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于跨界 善于融合

原标题:敢于跨界 善于融合

媒体融合时代,“跨界”“拓展”成了宣传创新的一个主要方式和路径。云南省森林消防总队为了做好大象宣传的“后半篇文章”,所采取的做法虽然看起来比较传统,却是一次大的跨界,由主要履行森林消防职能的单位来建设一个融生态和文化于一体的大象主题展馆,这是很多人难以想象的。

2021年,一群云南野生亚洲象北上南归是年度最火爆、最受关注的新闻事件之一。它们在云南5个州(市)迂回行进1300多公里,上演了一场轰动中外的行为“走秀”;同时与在昆明召开的COP15强势联动,一时间让世界的目光聚焦云南、聚焦中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所取得的显著成效。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COP15领导人峰会上的主旨讲话中指出:“前段时间云南大象的北上及返回之旅,让我们看到了中国保护野生动物的成果。”这一次事件超越人种、超越国别,得到不同社会制度、不同意识形态人们的共同关注。但如何让这次事件超越时间,让人象和谐的故事流传下去,省森林消防总队通过策划建设云南野生亚洲象群北上南归搜寻监测行动纪念展馆,作出了明确回答。

遍览展馆,贯穿始终的一个词是“融合”,有生态文明和非遗文化的融合,也有大象形态和器物之美的融合,在融合中体现出整体性、系统性和独特性等特点。整个展馆聚焦大象这一大主题,各个展厅又按照文化类别的小主题来划分,如书画篆刻展厅、非遗文化展厅、传统文化展厅,大小主题相互嵌套、相互支撑、融洽和谐。云南民族文化、非遗文化丰富多彩,据公布,目前云南拥有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127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686项,“将众多传统文化、非遗文化通过大象这一主题集中呈现、系列呈现,应该是全省首次。”展厅策划方说起这一创举,颇为自豪。

在独特性上,更让人一目了然。展厅里的展品绝大多数都是围绕大象主题现创作的,一些大件的作品还是多位非遗大师共同创作而成,“每一件都是难以复制的孤品”。譬如主题展厅入口处的剑川木雕作品,长3.5米,高1.4米,厚0.14米,由8名木雕大师历时3个月创作完成,雕刻技法复杂多样,人、象形态栩栩如生;一件名为“护象时光”的超大尺寸彝族刺绣,满绣不留白,由10名绣娘轮班绣制而成。在一件件独具特色、韵味十足、不可替代的展品中徜徉,时光都仿佛慢了下来,生态保护、非遗传承的责任和意识潜移默化地植根于观众心中,逐渐长大。

事实上,跨界、融合的背后,是舍我其谁的担当和干就干好的执着。在对省森林消防总队的采访中,笔者深切感受到他们对保留这段人象和谐记忆的责任和执着。历经5个月的持续奋斗,展厅终于建成,这不仅是对奋斗者的回报,也为云南展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成果、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工作成效、传承弘扬非遗文化和民族文化提供了一个可感可触的窗口。(余国鹏 吴韵涵)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1

标签:遗文   独特性   云南   展品   总队   木雕   民族文化   大象   展馆   善于   展厅   生态   森林   和谐   事件   主题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