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字”读扬州·花 - 绿色打底,“生态之花”绽放“好地方”

来源:【扬州发布】

为迎接2023中国·扬州“烟花三月”国际经贸旅游节,扬州发布推出“一‘字’读扬州”系列,分别以“烟、花、三、月”四个字,用说文解字的形式,展示“好地方”扬州的发展。

“花”,古字为“华”、“蘤”

最早见于西周金文

魏晋时分化出“花”字

《正字通》曰:草木之葩也

“花”的本义是花朵

后引申为像花的东西、错杂的颜色等义

《后汉书·李谐·述身赋》曰:树先春而动色,草迎岁而发花。花是美化环境、丰富人民生活的材料,同时也是色彩的来源,是季节变化的一种标记。人间最美四月天,春天是扬州最美的季节,嗅着春的味道,瘦西湖琼花广场的琼花开了,鉴真路的樱花开了,紫藤园的紫藤花也开了......大街小巷、公园景区,扬城到处鲜花盛开,绿意盎然。

花之美

亦为生态之美

扬州因花而动人

“好地方”因生态而增色

与“绿水青山”为邻

市民频“晒”幸福感

绿色映底蕴,山水见初心。

近年来,扬州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推动生态环境实现历史性跨越。

“给大家看一下扬州的蓝天白云。”

“又是一个‘棉花糖’天。”

近些年,伴随着微博、抖音、朋友圈等网络社交平台的兴起,越来越多的市民都习惯将美好的天空“晒”出来,“扬州蓝”一度成为扬州市民朋友圈的“网红”和“爆款”。

而数据更是说明一切。2022年,扬州空气优良天数比例75.9%,较上一年度提升7位。市区PM2.5年均浓度31.9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3.9%,连续两年优于环境空气质量国家二级标准,改善幅度在全省排名较上一年度提升3位。

蓝天多了,水也清了。2022年,扬州全市15个国考断面水质达标率为100%,优Ⅲ比例为86.7%,达到该市2021年省定全年86.7%的考核目标;47个考核断面水质达标率为97.9%,优Ⅲ比例为93.6%,达到该市2021年省定全年87.2%的考核目标。

今年4月10日,省住建厅发布了全省首批开放共享公园绿地清单及地图,扬州共有60处开放共享城市绿地上榜。这些城市公园绿地的开放共享,把草坪、林下空间、空闲地等以往不鼓励进入的空间向市民开放,让大家能够进去野餐、露营、放风筝等,“零距离”亲近自然。

再上数据:截至2022年年底,扬州市区建成区绿地面积8087万平方米,绿地率42.07%;绿化覆盖面积8634.26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44.91%,两项指标在全省均位列第三。城区公园绿地面积2485.64万平方米,人均公园绿地面积20.19平方米,在全省位列第一。

“万里蓝天白云游,绿野繁花无尽头”的怡人美景,“绿水青山共为邻”的生活环境,成为扬州市民幸福感的重要来源。

古运河除去“锈斑”

生态环境更秀美

扬州,是大运河原点城市,与运河同生共长,依水而建、缘水而兴、因水而美,然而古运河两岸也曾一度因水而困。

近现代以来,古运河畔建起一座座工厂,在为经济发展做出贡献的同时,也让生态环境“受了伤”。水质恶化,河道淤浅,棚户林立,垃圾遍布,成为生态建设和城市管理的突出短板。

近年来,扬州主动扛起“让古运河重生”重大使命,努力偿还“生态欠债”,持续推进生态改造,重塑人与自然和谐相融的景象。从2014年开始,扬州市按照生态修复、城市修补的理念,利用三湾原有运河湿地资源,启动建设3800亩的运河三湾生态文化公园。

同时,扬州市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贯彻“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要求,推动大运河扬州段全线水、岸环境治理。2015年,扬州首倡并规划江淮生态大走廊建设,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清水活水、良好湖泊保护等“八大工程”,实施“清水”“清废”“清企”行动;以人大决议的方式对淮河入江水道上的“七河八岛”区域实施“四控一禁”;宝应湖、高邮湖、邵伯湖三个湖泊沿岸3公里范围内成功实施“三退三还”……

经过三年的治理,2017年,运河三湾全新亮相,昔日臭气熏天的“龙须沟”摇身一变,成为风景秀丽的湿地公园,2018年底,运河三湾生态文化公园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目前正在冲刺“5A级”。

如今,漫步古运河畔,“工业锈带”变身“生态秀带”,这里有成片的树林、绿色的廊道、灵动的河水,更有百姓的欢声笑语。

此外,大运河扬州段也实现了水清、岸绿、河畅、景美,运河“生态美”让这条“黄金水道”更添绿色、活力迸发,成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建设标杆区。

“微笑天使”跃出江面

为美丽生态“打call”

作为长江与运河的交汇点城市,近年来,扬州全力守护一江碧水,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交出了一份长江生态保护“高分卷”。

扬州充分发挥扬州江河湖交汇、水形态齐全、生态体系良好的优势,精心打造了一批标志性、示范性长江大保护亮点工程。与此同时,有序推进长江岸线利用项目清理整治工作,关停取缔一批船厂、码头等项目,着力推进沿河造绿、沿路栽绿等工程,逐步恢复长江三江营段、长江嘶马段等湿地保护小区湿地功能,真正实现“水清、岸绿、流畅”

近两年,长江扬州段的水质得到了有效提升:2022年,长江扬州段干流水质保持Ⅱ类,主要入江支流水质优Ⅲ比例达100%,全面消除劣Ⅴ类断面。

今年1月19日下午,扬州在长江瓜洲段举行冬季渔业资源增殖放流活动,75万尾鱼苗放入长江,欢快地回到了大自然的怀抱。

近年来,扬州完善放流机制,以更实举措养护渔业资源,科学确定放流种类,合理安排放流数量,因地制宜,精心组织,做好增殖放流规划布局。5年来,共计放流各类苗种1.12亿尾(只),有效增殖资源,修复水域生态环境,加快恢复水生生物种群适宜规模。

此外,2021年,扬州出台江苏省禁捕退捕后首个设区市地方渔业立法——《扬州市渔业资源保护管理办法》,形成多元共治的管理格局,从而打造了一张长江生态保护网。

办法实施一年来,在退捕渔民转产安置、长江禁渔联合执法、渔业资源增殖放流等方面取得了喜人成绩,不少鱼类种群逐步壮大,“微笑天使”江豚也在长江扬州段频频跃出水面。

资料来源:扬州发布客户端、百度百科

文 案:曹凯

海报制作:沈丹旎

本文来自【扬州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3

标签:扬州   扬州市   生态   绿水青山   打底   长江   运河   绿地   水质   渔业   公园   地方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