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灾真的能导致王朝灭亡吗?人定胜天不是没有道理


中国历代王朝灭亡是天意还是人为,以前一直认为是王朝兴替周期规律问题,直到了解天时问题之后,才知道背后原因并不简单!

历代亡国之君并不是都很残暴不仁,麻木不堪,只不过都是后继者王朝为标榜自己的正统地位,而进行的抹黑!

​让我们有一种心理错觉,那就是帝王不仁,以万物为邹狗,造成天下大乱,王朝更替,这是大势与君主昏庸残暴有关。

​可事实情况并非如此!历数夏、商、周、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宋元明清,这些朝代的亡国之君并非真正的亡国之人。

​只不过历史节点,在人为与天意的捉弄之下,只能成为历史与新朝的打击对象。这是为争夺法统与大义的需要,巩固新朝的政治需求!

​那么真实的历史就是天时与中央权力失衡有关,任何朝代有两个关键节点需要注意,挺过去则能续命百余年,挺不过去则可能二世而亡!

​第一个节点就是开朝前三代帝王的接力问题,能否巩固自己王朝的基本图,争取民心支持!第二个就是王朝中后期的改革问题,改革成败成就王朝能够续命与再次中兴!

也就是王朝的开基与筑基阶段以及中后期的深耕阶段,历史上短命王朝,都是开基不稳,筑基跟不上,最终二三世而亡,不但没有巩固成果,反倒激化各阶层矛盾,最终被上下反噬而亡!如秦、隋,秦始皇是第一个封建王朝制度的开创者,格局与心胸太大,不仅武力统一六国,还开始北征匈奴,与长城为边界,确定农耕文明与游牧民族的界限,更是打下百越南方之地,不惜发兵五十万,镇守南方,才最终确定中华九州的基本核心统治圈。

​同时还开始进行文化统一、标准通行证,进而使得中国确立大一统的法理与大义支持。只不过这是超前工程,提前透支秦朝生命力,二世而亡!这也二世问题不大,而是秦朝实行的商鞅变法只是制霸术,是短期强国之本,不是长期国策,结果导致百年后存在僵化,到始皇帝时期,不得不面临国策更改。

只不过这是秦朝立国根本,为此只能强行推进,等待下一位君主改进。直到二世皇帝上位,因得位不正,继续推行法家国策,最终导致六国翻盘,民众承受不住压力,直接掀翻秦朝统治。

​这与隋朝一样,但比隋朝高一个段位!隋炀帝也是基于国力与战略进行布局,也算是高手,可惜王朝基本面不稳,导致二世崩盘!这是短命王朝的关键点,二世接力不上,或者过于能干,提前透支与激化矛盾,最终被取替!

​百代代行秦政法,就能看出秦始皇的超前战略与眼光格局,千古一帝不局限于一家王朝之得失,而是华夏族群的未来,为此被历代帝王尊重与效仿!而汉朝则巩固与继承特点,最终延续四百年汉家天下!隋朝的成果被唐朝继承,属于坐享前朝的成果与红利,但不能承认前朝的功绩。为此只能摸黑前朝,为自己正名!实际上汉唐成就,就是秦隋两朝的前期奠基的后期红利,只不过是以透支当前国力为前提,伤及国本!代价太大,不是常人能够承受,还要背负骂名!

​这是短期王朝的无奈性,利国利民的壮举,在当时不被理解,甚至成为被打倒的对象,成果被后继王朝所得,获得丰厚的政治回报与民心支持!孰对孰错难以确定,毕竟后人只看王朝政绩与存续时间长短,盛世局面维持秩序的程度!

​剩下的长期王朝,则不同!汉朝经历西汉的文景之治、汉武开边,使得汉民族取得对异族的决定性胜利,让我们得以用“汉”字作为自己的族群姓氏,就能看出尊严是打出来的,也是民族自信的体现。而东汉光武帝的命运之子,后期的明章之治,可见两汉时期,开朝三代乃至四代君主接力,才打下良好的局面。

​唐朝、明朝、清朝也是如此,唐经历贞观之治,唐高宗武则天二圣治世,以及开元盛世,才有最后三百年天下的江山统治期。明朝则经历洪武修养生息,永乐盛世,仁宣之治,使得大明成为一个有骨气的最后一个汉人王朝。清朝也是经历6代帝王努力,才最终以小博大,坐稳中原之地。这是一个两次入主中原之地的女真族后裔。先是入关之前的努尔哈赤,皇太极,奠基女真族辽东的主动权与统治地位,后期顺治帝入关,经历康熙、雍正、乾隆接替经营,才使得清朝稳定自己的基本盘。

​可见王朝初期的奠基阶段很重要,关乎能否续命的问题。而王朝末日也是因为天时问题,最可怕的就是人祸!夏朝夏商周都是天时变化,导致中央控制区变为贫瘠之地,无力掌控诸侯,最终被取替。

​而其他封建王朝也是受困于天时与人祸,最终消耗掉本就已经僵化的机制与国力底蕴。说白了就是人地矛盾达到警戒线,维持不下去,只能进行重新分配。

​历史并不简单,其背后还有很多的问题。而天时变化最让人难以承受,数千年中原大地一直受气候影响,大禹治水不是个例,而是当时的常态,直到商朝前期,都因为洪水泛滥而屡次迁都,直到殷商时期才稳定下来。

​可是到西周末日,旱灾频繁,导致西周掌控的丰腴之地,变为旱地,实力下降。汉朝黄巾起义就是旱灾活不下去,才有才有百姓起义!唐末,明末都是如此,关中之地一直是富庶之地,经历千年演变,成为贫瘠之地,可见天灾与天时变化的可怕性。

​即使清朝也发生过灾难,可见自然界的平衡法则很可怕。王朝后期统治者不是不想续命,而是守家待业牵扯很大,往往改革都是失败者多,成功者少,还没有好下场!历史上就商鞅变法成功,本人还下场凄惨,被自己的法令暗害!

​而宋朝范仲淹庆历新政功败垂成,王安石变法最终失败,张居正变法人亡政息!清朝海运之法只实行短期时间就被作废!元朝变法者都没有好下场!

​唐朝是皇帝赤膊下场,竞争激烈,最终被唐玄宗作废,也造成外重内轻安史之乱的祸根。汉朝就是西汉汉武帝强势,实行一段变法期,而他死后也就作废!可见变革并不是那么简单。秦隋二朝变法最激烈,直接二世亡国,可见这是高风险事件!

改革并不是说说而已,一定要量力而行。否则必将被反噬,也会造成极大的损耗,最终得不偿失,成就他人。而自己则成为他的垫脚石,成就他人的盛名,自己则成为反面教材。历史已有教训,后人当以警醒。彼得大帝改革成功,让沙俄开始蓄力,在后继者巩固上,逐步在欧洲站稳脚跟,并最终成为“欧洲压路机”。

亚历山大改革,也是因为当时的国情问题,以及欧洲同期都处于改革中。迫于内外压力,才进行改革。沙俄的成功案例,不是自上而下自愿改革,而是到了不得不改的进度。否则可能面临内乱以及外部打击中。

可见这是一个平衡点问题。既要把握火候,又要完成几代人接力。否则改革或者不成功,或者人亡政息,在或者王朝崩塌为代价。就是其中的风险太大,触碰既得利益集团,必将面临守旧势力的最后反击。

大秦如此,大隋帝国亦是如此,大元帝国以军武治国,不行变法,最终百年政权难成。清朝也亡在后续改革不彻底,甚至仅是模仿,最后自己也崩盘。

王朝延续,改革无论是开拓者阶段,还是后续接力阶段,以及王朝末期的变革阶段。风险不可避免,大势是一方面,只是火候要把握好。任何变法都有适用期,一旦超出界限,不改必有问题,改朝换代是必然之事。

天时只是催化剂,人祸这是最主要的问题。所谓人祸,就是王朝掌控力与国策弊端滋生的食利阶层。加剧问题的严重性,使得民心与朝廷分离,造成基层不稳迹象。自古民心得失,决定王朝存续。事在人为,天时亦可改变。

当今中国就上了一课,新中国初创,一穷二白。在3年天灾中,照样扛过去。甚至在国际打压中,走出一条自己的道路。内部更是一心,打造自己的工业基础,组建自己的国防体系。国外有的我们有,国外没有的,我们也要有。

历经几代领导人的接力,最终重新占据世界的巅峰位置。向前千年,中国是世界的摩拜对象。放眼近代史,我们虽落后,但依然存在。而曾经的世界帝国,不复存在。新中国以来,历经几十年奋斗,我们迎头赶上,而曾经的殖民帝国,已经消散。

现今我们走出历史周期定律,迎接新的时代。就能看出,历代王朝的弊政,不是不想改,而是把握不好火候。而新中国则是根据不同时期与局势,作出不同的应对方式,最终始终保持自己的活力。历史是最好的见证,让今人避免很多弯路,摸索新的道路。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1

标签:王朝   沙俄   人祸   人定胜天   秦朝   帝国   汉朝   天灾   亡国   天时   清朝   后期   道理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