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就有“环保法” 文物也有环保“黑科技”…… 一场精彩课堂 探秘古代环保之旅

古人的环保意识有多强?几千年前就有“环保法”?文物中也有环保“黑科技”?……4月14日,一场文化和环保之间的对话在茑屋书店上演,两位历史文化专家通过生动精彩的课堂,带领大家一起“探秘古代环保”。

文物中的环保“黑科技”

“长信宫灯、雁鱼灯都是汉朝的环保灯,你们知道这盏雁鱼灯的设计有什么精妙之处吗,它跟环保有什么关系?”

上午11时,陕西省旅游协会导游分会理事、培训部部长解启成围绕《古人的环境保护》展开解读,介绍文物中蕴含的古人朴素的环保意识,带大家了解文物中的环保“黑科技”。
解启成老师在讲述雁鱼灯时说,这只令专家称奇的“环保雁”是国家一级文物西汉彩绘青铜雁鱼灯。

整个灯由雁首、雁体、灯盘、灯罩四部分组成,各部分皆可自由拆洗。大雁和鱼的身体都是空的,点燃灯油或白蜡后产生的油烟会被灯罩挡住,装在大雁腹部的清水用于吸收燃烧时产生的油烟,油烟顺着鱼头、雁头、雁颈直到雁腹部,最终溶于水,可有效减少燃烧灯油产生的大量油烟污染。

环保理念就这样举重若轻地体现在一件件灯具上,如同一盏盏永不熄灭的文明之灯。

古时候的“最强环保法”

陶制排水管道、环保猪圈、护林碑……在专业老师的讲解下,大家了解到每一件文物背后,无不透露着古人的睿智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想。

“古人也很重视环保,违反后果很严重,可以说是最强环保法。”解启成老师介绍道,《汉书•五行志》中记载,“商君之法,弃灰于道者,黥。”

活动现场,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于赓哲围绕《隋唐长安》介绍了长安城地下水污染的元凶,古人如何用“渗井”处理生活污水,长安城中生活用水状况及唐朝繁荣及衰落的过程,强调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通过生动的讲解,让现场观众沉浸式地感受中国古代的生态文明智慧。

为公众提供别样生态环保视角

据了解,“你不知道的环保——科普TALK活动之探秘古代环保”由陕西省生态环境厅指导,陕西省环境保护宣传教育中心主办。

主办方表示,通过举办环保TALK,探索陕西生态文明的文化建设途径,探讨中国传统文化中生态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借助大众对历史文化价值的发现和认同,以公众感兴趣的文物为切入点,通过展示古人智慧有趣的设计和发明,传播古人朴素的环保思想,唤起现代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和行动。

据悉,“你不知道的环保—科普TALK”活动将持续举行,邀请省内著名文化学者、生态环境研究领域专家、环保践行者、志愿者,围绕陕西人文、历史、动植物、生态环境等内容以线下的形式展开演讲,为公众提供别样的生态环保视角,引导社会各界人士和公众发现环保之美、环保之趣,重视生态环境保护,携手共建绿色低碳的美好生活。







文/图 西安报业全媒体记者 高乐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5

标签:文物   灯油   陕西省   陕西   生态环境   油烟   历史文化   古人   课堂   公众   古代   生态   精彩   科技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