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发现的中国古地图,距今2000多年,占据了多个世界第一

中国目前文献流传下来最早的地图是两宋时期的,之前的地图基本都在战乱中被毁了。地图的产生时间不比文字产生的时间晚,可惜早期的地图没有较好的载体,因而难以流传,大多无处可寻了。还好的是,几十年的考古活动发现了一些更早的地图,这些地图距今超过了2000年,堪称是地图中的“国宝”。

1973年,湖南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了三幅地图,分别是长沙南部的地形图、驻军图和城邑图,均绘在帛上。在三号汉基中发现的一根随葬术牍上记有“十二年二月乙已朔戊辰”十个字,因而能够判定该墓下葬的时间是西汉文帝初元十二年(公元前168年)。放置地图的棺内还有医书、战国策、五星占等帛书,研究价值很高。

长沙马王堆地图,是汉代舆地图的代表。古人称地理学为舆地学,地图谓舆地图。汉以前已有“地图”一词,西汉另立“舆地图”一词。汉代的地图已经脱离了之前的原始形态,已经将田赋、户口、行政、车乘、山川等综合内容标记在地图中。这些舆地图的主要作用是用于地方治理和军事活动,据《拾遗记》记载:“军旅之隙寻善画者,使图山川,地势、军阵之象”。

《长沙国南部地形图》

马王堆的地形图,长宽为96厘米,地图上南下北。地图区域是长沙国南部,主要是今广西全州、灌阳一线以东,湖南新田、广东连县一线以西,北至新田、全州,南达珠江口的广大地区。地图采用田青、淡棕、黑三色绘画,较详细地表示了山脉、河流、道路、城邑、乡里等。地图的比例尺约为十八万分之一,相当于汉代的一寸折十里。

地形图上有八个县城和80多个村庄,县城用矩形符号标记,村庄以圆圈符号表示。图中有30多条河流,其中九条标记了河流名称,河流从上游到下游由细变粗,形态生动。图上以三种方法画山,把南岭地区纵横交错的珠江与长江分水岭描绘得脉络分明,尤其是九嶷山的九个山峰标记清晰。

《长沙国南部驻军图》是中国发现最早的军事地图,长98厘米,宽78厘米。用朱、青、黑三色彩绘,出土时色彩艳丽。该地图是地形图的局部地区,也就是湖南江华境内的潇水流域。地图突出表现九支军队的驻军的位置、番号、防区界线、军事关塞等,与军事相关的内容以红色来标记。军事前沿的村庄还标注了里程,可见该地图是经实地勘查调绘制而成。

前181年,南越王赵佗自称“武帝”,于是文帝在长沙国南部驻兵守备。这幅地图可能就是这件重要历史的反映。

《长沙国南部城邑图》高约40厘米,宽约45厘米。地图上绘制了长沙国南部的城垣、城门楼、城内的街坊庭院和宫殿建筑。城邑图是中国目前发现最早的城市地图。

《城邑图》

以前,人们误以为汉代地图“不设分率”、“不考正准望”、“不备载名山大”、“不精审”,因而“不可依据”。而长沙马王堆地图的出现,打破了这种错误的认识。从地图的精准程度来看,马王堆地图的制作水平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马王堆地图的出现引起了世界学者的关注,被多个国家写入世界制图史的教科书中,是公认为世界制图学发展史上刻时代的地图珍品。

1983年,考古学者又在河北平山县中山王墓出土了一张地图,名为《中山王墓兆域图》。兆域图长94厘米,宽48厘米,是中山王墓、后陵园的平面设计图。该地图的制作时间大约是前300年,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最早的建筑平面设计图。在铜版上还记述了中山王颁布修建陵园的诏令,是战国时代的文字,非常具有研究价值。

不过《兆域图》从严格意义上来说只是设计图,并非地图,中国被确认最早的地图是放马滩地图。1986年,考古学家在甘肃天水放马滩发现了墓群群,其中一号秦墓中出土了绘在四块松木板上的7幅地图。根据出土的竹简判断,该墓下葬时间为前299年,因而可以确定这些地图的时间下限为前299年。

放马滩地图1

根据研究,这些地图是秦国邽县的地理图,反映了该县的山川形势及居民地、林术等分布情况。地图为墨绘,以线划、符号及注记表示出地图内容,并区分其等级,其中以河流为主。地图的绘制技术较为原始粗糙,但是它是中国目前最早的舆地图,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放马滩七幅地图拼接复原图

除此之外,考古学家还在放马滩5号墓(西汉早期)发现了一幅纸质地图,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纸质地图,同时也证明了西汉早期就出现了造纸术。

放马滩纸质地图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5

标签:城邑   山川   地图   马王堆   地形图   长沙   中山   西汉   中国   河流   中国古   多年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