略者用炮舰打开中国大门的过程中,清朝历史上出现了第一批以投降卖国而臭名昭著的宗室贵族,奕山就是他们中的一员。

因亲得贵

奕山字静轩,出生于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其高祖是康熙帝第十四子胤禵,也就是“雍正夺嫡”疑案中的失败者,乾隆初年解除囚禁后晋封至恂郡王。他共有四个儿子,长子弘春即是奕山曾祖父。到了奕山这一代,已经不可能承袭爵位,要想成为高官显贵,只能靠自己去努力了。

在嘉庆一朝,奕山并没有什么作为,只是闲散宗室身份。道光皇帝即位后,才授予他三等侍卫之职,此时奕山已届而立之年了。几年后,他被晋升为二等侍卫,派往新疆军营参加平定张格尔叛乱。道光七年(1827年)二月,清军收复战略重镇喀什噶尔。奕山因参战有功,升为头等侍卫。大军班师后,又因在射箭考核中成绩优良,赏穿黄马褂,授以御前侍卫。次年又被派往新疆伊犁。这次派他去并不是为了打仗,而是皇帝想起用这个近支皇侄来担负治理、镇守边疆的重任,因为他在血统上毕竟是皇帝最能信任的人之元。从道光十一年起,奕山先后被任命为奈曼、伊犁、塔尔巴哈台等处领队大臣、参赞大臣,又兼任八旗副都统和护军统领等职。至十七年四月升至伊犁将军,成为新疆地区最高军事行政长官,担当重任的地方大员,说明皇帝对他的政绩还是比较满意。

当时的新疆,在平定张格尔叛乱和击败浩罕入侵后,局势相对稳定。奕山到任后,除继续安抚当地各族民众,加强防务外,主要任务之一就是屯田垦荒,既做为解决军需之计,又可以安顿流民,解决当地百姓生计问题。奕山在就任伊犁将军前,就曾奉旨对巴尔楚克城一带的屯垦做过调查和规划,后来又办理塔什图毕地区开垦事宜,修筑140多里长的渠道,新辟耕地16万多亩,并奏请在新地区设置地方民族官吏负责管理水渠,对从事耕种的当地少数民族每户给牛一头、种籽粮一石,以期招徕和安置耕民,尽快获得成效。担任将军以后,除继续推行屯垦计划,又在一些地区实行减免贡赋,减少铸币数额和裁减驻防八旗官兵等措施,以缓和矛盾并改善同浩罕之间的关系。虽然从长远看并非尽为良策,但在他任内地区局势还算比较安定,所以受到皇帝赏识。

道光二十年九月,奕山结束了第二次在新疆的任职,奉调回到京师,任正白旗领侍卫内大臣,负责皇帝警卫和扈从。此时他已56岁,在朝臣中也有一定威望,皇帝念其在外任职多年,又年过半百,特赐以在紫禁城内骑马的荣誉。

广州屈节

道光三千一年初,刚刚回京不久的奕山又接受新使命,以御前大臣身份就任靖逆将军”,前往广东“剿办”人侵英军,身不由已地卷入了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个大事件一鸦片战争。

距此两年多以前,道光皇帝鉴于鸦片贸易给中国各方面带来的巨大危害,采纳“主禁派”意见,派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前往广东查禁鸦片。道光十九年四月运十二日开始,在虎门将收缴的英商鸦片销毁。“虎门销烟”后,英军即不断有小规模挑衅,因林则徐等官员布防得当,都被击退。次年,英国政府做出对中国发动战争的决定,五月,英军远征舰队抵达广东沿海发起攻击,鸦片战争正式爆发。

战争初期,由于广东有林则徐、邓廷桢等人严密布防,英军无机可乘。遂北上进攻厦门和浙江沿海地区,于六月初攻陷定海,随后又威胁天津。面对“船坚炮利”的侵略者,清政府直隶总督琦善一味退让求和,原本态度强硬的道光皇帝转而责备林则徐等人禁烟带来后患,于是派琦善为钦差大臣赴广东继续与英人交涉,同时将林则徐、邓廷桢革职。琦善到达广州后,面继续向英方乞和,一面撤减防务。然而,英国侵略者却借口和议久拖不决,于十二月立汁五日发动突然袭击,攻占广州第一门户沙角炮台和大角炮台。

正是在这种局势下,道光皇帝才决定派兵“进剿”,除命奕山为靖逆将军担任主帅外,还任命户部尚书隆文和湖南提督杨芳为随军参赞大臣,调集四川、陕西、甘肃、河南、湖北、湖南、云南等省兵力共1.7万余人,前赴广东参战。奕山身负重任、踌躇满志,声言“务使逆夷(英军)片帆不还”,道光皇帝也对此次出兵寄予信心,希望奕山能早奏捷音。

但是,奕山本人素质和当时清代政治的腐朽,似乎在他出发之前就已决定此战命运。奕山虽在新疆参加过一些战斗和治理地方事务,但没有指挥过大规模作战,更不了解英军实力和清军的腐败涣散、装备落后,几乎是在既不知已也不知彼的状态下去迎战强敌。关于他的为人,奕赓《佳梦轩丛著》中曾评价说:“(奕)山乃市井无赖……不知兵为何物。于是山至山东大收贿赂,且翠玉甚夥,故有翡翠将军之号。”奕赓与奕山为同时代人,且都是居住在北京的宗室兄弟,对他应很熟悉。其所谓“市井无赖”之论,就是指其道光初年赴新疆供职前在北京的表现,即其“出身”。至于说他奉命赴广东期间索贿贪赃,也是确有其事,不然不会留下“翡翠将军”的口碑。据时人记载,他在途中游山逛景,“沿路需索甚巨,州县无不畏之”。进入广东后,借口各地所调兵勇战具尚未到齐,在韶州一住便是十几天,至三月二十三日才到达广州,仍不忘搜刮,“只在粤贪受货贿、弗达兵机。所调各处将升必须先献敬礼,方无苦差,因之将与将不和,兵与兵不睦”,身为全军主帅“不问军旅之计作何整顿,地势之谋作何防堵,以及运筹决胜之策,折冲御侮之计,一无所出。唯知爱购钟表,喜买呢羽(呢绒)而已,唯知供应丰盛,养尊处优而已”,在这样的“将军”统率下“靖逆”其结果可想而知。

在奕山等人到达广州前,英军已得知清朝发兵助战的消息,抢先于二月初进攻虎门各炮台,关天培等清军守将战死,各炮台相继失守,广州城门户洞开。但英军因兵力不足,并没有立即攻城,而是停泊在海上等待援兵。与奕山同时受命的参赞大臣杨芳,在皇帝严旨催促下,由湖南兼程急进,先期于二月十三日到达广州。杨芳在镇压川陕白莲教起义、平定新疆张格尔叛乱等战役中功勋卓著,是清军中有名的骁将,皇帝对他十分信任,特传旨说:“杨芳久历戎行,受恩深重:应守则守,可战则战,一切剿办机宜朕亦不为遥制也。”命他全权指挥,相机行事,可是这位声威赫赫的世袭果勇侯,此时却愚蠢得令人可笑。他竟认为英国军舰能在海上开炮命中目标是有“邪术”相助,于是采用“以邪制邪”之法,命各保甲收集妇女溺具(便桶)为“避邪”之器,置于木筏上,器口朝向英军,令军卒随后进击。其结果当然无济于事。英军反击使位于广州门户的二沙尾炮台和凤凰冈炮台相继失守。当时曾有人为此作了两首讽刺诗,并将杨芳名字嵌入其中:

杨枝无力爱南风,参赞如何用此功。粪桶尚言施妙计,秽声传遍粤城中。

芳名果勇愧封侯,担奏欺君竟不羞。试看凤凰冈上战,一声炮响走回头。

奕山进入广州时,杨芳已与英军统帅义律达成临时停战协议。因杨芳初战失败之后,无计可施,不敢再行攻击;而英军虽已打开广州门户,但不知城中防务虚实,也不敢贸然进兵。此时正逢春季贸易之期,持续半年多的战事,使大批英国商船货物积压口外,而对他们有巨大税收利益的上千万吨中国茶叶又不能运出。于是,义律提议停战通商。正在进退两难的杨芳立即同意,于是重开贸易,但英国军舰并没有撤走,仍在窥伺时机,准备进犯广州城。

奕山到达之后,对战守之策心中无数,便向杨芳和仍留在广州的林则徐征询办法。杨芳建议立即在广州城南面水道中设置障碍物,并在沿岸设重兵扼守,以防英舰入犯,切不可盲目出击,应准备木筏和柴草,等风潮有利时用火攻破敌。林则徐则根据自己两年来在广州战守的经验,提出六条建议:(一)堵塞要口。(二)查明海面船只备用。(三)查验炮位以备防守。(四)挑选水勇,准备火船。(五)筹办外海船只。(六)周密探报敌情。这些建议的宗旨,就是在做好防守和进攻准备的基础上,等待时机成熟再行攻击。

奕山开始还听得进杨、林建议,但道光皇帝接到此前杨芳关于与英国恢复通商并允许其占用香港的奏报,十分生气,命将杨芳革职,同时传谕奕山,要督伤兵丁分路进剿,若英舰闻风远遁,致使师出无功,惟奕山是问。而此时奕山等人却认为,广东情形“患在内而不在外”,向皇帝奏报,当地商人、官兵以至省城广州大小衙门中,都有汉奸为英人探听消息并从事破坏,所以主张“防民甚于防寇”,用很大精力去防范当地百姓和官员兵丁,减弱了整顿防御的力度。

当时英军援兵已经到达,集结于广州口外海面,伺机进犯,奕山接到皇帝谕令后,觉得“不战则军饷无可开销,功赏无由保奏”,在缺乏充分准备的情况下,企图凭侥幸一战而胜。遂决定在闰三月下旬一个夜黑潮顺的夜晚,对英军舰船发动火攻,但却逢连日大雨,河水上涨,英船乘机驶进,逼近广州。奕山觉得不能再等待,于是从部下四川、湖南军队中挑选1000多名熟悉水性的兵丁,前往袭击英船,又将其余军队分为左、中、右三路,作后援策应,四月一日三更出兵,借风势火攻英船,结果虽然得手,但英军并未受到多大损失。次日英军反扑,将清军准备的木筏及油、柴草等火攻物资付之一炬,清军稍加抵御即退入广州城。英军登岸后于初五日抵达城外,占据城北山上四方炮台,居高临下向广州城内射击。清军一万六七千人龟缩城中被动挨打,一些将领想出城与英军交战,却被奕山等人阻止。同时,城内各地军兵之间又发生冲突,一片混乱。奕山惊恐万状,急忙在城头挂起白旗,派广州知府余保纯出城与义律议和。

义律提出五项休战条件:(一)一周内交出“赎城费”600万元。(二)奕山及所率军队在六日内退到距广州60里以外驻扎,英军仍留原地。(三)“赎城费”交清后英军退出虎门。(四)赔偿英商馆损失费30万元。(五)此约经余保纯、奕山、隆文、杨芳等盖印签字即行生效。已被吓破了胆的奕山,面对侵略者的苛刻条件,只得乖乖地签字同意,这便是历史上所称《广州和约》。当时有人像前述讽刺杨芳那样,也作了两首诗记录奕山的卑劣行径:

奕世难逃此武功,求和纳贿暗关通。军需办尽全无用,都付夷人一火中。

山河不顾顾夷蛮,百万金资作等闲。辱国丧师千古恨,待人犹说在民间。

在与奕山签订和约的同时,驻扎在广州城外的英军到附近地方掠扰百姓,激起义愤。三元里一带103乡乡民数万人组织起来,围攻追杀侵略军,杀伤数百人,义律请求奕山派官员为英军解围后,再不敢在岸上久留,于四月十一日率军退回船上。

战败求和的奕山为了掩盖罪责,竟编造谎言欺蒙皇帝。他先是夸大四月一日袭击英军的战果,又编出观音菩萨保佑清军火药库的虚假故事,为骗得皇帝批准和约,奕山又谎称清军于四月八日“焚击痛剿,大挫夷锋”,使义律“穷乞抚”,答应永不贩卖鸦片,并跪地乞求发还600万元货物欠款,答应在允许恢复通商后即撤回虎门以外。奕山不仅把“赎城费”说成是“欠款”,还说广州难以长期坚守,应满足英人要求促其退兵,终于骗取远在北京的道光皇帝批准了《广州和约》。

此后几个月间,皇帝多次谕令奕山重整广州、虎门等处防务,并收复被英人占据的香港,以牵制正在进攻浙江的英军。但奕山畏敌如虎,再不敢组织进攻,对皇帝的指令一再拖延。又继续编造谎言,说海上刮起飓风、淹没英军船只和士兵不计其数,将其所筑码头毁为平地等等。

对于奕山的谎报欺骗之行,许多官员都愤愤不平。闽浙总督颜伯焘早就曾具折揭发奕山以及杨芳、隆文、琦善等人战败失利、屈节求和、欺君瞒上的种种恶行。皇帝览奏后命人调查,又发现奕山在查办奸细等方面有虚假搪塞之事,于是传谕:“奕山身在统率,乃陈奏事件如此不诚不实,迹近欺诈,办理亦属错谬,著交部严加议处。”革去其御前大臣、领待卫内大臣、左都御史官职。至道光二十二年十月,基本查清其主要罪行,皇帝再次传旨:

上年英夷滋扰粤省,特命奕山为靖逆将军,授以重兵,前往攻剿,乃奕山抵粤未即入城,迟回观望。迨夷兵围困省城,又不能奋我兵威,剿除殄灭。乃至夷船退出省河、占据香港,事阅年余,一味因循,束手无策,以至流夷窜入浙江,肆行滋扰,是其坐失事机,厥咎甚重。著交部治罪,以示惩儆。

结果议定,奕山革去所有职务,判以“斩监候”(即斩刑押监候廷审)。同年十二月,将他从广东押解回京,关入宗人府监狱之中。

新疆丧权

按照通常的规律,像奕山这种劳师糜饷,屈辱求和,欺骗君上的官员,即使不被处死,也是流放边疆,永不重用。可是,道光皇帝却仍然信任这位侄子,因为他毕竟是“天潢至亲”,对于自己来说,比那些汉人、异姓人要“可靠”不知多少倍。所以,不仅没有杀掉他,而且只在狱中关押半年多,便降旨释放。道光二十三年十月,又赏给二等侍卫,派往新疆,先任命为和阗办事大臣,后来又调任伊犁参赞大臣,没几年便提升到署理伊犁将军,等于是官复原职了。

道光二十七年,奕山又奉旨就任新疆叶尔羌参赞大臣。当时临近喀什噶尔的安集延(即浩罕)和少数布鲁特人,乘浩罕国内政局混乱之机,纠合部众入侵新疆,进攻喀什噶尔、英吉沙尔等城,“屯聚城外,寻衅肆扰”。当时广东形势尚未完全稳定,道光皇帝担心新疆战事扩大,难以顾及,于是命陕甘总督布彦泰为定西将军,以奕山为参赞大臣,襄办军务,并传旨应“速伸天讨,以靖逆萌”入侵的安集延、布鲁特军力量本不很强,又遭到新疆当地大多数民众反对,更不堪一击,清军大兵一到,即于科科热依瓦特等地击败敌军,喀什噶尔之围遂解。道光皇帝闻奏很高兴,觉得奕山很给他增光,传旨嘉奖其作战奋勇,破例赏给二等镇国将军爵位,并赏戴双眼花翎。不久,清军又于苏噶特布拉克地方击败进扰英吉沙尔的敌军,基本解决了当地危机。道光皇帝再次嘉奖奕山,将其儿子由三等侍卫升为乾清门侍卫。次年又授奕山内阁学士、礼部侍郎衔,仍调回伊犁参赞大臣任上。

咸丰皇帝即位之后,依然对奕山信任有加,正式升他为伊犁将军。当时俄罗斯正窥视中国西北边境,向清政府提出在伊犁、塔尔巴哈台、喀什噶尔三处开口通商的要求。刚刚即位的咸丰皇帝明知俄国别有用心,但为了避免引起争端,同意在伊犁、塔尔巴哈台两地通商。咸丰元年(1851年),俄国人又再次提出开放喀什噶尔的要求,仍被清廷拒绝。七月,由奕山等人与俄方代表科瓦列夫斯基签订了《中俄伊塔通商章程》十七条,允许沙俄在两地设立领事并享有领事裁判权、贸易免税权,实际上就是一个满足沙俄要求、出卖中国主权的不平等条约。后来有人评论这个《章程》说:“夫租借地犹有租借之名,此则并租界之名而无之。是与割让何以异!主权丧失,莫此为甚。”当时的朝中大臣胜保也指出,俄国人意在贪利,不可不防,应参照过去中俄恰克图贸易成例,限制俄方贸易日期和人数。可奕山又以不可对俄方失信为由阻挠修改章程,又一次使外国人的侵略企图如愿以偿。

东北失地

咸丰四年,奕山回京担任内大臣,他已在广东、新疆两次任职期间,分别向英、俄妥协,危害国家,可咸丰皇帝却视之为宗室亲贵中办理外交的人才,继续委以重任。咸丰五年十二月,又任命年已66岁的奕山为黑龙江将军,再次把他派到对外交涉的前沿。

第一次鸦片战争后,在西方列强加紧从东南沿海侵略中国的同时,沙皇俄国也开始入侵中国东北黑龙江、乌苏里江流域地区。从道光末年起,多次派舰船到黑龙江一带侦察,并非法占领中国领土庙街,将其改称“尼古拉耶夫斯克”。咸丰三年冬,沙俄已将包括库页岛在内的黑龙江下游地区置于他们的军事控制之下。此后,沙皇任命的东西伯利亚总督穆拉维约夫,于咸丰四年至七年间几次派遣船队侵入黑龙江,并向江北岸和乌苏里江右岸移民,又建立“东西伯利亚滨海省”,安图永久霸占这些地区。奕山到任后,面对沙俄入侵或置若罔闻,或一再退让。他的原则就是不惹外国人生气,以免激起事端。因而按照其所谓“阳抚阴防”方针,步步妥协,从不实际抗争,只是在皇帝催促严厉之时,才向俄方提出一些措词含混的表面抗议,其结果当然阻止不了沙俄的侵略野心。

咸丰七年七月,俄国借英法联军威逼京津地区之机,趁火打劫,派公使到天津投递公文,要求重新商定两国边界,其真实用意就是把他们侵占中国领土的事实合法化。咸丰皇帝在接到俄方公文后谕示,中俄边境早已于康熙年间议定,成约俱在,只是因俄方不遵旧制才出现分歧,指令奕山为中方代表与俄使会晤,“秉公查办,以清界限”,“如该夷别有要求,并著正言拒绝”。

次年四月,奕山与俄方代表穆拉维约夫在瑷珲城谈判。开始几天,奕山尚能坚持正确立场,对俄方申明,两国边境应以《尼布楚条约》规定的格尔毕齐河及外兴安岭为界,反对俄方提出以黑龙江、乌苏里江为界的无理要求。谈判进行两天后,穆拉维约夫因其侵略方案遭到拒绝,理屈词穷,竟粗暴地大喊大叫,不辞而别,而且在夜里命其舰队鸣枪放炮,进行威胁和挑衅。身为清朝成边大员、谈判代表的奕山,对俄国人在中国境内猖狂无理不但不采取针锋相对措施,反倒惊慌失措,派人到俄船上去问候,生怕俄国人借此挑起事端,而且在此之前,这位将军也并没作什么抗击俄国人武力入侵的准备。穆拉维约夫通过几次接触,已对奕山的昏庸怯懦有所了解,于是步步紧逼,告诉清朝代表,只有按俄方要求签字立约才能维持和好,否则将驱逐江北的中国人,强行占领这块地方。

这样的威胁对奕山果然见效。他很快就放弃了维护中国领土主权的立场。在谈判第六天,未经请示皇帝,便按俄方要求在条约上签字,这就是使中国丧失大片领土的《中俄瑷珲条约》,按其规定,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60多万平方公里中国领土被割让给俄国;乌苏里江以东40多万平方公里中国领土成为“中俄共管”之地;原属中国内河的黑龙江、乌苏里江、松花江都允许俄国船只自由通行。沙俄轻而易举地从奕山这个“卖国将军”手中获得巨大的侵略利益。

条约签字后,奕山在给咸丰皇帝的奏折中替自己的无耻行为辩解说,他之所以这样对俄国人“迁就了事”,而不“查照旧例分定”,是因为“势处万难,若不从权酌办、换给文字,必致夷酋愤激,立起衅端,势难安抚”。而咸丰皇帝对奕山这种把大片领土拱手送与外人的行径竟也没加指责。直到第二年,俄国派船到绥芬河、乌苏里江去勘定“疆界”,皇帝才感到事情严重,遂以这些地方本属吉林将军管辖,黑龙江将军奕山无权决定其划界为由,拒绝批准奕山签订的条约。为了弥补外交上的被动局面,咸丰九年五月以奕山“办理不善、咎无可辞”,将其革职留任。后又以俄舰驶入黑龙江不加阻拦,撤销奕山御前大臣之职,将他召回北京。此后不久,沙俄借口在英法联军进攻北京时“调停有功”,又以“兵端不难屡兴”相威胁,逼迫清政府签订了《中俄北京条约》,清朝不仅承认了《中俄瑷珲条约》,而且还把原来定为“共管”的乌苏里江以东领土划归俄国。

对丧失中国东北100多万平方公里领土负有直接责任的奕山,却仍然享受着高官厚禄。咸丰十一年三月,又被任命署理镶白旗满洲都统。同治年间,不仅继续担任八旗都统等职务,还升授为一等镇国将军爵位。到光绪四年(1878年)89岁病死时,皇帝似乎早已忘记了他曾是几次丧权失地的“卖国将军”,竟对这位“遐龄老臣”赐以陀罗经被,又派人前往祭奠、赐银办理丧事,并开复任内一切处分,赐以“庄简”谥号,其后代子孙也被加恩赐给官职。

奕山一生经历了乾、嘉、道、咸、同、光六朝。他做了那么多“不体面”的事,却如此体面地寿终正寝,从中人们大概可以体会到,对清代后期的一些皇族官员而言,“腐败无能”并非什么致命罪过,因为当时的朝廷,也正在顺着这条路走向衰亡。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3

标签:乌苏里江   咸丰   伊犁   道光   新疆   广州   大臣   英军   将军   皇帝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