邑姜本是伯邑考的原配,再嫁给武王后,成其“治乱十臣”之一

周武王的妻子叫邑姜,其兄长叫伯邑考,二者同名,这种情况可能不是巧合,学者李硕认为,伯邑考是邑姜的第一任丈夫,其不幸去世后,邑姜改嫁给武王。

周代女子的称谓,可分为自称和他称。他称包括父母、祖父母、兄弟、子孙、丈夫等人对自己的称呼。这些称谓非常复杂,通常有几十种,最常见的情况是,父或婿氏族或谥号加上自己家的姓,如卫姜、文姜等。

春秋美女和女诗人卫姜

据吴镇烽考证,也存在“女婿的名+女兒的姓+女儿的字”的称谓,如:辛王姬簋“辛王姬作叔西父姬西母媵簋”。“叔西父”是其女婿,“姬”是自家的姓,“西母”是女儿的字。

据此我们来看“邑姜”,很可能是姜子牙对女儿的称谓。“姜”自然是“邑姜”的姓,“邑”是女婿伯邑考的名,伯邑考实际上叫周邑,周是其氏族名。

1

关于邑姜嫁给伯邑考,可能发生在殷都。

众所周知,姜子牙一生颠沛流离,曾在殷都做过屠夫。而伯邑考曾是纣王的御者,平时住在王宫内。某天,伯邑考离开王宫,穿越卜师居住区,来到了屠宰场,然后就认识了正在翻检骨头的邑姜。于是,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殷墟遗址布局图。图中红色部分为屠宰场,伯邑考可能在那里首次见到邑姜。

此时,姬昌也在殷都,他应该会反对自己的长子娶一个贱民的女儿。毕竟自己和父亲娶的都是贵族的女儿。例如父亲季历,娶的是挚国的二公主挚仲氏任。挚国首领是造车鼻祖奚仲和商汤右相仲虺的后裔,可谓身世显赫。而自己的夫人太姒,是有莘国人。有莘氏是夏朝君主夏禹的后代,也是商汤妻子的母族。

吕尚可能也会反对周邑和邑姜的婚事。

周人原本居住在泾河中上游豳地,后来被商人邀请来到周原定居,前提是帮助商人抓捕用于祭祀的人牲。周人出色的完成了任务,于是在两代之内就成了贵族暴发户。虽然,季历后来死得不明不白,可能是因为参与到了政治斗争中,但姬昌的贵族地位并未受到影响。

与姬昌境遇相反的是姜子牙,他原本是羌人吕氏部族的首领或首领之子,居住在泾河上游,被周人抓获后,送到了殷都。也许是幸运,没有成为人牲,于是在殷都住了下来,并成了贱民屠夫。

2

如果没有后来的故事,周邑和邑姜大概会成为商代版的“罗密欧与朱丽叶”。

但故事发生了转机。

因为崇侯虎的谮言,姬昌被打入大牢。

关于崇侯虎的谮言,《史记》有两种说法。《殷本纪》说,九侯和鄂侯被制成肉酱和肉干,周昌闻讯后私下叹气,被崇侯虎告发。《周本纪》则说,崇侯虎向纣王报告周昌在收买人心,各地诸侯都向往他,是王朝的重大威胁。

相对而言,《周本纪》的说法更靠谱些。

不过真相可能是,一山不容二虎。关中那片地方,原本是崇侯虎的地盘,突然之间周人强大起来,前者自然心生不满,寻机诬陷。

此时的周邑,地位一下子从纣王御者降为罪臣之子。为了营救自己的父亲,他大该会求助恋人之父姜子牙的。

姜子牙做过人俘,那种时刻担心自己成为人牲的感受,他深刻地体验过,自然理解姬昌一家的感受。也许,此时此刻,他对姬昌的仇恨一下子就降低了。

姜子牙不但允许自己的女儿与周邑交往,还积极营救姬昌。

三年之后,姬昌出狱。

史书说,周国大臣散宜生重价购得驺虞、鸡斯之乘、骊戎文马、有熊九驷及有莘氏美女给纣王。纣王大悦,“仅此一物(指美女)就足够了,何况宝物如此之多!”于是下令赦免姬昌出狱。

这些行为大概都出自姜子牙的计谋。

3

原本以为,姬昌出狱后,一家人团聚。结果纣王不按常理出牌,把周邑当人牲给献祭了。

纣王有个特点,不仅杀祭异族人牲,也用商人贵族献祭。

所谓“醢九侯”“脯鄂侯”“剖比干”,即是如此。

《史记·殷本纪》:

九侯有好女,入之纣。九侯女不喜淫,纣怒,杀之,而醢九侯。鄂侯争之彊,辨之疾,并脯鄂侯。纣愈淫乱不止……比干曰:“为人臣者,不得不以死争。”乃彊谏纣。纣怒曰:“吾闻圣人心有七窍。”剖比干,观其心。

纣王连自己的叔叔都能献祭,何况是异族人。

有学者认为,献祭对方族人,并把人肉赐给对方,是一种结盟仪式。

卯是对半劈开的意思

想必,纣王在决定献祭谁时,是经过占卜或慎重考虑的。最终,长子伯邑考被杀,而姬昌和他的其他儿子们,不得不分食亲人之肉。

这一刻,周人助纣为虐帮助商人抓俘,终于遭到反噬。

4

吃自己的亲人这种痛苦而恐怖的感受,给伯邑考的父亲和弟弟们留下了强烈的心理阴影。

著名典故“周公吐哺”,说是周公忙于招纳贤人所致,真相可能并非如此。

不只是周公旦,武王姬发此后也一直受到噩梦的困扰,《史记·周本纪》称其“自夜不寐”。

至于姬昌,他在那本笔记《易经》中,更是隐晦地多次提到伯邑考。

艮卦:

艮其背,不获其身,行其庭,不见其人。无咎。

初六:艮其趾。无咎,利永贞。

六二:艮其腓,不拯其随,其心不快。

九三;艮其限,列其夤,厉,薰心。

六四:艮其身,无咎。

六五:艮其辅,言有序,悔亡。

上九:敦艮,吉。

卦辞“行其庭,不见其人”,说的是走在庭院里,再也见不到伯邑考。“艮其背,不获其身”,是说伯邑考的背部被剖开。

卦辞后边的六个爻辞,意为依次砍掉从脚到头六个部位。

再来看咸卦:

亨,利贞。取女,吉。

初六:咸其拇。

六二:咸其腓,凶。居,吉。

九三:咸其股,执其随。往,吝。

九四:贞吉,悔亡。憧憧往来,朋从尔思。

九五:咸其脢,无悔。

上六:咸其辅、颊、舌。

高亨认为,“咸”字通“戉”,咸卦即为用铜钺斩割人牲献祭的记录。

类似的记录,还有剥卦、震卦的卦爻辞。

很明显,伯邑考被献祭,对姬昌父子来说,是一次极为惊悚的经历。

5

伯邑考被献祭,同样让邑姜痛不欲生。但她什么都做不了。

对于姬昌来说,他也面临一个选择,即该如何延续与姜子牙及姜姓部族的关系。

最后的决定是,邑姜再嫁给武王。

《论语·泰伯》:

舜有臣五人而天下治。武王曰:“予有乱臣十人。”孔子曰:“才难,不其然乎?唐虞之际,于斯为盛;有妇人焉,九人而已。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殷。周之德,其可谓至德也已矣。”

这段话中的“有妇人焉”,北宋的理学大家朱熹作注时,遵从前人(刘侍读)之说,认为所指的就是邑姜。并说在武王的十位“治乱”之臣中,“九人治外,邑姜治内”。

可见,邑姜成了武王的贤内助。

众所周知,周室有三大贤母,即太姜、太任和太姒。他们分别是亶父、季历、周文王之妻。

山西大同石家寨发现的北魏司马金龙墓彩绘漆屏风第1块残板《周室三母》图

那么,邑姜除了是贤内助,算不算是贤母呢?

《左传·昭公·昭公十二年》:

昔我先王熊绎,辟在荆山,筚路蓝缕,以处草莽。跋涉山林,以事天子。唯是桃弧、棘矢,以共御王事。齐,王舅也。晋及鲁、卫,王母弟也。

“齐,王舅也。”这句话意味着,成王是邑姜的儿子。

据传她怀成王的时候,“立而不跂,坐而不差,独处而不倨,虽怒而不詈,胎教之谓也。”

按此,邑姜也应是周室贤母。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8

标签:史记   御者   商汤   本纪   原配   女婿   称谓   首领   贵族   商人   女儿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