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职场危机看袁崇焕的狂飙之路

公元1619年,风雨飘摇的大明朝遭遇了萨尔浒惨败,对建州女真的战略从此由主动进攻走向了被动防御。从这一年开始,曾经雄霸东亚的大明王朝开始了与后金的极限拉锯。到崇祯皇帝在煤山那棵歪脖子树上吊死的25年里,这片大陆上出现了诸多载入史册的人和事,而袁崇焕无疑能够在其中占据大量的篇幅。后世对于袁崇焕的评价大体可以分为两类:忠诚和汉奸。今天姑且不谈袁崇焕的民族气节可靠与否,只是通过职场的男性中年危机来对袁崇焕的某些行为进行分析。

我一直都说,看待历史人物的行为一定要结合其时代背景来进行分析,因为对我们绝大多数的普通人而言,我们的行为是受时代背景所影响的,时代背景就是指的当时的人文、风俗、道德标尺,切不可以我们现代社会的标准去对历史事件的发生和历史人物的行为进行评判。

言归正传,之所以说袁崇焕的职场是狂飙之路,原因就在于通过对他经历的了解,我们会发现他具备以下三种特征:善发狂言,擅杀同僚,人际关系差。那么是什么原因促使他作出了类似赌博的言行,我们就要看看明朝的科举制度。

科举制作为我们民族最伟大的发明之一,为国家选才提供了一条相对公平的渠道。在萨尔浒之战那一年,袁崇焕高中进士,而那一年袁崇焕已经35岁,在我们现代看来35岁正是年富力强的时候,既有丰富的经验,也有旺盛的经历,就像本兽医顶着37岁高龄都还长期加班!

但在男性平均年龄只有46岁的明朝,35岁基本进入老年人行列了,都可以自称“老夫”。所以,袁崇焕却以堂堂进士之身被任命到一个小地方作县令。按照明朝对资质高、有潜力的进士的培养路线,一般会进入翰林院成为庶吉士。什么叫庶吉士,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国家部委机关新进公务员,对地方来说等同于选调生,都是高级干部的储备人才,明朝的首辅、阁臣基本都有庶吉士经历。像袁崇焕这样中进士而没被选为庶吉士的,基本已经被权力中心排除在外了。

就像你35岁才考到一个省部级机关,却被分配到下面一个分支机构去打杂,连给大领导汇报思想动态、工作业绩都没机会,就问你忧愁不忧愁、焦虑不焦虑?你要是打着躺平的想法,那就没办法了。关键袁崇焕雄心壮志,能从几十万读书人中杀出来博得进士的人,能有几个希望余生郁郁不得志。

留给袁崇焕的时间不多了。在做县令的两年里,袁崇焕还经常向退伍的老兵请教边塞方面的事,这个时候袁崇焕就已经规划好了职业目标:拿女真的头颅来建功立业。

后来,借着到京城给大老板述职的机会,就放出豪言:只要给我钱和兵,我一个人就可以稳住山海关。有没有很熟悉这话,像不像你跟你的老板说:只要人财物给我保障好,我就能干下这个项目。但凡细想一下都会觉得这是句空话,人财物这三项最关键的要素都保障好了,那要还干不好不得是个蠢货?

当时朝中难道没有人能听明白?肯定不是,历史上有名有姓的人物都不是省油的灯,而朝中大臣却纷纷夸赞袁崇焕的才能。足见当时大明朝与后金的战况已经糜烂到自己人都不看好的地步,根本没人愿意去趟这浑水,结果杀出袁崇焕这个程咬金,大家一拍大腿:嗨呀,这是个人才,善解人意,老伙计有前途,必须提携提携。想必,袁崇焕也是看清了这一点,所以才不得不用说大话这种赌博的方式为自己博一个前程,因为这一年他已经38了。袁崇焕督师辽东后,确实还是做出了一番成绩,这里就不再一一细说。期间,因为得罪魏忠贤便辞官回乡。

等到被重新启用已经是崇祯登基的时候,为了宽慰崇祯,袁崇焕又说:可以五年复辽。在他人提醒下,才又把户部、工部、吏部、兵部拉上给他背书(四部尚书:我感谢你八辈儿祖宗)。但那时的崇祯,把发展战略给弄混了,在外有后金强势进攻,内有农民起义的情况下,要平灭这两处心头大患,必须得用兵,用兵就得花钱,结果崇祯先把善于给国库搞钱的魏忠贤给弄下去。所以,此刻袁崇焕这时候居然敢提出五年恢复辽东,崇祯就像是抓住了救命稻草,这从袁崇焕到辽东督战后,崇祯给予了来自帝王的最大信任就可以看出来。

袁崇焕第二次到辽东后,这时在皮岛(今天朝鲜椴岛一带)出现一位名叫毛文龙的猛人,为啥说他是猛人,他率兵两百就把后金的镇江给打了下来,这在明朝末年那种长期吃败仗的年代,基本可以列入名将级别。所以,毛文龙在皮岛一带逐渐发展起自己的势力,并在后方牵制后金,崇祯皇帝还给了他一套大宝剑(不是998那种)服务,就是影视剧可先斩后奏那玩意儿,说明崇祯还是对毛文龙很倚重的。

袁崇焕到辽东后,他也被崇祯授予了大宝剑(这东西不值钱的吗?)。但是,谁都没想到,袁崇焕的大宝剑斩的第一个人也同样是拿着大宝剑的毛文龙。为什么袁崇焕有胆子斩杀同样拿大宝剑的毛文龙,是大宝剑还分高低?肯定不是,毕竟大宝剑不是真的大保健,价格高就项目多。

明朝历来有用文官来钳制武将的传统,在太祖、成祖、宣宗时,文官在军队是还只是充当书记、后勤、参谋等职务,还不能直接统领军队。当我们的大明战神朱祁镇横空出世,在土木堡怒送二十万人头后,军人勋贵集团随之受到严重打击和削弱,在朝堂上再也不能与文官集团相抗衡,明朝军队逐渐开始文人统兵。到明朝中后期,武将见到同级别的文官都得下拜。

所以,袁崇焕擅杀毛文龙只是犯了每个男人,不对,是每个明朝文官都会犯的错。根本在于,毛文龙在皮岛经营多年,孤悬海外,军队已经开始朝私有化发展,二郎神是听调不听宣,毛文龙直接就是既不听调也不听宣。所以,袁崇焕在下恢复辽东战略这盘大棋的时候,肯定希望各军做到如臂指使,并且曾以毛文龙粮饷过高,请朝廷派文官制衡。而在杀了毛文龙后,袁崇焕担心皮岛的军队离散,还奏请崇祯解决皮岛军队的粮饷,所要粮饷居然比毛文龙在的时候还高,这里便撕开了崇祯不信任的口子(你不是说毛文龙的粮饷高吗,咋没见你要得少)。

因此,袁崇焕擅杀毛文龙给他的职场环境带来了极其恶劣的影响,就像是同为集团大区经理,袁经理居然不向集团总部请示就把毛经理的开除了。虽然短期内对下属的武将会有一定的震慑,但长期看来只会让手下的武将们离心离德,同时也会让崇祯产生不信任感。所以当“己巳之变”(后金绕过袁崇焕防线突入到北京城下)发生后,袁崇焕以通敌罪名下狱,朝中没有一人为其开解。

归根结底,袁崇焕如此屡行险招,根本原因就在于他以35岁高龄(37的我默默流泪)进入仕途,如没有济世救国的泼天大功,只能在那个偏远的县城干到退休。我想,进士放榜的那一天,站在进士榜前的袁崇焕,头上早已生出花发,看着周遭弱冠之年,甚至还不到弱冠的年轻人,心里必然是五味杂陈,脸颊的泪水应该不是喜极而泣,更多的是英年不在、时不待我的苦楚。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6

标签:女真   崇祯   辽东   大明   明朝   文官   武将   进士   狂飙   宝剑   军队   中年   危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