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古代大都是从北往南完成统一,而从南往北统一的却很少?

在多数情况下,北方政权的综合实力都比南方更强大。北方的军事实力也比南方强。南方朝代大多建都于长江下游地区,一旦长江天险被突破,国都很容易失守导致亡国。

先从地理上看一下,我国南北方是怎么划分的。中国的南北分界线,是以西起秦岭、东到淮河作为划分的。秦淮以北的地区,河流和湖泊在冬天大多会结冰,降水多集中在夏季。北方多为旱地,主要农作物是小麦和杂粮。秦淮以南的土地,冬季河流不会结冰,树木不会落叶一年四季常绿。南方多为水田,主要农作物是水稻、甘蔗和茶叶。南北差异比较明显。

回到历史上看,中国最早实现南北统一的朝代,就是“那个男人”建立的秦帝国。在此之前,夏商两朝虽然被称作朝代,但那时的夏王和商王,不过是一些松散部落联盟的盟主而已,还是经常不被人承认的那种盟主。想保住盟主的位子就得经常打仗,教训那些不听话的小国或部落。到了周朝,周天子是名义上的“天下共主”,中原地区的各个诸侯国是承认的。但是长江流域的楚国不认这个“共主”的,周朝强盛时就经常攻打楚国。后来楚国首领干脆自己称王了。

公元221年,秦始皇灭六国统一华夏,后来又派大军征服百越地区,将岭南和东南沿海收入版图,第一次创造了了南北统一的局面。两汉依旧是大一统王朝,南北方也是统一的。南北第一次出现分裂,是从东汉末年,孙氏政权占据江东,进一步建立三国时的吴国开始的。此后,虽有西晋短暂统一,但很快进入三百多年的南北分裂局面。

在这个阶段,由于上古夏商周三朝,都是建立在黄河流域的王朝。地处长江流域的部族,在经济文化各方面都比较落后,被中原人称为“蛮族”或“南蛮”。但是这时候,楚国、吴国和越国这些“南蛮”国家,在军事实力上还比较强大。到了两汉时期,统一南方各地几乎没有多大难度,南方土著就只能选择臣服,南方人军事实力也落后了。

三国时期,占据南方的孙吴与曹魏、蜀汉并立,中国历史进入了长达仅四百年的南北分裂时期。可以把这四百年看做第二个历史阶段。在这期间虽然,西晋曾短暂统一南北,但对这个阶段的大趋势没啥影响。在这个阶段,孙吴、东晋、刘宋、萧齐、萧梁、陈朝,这六个朝代先后统治了中国南方。

在这个历史阶段,相对于北方常年战乱,江南六朝则进入相对平稳的发展阶段。“五胡十六国”时期,匈奴、鲜卑等北方各族在中原地区长期混战,严重破坏了北方人民的生产生活秩序。北方士族和平民为了躲避战乱,大批举家渡过长江南下,于是有了“永嘉南渡”。这个北人南渡的情况,持续了两百多年时间。

南下的北方汉人,将中原地区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产经验,带到了南方地区,使我国南方地区得到了开发。这三四百年期间,我国南方地区的经济发展十分迅速,与北方地区的经济差距越来越小。

伴随着经济大发展、物质大繁荣,南朝皇帝们逐渐开始满足于富足生活,失去了收复中原旧土的雄心。在南北大战略上,南方逐渐转为以防守为主,希望用长江天险阻挡北方的大军。

与之相反的是,北方在这个历史阶段长期处于战乱状态。从早期的曹操统一北方、诸葛亮数次北伐,到“五胡乱华”中原大混战,再到北魏分裂为东西两部分,最后北周统一北方,中原地区的和平时间相对较短。北方军队常年处于战备状态,战斗力比南方军队更强。

综合国力更强的北朝国家灭掉南朝,也就成了历史的必然。公元589年,隋朝派军南下灭陈,再次统一了南北。

隋唐两朝都是大一统王朝,中国南方和北方自然是统一的。转折发生在公755元年,三镇节度使安禄山发动了“安史之乱”。长达八年的“安史之乱”,给中原地区的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又有大量北方汉人南迁。从这时开始,中国经济重心逐渐开始南移。“安史之乱”沉重打击了唐朝,全国各地都出现了藩镇割据的情况。此后,黄巢大起义席卷全国,起义虽然失败,但唐朝的统治已名存实亡。

公元907年,朱温篡唐建立后梁,其他地方节度使也纷纷割据建国,进入了五代十国时期。南方各地的大军阀,分别建立了楚、吴越、南汉、南唐等国家。南方各国虽然都各自建国,有称王的、有称帝的,但是他们大多依附中原王朝,对中原王朝自称藩属国。由此可见,南方诸国在实力上与中原王朝还有不少差距。等到北宋建立后,宋军南下消灭各国,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中国历史上的第二次南北大分裂,从公元1127年开始。在那个“靖康之耻”的历史事件中,国都开封被金军占领,宋朝皇室大都做了金军的俘虏,被金军带回北方。整个中原地区再次进入战乱年代。宋朝九皇子赵构在大臣拥戴下,在江南地区建立南宋。在此期间,又有大量北方士人和群众随之南下。

在南宋时期,我国经济重心彻底转移到了南方。南宋也和东晋南朝一样,慢慢满足于江南的富庶生活,逐渐失去了北伐中原的动力。“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就是当时南宋上层的心态写照。不过现实是残酷的,虽然南宋朝廷满足于偏安的生活,但北方的强敌却并不允许。比女真人更强悍的蒙古人,打破了南宋朝廷的幻梦。

在唐宋长达六百多年的时间里,北方草原上的游牧民族,和东北平原上的渔猎民族,是这一时期中原王朝的强敌。唐朝强盛时还能击败东突厥,设置安北都护府,对草原上各部落实行羁縻招抚。而唐朝一旦衰落,漠北霸主回鹘人就经常南下,对唐朝进行勒索。回鹘汗国解体后,契丹人成为草原上的新霸主。

从石敬瑭手里获得幽云十六州之后,契丹人创建了一个新的帝国形式,以汉制来管理汉人农耕区,以契丹旧制管理草原各部落。辽朝是兼具草原和中原特色的二元制帝国。正因如此,刚刚完成统一的北宋,在收复幽云十六州的战争中接连失败。因为宋军面对的敌人实在太强大,辽军既有游牧骑兵的英勇善战,也能有效占据坚城实行防守。作为中原王朝的对手,辽朝确实比之前的匈奴、柔然、突厥和回鹘更强大,那些草原民族南下时只以劫掠财物为目的。辽朝却可以攻打下汉地城池,并将其据为己有。

蒙古人在军事实力上,比辽金更加强大。在灭亡金朝的时候,蒙古骑兵已经几乎横扫了欧亚大陆,是当时的世界上最强大的军队。南宋能坚持抵抗蒙古四十多年,除了蒙古内部确实出现动荡外,南宋军民保家卫国的决心也不容忽视。历史大势是无法阻挡的,崖山之战十万军民投海殉国,宋朝彻底灭亡。

蒙古人的东征西讨,使元朝开创了一个更大规模的大一统局面。到了元朝末年,终于出现了北伐成功的王朝,就是朱元璋建立的明朝。明朝北伐能够成功,是有其特殊历史条件的。

首先,北方连续经历宋金、蒙金和蒙宋战争,中原城市遭到大量破坏,人口大量减少,蒙古人的屠城可不是说着玩的。北方的经济遭受了重大打击。南方经济在南宋时就已经超过了北方,江南成为了重要粮仓,可谓“苏湖熟,天下足”。南宋灭亡后,元朝对江南地区沿用了南宋政策,所以南方经济得以继续发展。其实元朝在忽必烈死后,皇位多次易主,多次出现宫廷动乱。公元1351年,刘福通领导红巾军起义,揭开了全国大规模反元起义的序幕。等到公元1368年明军北伐时,在各地农民军的接连打击下,元朝的统治已经基本土崩瓦解。明朝就是这样建立起来的。

等到明朝末年,满洲在东北兴起之后,明朝在北方作战不利的同时,又发生了李自成、张献忠领导的大规模农民起义。崇祯皇帝在起义军攻破北京后自杀殉国。清朝趁机入关作战,打着为明朝复仇的旗号,招降了很多明朝将领和军队。由于在入关之前,清朝就和蒙古各部结成了满蒙联盟,所以清朝可以没有后顾之忧,全力消灭农民军和明朝残余势力。清朝再次统一中国也就水到渠成了。

看看中国历史上这几次大规模统一战争。从秦汉以后,都从北向南完成统一中国的伟业。这里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北方各地一旦统一成一个国家,其综合国力就比南方王朝更强。要论军事实力,则可以说北方一直强于南方。只要北方王朝有一位资质不错,甚至称不上雄才大略的君主,就比如晋武帝司马炎,那南北统一就是必然发生的。相反,南方王朝即使有明君在位,也只能趁着中原各国战乱的机会,做一些收复北方的尝试,例如祖逖、恒温、刘裕和陈庆之北伐。一旦北方局面稳定下来,南方朝廷也就再无机会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2

标签:中原地区   契丹   楚国   明朝   蒙古   王朝   中原   元朝   南宋   战乱   古代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