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便民再挖潜,司法为民无止境

“很多人一辈子只跟法院打一两次交道,不能被受理案件的特别程序拦住”,日前,最高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张军率最高法调研组在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最高法第一巡回法庭调研,张军就司法便民、适老改造等制度实践多有论述。

司法是现代社会治理的关键一环,公众对于司法公正的认知、感触与体验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各级法院在办理具体案件中的细节表现,以及司法机关在对接普通社会成员的每一个环节上所反映出的真实状态。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张军此番在广东调研期间,首先看重并强调的,就是司法便民化服务的具体细节。通过对普通市民办理诉讼事项过程的详细倾听,张军明确表示,“要把群众的难事当成家事来办!服务人民群众光用力不够,更要用心、用情”。

“光用力不够,更要用心、用情”,首席大法官对具体司法服务细节的要求,显然不仅在于硬件上的便利,更指向了司法本身的正义属性。普通老百姓跟司法机关的接触,机会说多也不可能太多,但就是在这为数不多的体验场景中,官司难不难打,司法机关的门难不难进、脸难不难看,就决定了一个普通人内心深处对于司法的观感、对于正义的认知——一切从立案程序开始。

在此之前,广东全省政法系统推出一批“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广东法院“大力推进一站式诉讼服务中心建设”就居其一。广东法院围绕“只进一次门、最多跑一次”改革,不断优化网上立案、电子送达、远程开庭、在线审判等诉讼服务,不断充实和丰富社会成员对具体司法的体验。不仅诉讼服务中心是人民群众感受司法工作理念、态度、效率、作风的第一窗口,12368诉讼服务热线同样使命重大:2021年12月,广东法院将全省21个地市的12368诉讼服务热线,整合为一个平台进行集约化运营,将原来单一的电话接听服务热线升级为系统集成、多方协同的群众诉求服务平台,并且还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语音识别等技术,分析处理群众通过热线反馈较多的问题,优化执行、调解、信访、保全、送达及鉴定等流程诉讼服务。

司法机关“开门迎客”,面对的必然是有不同诉讼需求的当事人,因此不可能只有一成不变的一个服务“套餐”。在广州中院综合立案大厅自助填单区,张军表示诉讼服务要兼顾各种不同类型的对象,尤其对老年人、残障人士等弱势群体,“人工服务必不可少”。此前,广州白云、佛山南海等法院推出“定制化”立案服务:熟悉互联网使用的当事人,可以足不出户,选择网上立案、在线咨询等;选择到现场的当事人,导诉机器人、业务办理电子指引详实周到,叫号全流程规范;对于需要专业指引的当事人,法院则提供现场公证、免费律师咨询。把司法的门槛降下来,针对的不仅是具象化的进门障碍问题,更是提供司法服务过程中的各项软环境。

正如张军所言,近年来广东法院“许多工作走在全国前列”。就在去年6月,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等多家权威机构联合发布的司法透明度年度榜单,广东高院、广州中院以及深圳福田法院分别摘得高院、中院、基层法院司法透明度指数评估第一名,延续同题榜单广东各级法院“方阵”的霸榜态势。广东法院不是仅有司法透明上的表现绩优,还有在司法便民上的不断挖潜,为社会公众提供优质的司法公共服务,这同样是一项需要不断精进的绣花针功夫。

司法为民首先就要司法便民,而司法便民度的提升,让司法机关的门槛(无论是有形的还是无形的)降下来,会极大改善普通公众与司法机关的亲近程度。客观上让通过法律途径寻求社会纠纷的化解,成为每一个普通市民下意识的一种选择,这本身就是提高全社会法治意识、法治观念的可喜进步。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5

标签:中国社会科学院   便民   司法   中院   司法机关   广东   透明度   法治   当事人   认知   门槛   法院   细节   群众   社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